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肥胖地图出炉!胖子最多的是京津冀,最瘦的人在海南广西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一身肥膘;我在南方的艳阳里,身材苗条。
首胖的人,是不是你?
近日,《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变化:2013-2014年国家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发布,给出答案。2004年-2014年间,中国肥胖症患病率增加3倍有余。腹型肥胖增长超50%。
从地域看,北边比南边胖,西边比东边肥。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成为中国“三大超重区”。在这里,无论男女,普通型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都非常高。
中国人的肚子很能藏肉,研究团队定义了“中国肥胖标准”:BMI≥28,为普通型肥胖;女性腰围大于85cm,男性腰围大于90cm,为腹型肥胖。
BMI全称身体质量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衡量成人肥胖/超重的金标准。
《肥胖结果》再次发现,中国式肥胖有明显的地域性。
在京津冀都市区(河北、北京、天津),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省最北端地区,普通型肥胖发病率最高。
南部省份,各型肥胖发病率都较低,北京的普通型肥胖率为26.6%,跑到海南,该数据仅为4.4%。
作为“三大胖地”之一,天津主要胖在腰上。当地女性腹型肥胖率达49.4%,男性则高达54.4%——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大腹便便,而在广西,女性腹型肥胖率为17.7%,海南省的“大肚男”仅为16.5%。
中国人的胖,有男女差异。不少地区皆是“胖男不胖女”。同时,女性肥胖发生率在各省份情况相似。
2019年10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敏团队,联合荷兰特文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教授贾鹏团队,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变化:2013-2014年国家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群肥胖流行率。
在排除了1694位缺少人体测量值的样本后,共有174840名参与者被纳入分析。
指标分为两种:全身性肥胖,用BMI来衡量;腹型肥胖,用腰围来衡量。
2013~2014 年中国“肥胖地图”,分别为各省份男性肥胖加权患病率(A)、女性肥胖加权患病率(B)、男性腹
还想知道更详细的排名吗?
这是2017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中给出的各省胖子分布:
数据虽有一定的波动,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可以借《南山南》的歌词改编概括一下: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一身肥膘。
我在南方的艳阳里,身材苗条……
2007年,梁用以450斤体重,被上海吉尼斯大全授予“中国第一胖”称号。
- 1 -
太胖,会死人的!
有据可查的是,2015年后,中国成为“世界首胖”,是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同时,中国肥胖/超重人数,如野马脱缰,持续飙升。
与平均体重增长同步的,各种慢性病的流行。
肥胖是撬动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癌症等发生的一个“支点”。
2019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糖尿病检出率从1980年的0.67%增至2013年的10.9%。
中重度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肥胖者的5-10倍。此外,肥胖者有94%的高血压风险,91%的高胆固醇风险,89%的关节炎和89%的睡眠呼吸暂停风险。
2017年,体重达600斤的孙亮,死于肥胖并发症。因为体型过大,火葬场焚化炉容不下他,当地政府特许他土葬。
肥胖和超重,已经是中国孩子成长最严重的威胁——没有之一。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中国3岁-6岁的幼儿肥胖率及超重率,为全球之最。由之带来的健康问题,让人头秃。
比如,近10年,中国肥胖儿童高血糖检出率,明显增加。
2013年,北京市肥胖学生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3.2%。其中男生为44.6%,女生为40.4%。儿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
此外,肥胖还会增加儿童哮喘、脂肪肝、抑郁焦虑等风险。
儿童减肥夏令营
- 2 -
一边减肥,一边长胖
我们摄入的热量急剧增加,但消耗却大幅减少。
而且,现代人普遍压力:愁工作,愁房贷,愁教育……加班后的深夜,年轻人会打开视频软件或外卖APP,指望着一顿火锅/一杯奶茶/一桌撸串,缓解俱疲的身心。
但放纵口欲,只是一时贪欢。
管住嘴、迈开腿是轻中度肥胖人群的瘦身良方。而对重度肥胖、尝试各种方法都不瘦的人,医疗手段或许是减重新希望。
祝大家都能告别土肥圆~
中国最新肥胖地图出炉,不同的省份差别这么大,看来胖不是我的错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专注研究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余年。希望我的文章对您有用。
减肥是最近几年的热门词汇,每个人身边都有吵吵着要减肥的人。实际上,大家也能感觉到,胖子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不,最新的肥胖地图新鲜出炉了,作者用地图的方式,一目了然的展示了中国的肥胖情况。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编造的地图,而是来自于权威科研机构,发表于正规学术期刊,绝对可信。
这份中国肥胖地图的作者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晓博士及其团队。论文2019年10月发表于高等级的医学学术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采用的肥胖标准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以BMI≥28为普通型肥胖。但是咱中国人特别能藏肉,有些人BMI不超标,可是肚子不小,也就是所谓的腹型肥胖,女性腰围大于85cm,男性腰围大于90cm,为腹型肥胖。实际上腹型肥胖的人远远多于普通型肥胖。
作者利用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评估2013~2014年各省和直辖市的肥胖数据,并与2004年的数据做了对比。咱们先来看地图。
2014年,中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而在十年前的2004,肥胖率仅为3.3%。2014年,腹型肥胖为31.5%,2004年这个数字为25.9%。可见,这10年咱们中国的美食有多么养人了。
中国肥胖有明显的地域性。基本上越往北,越往西肥胖率越高。京津冀都市区(河北、北京、天津),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省最北端地区,肥胖率是最高。越往南,肥胖率越低。比如,北京的普通型肥胖率为26.6%,而海南的数据仅为4.4%,天上地下的差别。中国人的胖,男女还有差异,不少地区是“胖男不胖女”,尤其是北方地区,男性肥胖远多于女性肥胖。
光看普通肥胖还不行,因为有很多人是体重不大的隐形肥胖,也就是腹型肥胖。而腹型肥胖的身体的危害更大。不同地区的肥胖类型明显不一样,作为“三大胖地”之一,京津冀都市区主要胖在腰上。尤其以天津最为明显,天津女性腹型肥胖率达49.4%,男性则高达54.4%。也就是说,天津每两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大腹便便。而在广西,女性腹型肥胖率为17.7%,海南省的有将军肚的男性仅为16.5%。
如果你是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又是在京津冀、黑龙江、新疆等地区,那么你可以安慰自己:原来胖不是我的错,错就错在生错了省份!
那么为什么越往北越胖呢?实际上,很多地处北方的国家,肥胖发生率也是很高的,例如俄罗斯。这和气候真的有关系。寒冷的气候,为保持体温会消耗更多的热量,身体需要更多的食物。另外,厚实的皮下脂肪也有助于保持体温。在和寒冷环境做抗争的过程中,所有动物都会本能地吃更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储存脂肪才能挨过寒冬。你看,热带的熊才200斤重,看着就苗条,北方的棕熊和北极熊,动则半吨以上,皮下脂肪几寸厚。人类也是如此,所以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就是大碗吃肉。问题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冬天有足够的衣服御寒,进入房间有暖气,已经用不着蓄积脂肪抗寒了。但是数千年的饮食习惯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就造成了北方地区肥胖率高于南方地区。
那京津冀地区的腹型肥胖为什么这么多?因为京津冀地区冬天也比较冷,饮食习惯和东北地区有的一拼。但是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水平远高于东北,这使得京津冀地区的人可以吃到更多精细的高糖高脂肪食物,偏偏体力活动还不如东北地区的人多,造成了腹型肥胖发病率特别高。
虽说因为生错了省份,胖不是你点错,可是肥胖引起的各种慢性病还是会找你的麻烦,什么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中风、冠心病什么的,哪一样都不好玩,所以啊,该减肥还是要减肥的,,实在不行,要不咱搬到海南去住?开个玩笑。减肥关键在于调控饮食,通过饮食结构调整,控制总热量,改善营养不均衡的现象。给福大夫发私信“减肥食谱”四个字,送你#平衡减肥法#的食谱,营养均衡,还不用老是挨饿,反弹也少。也可以加入我的减肥主题圈。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我是@福爸聊营养,执业医师,专注研究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余年。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关注我呗,这里有不少实用有趣的营养健康知识。
地域疾病知多少?
我们大中华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地标建筑,有特色美食,也有特色景点,还有特色文化和特色语言等等。可是您有没有听过“特色病”?古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每个地方的地质,水源,气候,食物,居住环境等等也影响着一方的“特色病”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每个地方的“特色病”。
我国地域划分
脚气脚气最出名的莫过于港脚。为什么这种脚气病偏偏选择香港命名呢?这还得从晚清1842年说起。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切割香港岛给英国。那时候英军都穿着长靴作战,然而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炎热潮湿,从而容易患上脚癣。英军就把这种病当成当地的特色病,取名叫“hong kong foot”
和港脚一样享誉国际的还有“Beijing Cough”,这个词并不是近些年雾霾严重而发明的。它最早起源于1990年的《扶轮月刊》,随后被广泛的应用与学术界。进入21世纪,2013年,“雾霾”成了年度热词,“京咳”被外国人白纸黑字的印在旅游指南上面,上面解释到北京咳:很多人抱怨北京咳,但是我们没有防止或者治愈的办法。
其实我国各地的特色病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各地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我们华夏民族美食数不胜数,从而爱美食的我们早就练成了“铁胃”这项独门绝技。但是似乎有的器官可不抗揍!比如川渝地区,似乎不管多辣的食物都能轻松下肚,可是数据告诉我们,川渝人吃辣功夫虽然如火纯青,但是某些器官确扛旗反抗。四川华西医院和第三军医大的肛肠科客人之多秒杀全国各地。似乎已经说明了有的器官还是不太抗揍的。
相比四川人的爱辣,广东人的口味就清淡的多。根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广东省的痛风患者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是因为广东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煲汤,老火汤嘌呤含量高,容易增加血尿酸,诱发痛风。当然,遗传基因也是导致痛风的一个重要因素,20%~80%的痛风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如此看来,北方的朋友们都松了口气,似乎只有大米白面可以报平安了。但是住在黄土高原一带的人,钟爱面食的华北农民爷爷却十分害怕换上糖尿病。100克面粉里面含有73的碳水化合物,馒头,包子,锅贴,大饼,烩面,馍馍等等一天三顿不重样,每天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肥胖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最忌惮的地域特色病要属“口腔癌”最为厉害。在吃槟榔上面,没有人可以做得到和湖南人一样,一天一包甚至几包槟榔,也因为酷爱吃槟榔,导致湖南成为口腔癌的高发地区。据统计,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惊人的41.12%,虽然早在十多年前,槟榔就被国际癌症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但爱嚼槟榔的湖南人似乎已经戒不掉这个爱好了,槟榔引发的口腔癌在湖南已经连续十二年持续上升,2030年或有30万患者。
最后讲到的这个是一个经典的民俗病例。还记得小时候被某嗓子喉宝支配的恐惧吗?广西三月三大家都知道,相传是记念“刘三姐”而设的一个节日,这天广西人民争相出门对山歌,也由于广西人民对山歌的热爱,经常过度使用嗓子,导致嗓子患上咽喉炎症,这也是广西人民的常见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