- 1、差距惊人的中美印三国肥胖率:美国40%,印度23%,中国出人意料
- 2、该减肥了!中美印肥胖率差距明显:美国40%,印度24%,中国是多少
- 3、超重肥胖率高达64.4%!山东15部门联手“管理体重”
差距惊人的中美印三国肥胖率:美国40%,印度23%,中国出人意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是如果论肥胖比例的话,还是美国倒数第一,那么中国又会有怎样的数据呢?
美国印度肥胖当我们在谈论肥胖概率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贵病。
然而近些年的一个数据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
不仅是美国等富裕国家的肥胖率居高不下,甚至是连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的印度也面临着严峻的肥胖问题。
而中国虽然肥胖率相对较低,但是增长趋势却不容忽视。
我们无论是从美国电影还是从短视频平台,都可以看到美国的人群普遍都很肥胖。
他们体型多以大肚子和大丰臀为主,所穿的衣服也以宽松为主,基本是最大号,这样的一种现象在美国会非常普遍。
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达到了惊人的40%,每10个人中就会出现4个肥胖症。
这样的一个高比例背后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美国人热爱快餐文化,炸鸡、薯条、汉堡等高热量的食品随处可见。
在美国大家可能找不到几家正经的饭店,但是却随处可见炸鸡汉堡店。
美国人都非常热爱这些食物,甚至是半夜还会点上一些炸鸡和啤酒来观看电视节目。
同时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忙碌的生活节奏和高度依赖交通工具的出行方式下,美国人普遍缺乏足够的运动量。
接下来我们看看印度,虽然国家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偏穷,但是他的肥胖率却高达了23%。
这一点数据可能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一现象看似有很大的矛盾,但是其深层有很多原因。
印度人民虽然经济条件不算好,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西式快餐等加工食品逐渐入侵到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这些食品往往富含高热量、高油脂和高糖分,长期摄入极易导致肥胖。
另一方面,印度的传统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比例比较高,如米饭,面食等。
而蛋白质的来源却相对不足,这种饮食结构在缺乏优质蛋白质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热量过剩和肥胖
人体需要多种营养来共同作用,如果每餐只食用碳水化合物而不食用优质蛋白,这些碳水化合物无法分解,导致残留在人们体内导致身体过于肥胖。
印度早些年的国家文化是以素食为主,但是随着快餐食品的入侵,当地的居民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愿意去接受西方的食物。
另外,加上印度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健康,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下降,同时也缺乏健身意识,导致印度的肥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
现如今的中国的肥胖率又是多少呢?
中国的绝对肥胖率只有16.4%,虽然这个数据虽然远低于美国和印度,但是中国肥胖问题的增长趋势却非常迅猛。
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超重率已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这与中国近些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饮食文化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重口味的享受,高盐、高糖的食品逐渐成为餐桌上的必备品。
同时快捷的生活方式和便捷的外卖服务,也使得人们越来越缺乏规律地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做饭,往往选择外卖,而外卖又是一种不是很健康的食品。
不仅会导致中国人民身体机能下降,也会导致出现肥胖等更多身体疾病。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结构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老一辈的人更喜欢新鲜蔬菜,加上简单的饮食,而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烧烤、火锅、麻辣烫,基本每天都离不开这几样。
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人们身体能量过剩,从而引发肥胖。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鼓励大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的食品,减少油炸、高糖和高盐的食品摄入。
其次,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动力进行体育锻炼。
定期的体育活动对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材至关重要,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人,也可以采用简单的运动方式。
可以先从散步开始入手,然后增加跑步、游泳、羽毛球等锻炼来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防止肥胖的发生。
有很多女生在减肥时,也会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往往会导致人们最后出现复胖的风险。
然而一次的复胖又会导致多次的复胖,所以减肥中的女性也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摄入高油、高糖、高盐。
同时也要适当地锻炼,通过板住嘴,迈开腿的方式来维持身材。
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肥胖的发生。
对于那些有家族肥胖史的人群,更应该注重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以降低肥胖的风险。
同时,科学家也在深入探索研究肥胖的遗传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除了以上因素外,社会环境对肥胖问题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人依赖于便捷的食品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将上述问题逐一排除逐一解决,不要等到身体出现问题,再苛责自己那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肥胖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儿童已经出现了过度肥胖的现象。
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增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锻炼习惯。
通过从小培养良好生活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不要过度溺爱孩子,要让小孩戒掉零食、奶茶和饮料。
呼吁现在年轻人改变当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面对美好生活。
该减肥了!中美印肥胖率差距明显:美国40%,印度24%,中国是多少
如今已经是2025年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已经几乎很少看到有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了,202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更是一举突破1.4万亿斤,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肥胖,减肥问题似乎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老大难。
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其肥胖率高达40%,相当于每5名美国人就有两人受到肥胖的困扰,而印度也有24%的肥胖率,那么我国中国的肥胖率又是多少呢?
肥胖远不是影响美观的小问题,它依然成为了影响全球健康的严峻挑战,由肥胖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消灭人类的一大杀手,尤其对于不少饱受由肥胖引发疾病的病人,减肥已经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必要事项。
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同时也是世界主要产粮国,粮食自给率高达128%,每年都会把自己国内吃不完的大豆和玉米等作物销往外国,其国民可以说是完全不愁吃喝,并且得益于美国极度发达的粮食加工产业,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零食出口国和生产国,其弊端就是造成了大量的肥胖人群。
美国的肥胖率高达40%,除了美国本身发达的粮食加工产业之外,还要归功于美国人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汉堡、薯条、炸鸡、可乐,这些商业属性浓厚的快餐食品不仅在他们国内大受欢迎还远销海内外,为全世界的肥胖率提升做出了“贡献”。
美国的快餐早已不单单是吃食,甚至衍生出了相关的文化产业,美国的快餐充斥在他们的各种文化产品中,比如提到美国的警察,就有人会联想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吃着甜甜圈的警官形象,提到美国的棒球联赛,就有人会联想到热狗,高热量的快餐已经充斥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尽管肥胖率很高,但肥胖人群的分布却有迹可循,我们会注意到,越是富有的人群肥胖率越低,反倒是越贫穷的人群,肥胖率越高,在美国,肥胖率似乎成为了贫富之间的一道分界线。
这种现象乍一看是有些反常理的,因为过去我们常常用体态臃肿来描绘敲骨吸髓的企业家,用瘦骨嶙峋来表现穷人,但在美国这种情况却完全反了过来,但其实只要这并不难理解,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健康也是一种财富。
富人在美国作为特权阶级,享受着荣华富贵,他们是极其惜命的,自然也就愿意在健康领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而穷人每天疲于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做专业的身材管理,自然也就对肥胖问题任其发展了。
“健康又卫生”的印度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其饮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尽管在我们看来印度似乎只钟情于各种糊糊,但其实那也是人家的饮食哲学,印度作为许多珍贵香料的原产地,在饮食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香料。
同时,印度也是粮食出口大国,国民肥胖率也有24%,和美国的情况有些出入的是,印度肥胖率高是由于普通平民劣质碳水摄入过多,所谓的劣质碳水,就是指精加工食物,这些食物往往缺乏膳食纤维和营养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最终导致肥胖。
比如印度的底层人民每天的标配就是“糊糊”配大饼,饮食过于单一,而大饼就是劣质碳水,而上层人有时间和精力去规划自己的饮食,并且会有计划的进行科学健身和作息,这是底层人望尘莫及的。
说过了印度和美国,那我们中国呢?我国的成人肥胖率为16.4%,学龄儿童超重率为20%,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作为世界四大料理的中餐的故乡,中国从古至今在吃这方面那是相当看重的。
对此甚至有人说出恩格尔系数不适用于中国的论调,所谓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这一计算方法由19世纪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比就越大。
但为什么说这种计算方式对中国来说可能不是太准确呢?因为中国人太爱吃,也太会吃了,即使是“月光族”,也有不少在拿到工资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去胡吃海喝,倒不是说这些人有多么饥饿,只是单纯的喜欢享受美食。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肥胖率,我国的肥胖率尽管和印度还有些差距但也要注意,因为我国有不少底层民众也有饮食习惯过于单一的弊病,一天三顿不是米饭就是面条,这些都属于劣质碳水。
劣质碳水的含义不是这些食物有多不健康,而是指这些食物更容易被身体转化为脂肪,而普通人大多又没有坚持健身的习惯,久而久之体重就会变胖,而想要减下来,就难上加难了。
肥胖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它带来的可不单是体型不美观,还会带来大量的健康问题,肥胖会严重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一旦内分泌出了问题,人就有很大可能会患上各种慢性病,而这些慢性病如果又长期得不到重视,最终就有可能酿成大祸。
为了减缓肥胖我们普通人应该在饮食上尽早做出改变,少吃精加工食品和高油高糖食品,多吃五谷杂粮,如果能抽出时间,尽可能的多去运动,个人健康无小事。
结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重要的个人财富,为了个人健康少去医院,一定要科学的进行饮食和锻炼。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2024-12-20————用“减肥神药”解决美国肥胖问题?美国候任卫生部长与马斯克唱反调
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2024-12-26————如何应对肥胖问题?专家给出这些科学减重方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12-31————十大跨年健康提示发布,“体重管理”为年度关注话题
超重肥胖率高达64.4%!山东15部门联手“管理体重”
山东居民超重肥胖率高达64.4%
省卫健委等15部门联手“管理体重”
体重的平衡编织着人体健康的“经纬图”,但体重异常不是“数字游戏”,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省居民超重肥胖率高达64.4%。
日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宣布将自2024年起,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并提出13条措施,力争以2018-2023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4-2026年成人、中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较基线均下降10%。
资料图
3年内,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较2023年上升10%
8月23日,全省居民超重肥胖状况报告和全民健康管理小程序发布,首届优秀健康体重指导员评选活动也同步启动。“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远高于糖尿病,许多肥胖患者在患病初期并不重视,后来却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呼吸衰竭或心衰等入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医师周新丽说。
为实施科学普及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体重管理健康教育指导要点、体重管理和肥胖防治相关标准等体重管理权威信息发布。同时,要培育一批有知名度的“体重管理科普人物”,选拔一批优秀健康体重指导员,力争3年内,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较2023年基线水平上升10%。
此外,山东还将创新科普形式,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爱国卫生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体重管理宣传;鼓励针对“一秤一尺一日历”等适合居民使用的体重管理工具,创新开发联名款、国潮款、学院风等文创产品。
大医院纷纷开设肥胖门诊
鼓励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写入《实施方案》。
8月19日一大早,山东省立医院肥胖症全程照护门诊成立首日,28岁的徐琳(化名)成为门诊第一批“客人”,“我从小就胖,最近更是出现了视力模糊和头晕,门诊医生为我量身定制了减重方案,也提供了许多专业意见。”
此前,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消化病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也已纷纷设立“肥胖门诊”,门诊化服务模式成为肥胖防控“新起点”。
据了解,我省将发挥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开展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相关技术方案培训;整合营养、内分泌、外科、运动康复、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
减肥少不了中医,近期中医药瘦身迅速“出圈”。《实施方案》明确,山东将强化中医药对体重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延芹介绍,用适合患者体质的中药配合按摩、拔罐、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可以减重,还可调理内分泌、妇科等问题。
重点人群如何减重
在技术优势的体现和培育下,如何让体重管理覆盖所有人群?实施重点人群体重达标行动是关键。未来三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并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养老机构、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开展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
“新生儿体重最好在5-8斤,孕期应该控制体重,可以适当做些运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病房内,产科主任医师马玉燕正在为初来产检的刘女士解答孕期如何控制体重、血压等问题。
马玉燕介绍,山东省巨大儿发生率在全国居于较高水平,由于体重超重,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体重及营养管理成为孕产妇健康的必要保障。(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爱济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