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缺氧(肥胖的人会缺血吗)

文章目录:

肥胖的九大危害 你未必都知道

可不止易得慢性病那么简单 有损寿命、骨关节病及部分肿瘤发病率攀升

“一白遮百丑, 一胖毁所有。”可真不只是爱美人士的一句口头禅。特别是这个“肥胖”,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确实“毁”的不仅仅是外表,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专家就来给大家“揭发”肥胖带来的这9种健康危害,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老年性疾病。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文/本报记者 李洁

责编:秦璐敏

一夜断气417次,杭州266斤胖大姐睡觉时忍不住……差点“送命”

记者:王欣/ 通讯员:王蕊 江晨

呼~呼~呼~

266斤的霞姐是家中“女雷神”

无论黑夜还是白天

躺着还是坐着

任何时间、不分场合

她都无法抵挡困意

打呼噜就像“打电钻”

吵得枕边人痛不欲生

但无论睡多久,霞姐醒来总是头昏脑胀

8月的一天

她突然呼吸困难、口唇绀紫

被紧急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你和家人打呼噜吗?

打鼾是病!打鼾是病!打鼾是病!

重要的事情先吼三遍

呼吸内科专家强调——

睡觉打鼾万万不能忽视,可能非常危险!

一夜断气417次,胖大姐突然呼吸衰竭了

48岁的霞姐,身高1.52米,体重266斤的她育有一子一女,与老公感情和睦。让老公偶尔不满意的,就是霞姐“惊天动地”的呼噜声了。

“有时我工作了一整天,累得半死,很困却没办法进入梦乡!”霞姐老公嗔怪,往往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比较崩溃。据他回忆,老婆年轻时是个微胖的“肉感”美人,但自从怀孕生了小儿子之后,在变胖的路上就一路狂奔,她爱打呼噜的毛病也是从二胎之后逐渐明晰,有着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年,他忍着、忍着也就成了习惯,还特意买了耳机、耳塞,睡不着时,听歌或者塞上耳塞助眠。但最近两年,霞姐的鼾声似乎更大了,她自己却浑然不觉。

最近这一年,霞姐的症状愈发严重,她胸闷气促、喉咙有痰却咳不出来。晚上睡觉时,她常常会被憋醒,醒来后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头昏脑胀,如是往复。白天,霞姐更像是前一晚睡了个“假”觉,人没精神,甚至开着车也会犯困。因为总是睡不醒,她异常苦恼,“医生,请您帮帮我!”睡不好的霞姐,来到浙大一院“睡眠呼吸障碍专科”门诊。

呼吸内科副主任潘志杰主任医师面前的霞姐,皮肤松弛粗糙、面色萎黄、黑眼圈、大眼袋、鱼尾纹、口臭口苦,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除此之外,霞姐还告诉医生,她月经非常不规律,怀疑自己已“提前进入更年期”。

在了解到霞姐体重达266斤,平时睡觉打呼噜的声音特别大,并且还患有多年的高血压时,潘志杰主任医师便利用多导睡眠仪(PSG)对霞姐进行整夜的睡眠监测。监测结果显示,霞姐一晚(约6.5个小时)呼吸暂停的次数达到417次,其中最长的一次达到70.5秒,她患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过进一步检查,霞姐被诊断为“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需要佩戴呼吸机入睡。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潘志杰主任医师联合口腔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的专家对霞姐展开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开出个性化诊疗方案——原来,霞姐的呼吸睡眠暂停与高血压息息相关,通过调整用药、侧卧睡眠、控制体重、持续佩戴呼吸机,住院8天后,症状缓解的霞姐出院,并被要求定期随访、复查,以便调整呼吸机参数。

此外,潘志杰主任医师强烈要求霞姐日常增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建立侧卧位睡眠习惯。“烟酒可导致呼吸道症状加重,睡觉时侧卧位睡眠姿势,可以有效避免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

睡眠呼吸暂停,比想象中还要可怕

“像霞姐这样患者,往往是拖到非常严重才来就医,非常危险!” 潘志杰主任医师介绍,正常人在睡眠中咽腔比清醒时狭窄,呼噜声就是气体经过狭窄咽腔时的湍流声。

“打呼噜”在医学上又叫“鼾症”,有良性(80%)和恶性(20%)之分,男女老少皆可发生。

“良性鼾症”呼噜声均匀,且随睡眠体位改变而改变。

“恶性鼾症”不仅呼噜声大,而且总是打着、打着就不喘气了,过上十几秒甚至几十秒才又发出一声很大的呼噜声重新打起来。一般男性>女性,脖子粗>脖子细,胖子>瘦子,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当睡眠时上气道不通畅,会出现呼吸短时间内停止(≥10秒)的现象,称为呼吸暂停。

266斤重的霞姐,因咽部脂肪增多、咽腔狭窄,就发生了“恶性打鼾”——频繁窒息,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有些患者本身并不肥胖,但因为鼻炎、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或自身的颌面结构不佳等其他原因,造成上气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也会发生呼吸暂停。”潘志杰介绍,如果呼吸暂停频繁发生,每小时出现5次以上或7小时的睡眠过程中超过30次,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它可以分为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其中以阻塞型(OSAHS)最为多见。数据显示,每100个人中,就有3~5个人打呼噜,而每5个打呼噜的人中,就有1个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对个人而言,当呼吸暂停发生后,睡眠结构紊乱,呼吸气流中断,随之患者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造成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内脏疾患等。长此以往,睡眠中的低氧分压也会导致脑损害,比如记忆力下降,难以集中精神;参与体内循环的血氧少了,还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等多种慢性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夜间的猝死。

简言之,就是——

睡眠呼吸暂停的男性,那方面可能“不太行”

睡眠呼吸暂停的女性,老得快、更易“更年期”

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易得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

睡眠呼吸暂停的儿童,易发育延迟或智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

而对社会而言,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司机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造成交通事故率很高,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7倍。航空航天及高空作业的人员,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工作事故几率也很高。另外,由于疾病造成性格改变,社交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容易造成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甚至婚姻关系破裂。

罹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怎么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长沙男子重达480斤!缺氧住进ICU,睡坏一张床!好在…

30多岁的长沙小伙小杨,体重高达480斤。近日,小杨因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并肺炎感染引发了Ⅱ型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住进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这是监护室至今为止收治的最具“分量”患者。

小杨入科时缺氧严重,神志不清,全身水肿,带有压力性损伤。小杨昏迷时,七八个人使劲发力想挪动他,一番功夫下来,医务人员都有些腰酸背痛了,小杨还稳稳当当躺在床上。因为体重太重,小杨睡坏了监护室的一张床。翻身、换药等压疮护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翻身这个棘手的问题,打针、擦洗、喂药等在其他病人身上能顺利进行的日常工作在小杨这里也变得困难重重。

“搞不定就喊其他床位的护士帮忙,多花点时间。”医务人员并没有因为难就放弃。有时候,皮肤擦洗、会阴护理等晨间护理任务,四个护士在小杨身上要花费一个小时。

小杨的呼吸面罩和他的大脸型不是很匹配,容易松动报警,需要护士不厌其烦地及时调整。小杨的血管因为肥胖水肿找起来很费劲,血液流动缓滞,针进入也容易堵,对护士打针技术要求很高。

虽然照顾他很辛苦,但没有人抱怨,大家尽心尽力将这些极限任务一一完成。

入院两日后,小杨神智已经清醒,气促改善,病情好转,治疗有效。小杨能动后,康复师每日都会协助小杨下床做相关康复运动。医生护士鼓励小杨要经常更换体位,小杨也相当配合,减轻了很多治疗任务,医患合作相当融洽。

在全体医务人员和小杨的共同努力下,小杨呼吸功能明显好转,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目前,小杨生命体征平稳。

小杨离开监护室时说,很感谢各位医生护士,只是大家都带着口罩,怕以后不认得。大家笑着回应说:“没关系,我们都认得你!都记得你!”

记者:骆妍婷 通讯员:刘欣蕾 编辑:丫丫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最新回应!

痛心!株洲一女婴在家中游泳窒息后不治身亡,家长们注意了……

19岁大学生体验“免费”祛痘竟背上八千元贷款,背后内幕令人愤怒!执法部门发布消费警示

你“在看”我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