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金鱼品种介绍之:珍珠金鱼
珍珠鳞的出现,是很难得的突变。其特徵是鳞片上堆积了大量的钙质,因而呈现坚硬的半球形凸起。一尾优良的珍珠鳞金鱼,全身好像镶满了珍珠,整整齐齐,饱饱满满;尤其伴随著肥胖浑圆的身材,更令人爱不释手。
特征
珍珠鳞金鱼的特征是鳞片呈半球形,其远在西元1900年就出现,最初运到国外时,还被误以为是鳞片松起的患病金鱼。其实珍珠鳞是含有较多钙质的鳞片,所以比普通的鳞片还硬,珍珠鳞呈半球形,如果水簇箱内装饰有假山石等尖锐的物品,鳞片容易磨擦而掉落,虽然还会再生,但就不若原来的漂亮。所以饲养珍珠鳞金鱼的水簇箱内不可有尖锐的物品,用手操网捕捞珍珠鳞金鱼也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容易损伤它的鳞片,最好是直接用手捞取,把金鱼的头和身体放在手掌上,施力要轻,以免伤害到它,另一只手随时护着,因此要慢慢练习才会熟练。 珍珠鳞的金鱼有阔尾和短小尾,也有头部长有肉瘤的品种出现,它们都是腹部圆大、头部尖小的鱼种。
品种:
珍珠鳞的出现,才不过一百年出头;已经发展出稳定而多样的品种(品系)。大致可分短鳍和长鳍两大系统。短鳍者以浑圆的“球形珍珠鳞”最可爱;而长鳍者以“鹅头珍珠鳞”最特殊。鳞性方面分属透明鳞和不透明鳞两型。在色彩方面,有五花、红白和橙红、黑色,以及较少见的紫色和更难得一见的蓝色。其中最普遍的是红白透明珍珠鳞。此外,还有跟其他金鱼杂交,产生各式各样的品种,就不在话下。不透明的翻鳃珍珠鳞侧面照。标准的球形珍珠鳞十个月大。
珍珠金鱼特别适合俯瞰,最适合的水体是淡绿色的老水,不过家庭饲养可以首选清澈的晒过几天的自来水配上漂亮的瓷缸。产地很多,目前来看有三大类珍珠系列——普通珍珠,皮球珍珠和皇冠珍珠,南通和武汉的皮球珍珠头比较有名。
红珍珠鳞
红色的身体整齐地分布着红色的珍珠鳞,配上红色珍珠鳞金鱼的尾鳍,感觉十分美丽,此红珍珠鳞的红色肉瘤并没有非常发达。
草青珍珠鳞
草青珍珠鳞:草青色的珍珠鳞会渐渐转为金色的色泽,十分美丽。红白珍珠鳞:身上有红、白两种协调的色泽,头上亦有红白色的肉瘤,搭配长长的阔尾,实在是非常迷人。
五花珍珠鳞
身上有粉彩的色泽,珍珠鳞明显可见,再搭配长曳而下的阔尾鳍,流动时优雅极了!
蓝狮头珍珠鳞
整齐明显的珍珠鳞在金鱼蓝色的体表上不但不显得突兀,反倒有沉稳
珍珠鳞金鱼
质朴之感,加上那一头发达的肉瘤,予人印象深刻。红高头珍珠鳞其身上的特征是:红色的体表,突显整齐的珍珠鳞,开阔的尾鳍,及其头上红色的肉瘤,尤其那肉瘤是2个如鹌鹑蛋般大小的肉瘤,真是可爱。
红白高头珍珠鳞
身上有红白两色完美搭配的色泽,配上头部浑圆的肉瘤,开收摇摆的尾鳍,看它流动时优雅的姿态,实在是非常迷人。
红黑高头珍珠鳞
浓黑如墨的体表下,腹部是红橙色的,只有珍珠鳞整齐地排列其上,宛如神秘的黑衣女郎般,引人无限遐想。五花高头珍珠鳞:五彩缤纷的色彩,其上镶嵌了排列整齐而平滑的珍珠鳞,头部肉瘤虽不发达,但仍不失为一上品金鱼。
皇冠珍珠鱼
经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与普通珍珠鳞体型相似,珍珠鳞金鱼唯头项具有厚厚的隆起肉瘤,格外明显,因很像古代皇帝头顶皇冠而得名。体腹浑圆.体表鳞片似珍珠粒粒饱满。尾炳短,但尾鳍很大。体色有红、红白花、五花和银白色等。它是选择普通珍珠 鳞与高头鱼杂交的后代中头部肉瘤较发达的个体,再和优质文种 狮子头进行杂交,经数年精心培育形成的。其后代遗传率较高、幼鱼在5月龄时头部肉便逐渐隆起,10月龄的个体,头部肉瘤隆起呈方形,颇似皇冠。
换水方法:
金鱼饲养前辈很早就有“养鱼先养水”的经验之谈,这说明水质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金鱼正常的生长发育。换水的目的也就在于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鱼便及剩余饲料、陈腐杂质),保持水的清洁,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氧气,从而刺激金鱼的生长发育。
想养好金鱼,必须对养鱼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生水: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
2.新水:就是自来水或井水、泉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2—3天左右的,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似的干净水。
3.陈水:就是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污物的脏水。包括池(缸)中长期未换的饲水。
4.老水:就是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以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5、回清水: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一般换水:
正常的情况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每天只要坚持将鱼池(缸)底部的粪便和脏物连同陈水,用胶管轻轻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尘及浮出的粪便,然后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温的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洁。这种换水方法不易伤及鱼体,方法简便而安全,最适用于家庭鱼缸或小池养鱼者应用。
部分换水:
这种换水方法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饲水换了没有几天,而水色转绿极快(饲料投喂量偏少的缘故),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鱼烫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鱼全部捞出来,然后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转动,待静止片刻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后注入等温、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鱼捞入原池(缸)内饲养。另一种情况是池(缸)中的水才换没有几天,水色尚好,可因为当天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换水的办法和上面讲的相同。 如果是渔场的大鱼池,就不必把金鱼捞出来,而用折叠式拦网把鱼拦围在一边,再把池中的水用捞网轻轻旋转数十秒钟,待水静止片刻随后开动排水闸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过剩的鱼虫、粪便和陈水,或用捞鱼网兜从中央捞去过剩鱼虫后,再放去1/4—1/2的陈水,最后注入等量、等温新水,这种方法常见于鱼场或家庭因投食量过多的时候所采用的急救方法。
彻底换水:
这种换水往往是结合翻池(缸),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换水法。常常是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鱼过密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具体有两种方法:
1.在没有空闲池的情况下,只好将全部金鱼捞入盆内或者把网箱放入邻池水中暂养,在盆内或网箱内加入增氧头增氧。然后,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彻底冲洗干净以后,重新注入等温新水,静置片刻待水温相等后将鱼捞入原池(缸)内。
2.如果有空闲池和新水时,则只要将全部金鱼捞入盆或网箱内,分别挑选处理好,该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温相等后就可将金鱼移入新水内饲养。这种换水方法应特别注意水温,最好要选择晴天的早晨9时前进行。不过此法一般只适用于成鱼或较大的幼鱼,仔鱼不宜使用。如果条件许可,在彻底换水前,可先在备用的池(缸)中盛满伏水,然后把鱼直接捞入备用池(缸)内为好。这样水温变化小,鱼群容易适应新环境,使鱼免受盆内或网箱内挤轧之苦。这种换水方法,在春、秋季节一般每隔半月左右进行1次。夏季大伏天气、水温高达28℃以上,在水色极易浓色,水质很易混浊的情况下,一般5—7天应彻底换水1次。冬季水温降至4℃左右,金鱼活动缓慢,食欲减少,水质不易败坏,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全部换水。
今天先这里,还在等什么? 赶快转发到朋友圈给各位好友分享下~ 关注微信号zhongguojinyu(中国金鱼)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拿。
按住下边的二维码不松三秒钟,在弹出框内选中“识别图中二维码”,再点关注即可免费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我们历史推送的精彩内容。
30厘米水位养的金鱼,放到70厘米深的水缸里,它不翻肚了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最近养鱼老道确实遇到了一些比较稀奇的事,倒也不是解释不通,无外乎一个道法自然的事,但是,在很多新鱼友的眼里,可能这件事就有点奇怪了。
为什么本来饲养在还不到30厘米水位高的蝶尾金鱼,把它们扔到高达70厘米的水深中,它们也不会失漂呢?
问题最终还是出在那条黑色蝶尾金鱼的身上,前一阵子的白点病,就是它率先患上的,之后又出现了白蒙的现象,也是唯独就它自己,好不容易都恢复了。
前天,我又发现这家伙在鱼缸里翻肚了,而且是在鱼缸的底部,我就知道坏事了,有可能是炸鳞,结果一看,果不其然,只是情况还不算太严重。
那么,对于这样一条翻来覆去患病的金鱼,又处在我频繁进鱼的时间段,我哪有时间去管它?没给它直接淘汰掉,它就应该感谢我了,于是乎,我就把它随意扔到了那个虾缸里,反正里面有很多黑壳虾,自己看着疗养、吃去吧。
结果今天我发现,这哥们的炸鳞竟然自己好了,自己缠在丝藻丛中出不来了,于是,本来预备困水的一个大水缸,倒成了它的单间。
然后,我满以为这家伙进入到这个高达70厘米的水缸之后,肯定又会漂浮在水缸表面上继续翻肚了,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料,它自己在里面不但游的很好,到处找吃的,而且还时不时地来到水面上看看蓝天、白云,然后迅速潜入水底。
由于它黑乎乎的,确实很难拍照,改天可以拍个视频给大家看看它的尊容。
不过在突然之间,我明白了很多问题:
原来金鱼的失漂或者说翻肚,未必就是水位高低造成的,真正的问题,或许不在这里。
但是,如果有其他条件的不配合,那么水位如果再高点,金鱼就会翻肚、失漂了。
不太相信,又拿其他蝶尾金鱼做实验,结果还是一样,不过失踪了一条但是,我还是不太相信,就把家里的所有蝶尾全部拿到了这个水缸里,把水位加到最满,这个水缸的水体很大,它们也不会缺氧,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加个小过滤。
反正它们在那个大鱼缸里,万一有病了,就要受到鎏金金鱼的欺负,还不如干脆点,让它们出来吃点活鱼虫,见点阳光、雨露为好呢。
经过短暂的观察,它们也没有任何翻肚、失漂的现象发生,这可是70厘米深啊。
然后,我就给其他观赏鱼喂食去了,就忘了水位太高、院子里有野猫这回事,本来是想要看一下,最高水位饲养它们会是个什么结果的,然后就给这个水缸立刻抽底换水,降低水位,最后忘了。
等到吃完午饭、睡完午觉,想起来回头再看的时候,怎么数,水缸里都是少了一条鱼,好像是个红色的蝶尾吧,反正那条残疾的小丑鱼还在,总共是八条鱼,肯定没有错的,我家里的猫应该是不吃鱼的,至少我没亲眼看到,但是近期院子里一直有野猫出没,这个事情就不好说了。
目前我把这个水缸的水位降低了不到50厘米,这样猫应该够不到了,估计这些蝶尾如果适应了水缸环境,应该也会躲藏的,可能就是初入水缸,迷迷糊糊来到水面,被猫叼去了吧?我再想不出其他原因了,肯定是没了,难道还会有什么神秘生物出没?
无所谓了,该死的,怎么也留不住,这是老邹大叔近期养鱼的感悟。要不明天再降十厘米吧,保险点。
为什么它们不会失漂、翻肚了,原因到底在哪里?回归正题,养鱼老道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饲养金鱼,也是在这样高度的水缸里,那时候还分不清什么蝶尾和龙睛呢,但是肯定有这种尾型的金鱼,就算是龙睛金鱼,尾巴也很大,但是几乎看不到一条金鱼会经常性的出现什么翻肚、失漂的问题。
那时候就是投喂的鱼虫或者小米之类的东西,蚊子、苍蝇、蚂蚁、蚯蚓偶尔也会投喂,就是没有鱼饲料,也根本买不到,这个东西,可能是导致它们肠胃不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造成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失漂,当然个别体型不正的,可能也会沉头。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我还能想到的就是水流问题。
几乎所有的饲养金鱼的鱼缸里,都有水泵,而且一般的情况下,水流都很大。
我也仔细观察过鎏金金鱼,它们在鱼缸里游动的时候,由于体型的原因,一有水流就会很费力,再加上吃的不消化,很快就会失漂,如果是在静水环境,长期投喂活鱼虫的话,这个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当然了,这也可能与它们从小用药或者人为体型改变过于严重,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长期投喂鱼饲料的结果所致,我小时候饲养金鱼,是没有鎏金的,但是好像有珍珠、水泡、绣球之类的,大部分是以狮子头、鹤顶红和龙睛为主。
还是应该道法自然的饲养金鱼,绝对没有错,只是现在的鱼虫也很难捞取了所以说,综合来看金鱼的失漂问题,确实不能把它完全归结于水位的高低。
我们比如说一些身形偏瘦的蓝寿、宫鹅或者泰狮等品种,它们完全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游动姿势和身形,即使水位再深点,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只要投喂量过大、体型有很大的变化、过度肥胖,再加上湍急的水流,这些金鱼对于自己的行动就会难以控制,如果水位再高点,一把鱼饲料就可能造成它们的失漂了。
对于普通的传统金鱼品种,能够道法自然的去饲养,绝对是有很多益处的。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家庭饲养金鱼攻略之:造成金鱼失鳔的8大原因
关注“中国金鱼”,查看更多经验分享,实用技能...☺
如何养水、金鱼喂食、鱼病防治、奇闻轶事、开缸建池、经验分享、国粹经典、精彩资讯、金鱼家族、鱼友美文
在饲养金鱼过程中,很多鱼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金鱼横七竖八,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面或沉入水底。初期轻敲缸壁,金鱼还能转过身子,急速地游动一段,但过不多久又会翻过身子来。这就是金鱼的鱼鳔失调,也叫失鳔病,是金鱼的常见病之一。
一、金鱼失鳔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鱼鳔在鱼的消化管和肾脏之间,是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组成。金鱼的鳔分为两个鳔室,起着沉浮作用,鳔有细管与食道相连接,依靠调节鳔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金鱼鱼鳔的调节能力一旦下降,或者是鱼鳔失去了调节能力,就会造成失鳔病。下面我们将具体从8个方面来分析下造成金鱼失鳔的原因。
(1)营养成分:现在市场上观赏鱼饲料品种丰富,组配非常精细,鱼粉、虾干无所不用其极。很多鱼友更是为了心爱的鱼儿不惜重金购买高档饲料。这些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远高于一般天然饵料。此外很多观赏鱼饲料是针对小型热带鱼的,营养组配也是根据这些热带鱼的生理特点研发的,用于喂养金鱼,会导致金鱼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也会容易压迫鱼鳔,造成失调。
(2)饲料影响:金鱼在养殖鱼农的池塘里长期所吃的食物是天然活饵料,如水蚤、血虫和水藻等。当鱼友购买带回家后,立即换喂人工饲料,包括颗粒饲料、薄片或者贴片饲料。这些人工饲料虽然包含了更为丰富的营养,但没有天然活容易消化,容易造成肠阻塞。造成鱼的肠道膨胀,使金鱼失去平衡。
(3)病毒侵染: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弹状病毒会引起鱼鳔上皮组织发炎变性,鱼体内积存大量体液,压迫体腔管,造成鱼鳔内的空气无处可去,浮沉调节机能实效。发病的金鱼消瘦,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头朝下滚动。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鱼体表有瘀斑,常并发肠炎。发病的金鱼会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温变化:金鱼是冷血动物,对于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急剧地改变水温时,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金鱼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发病的症状是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侧卧在水面或水底,懒于游动。金鱼特别是名贵品种长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精心呵护,换水时新旧水温一致,因此更为“娇气”。当水温突然变化在3度以上时,极易引发失衡的病状。
(5)体型因素:根据经验,很多金鱼的品种,如文种鱼中的珍珠,蛋种鱼中的兰寿,龙种鱼中的蝶尾会较其它品种更易患上鱼鳔失调症。体型因素并不是造成鱼鳔失调症直接原因,但这些品种的体型短小,在正常的情况下加速游动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鱼鳔出毛病,更容易出现失衡的病状。
(6)生理缺陷:有的金鱼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鱼鳍的不对称生长及鱼鳍的缺失,比如出现单臀鳍、无臀鳍或臀鳍的左右不对称,都会使鱼出现鱼鳔病症状。(具有遗传的可能)
(7)生理构型:特别是发头类金鱼,如果体型过短,在越冬期就很容易出现鱼鳔病症状,所以在留选种鱼时,建议不要选择体型过短的金鱼当作亲鱼。还有一类构型问题就是尾鳍,当金鱼的尾柄与尾鳍面的交接处的夹角小鱼90度,尾鳍呈现一种上翘的感觉,随着金鱼肥胖程度的增加,就容易出现鱼鳔病(这一情况常见于蝶尾金鱼)。另外尾鳍过小的金鱼也容易发生。(具有遗传的可能)
(8)缺氧造成:由于缺氧(闷缸)可以造成鱼体内酶活力的降低,就会使一些金鱼失去自身调节平衡的能力,从而发生鱼鳔病。一些体质较好的金鱼,在水体溶氧量上升后会自己恢复过来的。
二、我们应怎样预防鱼鳔失调?
对于鱼鳔失调的病症,业界认为,预防胜于治疗。
1、我们在选购观赏鱼时,要注意尽可能不要选择那些体型过于粗短的品种,如上面所提到的鱼种。
2、买来的新鱼,在入缸前要注意消毒,以避免外来细菌入侵。
3、平时要注意水温,特别在换水的时候,鱼鳔病多是在换水时温差太大导致的,所以平时要注意换水水温要一致。
4、平时要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养鱼的水不好,真的可以导致很多鱼病发生,如肠炎,很多时候都和水质不好有关。
5、注意要合理喂饲观赏鱼,尽可能少喂多餐,不要把鱼喂养得过于肥胖,鱼是宜饿不宜饱的。而且正常的鱼儿在吃东西时是最活跃的,少喂多餐还可让它们的运动更多一点。另外,投喂的饲料要对口,如罗汉的就喂回罗汉专用饲料,金鱼就喂回金鱼的。而且还要新鲜,不要喂饲发霉、变质腐烂的饲料,否则导致消化不良后会引起肠炎,还会导致鱼鳔失调。
三、怎样治疗鱼鳔失调动鱼?
虽然我们尽可能防止鱼鳔失调这一鱼病发生,但万一此病还是发生时,我们要及时施以救治,以免爱鱼因此而感染到其他疾病,所以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隔离病鱼,浅水加盐静养,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网箱。水位不要过高,只要能够没过鱼身即可。每天升高水温2度,升至28度,三天换水一次,每次1/5左右,保持至少一周。在这期间减少喂食,甚至停食。给鱼儿升温治疗是希望帮助鱼儿肠胃活动好一点,而且鱼也会活泼点,从而回复调节机能。这病如是冷水诱发的,把水温略微升高,再施以盐水浴常常能缓解症状。
2、我们也可给病鱼做些平衡装置,以帮助它们正常生活。根据鱼失调的情况在鱼背鳍上捆绑物体,使病鱼能直立悬浮在水中,让鱼能自由游动。
3、以上两个方法是治疗鱼鳔失调常用的方法,但你如确认鱼是因体质较差而导致鱼鳔失调的,那你可把鱼粮浸泡在打点滴用的氨基酸液里,等鱼粮浸发泡后喂鱼,喂饲起码一周以上,鱼儿可见明显恢复。
4、带有肠炎症状的,可喂鱼儿吃点呋喃西林。
鱼鳔失调有时比较好治,升温停食就好了,但有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治疗的过程也较漫长。另外,小编建议各位,患鱼鳔失调的鱼,就算治愈,也不要用作繁殖用的亲鱼。
推荐一家韩氏金鱼锦鲤养殖场,部分鱼友在那边买过金鱼,听说还不错。
另外出售各种品种金鱼、锦鲤鱼苗哦~
小编:金鱼妹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