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鱼被喂撑死折射了什么?
近日,趵突泉景区出现令人揪心的现象,部分鱼儿因被过度投喂有的已经死亡,有的面临死亡。趵突泉的鱼儿一直是景区内一道灵动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然而,由于游客的过度投喂,不少鱼儿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一些保安人员反映,他们发现有鱼儿出现异常,甚至死亡。保安积极呼吁游客不要喂鱼,可是收效甚微。撑死的胖锦鲤并没有被保安带回家 作为济南著名景点之一的趵突泉,以其碧波荡漾的泉水、灵动的鱼群而闻名遐迩,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美丽的鱼儿却因人类的不文明行为——“野蛮投喂”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趵突泉的鱼“被喂撑死”,不是“爱”是“害”。 而如此“有害的爱”已经成为一种现象:2023年,青海可可西里的一头野狼,因经常被过往游客和司机投喂,已经“判若两狼”,不但体型变得滚圆,还疑似患上了肥胖综合征;2023年,在美丽的新疆喀纳斯景区,一只网红狐狸倒在了皑皑白雪中,死因疑为游客过度投喂。这起悲剧很快登上“热搜”;2024年,在西藏那曲,一男子在野外投喂棕熊,结果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 假期出游,不少朋友会选择亲近大自然,不过有时却忘乎所以,忘记了和动物保持合理的距离,忘记了自然的生态和谐。经常可见看到“野蛮投喂”的新闻。长颈鹿、猴子、猩猩、黑熊、老虎等皆是“野蛮投喂”的对象,轻者导致它们患上“肥胖症”“糖尿病”,重则还会导致死亡。 “野蛮投喂”这一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并非偶然。一方面,部分游客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观念,他们可能出于好奇、好玩或者寻求刺激的心理,随意向水中投喂食物,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景区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漏洞,比如对游客行为的监管不够严格、宣传引导力度不足等,这也为不文明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多游客的效仿,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就像在趵突泉,保安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任何效果,游客还是我行我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条和二十条明确规定:禁止或者限制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内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所以,未经科学论证的肆意投喂,其实是违法的。 趵突泉的鱼“被喂撑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红网)
来源: 新闻晨报
孔雀鱼为啥不生鱼呢?原来是被这些问题所迫
对于孔雀鱼爱好者来说,最大的烦恼就是不能把美丽的小生命延续下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孔雀鱼不能正常繁殖呢,看看如下这13点,你有几个中招?来吧,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分析。
1、 公鱼或母鱼的鱼龄过大了。
正常情况下,母鱼一生中可以繁殖3~5胎,这3·5胎基本上都是在亲鱼的最佳繁殖年龄段,也就是在第四到第八个月。往往达到8月龄后,大部分品种,尤其是三角尾,扇尾等大尾型的品种,它们的繁殖能力会大打折扣。这里特殊尾型的除外。特殊尾型的会在14个月后逐渐走入生育的低谷期,往往母鱼衰落的会早于公鱼。
2、 公母比例失调。
大家买鱼都是按对去购买,也就是一公一母。殊不知它们的最佳公母比例却是2:1或3:1,这样的比例会让公鱼不停地进攻,母鱼会有双倍的收获。
3、 公鱼天生无能力或者是粗JJ。
这一点不用过多解释,你懂得。就是不追鱼,你打死它也没有用。
4、 缎带或者燕尾公是天生的骡子。
马和驴的结合会生出一个单倍体,不孕不育。其实比方在缎带体和燕尾体身上有点过于牵强。怎么说呢,缎带体和燕尾体的公鱼其实并不是单倍体,只是生出来的子代臀鳍会加长。母鱼到无所谓,长点就长点呗,更好看,但是已将臀鳍已经进化为生殖器的公鱼呢,太长的丁丁就不太好使唤了,只能在母鱼屁股后面干着急了!
5、 公鱼尾鳍和背鳍过大。
公鱼的游速只有在3月龄之前能和母鱼平分秋色,大于3月龄后,公鱼的背鳍和尾鳍逐渐发育,长得越来越大,自己也就越来越笨重。穿着一个大裙子,还想飞速的伴她左右,那也就是光想想吧!
6、 鱼缸过大。
多大的鱼就应该配多大的缸。对于属于小型观赏鱼的孔雀来说,正常情况下从20到50升水的缸子都可以,往往缸子越大,放养的数量就要越多。不是你给它们个大房子它们就能长大个儿。反而,超大的房子,会让小两口见个面都困难,就别想亲密接触了。
7、 鱼养的太肥了。
俗话说得好,人多打瞎乱,鸡肥不下蛋。孔雀鱼也是一样,公鱼吃了个将军肚,一肚子的油,笨的很,况且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影响公鱼的精子质量和数量,也会造成公鱼交配困难。那么母鱼过于肥胖呢,也会造成母鱼内分泌异常,并出现排卵困难和卵子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卵子的质量,自然也就影响到怀孕了。
那么究竟能把鱼养成肥胖症呢?平时饲喂的鱼食过于单一,有营养的食物常年不换的吃,造成过多营养物质的摄入无法消耗,最终变成脂肪而不断的堆积。还是改改自己的饲喂方式吧!
8、 母鱼天生不孕,无胎斑。
母鱼在肛门前端,有一块黑色的三角区,那就是胎斑。如果胎斑不明显或者一点没有的话,那么母鱼是生育能力下降,少生或者根本就不生。
9、 疾病缠身。
困扰饲养爱好者的最大问题既是孔雀鱼的各种疾病。常见的疾病有烂尾、夹尾,肠炎等等。轻症的情况下,会造成鱼只没有食欲,不爱动,躲在角落,更没有欲望去繁殖后代了。
10、 母鱼内寄生虫严重。
体内寄生虫包括驼型线虫绦虫等。过于严重的肛门凸起,还会排出蠕动的虫体。轻会影响生育,重的会造成直接母鱼的死亡。
11、 养殖环境的问题。
水的酸碱度,硬度,温度等,对每一种观赏鱼来说都有着不同的适应区间。例如硬度极高的水质,孔雀鱼受不了,但是有些鲷科鱼却美得了不得。过于酸性的水质会造成孔雀鱼的融尾,而对于原产东南亚的灯科鱼来说那是太适合不过了。温度,低于20度,会影响孔雀鱼的活力,低于10度会造成死亡。可是对于锦鲤,10度的水里,它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丝毫没有影响。
12、 母鱼雄化严重。
母鱼都男性化了,那么它还怎么怀孕呢?这里讲的母鱼雄化有的是天生的,比例很低,直接扔了即可。还有一些雄性化的母鱼是人为造成了,不良的商家在出售前用到某种激素类药物,刺激母鱼雄化,造成臀鳍变尖,生上出来靓丽的颜色和纹路,这样母鱼看起来更漂亮,更容易卖出高价。
13、 用药鱼。
因为年轻的时候出现各种疾病,过多的使用了大量的药物。造成药物的一些成分在体内积累,致使母鱼不能正常怀孕。
小伙伴们,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常见,你还有没有额外的发现呢?如果还有的话,请您打到评论区,给我们提供一些补充,非常感谢。
31岁医生熬夜猝死: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好好睡觉的人
文 | 酒肉鲁班
来源: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从今天开始,愿你照顾好你黑色的头发,挑剔的胃,不再熬夜,早睡早起。
10天内3个医生猝死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很痛心的消息,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
有3个年轻医生,在10内连续猝死,原因都是过劳死,连续加班到深夜,没时间睡觉。
7月4日,中科院博士肖育众,由于连续加班到深夜,下午3点,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
他才31岁,他的孩子才出生7天,他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走了。
6月30日,同仁医院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因为熬夜工作,不幸离世,年仅32岁。
6月28日,河南省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伟,突发心梗不幸离世,享年48岁。
这3位医生的离世,都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肖育众医生是心源性猝死,而王辉医师和张恒伟医师,则是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最让我感到痛心的是,他们猝死的原因多是因为熬夜工作学习。
我知道,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不仅仅是科研工作者才有压力。
之前也曾写过类似的文章,很多读者都说,要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熬夜。
保持优秀固然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比保持优秀更重要的是,不要过分透支身体。
关于熬夜,我想起两句很扎心的话:
你熬夜多赚来的钱,只够医院2分钟的问诊费。
你在酒桌上拼死拿下200万的业绩,或许只能换来医院里的一张200元的床位。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曾发布过一份调查: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
但熬夜的人中,仅有30%是为了加班而熬夜。
其余原本可以不熬夜的人,其实是在追剧、看电影、吃鸡、逛知乎、逛B站、刷微博、逛朋友圈。
虽然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熬夜不好,但是还喜欢自欺欺人地高喊一句:我熬的不是夜,而是快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谁也不该拿健康做筹码,来参与一场人生的豪赌。
很多人都会觉得,白天太忙了,只有晚上的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沉浸在手机里面,就是寻找白天缺失的自我。
以前我对熬夜没什么概念,直到发生了一件事,促使我坚持每天11点前上床睡觉。
大三期末考试那会儿,学校其他专业的人都早早放假了,只有会计还有最后一门课要考。
我朋友考完试回到宿舍,发现她舍友还没起床,下一场考试就到她们班级了。
正打算要摇醒她的时候发现,她全身冰冷且僵硬,整个人没一丝生命气息。
她吓坏了,只能一边打电话叫其他舍友回来,一边叫辅导员过来处理。
法医证实,这是猝死。而她生前最后一晚,凌晨2点,还在熬夜看试题。
自那以后,我就不敢再熬夜了。
说实话,对于死亡,我是不太畏惧的。
但是我畏惧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害怕男朋友会一蹶不振,我害怕朋友会哭成泪人。
我最畏惧的是,我没能力照顾和保护我爱的人。
在中国,每年因熬夜死亡的人数高达55万,数据触目惊心,而且,熬夜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2018年全国癌症数据报告》显示:每年新增30万年轻的癌症病人,年轻人群的发病率增加了近八成。
去年有个新闻,年轻医生小顾,去医院实习,每天都忙到不可开交。
他还发朋友圈调侃自己,还活着真好,结果最后真的因为经常熬夜,猝死了。
无独有偶,27岁的二胎妈妈平时带娃太累了,想在晚上有点自己的私人空间,结果就因为通宵玩手机,猝死了。
28岁女编辑因肝癌去世,生前劝媒体人别熬夜。
深圳36岁IT男连续5天凌晨打卡,猝死在马桶上。
《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4的“90后”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1/3则在凌晨1点以后入睡,据统计每天熬夜的90后超过了5000万。
不是我在危言耸听,真的不要再熬夜,拿自己的生命去赌明天了。
长期熬夜的变化,肉眼可见,变丑,变胖,全身上下透露一股油腻的气息。
最重要的是,熬夜可是会导致猝死啊。
熬夜到底有什么危害?
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则视频《熬夜的危害》。
视频做了一个调查,让一个精力旺盛的17岁高中生,整整11天不睡觉,看会出现哪些变化。
第二天,他的眼睛不再聚焦;第三天,他郁郁寡欢,手脚不协调;到后来,他变得很难集中注意力,短期记忆出现问题,变得多疑妄想开始出现幻觉。
如果人体缺乏睡眠,会导致荷尔蒙失衡,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一个足球的忠实粉丝,连续看48小时世界杯,导致死亡,死亡原因是中风。
科学研究证明,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比每天睡7-8小时的人,中风的几率高4.5倍。
在美国,有30%的成年人和66%的年轻人缺乏睡眠,这样会对人体在记忆力、学习能力、情绪、反应时间等方面造成损害。
缺乏睡眠也可能导致炎症、幻觉、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病。
睡眠为什么对我们那么重要?
白天,我们的细胞消耗着能量的来源,也分解了很多产品,包括腺苷。腺苷越高,睡意越强烈,这就是睡眠压力。
淋巴血管,相当于自动除尘机,只要我们睡着了,它就会自动为我们清理一天之中在脑海里的垃圾。
我们应该如何好好睡觉?
很多鸡汤文说,如果你再不努力,你终将会被同龄人抛弃。
但是如果你不好好睡觉,最终打败你的,不是同龄人,而是无休止的熬夜。
所以,请不要心存侥幸,我们欠下“睡眠债”迟早有一天都是要还的。
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睡眠革命》,里面有很多关于睡觉的困惑。
我们很多人,平时工作日的睡眠时间很少,大多会选择在周末“补觉”,其实我也不例外。
但是这么做,是不科学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睡眠类型,喜欢早睡早起的,是早睡星人,喜欢晚睡晚起的,是晚睡星人。
但是晚睡星人工作日早起,一到周末又睡懒觉,那他的生物钟就会被调回原来的样子,周一又难受了。
如果你偏爱在周末睡懒觉,那么你可以早起,沐浴阳光,吃个早餐,再睡过去。
《睡眠革命》说:昼夜节律是生命体24小时的内循环,受我们的内置生物钟的管理。
我们大脑的这一生物钟,24小时调节着我们多个内部系统,包括睡眠和饮食习惯,激素的分泌,体温,灵敏度,情绪和消化,使其与地球的自转相一致。
只要在黑暗环境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
作者提出了一个“R90”的概念,指的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获得身体修复。
90分钟是一个人经历各个睡眠阶段所需的时间,这些睡眠阶段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好好睡觉呢?
①每天固定睡眠时间。
如果你不需要每晚8小时的睡眠,强迫自己睡8小时,就是在浪费时间。
比如说,在不困的时候睡觉,在床上躺着睡不着的时候。
每天晚上保持5个睡眠周期,一周有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你有其他事情忙,每周保持28-30个睡眠周期也比较理想,但是如果你睡得比计划少,身体就会过于疲劳。
②保持午睡。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日间小睡,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处理能力。
有些人坚称,她们无法进行午睡。因为根本睡不着。她们也许并不知道,其实睡不着也不要紧,重要的是闭上眼睛,脱离这个世界片刻,让大脑休息一下。
③晚睡没关系,保持每天有5个周期(7.5小时)睡眠。
晚上吃了宵夜,就算困也不要着急睡觉,先让胃消化,再让脑袋休息。
如果是上夜班的人群,只要每天保持5个睡眠周期,让身体习惯生物钟即可。
叔本华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以后别再嘲笑养生鸡汤了,自己主动喝点枸杞,保命要紧。
以后别总说没空健身了,因为去医院排队,花费的时间更长。
以后别说自己连体检的钱都没有,因为进一次icu,能榨干一个家庭的积蓄。
有空多陪家人,钱总会有的,大房子没那么重要,只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
不要再透支健康,早睡早起吃早餐,每天喝8杯水。
不迷信锦鲤,不指望运气,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重新出发。
从今天开始,愿你照顾好你黑色的头发,挑剔的胃,不再熬夜,早睡早起。
作者:酒肉鲁班,江湖人称七爷。仗剑走天涯,诗酒趁年华。关注易简读书,用阅读对抗无趣。
主播:应犹,有着知性声音的暖心主播,微信公众号:枕边经典。个人微信号:z67021247,新浪微博:@应犹uull,喜马拉雅电台:枕边经典。
责任编辑x末日 值班编辑x小喵
关注读者人物微信公众号
看热门人物故事/名人传记/画报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