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肥胖(什么才叫肥胖体质)

文章目录:

多少斤才算是肥胖?胖到生病,还有什么方法减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杨泽填

图/受访者提供

“减重60斤,我重新找回自信。”一位25岁年轻女孩琳琳,体重一度飙高到180斤(化名),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症,甚至膝关节也出现问题。在接受减重手术后,她终于回归到正常体重。术后复查时,再次回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复查时,不断对外一科杨振淮主任表示感谢。

减肥是很多人一辈子的事业,许多被肥胖困扰的重度肥胖人群,同时可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黑棘皮病、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等。杨振淮表示,为了让一部分肥胖人群能够成功控制体重,可实施减重手术从而达到目的。

腰越粗,寿命越短

据2023年统计显示,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前儿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4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一科(普外科)主任医师杨振淮指出,当体重过重,从医生角度来讲,会给身体带来很多负担,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目前认为,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可带来很多并发症,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不孕不育、抑郁症等,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最终还会影响寿命。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对身体健康来说是很重要的。

首先,体重超出多少才属于肥胖呢?专家介绍,有两个方法可以初步判断:

方法一:腰围(用于估测腹部或中心性肥胖)

男性腰围大于90cm;

女性腰围大于85cm;

方法二:体重指数(BMI)法

BMI = 体重(kg)/ 身高(m)²

例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公斤,身高为1.75米,那么他的BMI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BMI = 70 / (1.75×1.75) ≈ 22.9。

在我国,BMI值在18.5-23.9之间为正常,BMI ≥24时为超重,当BMI≥28时为肥胖,此时需要重视体重的管理。

中医减肥方法多,疗效因人而异

减肥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医有针灸、经络、刮痧、饮食以及拔罐减肥。杨振淮表示,减肥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有的人效果明显,有的人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因此要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以埋线减脂来说,穴位埋线可通过线体对穴位持续有效地刺激,产生物理、生化等作用,促进体内脂肪分解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其具有作用持久、适应证广的特点。对一部分人来说,这些减肥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杨振淮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减肥的方法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个人不能因为用一个方法失败就否认其作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一科杨振淮主任实施手术

减重手术让肥胖患者有意外惊喜

杨振淮指出,“部分人通过这些办法能够达到瘦身的目的,但还是有很多超重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也无法有效地减轻体重,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此时,就可以考虑咨询外科或胃肠外科医生。”

实际上,在2013年美国代谢手术指南更新:减重手术更名为代谢手术,至此手术治疗登上了减重以及糖尿病治疗的舞台。据统计,在1998年,全球减重手术总计约4万例,目前仅美国每年就有20余万例。杨振淮介绍,目前减重手术分为可调节胃束带手术、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手术。简单讲,减重手术通过改变肠道结构,旷置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的空间和小肠的长度,从而极大控制食物摄入和吸收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杨振淮介绍,对于单纯肥胖的人群来说,在BMI为27.5时可手术,在32.5时推荐手术;37.5则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而2型糖尿病,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BMI为25时,可以手术,27.5推荐手术;当BMI为32.5则建议积极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以治疗 2型糖尿病为目的的病人胰岛β 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此种情况为减重手术的禁忌证,不建议手术。

减重手术后多久可恢复?

术后第1天可下床,3-5天可出院。之后实施渐进性饮食,同时口服制酸药,控制饮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薛仁政

校对 | 潘丽玲

到底什么样的体重才叫胖?身高160cm的女性,体重多少比较合理?

近期,一份规模庞大、覆盖面广的研究报告《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发表,深入剖析了中国不同年龄、地域群体在超重和肥胖方面的现状。

究竟哪个年龄段更容易面临肥胖问题,以及哪些地域的人更有可能变胖?这份“肥胖地图”给出了答案。

一、全国肥胖地图公布,哪个省份最重?

该研究由北京301医院母义明教授团队与诺和诺德、美年健康研究院合作,在"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期刊发表。研究调查了来自全国243个城市的1577094名成年人,其中52.8%为男性,中位年龄40岁,平均BMI=24.1 kg/m²。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以及通过体重指数(BMI)分级调查超重/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为未来肥胖护理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通过对随访人群数据的统计及分析,结果发现:

  • 在总体人群中,BMI近似呈正态分布,23.5-24.5之间最为常见。按中国BMI分级,34.8%超重,14.1%肥胖。
  • 男性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较女性更高,男性中超重比例为41.1%,肥胖比例为18.2%;女性中超重比例为27.7%,肥胖比例为9.4%。
  • 北方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南方,内蒙古、山东和河北的患病率最高。

另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超重和肥胖与多种并发症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使用中国人的BMI分级,最常见的肥胖并发症包括:脂肪性肝病、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

与此同时,正常BMI范围内的人中,前驱糖尿病、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和脂肪肝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者的并发症数量较高,大部分BMI正常者没有并发症,而超重或肥胖者罹患并发症的情况较为普遍。

不论采用中国人的BMI分级还是WHO的BMI分级,不同BM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都呈现类似趋势。这些结果突显了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二、长胖是因为吃太多、动太少?

在探讨肥胖问题时,很多人认为,吃少点不就行了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简单地将肥胖归结为吃得太多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怎么才算胖。目前,我国建议将成年人BMI≥24诊断为超重,BMI≥28为肥胖,BMI指数的计算方式为:BMI = 体重(公斤) / 身高(米)²。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70公斤,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计算如下:BMI = 70 / (1.75²) ≈ 22.86

大家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如果对应值为“超重”、“肥胖”,那么就应及时管理体重。

在大多数人看来,人之所以会长胖主要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其实除了和饮食、运动有关以外,还有多种因素影响。

1、雄性激素下降

男性体重的调控受睾酮水平影响显著。进入中老年阶段,睾酮水平逐渐减少,内脏脂肪等脂肪组织逐渐增加,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瘦素抵抗,导致瘦素失去了对脂肪代谢的有效调控作用。此外,肥胖本身也可能引发睾酮水平的下降,形成一个循环效应。

2、大脑疾病

2022年9月28日,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肥胖与大脑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认为,肥胖可以被视为一种神经发育疾病,而早期大脑发育的分子机制可能在决定肥胖风险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3、中国私家车太多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由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增加购车量可能成为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人员认为,在大城市中拥有汽车可能会直接导致体力活动减少,进而引发明显的体重增加。

三、50岁以后的女性,体重多少比较好?

过了50岁以后,不少女性可能会出现“发福”的情况,那体重控制在多少比较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 岁)的BMI正常范围是18.5~23.9,BMI>24 为超重,BMI>28为肥胖,65 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和 BMI则可以略高。

对比到身高上的话,标准体重都得计算方式应为:

  • 男生标准体重公式 (kg) =(身高cm - 80)x70%;
  • 女生标准体重公式 (kg) =(身高cm - 70)x 60%;
  • 超重%= (实际体重 - 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x100%。

因此,根据上述公式,如果是160cm左右的50岁女性,标准体重应为54kg左右

另外,50岁以后的女性,若想要保持健康体重,建议做到:

  • 控制饮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确保膳食多样化。食物种类应包括谷薯类、果蔬类、禽畜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

  • 少久坐、多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对体重控制都有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保持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12小时站立或活动510分钟。

  • 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

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计算BMI,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5厘米,女性大于等于90厘米时,疾病风险会增加。

  • 有效疏解压力

过大的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可能引发激素分泌失衡,导致肥胖。某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采取暴饮暴食的方式,进一步加重肥胖风险。积极调整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缓解方法,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总之,可以将重心放在生活方式管理上,核心原则是实现“吃动两平衡”,确保摄入总能量低于总消耗。

参考资料:

[1]《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超40%男性超重,北方比南方更胖》.生物谷.2023-08-22

[2]《「胖」增加了多种癌症风险!超重年龄、体重波动都相关》. 生命时报.2019-10-30

[3]《为什么男性一到中年就容易长肚子?可能和这个因素有关……》. 科普中国.2022-09-2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肥胖真正定义你知道吗?5个导致原因和最佳减肥方法要知道!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它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增加了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怎么确定已经是肥胖了?

确定是否已经肥胖可以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计算BMI的公式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计算结果,可以根据以下范围来评估体重状况:

  • BMI低于18.5:体重过轻
  • BMI介于18.5和24.9之间:体重正常
  • BMI介于25和29.9之间:超重
  • BMI等于或超过30:肥胖

但是需要注意,BMI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指标,它不能区分体脂肪和肌肉的比例,也不能全面反映身体组成。

肥胖的原因不只是吃

肥胖的原因确实不仅仅是饮食。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习惯:尽管饮食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摄入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以及过量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2. 缺乏身体活动:现代生活方式常常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如锻炼和运动。长时间的久坐或缺乏运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从而促进体重增加。

3. 基因遗传:遗传因素在肥胖风险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新陈代谢率、食欲和脂肪储存方式,增加患肥胖的风险。

4. 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的环境条件,如方便食品的广泛可得性、大型超市和快餐店的普及,以及营销策略等,都对肥胖有一定的影响。

5. 心理因素:情绪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人采用暴食或过度进食作为应对方式,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因此,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肥胖,并以综合的方式来管理和预防肥胖问题。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 心血管疾病: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量的体脂肪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2. 2型糖尿病:肥胖与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关联。过多的脂肪沉积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控制失调,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骨骼问题:肥胖会增加骨关节受力,增加关节炎、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的风险。

4. 睡眠呼吸暂停:肥胖者更容易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这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和打鼾的疾病,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健康。

5. 癌症: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等。

6. 心理健康问题:肥胖可能导致自尊心下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社交压力和身体形象问题也可能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上述危害,肥胖还会对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限制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疼痛和困扰,以及增加医疗费用等。因此,控制体重、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理肥胖非常重要,以预防并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什么样的肥胖去医院?

1. BMI超过30:如果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即被分类为肥胖,那么您可以考虑咨询医生。BMI是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计算得出的,它提供了一个初步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

2. 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如果您的肥胖已经对您的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那么寻求医生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3. 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如果您已经尝试过改变饮食和增加运动,但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体重,或者您遇到了其他障碍,如情绪性进食等,那么医生可能能够为您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治疗建议。

4. 意识到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果您对自己的体重和肥胖问题感到担忧,并且意识到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咨询医生是明智的选择。医生可以帮助评估您的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计划。

如果您对自己的体重和肥胖问题感到困惑、担忧或无法有效控制,或者已经出现了其他健康问题,那么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是明智的决策。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肥胖?

1.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是控制体重的关键。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品的摄入。

2. 控制食量:注意适量进食,避免过度饱食。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感受来调整餐食的大小。

3.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此外,还应包括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和促进新陈代谢。

4. 避免长时间久坐:尽量减少长时间坐着的时间,通过间断性站立、走动或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来打破静坐时间。

5. 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充足和优质的睡眠对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代谢至关重要。

6. 压力管理: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松技巧、冥想、社交支持等,以避免情绪性进食和过度应激。

7. 避免饮酒和吸烟:过量饮酒和吸烟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8.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规律的饮食时间、合理的食物选择、适量的水分摄入和规律的锻炼习惯,以及保持积极的心态都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方面。

这些生活习惯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肥胖的风险,但它们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整体健康并降低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增加了患多种疾病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压力管理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肥胖。如果自行控制困难,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关键,他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计划,帮助您恢复健康体重。记住,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迈出控制肥胖的第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