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触目惊心!30岁小伙手脚长满“石头”!医生叹息:都是这个习惯害了他
- 2、手指变粗、面容“发福”,别忘了做这项检查
- 3、\u0026#34;肿\u0026#34;么办?一厨师因吃太多身体发胖,戒指卡手指取不下来了
触目惊心!30岁小伙手脚长满“石头”!医生叹息:都是这个习惯害了他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沈文礼 记者 何丽娜
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有的跛脚推门而入,有的蹦跳着冲进来,也有径直被人用轮椅推进来,但表情都是一样痛苦......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内分泌科应慧敏主任医师在诊室里遇见了张先生,只见他左手拿着一大袋杂物和一瓶矿泉水,右手扶在门框上,左脚跟已不能落地,只好用脚尖轻轻在地上寻求平衡......
图注:应慧敏主任医师日常坐诊
“痛风吧?”应医生问道:原来,张先生已经痛风5年了,且一直反复发作,疼痛的关节从最早的大脚趾、足背,发展到脚踝、膝关节,从左脚到右脚,最终延伸到双脚。
可即使如此,他也从没正规看过病:“原来只要休息、热敷就能好转,如今这些方法都不管用了”,熬不住了才到医院来就诊。
应医生给张先生开了急诊化验单,让他去做进一步检查。
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张先生这么幸运,李先生的情况就比他要严重得多。
应医生初次见他是4年前,当时30来岁的李先生仍能自己走路。
但因痛风反复发作,他的多处关节出现痛风石,有些实在没地方长的痛风石会破出皮肤,像是白白的豆腐渣,而有些痛风石还会往关节深处长,阻扰肌腱和韧带的正常功能。这下,李先生不得不通过手术挖掉一些痛风石。
至于为何会如此严重?李先生当然知道原因:平时喜欢招呼朋友喝酒聚餐,他特别喜欢酒精上头的欣快感,直到痛风发作,才尝到了苦头。
有段时间,李先生一喝酒就会痛风发作,朋友给他推荐了一种止痛药,吃完止痛效果明显,这仿佛让他“找到了宝”,酒喝得更凶了;可没多久,止痛药不管用了,李先生多次半夜到急诊止痛,医生无奈只好使用激素,直到他四肢关节长满了痛风石。
当时,应医生嘱咐李先生:一定要戒酒、降尿酸,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会导致糖尿病、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多种疾病,长期高尿酸还会导致痛风性肾病,最后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并让他及时来医院,制订后续诊疗方案。
可之后,李先生就再也没找过应医生:直到2年前又在骨科挖痛风石,应医生被邀请去会诊。
那时,李先生已经激素依赖得了糖尿病,四肢瘦弱,由于痛风石长得太疯狂,他几乎已不能走路了,只能扶着栏杆跳几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应主任给他开了些降糖药,再次劝他一定要戒酒,积极接受治疗,可尝试新型的降尿酸药。“”肯定配合治疗,花再多的代价都要治。”李先生再次信誓旦旦地回答,却依然没了下文。
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李先生除了糖尿病又患上骨质疏松。
几天前,他在家里自发性腰椎骨折动不了被送来医院,住院期间还发现黑便和严重的贫血。
为图方便,母亲本想抱着李先生行动,没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咔嚓一声,胸椎骨折,截瘫。“可惜了,还这么年轻,要是早点接受治疗,怎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应医生介绍,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丢失了尿酸酶,尿酸酶的缺乏使尿酸成为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这使得人类特别容易受到饮食变化的影响,420umol/L是高尿酸血症的通用诊断标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这也是为什么要将4月20日作为 “全民关注痛风日”的原因——以此提醒公众预防高尿酸血症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痛风等危害。
痛风的发作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尿酸血症,从无症状期到急性痛风发作,如不加干预可能会演变成慢性发作,但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出现痛风,高尿酸血症作为“三高”后的“第四高”理应得到重视。
增加患痛风的因素肥胖有以下这些:
1.高血压
2.糖尿病
3.大量饮酒 饮酒不仅增加尿酸的产生,同时降低尿酸的排出。
4.大量高嘌呤食物摄入
5.药物 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大多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
6.家族史
7.肾功能下降
8.剧烈运动
9.高血脂、高甘油三酯
10.代谢基因变异
11.提前绝经
一旦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尽快进行治疗,疼痛缓解后再次复诊请医生评估降尿酸方案。
治疗的同时,控制饮食中摄入的嘌呤和果糖,戒酒也是必要,。预防痛风发作可以通过降低风险因素着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小贴士:
你了解与痛风有关的这些事吗?
高尿酸血症不一定会痛风,痛风一定有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是由于体内尿酸产生过高或者排泄下降或者两者皆有;
痛风患者如果肥胖,需要减肥,但是不宜过快;
痛风患者需要戒酒,饮酒增加尿酸产生同时降低尿酸排出;
限制高嘌呤动物来源,高嘌呤植物来源无需过分限制;
痛风患者需要限制果糖摄入;
控制高血压,保护肾功能,控制高血脂;
单纯高尿酸血症(未发生痛风)目前不推荐服药作为预防手段,痛风发作以后,痛风易感人群最好遵医嘱服用降尿酸药物;可以补充维生素C,乳制品摄入等,帮助降低尿酸。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手指变粗、面容“发福”,别忘了做这项检查
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似乎越来越高。
垂体瘤的症状又五花八门,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都走过不少“冤枉路”。
日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访华山医院西院“金垂体”融合病房,请赵曜副院长为大家解读令人迷惑的垂体瘤。
【垂体瘤患者为何越来越多】
脑垂体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只有黄豆大小的它却扮演着大脑司令部的重要角色。人所有的生理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脑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等。
近年来,脑垂体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人觉得疑惑,为什么这种过去很少见的病,现在多了起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副院长、神经外科赵曜教授解释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的普及,使得垂体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了,几乎每10个人中就会有1人患有垂体瘤。
虽然发病率不低,但好在垂体瘤几乎都是良性的。“大多数垂体瘤很老实,不会分泌激素,而有的垂体瘤却会兴风作浪,分泌超出人体需求的激素,在潜移默化间破坏人的健康,且轻易不被察觉。”赵曜教授说,“总体来说,脑垂体瘤只要早发现、规范治疗,就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不过,早发现是一个难题。由于人体的重要激素几乎都靠脑垂体分泌,当脑垂体长了肿瘤,它所引发的症状是五花八门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不孕不育、体重增加、痤疮加重、容貌变丑、手脚变大都有可能是垂体瘤的表现。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前几乎都走过“冤枉路”,往往会因为某个症状先去看眼科、妇产科、中医等。
其实,要发现脑垂体瘤并不是很难,做鞍区核磁共振检查加上血液激素测定就能确诊。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不妨去神经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排除脑垂体瘤的可能。
【突然变丑,警惕肢端肥大症】
脑垂体瘤的种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垂体无功能瘤,对全身的影响比较小。其次是垂体泌乳素瘤,女性患者表现为闭经、溢乳等,男性患者则表现为性功能下降、出现女性化倾向等。垂体泌乳素瘤目前通常主张口服药物治疗。此外,还有肢端肥大症以及危害最为严重的库欣病。
肢端肥大症,顾名思义就是患者的手、脚莫名变大,表现为手指变粗、鞋码增大,鼻翼变大、下巴前移,脸变宽。由于面容的改变是缓慢发生的,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反而不容易察觉,倒是有一段时间没见面的亲戚朋友可能会发现患者的面容有些“发福”,甚至变丑。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病,它不仅会改变人的外貌,对全身所有脏器都会带来不良影响,患者的死亡风险会较正常人群高2到3倍,平均寿命会减少将近10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肢端肥大症患者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
日前,在由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等主办、益普生中国支持的“肢造非凡”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关爱项目举办的线上直播课上,赵曜教授进一步分析说:与其他脑垂体瘤相比,肢端肥大症只要被识别出来,就很容易诊断。然而由于它的症状五花八门,又具有迷惑性,不少病人觉得面容“发福”或变丑是年龄增长的原因,而年纪轻轻得了糖尿病、高血压则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关系,这导致很多患者确诊时,病程已经超过10年。
有些患者在被确诊时,常常感到疑惑,我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啊,为什么医生要给我开刀呢?“其实,延长患者的寿命就是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处理的原因。” 赵曜教授说。
【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主要有手术、放疗与药物治疗。
手术是根治脑垂体瘤的最佳方式,但肿瘤的大小与位置是否适合手术、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手术后如何进行长期规范管理,都需要去正规的大医院接受诊治。“第一次手术尤为重要,一旦第一次手术没有彻底切除肿瘤,哪怕只留下一星半点,患者就有可能会复发。”赵曜教授表示。
作为全国知名的神经外科,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经常会遇到由于第一次手术治疗效果差导致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患者。2018年,华山医院西院打造了“华山•金垂体”融合病房,30多个临床科室深度整合,打破了以“单一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给患者一站式的诊疗。
对于肿瘤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可考虑长期药物治疗或者放疗,但放疗只对60%至80%的患者起到作用,而且起效比较慢。
对于肢端肥大症患者来说,如果肿瘤太大或全身情况不适合手术,则可以考虑在手术前短期药物治疗,如兰瑞肽和奥曲肽,达到抑制激素的分泌,控制并发症,缩小肿瘤体积的目的。
不过由于罕见病药物在研发、生产方面成本较高,同时患者人群数又少,导致罕见病药物的价格较高。《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综合社会调查白皮书》显示:肢端肥大症患者药物可负担性差,自费平均医疗支出占家庭年收入35.1%。赵曜教授告诉记者,有些患者由于无法负担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无奈放弃治疗。他们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治疗用药纳入医保,让病友们看到生活的阳光和希望。
栏目主编: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陈俊珺
\u0026#34;肿\u0026#34;么办?一厨师因吃太多身体发胖,戒指卡手指取不下来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7日14时30分讯(记者 李华侨)5月25日晚上22时许,一名中年男子坐着摩托车匆匆忙忙来到两江新区鸳鸯消防救援站门口,满脸的焦急,原来是戴在手指的戒指取不下来了,听朋友说消防队能取戒指,急忙跑来求助消防队帮忙取一下戒指。
消防员正在取戒指。两江新区消防供图
该男子介绍,他是一名厨师,因饮食无规律,近期吃的太多,身体逐渐发胖,导致手指长肉变粗,不经意间戴在中指上面的戒指就取不下来了。经救援人员观察,该男子手指因戒指长时间被卡住,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已经开始肿胀。
救援人员利用尖嘴钳、剪线钳等救援工具,采用剪断的方式进行施救。经过几分钟的紧张施救,戴在中指上的戒指终于被剪断,戒指被成功取下,男子露出喜悦的笑容,连声向救援人员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