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减肥那些事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胖瘦似乎只关乎美不美,但其实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胖瘦更关乎健康。迫于不了解减肥的门道,很多人的减肥之路非常的辛苦,有人靠痛苦节食、疯狂运动,还有买减肥药,做手术减肥的人也不计其数。无数的人在减肥的路上,减了又胖,胖了又减,反反复复,很是辛苦。
目前,中国已经跃升至世界上肥胖绝对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肥胖人口的比例不及美国等国家高,但近些年我国肥胖人口迅猛增加的态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特别推出系列节目《减肥那些事》,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以及最新的营养理念,并在实操层面带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减肥方法借鉴。
第一集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专家档案
张召锋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
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
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
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
长期从事营养与慢性病,肠道与健康,精准营养等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级七项,成功指导一千多人减肥,主编《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并担任《终结糖尿病十二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一书的主译。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生活中,随处可见减肥焦虑的人,比如有人一边喊饿,一边节食;有人吃饱喝足之后,经常会念叨上一句:今天又吃多了。有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成人中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肥胖这件事,以前人们会认为是营养好、富态,但是现代医学却认为肥胖是种病,它是人体的慢性炎症,是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世界有四百万人的死因与肥胖指数BMI直接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每年有四百万人死于因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一种病,它是身体的炎性反应。
问
炎性反应怎么理解?肥胖是哪儿发炎了?
张召锋:其实是这样的,肥胖是一种病,是一种炎性疾病。一般老百姓所认为的发炎,例如常说的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体温增高,或是皮肤上长个疖子或者一个痈,这是一般大众所认为的急性的发炎。正如上面所提及的,肥胖是一种炎性反应,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的发炎。从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炎症是慢性的炎症,不像细菌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的炎症,不需要有细菌或病毒的叫做非细菌性炎症,这种炎症更多是由饮食不合理、睡眠减少、压力过大等等原因引起的。例如很多人早晨起来容易嘴巴泛苦,这也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表现,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α增加所引起。再例如中医所说的发物,它也能增加身体的炎症,加剧慢性疾病,大众所说的上火也可理解成是一种慢性炎症,肥胖跟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
问
为什么说肥胖也是一种病?
张召锋:肥胖是种病,越来越得到医学界或营养学界的公认。肥胖是一个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不良的生活方式积累起来的一个结果。肥胖的人不仅是体型胖,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容易便秘等肠道问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等疾病。肥胖也被称之为慢性疾病的温床,是很多疾病的前期,或者它跟疾病是并列的,是身体各个系统功能下降的一个结果,所以有人就把肥胖叫做一种疾病,健康的肥胖是不存在的。
问
中国是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这个数字是多少?
张召锋:在2016年英国最顶尖的一个杂志《柳叶刀》的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们男性的肥胖人数有四千三百多万,女性肥胖人数有四千六百多万,总共达到了九千多万,小一个亿了,这个数字非常高,这仅仅是肥胖,但还有很多人仅仅只是体重的超重,还没有达到肥胖的诊断标准,超重人群可能比肥胖人群更多。在2015年中国肥胖人群的绝对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同时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是排第一位。
肥胖VS健康
人的体重跟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又和营养、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到底相关到什么程度,前面提到的肥胖焦虑,吃多了也自责,为了好身材要节食,例如有人在朋友圈就会说:你想穿衣服好看吗?要瘦,要瘦,要瘦!难道真的瘦了就健康吗?
问
肥胖和健康是一种什么关系?
张召锋:首先来看一下肥胖跟健康的关系,再来看脂肪跟肥胖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如果是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会是比较协调一致。体质指数过高,得慢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甚至是由肥胖所导致的全因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对于体重过瘦其实也是跟死亡率成正比的,因为体重越轻,到了老年之后,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增加的,例如老年肌肉衰减综合症,肌肉越来越少,体重越来越轻,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所以体重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中国人的BMI在18.5-23.9为正常。小于18.5称为体重过轻,24-27.9之间称为超重,28以上称为肥胖。随着BMI指数越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风险都会增加。
问
BMI能多大程度反映肥胖状况?依据在哪儿?
张召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不同国家的人的身高体重得出来的一个广泛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值,但是每个国家正常值范围有些差异,中国是在18.5-23.9之间,它反映的是肥胖度,而不能反映体型,这个值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随着身高在一定的情况下,体重其实是比较固定的。蛋白质、脂肪、水分是身体最主要的三种成分,蛋白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量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脂肪和水的量是可以无限增加的,所以身体变化最大的就是水分和脂肪,因为蛋白质是不太会变化的。BMI可以反映身体脂肪的含量,但对于有些运动员来说,经常健身或健美的人,由于他们的肌肉会更多,BMI18.5-23.9这个正常值范围就不太适合他们,所以不能用BMI来简单的判断运动员。
问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体中发挥什么作用?
张召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比较胖,所以在减肥的时候会认为饮食中不能有脂肪,脂肪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负担。其实不能这样认为,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体重如果是六十公斤,脂肪含量可以达到十公斤,是六分之一左右,这是对一个男性来说的,对于脂肪的含量,我们称之为体脂比,男性的理想体脂比是在15-20之间,女性的体脂比在20-25之间,当这个值男性超过20时,就属于肥胖,女性超过30,属于肥胖,所以体脂含量也说明肥胖的程度。脂肪是身体重要的功能物质,在以前,人类最开始是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逐渐进化来的,以前是吃完这顿没有下顿,吃完今天没有明天,为了应对这样的生活,所以脂肪一定要储存起来才能应对,否则生命就会面临威胁,所以脂肪是身体最重要也是最佳的能量储存的方式。
第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腹腔里面有胃、肝脏、胰腺等,如果没有脂肪,这些脏器就会在腹腔里面晃荡,所以脂肪是可以用来保护这些脏器。但过量不行,如果腹腔里面的脂肪太多,则会挤压重要的脏器,导致重要脏器的功能下降,甚至引起慢性疾病。
第三,脂肪也是身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寒冷的冬天,脂肪含量较多的人是不太怕冷的。脂肪也跟内分泌有关,如果脂肪少了,则又会影响怀孕,抗压能力也会下降等等。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体脂率在20-25%之间,最佳体脂率是22%,这个数值是最有利于女性怀孕,所以脂肪是身体很重要的一个物质。
肥胖VS疾病
虽然胖不好,但一味的减脂肪也不行,全世界有四百多万的人死于由肥胖导致的各种疾病。
问
肥胖具体和哪些疾病相关呢?
张召锋:肥胖是疾病的温床,肥胖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增高等代谢综合征。很多女性在短时间内肥胖起来会导致不孕不育,男性也会导致不孕不育,因为肥胖也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导致雄激素下降,雌激素增加,肥胖还会导致癌症、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导致痴呆等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现,所以肥胖可以从头到脚都引起问题。
肥胖是身体的慢性炎症
对健康的危害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健身房、美容院等也在催生着对减肥的焦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
下期节目将为您解答
审稿:阮虹
编辑、主持人:庄丽
配音:姚科
新媒体编辑:徐啸
录音制作:张宝生、石良红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研究揭示:肥胖新冠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当地时间2月6日,意大利媒体报道了近日在《国际肥胖杂志》发表的一篇主要由意大利团队完成的论文,此项研究揭示了肥胖新冠肺炎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理。
相关论文插图图片来源:《国际肥胖杂志》
论文指出,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脂肪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脂肪栓通过血液进入其他身体器官,在肺部形成膜结构,进而造成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米兰国立大学教授恩佐·尼索利补充说,感染新冠病毒的肥胖患者,尤其是内脏肥胖者更容易出现因脂肪细胞死亡而引起的脂肪炎症。
米兰国立大学指出,意大利和法国研究人员通过对19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及23名因其他疾病死亡的患者进行尸检研究,得出的上述结论。
《国际肥胖杂志》创办于1977年,是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医学期刊。(记者 李耀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