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饮料越喝越想喝?上瘾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有一种饮料会加速衰老、增加抑郁,但很多人却拿每天来犒劳自己。学习累了奖励自己一杯、工作烦心来一杯开心一下、逛街吃饭点一杯放松必备……这就是当下很多人都爱喝的——奶茶、果茶!
健康时报王楠 摄
这种饮料会加速衰老,
很多人却拿来犒劳自己
2025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BMC公共卫生》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奶茶/果茶等含糖饮料与加速衰老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晚上喝奶茶等含糖饮料,会表现出更高的身体生物年龄,也就是更大程度地加速衰老。
研究截图
这项研究中含糖饮料包括了:软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果汁饮料、苏打水(含糖)、碳酸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等,而无糖、不加糖的饮料没有纳入。
研究发现,与不喝奶茶/果茶等含糖饮料相比,每天从奶茶等含糖饮料中摄入超过300千卡能量的参与者,他的身体生物年龄加速衰老1.023年。①
健康时报任璇 摄
奶茶或越喝抑郁风险越高,
却被很多人用来解压
2023年11月,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②
研究截图
研究分析了5281名北京大学生,她们平均年龄为21岁,发现77%的参与者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喝过6-11杯奶茶,其中,20.6%的人每周喝2-3杯奶茶,2.6%的人每周喝4-6杯奶茶,1.2%的人每天喝一杯。
研究发现:女性、年龄较小与奶茶成瘾程度显著相关。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分析各项心理健康与奶茶成瘾发现:较高水平的奶茶成瘾与较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相关。
健康时报王楠 摄
奶茶越喝越想喝?
上瘾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国家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介绍,奶茶之所以会让人快乐,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大脑中存在奖赏系统,能让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快乐,而这是通过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来实现的。当人或动物满足饥饿感时,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元被活化,分泌多巴胺释放到伏隔核,让我们变得快乐,并想要再次体验这种快感。③④
而可口美味的食物也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使多巴胺释放增多,机体获得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美食成瘾⑤。甜食、脂肪尤其如此,可以激活中枢神经,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让人获得满足感和快感,还会成瘾。而奶茶正是这样,大脑基于对快乐的渴望,会让你有事儿没事就想点杯奶茶。
另外,很多奶茶中也含有一点咖啡因,也能让人精神振奋一阵子,觉得喝奶茶很提神,欲罢不能。
健康时报任璇 摄
如何减少奶茶的危害?
记住5点
为了健康,当然是不建议过多喝奶茶。但如果偶尔喝一次奶茶,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呢?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给出了几点建议。③
1. 选真奶做的奶茶
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
2. 奶茶小料要选对
小料不要选波霸、椰纤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小料。
3. 选无糖或少糖的
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
4. 喝奶茶后少吃饭
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
5. 喝完记得多运动
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1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
本文综合自:
①Xia, T., Yuan, Q., Zhang, Y.et a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im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 in U.S.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HANES 2007–2010. BMC Public Health 25, 88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21249-3
②New form of addiction:An emerging hazardous addiction problem of milk tea among youths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3.08.102
③2023-05-22科普中国《一天不喝就难受!奶茶好喝让人上瘾,但这“七宗罪”你了解吗?》
④孙柳玲,陈巍,何玉秀. 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能通路与肥胖[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301-302.
⑤刘伟伟, 陶枫, 高建东. 多巴胺与肥胖的关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8(002):89-92.
转自丨健康时报
来源: 人民网科普
这种饮料会加速衰老、增加抑郁,很多人却拿来犒劳自己天天喝
有一种饮料会加速衰老、增加抑郁,但很多人却拿每天来犒劳自己。学习累了奖励自己一杯、工作烦心来一杯开心一下、逛街吃饭点一杯放松必备……这就是当下很多人都爱喝的——奶茶、果茶!
健康时报王楠 摄
这种饮料会加速衰老,
很多人却拿来犒劳自己
2025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BMC公共卫生》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奶茶/果茶等含糖饮料与加速衰老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晚上喝奶茶等含糖饮料,会表现出更高的身体生物年龄,也就是更大程度地加速衰老。
研究截图
这项研究中含糖饮料包括了:软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果汁饮料、苏打水(含糖)、碳酸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等,而无糖、不加糖的饮料没有纳入。
研究发现,与不喝奶茶/果茶等含糖饮料相比,每天从奶茶等含糖饮料中摄入超过300千卡能量的参与者,他的身体生物年龄加速衰老1.023年。①
健康时报任璇 摄
奶茶或越喝抑郁风险越高,
却被很多人用来解压
2023年11月,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并且与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有关。②
研究截图
研究分析了5281名北京大学生,她们平均年龄为21岁,发现77%的参与者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喝过6-11杯奶茶,其中,20.6%的人每周喝2-3杯奶茶,2.6%的人每周喝4-6杯奶茶,1.2%的人每天喝一杯。
研究发现:女性、年龄较小与奶茶成瘾程度显著相关。奶茶成瘾包括,饮用频率较高、依赖/渴望、内疚感、戒断反应、停不下来、耐受和想要停止。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分析各项心理健康与奶茶成瘾发现:较高水平的奶茶成瘾与较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风险相关。
健康时报王楠 摄
奶茶越喝越想喝?
上瘾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国家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2023年在科普中国刊文介绍,奶茶之所以会让人快乐,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大脑中存在奖赏系统,能让我们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快乐,而这是通过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来实现的。当人或动物满足饥饿感时,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元被活化,分泌多巴胺释放到伏隔核,让我们变得快乐,并想要再次体验这种快感。③④
而可口美味的食物也可以通过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使多巴胺释放增多,机体获得满足和愉悦感,从而对美食成瘾⑤。甜食、脂肪尤其如此,可以激活中枢神经,刺激多巴胺的产生,让人获得满足感和快感,还会成瘾。而奶茶正是这样,大脑基于对快乐的渴望,会让你有事儿没事就想点杯奶茶。
另外,很多奶茶中也含有一点咖啡因,也能让人精神振奋一阵子,觉得喝奶茶很提神,欲罢不能。
健康时报任璇 摄
如何减少奶茶的危害?记住5点
为了健康,当然是不建议过多喝奶茶。但如果偶尔喝一次奶茶,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呢?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在科普中国刊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③
1. 选真奶做的奶茶
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
2. 奶茶小料要选对
小料不要选波霸、椰纤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小料。
3. 选无糖或少糖的
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
4. 喝奶茶后少吃饭
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
5. 喝完记得多运动
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1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
本文综合自:
①Xia, T., Yuan, Q., Zhang, Y.et a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im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 in U.S.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HANES 2007–2010. BMC Public Health 25, 88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889-024-21249-3
②New form of addiction:An emerging hazardous addiction problem of milk tea among youths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3.08.102
③2023-05-22科普中国《一天不喝就难受!奶茶好喝让人上瘾,但这“七宗罪”你了解吗?》
④孙柳玲,陈巍,何玉秀. 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能通路与肥胖[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301-302.
⑤刘伟伟, 陶枫, 高建东. 多巴胺与肥胖的关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8(002):89-92.
来源: 健康时报
现实版“热辣滚烫”,日行7000步也能瘦?7个月减了近百斤
减重前,周明的体重接近300斤,差点因此丢了工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经过7个月的减重,他瘦了近百斤。
同样瘦身成功的还有小夏,她从去年8月开始减肥,当时身高一米六二,体重160斤,经过3个月的时间,减了25斤。
在我们身边,现实版的“热辣滚烫”每日都在上演。和贾玲的大量运动不同,周明和小夏收到的“运动处方”只有日行7000步,他们是如何瘦身的?
体重近300斤男子寻医,不建议过快减肥
“再不瘦的话,就没有工作了。” 周明是一家工厂的仓库管理员,平日工作主要是开着叉车搬运货物,很少走路或运动。
但随着体重持续增加,他发现自己胖得连叉车都开不了了。不仅工作快要保不住,他老婆也因为要备孕,给他下了减肥的“最后通牒”。
能否快速减重?周明找到了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陶枫的专家门诊,不过专家建议他不要过快减重,这样会危害身体健康。
“在医学上,3到6个月的时间,如果减重没有超过5%的话,不能认为是有效减重;体重下降10%以上,则认为是有效的减重效果,同时不要超过30%。因为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减重必然伴随着肌肉丢失,而且心肺功能、内分泌、情绪状态等也都会受到影响,从中医来说就是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受损,危害身体健康。” 陶枫说。
同样来医院减肥的还有小夏,她从小就挺胖,上大学后体重一直在140斤左右,身高一米六二。最近几年毕业工作后,她没太注意饮食,结果发现体重已经悄然“创新高”,到了160斤。
“感觉自己太胖了,睡觉的时候感觉心脏负担很重,喘不过气,运动激烈的时候也会一口气喘不上来,需要深深喘一口气才行。而且脖子后面还长出了黑棘皮,感觉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考虑到身体情况,她下定决心要减肥。
日行7000步也能瘦?他7个月减了近百斤
虽然不能过快减肥,但周明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启了“减肥之路”。和常见的运动减肥法不同的是,医生给他开的“运动处方”只有7000步。
小夏听到每日步行7000步时,还特地问了问医生是否要加大些运动量,医生表示“如果没有办法每周坚持的话,最好不要去,以免胃口大开”。
不运动如何减肥?陶枫解释说:
“我们这里的减肥主要手段是中医药,生活方式只是个辅助。而且在医学领域里,往往是建议减肥者在减重之后、维持体重的过程中,再进行中到高强度的体力运动。到了这个阶段进行锻炼,体内肌肉比例会慢慢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好,不会出现越减越累、减重后浑身没力气的情况。”
正式开始减肥前,周明和小夏两人都经历了很关键的一步——病情评估,明确身体状态,为接下来制定减肥方案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医生为他们进行了血检、尿检以及心理状态、中医体质类型、生活习性等评估,再制定以中医药疗法为主、生活方式干预为辅的方案进行减重。主要干预方法除了使用具有抑制食欲、补元气、健脾化湿等疗效的中药,还有脐卦微针疗法等。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王宣介绍道:
“脐卦微针疗法秉承于上海市名中医丁学屏教授的‘奇脉’理论,以脐为焦点,脐卦为指引,运用微针手法刺激脐周,通过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来调节脏腑,恢复元气,治疗疾病。经不断创新与发展,已沉淀成为上海市内分泌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经过5年多的临床观察,接受脐卦微针治疗的病人,大多可以减重5%~20%,远期效果较好,同时具有‘简、便、验、效’的优势。”
除中医药干预外,饮食干预也十分重要。因为周明需要减的比较多,医生还为他特别定制了一个“周食谱”,让他食欲不会太强的同时,也有足够精力,情绪也不会太差。
就这样,一个月随访一次,经过7个月的治疗,周明瘦了近百斤。
越减越肥?“明星瘦身食谱”并非人人适合
经过3个月的减肥,小夏瘦了25斤,整个人都更精神了。
“瘦下来后,脖子后面的黑棘皮消失了,身体也比较轻盈,而且感觉心情没那么抑郁了。以前我会觉得自己很胖很丑,对于人际交往也会有点自卑,可能别人并没什么其他意思,但一个眼神都会让我感觉很刺痛。” 小夏说。
回想自己的“减肥之路”,小夏之前自行尝试过很多次,主要方式就是“节食 运动”,但往往难以坚持,最终没能成功瘦身。
和小夏一样,很多减肥者都尝试过节食,各式“明星减肥食谱”更是频频登上热搜。最近,贾玲的瘦身食谱也火了,有白菜、紫甘蓝、彩椒、鸡胸肉等,日常饮食少油少盐,并且尽量都在8小时内吃完。
其他想减肥的人,用这些瘦身食谱有用吗?陶枫表示,这些膳食模式是对的,但不一定都适用,因为每个人肥胖的原因都或多或少有些差异。每个肥胖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痰湿、胃热、肝郁等因素,虚实夹杂,具有个体化的特征。在实施膳食指导时,医生会基于辨证施膳的原则,根据体质类型和证素夹杂特点,给予个体化的指导。
“举例来说,一位肥胖患者气虚占80%因素、痰湿占20%因素,我们给予膳食指导时会引导患者个体饮食结构倾向于补气的药食同源食材(黄芪、黄精等)占比接近80%,化湿的药食同源食材(石龙芮、扁豆衣等)占比接近20%。传统的做法,气虚的人多吃某些食材,内热的人多吃某些食材,尽管原则对,很多患者也会自行实施,可惜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我们的经验是,膳食指导也需要辩证施膳、辨人施膳。” 王宣说。
也有不少人瘦了后又反弹?陶枫表示,这是因为减肥者体内有很多体重调节关键点没有发生改变。从中医来说,元气不足,脏腑代谢能力差,后面稍微放松一点,吃的食物又会转化为人体不需要的痰湿、痰浊等,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中医药手段来调节脏腑能力。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记者 潘文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