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扁桃体(肥胖扁桃体肿大手术有生命危险吗多少钱)

文章目录:

扁桃体炎可致肥胖 如何预防扁桃体炎

扁桃体一般3~10岁时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当扁桃体被切除后,这些儿童可以摄入更多的热量;手术恢复也会促使父母让他们的孩子更多进食,这样会进一步增加热量的摄入和增加体重。

过去20年肥胖儿童猛增,最新数据表明,大约33%的美国儿童为超重,17%为肥胖。肥胖儿童会增加成为肥胖成年人的危险,而成年人肥胖容易患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扁桃体切除手术可引起儿童发胖。

大家知道,扁桃体切除是儿童最常见的手术,研究认为,切除了扁桃体的儿童,无论是否也切除了腺样体,会增加术后发胖的危险。

扁桃体手术后 孩子进食会增加

腺样体切除后体重增加可能会有多种机制。专家说,吞咽困难或吞咽痛有可能会导致患慢性扁桃体炎的儿童减少热量的摄入。当扁桃体被切除后,这些儿童可以摄入更多的热量;手术恢复也会促使父母让他们的孩子更多进食,这样会进一步增加热量的摄入和增加体重。

预防扁桃体发炎复发,注意以下六点

1、扁桃体一般3~10岁时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

2、加强锻炼,特别是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

3、保持口腔清洁,吃东西后要漱口。

8、夏天切勿贪凉,千万别用冷水洗澡、冲头,这样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热伤风、扁桃体发炎等。

9、要多喝常温水,多吃蔬菜水果。

10、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饮食规律。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扁桃体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一旦患上了扁桃体炎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加强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的措施,以防止扁桃体炎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耳鼻喉健康。

38岁,确诊!医生提醒:严重可致死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今年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但要做到健康睡眠

对于不少中年男子来说

并不容易

福州的小龙(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男子呼噜震天响

不是睡得香而是病了

38岁的小龙每晚睡觉都呼噜声震天,吵得妻子都想要跟他分床睡。而即便睡了一晚上,他白天精神依然很差。

前阵子,小龙来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达道院区神经内科一科陈杰副主任医师那挂号,想要解决打呼噜的问题。

没想到,一番检查下来,陈杰医生告诉他,比起呼噜声大,更令人担心的是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来,经过睡眠呼吸监测,陈杰发现小龙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超过了30次/小时,呼吸暂停最长一次达到70秒。这意味着,他一个晚上7个小时睡眠时间里,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的情况超过200次。

不仅如此,小龙还有高血压,多年来,虽然调整了多种降压药,但血压还是没有得到良好控制。

“这是患上了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陈杰说。

据其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中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白天过度嗜睡,多导睡眠监测(PSG)提示每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小时以上。

气道堵塞,可能是过度肥胖、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舌根后坠等因素造成。

这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也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所幸,经过陈杰对症治疗,小龙不仅睡眠质量得到了提升,呼噜声小了,血压也稳定在140/90mmHg以下。

“打呼噜”会影响记忆力

最严重的可能猝死

“小龙这样的患者,我们门诊常常能遇到。最严重的病人AHI指数甚至超过90次/小时。”陈杰介绍,福州市民有着很高的睡眠健康意识,每周来神经内科一科睡眠监测室做睡眠呼吸监测的患者从没断过。

他介绍,这种疾病最典型症状就是“打呼噜”,但其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噪声那么简单。它可以严重影响睡眠,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日间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最严重的可导致猝死。

临床调查发现,30~50岁之间的男性患病率较高。

陈杰提醒,尽管年龄、遗传背景、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睡眠,但是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还是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诊疗,通过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或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相应的监测,以及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切不要盲目相信诸如市面上的阻鼾器等产品,以免耽误治疗。

“报复性熬夜”不可取

长此以往容易生病

日前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仅有29%的被调查人群在23:00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00后入睡。

这其中,“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前”入睡时间为23:02。

“零点后入睡的人群中,不少是‘报复性熬夜’,这需要戒。”陈杰医生介绍,不少年轻人白天忙工作,到了夜里处于补偿心理,哪怕再晚,睡前想着看一眼手机,结果“不小心”点开短视频、朋友圈开始刷起来,结果越看越带劲,越刷越精神。

陈杰表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去熬夜,对身心健康都会构成威胁。长此以往,睡眠不足的人群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

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皮肤变差、易患心血管疾病等。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1:00到次日05:00为最佳睡眠时间。

“习惯报复性熬夜的朋友,不妨在白天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夜里掐掉‘玩手机’的源头,用阅读或者听点轻音乐等替代手机。睡前还可以做些放松动作,比如静坐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等,相信坚持一点,能改变熬夜的心态。”陈杰表示。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

来源: 福州晚报

38岁,确诊!医生提醒:严重可致死

来源:福州晚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今年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

但要做到健康睡眠

对于不少中年男子来说

并不容易

福州的小龙(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男子呼噜震天响

不是睡得香而是病了

38岁的小龙每晚睡觉都呼噜声震天,吵得妻子都想要跟他分床睡。而即便睡了一晚上,他白天精神依然很差。

前阵子,小龙来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达道院区神经内科一科陈杰副主任医师那挂号,想要解决打呼噜的问题。

小龙在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没想到,一番检查下来,陈杰医生告诉他,比起呼噜声大,更令人担心的是他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来,经过睡眠呼吸监测,陈杰发现小龙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超过了30次/小时,呼吸暂停最长一次达到70秒。这意味着,他一个晚上7个小时睡眠时间里,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的情况超过200次

不仅如此,小龙还有高血压,多年来,虽然调整了多种降压药,但血压还是没有得到良好控制。

“这是患上了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陈杰说。

据其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中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白天过度嗜睡,多导睡眠监测(PSG)提示每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小时以上

气道堵塞,可能是过度肥胖、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舌根后坠等因素造成。

这种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也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所幸,经过陈杰对症治疗,小龙不仅睡眠质量得到了提升,呼噜声小了,血压也稳定在140/90mmHg以下。

“打呼噜”会影响记忆力

最严重的可能猝死

“小龙这样的患者,我们门诊常常能遇到。最严重的病人AHI指数甚至超过90次/小时。”陈杰介绍,福州市民有着很高的睡眠健康意识,每周来神经内科一科睡眠监测室做睡眠呼吸监测的患者从没断过。

他介绍,这种疾病最典型症状就是“打呼噜”,但其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噪声那么简单。它可以严重影响睡眠,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日间记忆力下降、情绪焦虑、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最严重的可导致猝死。

临床调查发现,30~50岁之间的男性患病率较高。

陈杰提醒,尽管年龄、遗传背景、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睡眠,但是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还是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诊疗,通过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或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相应的监测,以及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切不要盲目相信诸如市面上的阻鼾器等产品,以免耽误治疗。

“报复性熬夜”不可取

长此以往容易生病

日前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仅有29%的被调查人群在23:00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00后入睡。

这其中,“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前”入睡时间为23:02

零点后入睡的人群中,不少是‘报复性熬夜’,这需要戒”陈杰医生介绍,不少年轻人白天忙工作,到了夜里处于补偿心理,哪怕再晚,睡前想着看一眼手机,结果“不小心”点开抖音、短视频、朋友圈开始刷起来,结果越看越带劲,越刷越精神。

陈杰表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去熬夜,对身心健康都会构成威胁。长此以往,睡眠不足的人群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

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免疫力降低、皮肤变差、易患心血管疾病等。

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1:00到次日05:00为最佳睡眠时间。

“习惯报复性熬夜的朋友,不妨在白天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夜里掐掉‘玩手机’的源头,用阅读或者听点轻音乐等替代手机。睡前还可以做些放松动作,比如静坐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等,相信坚持一点,能改变熬夜的心态。”陈杰表示。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