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男子戒烟好五六年,去医院体检,现在的身体各项指标咋样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五一假期就去体检吧!”医生一边瞅着这对父母亲带着儿女进来,一边热情地打着招呼。
黄伟民作为一家之主,连忙附和道:“是啊,难得五一放假,我们全家出来透透气。”
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平时在一家贸易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近几年生活也算舒坦,就是戒了烟后,胖了一圈。
看着医生挥手招呼他进门,他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全家人排队等候着体检,黄伟民坐在椅子上,心中默默回忆起当初戒烟的历程。
他年轻时可不是省油的灯,生意场上应酬多,吸烟更是家常便饭,曾一度一日三包。
他曾尝试过多次戒烟,但都功亏一篑。
直到某天体检报告上亮起的红灯把他惊醒了,这才痛下决心,彻底戒烟。
医生看着他的各项指标,颇为满意地说道:“黄先生,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比起五年前真是大有进步啊!”
黄伟民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又掩饰不住那一丝担忧:“大夫,我这戒了烟胖了十几斤,不会有啥问题吧?”
医生一听,笑着说道:“适当增加体重是正常的,毕竟你的代谢速率随着年龄增长也会下降,不过只要保持适度锻炼和合理饮食,你的健康还是有保障的。”
戒烟对黄伟民的心肺功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研究显示,戒烟5年后,心脏病的风险下降约50%,癌症的风险也有显著降低。
而对于黄伟民来说,这意味着他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医生还提醒他,戒烟后不要忽视其他方面的健康维护。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他应更多关注体重控制和饮食习惯的调整。
“其实,在戒烟后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面临着体重增加的问题。”
医生耐心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尼古丁有抑制食欲的作用,戒烟后,食欲恢复正常;
加上人的味觉和嗅觉变得敏锐,对食物的兴趣也会随之提升,从而导致体重的增加。”
但这并不是戒烟的负面效应,因为这种体重增加通常是可控的,只要黄伟民能注意饮食控制,并且坚持锻炼,他完全可以在享受无烟生活的同时,维持健康的体重。
医生进一步讲述了戒烟的好处。
戒烟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以显著降低肺癌、口腔癌和喉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风险可以降低50%。
这对于黄伟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医生提醒他,尽管戒烟是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但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同样不可忽视。
一旁的妻子和孩子们看着爸爸的检查结果都很满意,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医生心里也觉得很温暖,他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那就是帮助患者们走向健康,回归幸福的家庭生活。
最后,医生还讲述了一个自己患者的故事,进一步佐证了戒烟的重要性。
那位患者和黄伟民一样,曾经是个重度吸烟者,但在确诊肺癌后痛下决心戒烟。
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吸烟所带来的伤害,但通过戒烟,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肺功能也有所恢复,使他能够继续陪伴家人。
对于像黄伟民这样戒烟后体重有所增加的人,该如何平衡戒烟带来的健康收益与体重增加的风险呢?
医生建议,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一方面要注意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另一方面,适度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戒烟后增加的体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代谢率的下降,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代谢,控制体重。
同时,保持心态平和、定期体检,也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健康加上“双保险”。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他才54岁,却抽了40年烟,最近突然暴瘦50斤,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以后再也不抽烟喝酒了,真不敢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老贾,话语斩钉截铁。
突发急性心梗
植入支架后症状依然无法缓解
老贾54岁,平日在家务农为主。今年年初,老贾在家突发持续性压榨性胸闷无法缓解,家人紧急送到当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冠脉三支完全闭塞。由于血管病变严重且情况紧急,当时只植入支架开通了最致命的右冠脉以救命,但医生评估后续等病情稳定后仍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解决问题,老贾感觉情况略好转后出院在家休养等待手术时机。
但前不久,老贾感染流感,高烧,再次出现反复的胸闷胸痛,最长时间可持续5-6小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吃不下饭,连喝水都吐,生活一度不能自理,体重减轻了50斤。
家人心急如焚,把他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超声提示他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明显,左心室射血指数为25%(正常数值在50%以上),被诊断为急性心衰。
“当时患者的心脏情况,甚至都达到心脏移植标准了,随时有猝死风险。”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骆文宗副主任医师提到,面对如此复杂严重的病情,浙大一院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讨论和协作治疗,决定先通过内科治疗稳定病情,为手术创造机会,再进行冠脉搭桥手术。
心包广泛黏连
肉眼看不到病变血管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3月29日,骆文宗副主任医师主刀,为老贾进行了冠脉搭桥术和心包剥离术。
“术中打开心脏,发现患者心脏收缩减弱,情况比想象的更糟糕。”骆文宗副主任医师介绍,因为心脏和心包反复摩擦,产生了大量增生组织。剥离心包过程中,心脏表面的炎性组织、渗出的血、脂肪等混合在一起,模糊成一片,通过肉眼难以辨认病变血管,给手术造成不小挑战,手术时全靠冠脉造影分析血管走形,再加上丰富的经验和对血管解剖知识的理解,才“摸到”病变血管完成手术。
考虑到老贾正值中年,在搭桥方案的设计时,骆文宗副主任医师为其使用了多支动脉桥保证长期效果。
“对于相对年轻的病人,用多支动脉桥可以保证桥血管通畅率。”骆文宗表示,心脏搭桥手术已有50多年历史,传统的搭桥术是动脉加多支静脉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手术病人的增加,国外系统随访数据显示,多支动脉桥的通畅率要比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来得高。
骆文宗为老贾顺利进行搭桥手术,术后,经过外科监护室的密切监护,老贾闯过难关,术后1周拔除气管插管,术后12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老贾恢复良好,心脏超声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已恢复到接近正常值,说话有中气,生活也能自理了。
冠心病治疗,为什么要开胸搭桥?骆文宗表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决定。一般而言,搭桥手术适用病变程度重、血管病变复杂、支架治疗难以彻底、长期存在再狭窄或心梗风险的患者,并且根据最新的治疗进展,多支动脉桥的应用可以保证10年以上的桥血管通畅率,对患者来说,长期效果也更好,尤其对年轻的复杂冠心病患者来说,可以取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每天3包烟、半斤白酒
40年不良习惯让心脏负担累累
“复盘”此次生病的缘由,老贾的不良生活习惯早已给心脏“埋雷”。
“冠心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因素以及吸烟、肥胖、家族史等。”骆文宗解释,其中长期大量吸烟甚至比三高和肥胖更危险。
老贾虽然只有54岁,却已有40年抽烟史,每天基本上3包烟、半斤酒,雷打不动。他还有高血压病史十多年,血压一直控制不稳定。“可以说,冠心病的几大高危因素他都占了。”
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主任医师表示,近年来,冠心病有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熬夜、长期抽烟、吃夜宵等,都会给心脏带来沉重负担,久而久之,问题就爆发了。
“建议大家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一旦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马量主任提到。
欢迎加入“心脏与血管6群-浙医在线病友会”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橙柿互动记者 金晶
30年烟龄者的肺,你见过吗?戒烟后,肺还能“救”回来吗?
30年烟龄者的肺,你见过吗?
陈静瑜,国内顶尖外科手术专家,素有“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美誉,他曾进行过一次肺移植手术,捐赠者是一位生前曾签署过爱心捐赠的52岁脑死亡患者。
手术中途,陈教授将肺脏从捐赠者体内取出的那一刻,大惊失色。原来这位捐赠者肺部外部有多处黑色斑块,肉眼可见完全“黑化”。陈教授详细检查后发现,捐赠者肺脏有轻度气肿、肺尘部有肺大泡、结核钙化等情况,完全没有移植的可能性,只能遗憾弃用。
陈教授术后调查发现,捐赠者的肺部病变,源于其长达30年的烟龄。随后,他将捐赠者的肺脏照片发布在微博上,呼吁人们尽早戒烟,直观的画面引发了大众对吸烟危害的热议。
图源网络
一、被烟伤害的肺,还能“救”回来吗?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公布数据:中国吸烟总人数超3亿,每年因吸烟而死的人多达百万。
也有相关调查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高达26.6%,男性吸烟率更是高达50.5%。
吸烟时,烟雾通过呼吸道到达肺脏,会对黏膜细胞和肺脏组织造成持续性的刺激和毒害。呼吸道黏膜细胞发生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生,就有可能引发肺泡慢性炎症,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组织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肺气肿。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是呼吸系统感染、支气管哮喘、小气道功能异常、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尘肺等疾病的高风险诱因。
- 戒烟后,肺部能”救“回来吗?
威海市立医院李爱君主任解释:吸烟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肺脏。当吸烟者戒烟72小时后,体内的尼古丁和其代谢物会被排出体外,后续2周左右的时间,大部分肺粘液循环会逐步恢复正常。具体来说,戒烟后,肺和呼吸表面不再膨胀,肺细胞产生的粘液较少,有利于新的纤毛生长并清除分泌的粘液。
因此,戒烟后,因吸烟引起的暂时性肺部炎症的确会有所好转,原来受影响的肺部也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另外,戒烟等于远离了肺癌的高危诱因之一。吸烟者戒烟的时间越长,患癌症的风险就越低。戒烟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与非吸烟者相似。
当然,不是说戒烟后就一定不会得癌症,而是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患癌风险。若是已经确诊癌症,戒烟则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存可能。同时,戒烟也可降低癌症转移的风险。
很多烟民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戒烟后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如头痛、恶心、焦虑、睡眠不良、盗汗、手抖等,认为戒烟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些不适症状不过是戒烟初期的戒断反应,属于暂时性症状,只要坚持戒烟,大约在3个月之内便能慢慢缓解。
目前认为,戒烟戒烟能够带给吸烟者永久的健康收益,唯一一个坏处可能就是“变胖”。
1、戒烟的唯一“坏处”—变胖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Eran Elinav团队在权威医学刊物《自然》发表了一项研究。
研究者在小鼠模型中,利用自动卷烟机给小鼠被动吸烟,其中一组不吸烟,另一组持续吸烟,第三组吸烟3周后戒烟。后续还考虑到小鼠吸烟和戒烟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利用宏基因功能预测检测小鼠吸烟和戒烟前后肠道菌群变化。
研究得出两个结论:
①吸烟3周后戒烟的小鼠,和持续吸烟的小鼠相比,体重增长水平最先恢复到不吸烟小鼠的水平。(和既往研究证实:戒烟后体重增加结果一致)
②戒烟后,小鼠肠道菌群无法完全恢复到不吸烟的水平。
戒烟后体质指数变化
结果说明,肠道菌群代谢物会增加因尼古丁厌食的吸烟人士的营养吸收能力,因此在戒烟时,可能会因营养吸收过多而导致肥胖。但是注意,即便变胖,也能获益。
《心脏》杂志刊登过日本公共卫生中心发起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发现,短期内戒烟后体重增加的人群,减少了30%的中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增加0.1-5千克和5千克以上的人群风险接近)。
可见,即便戒烟后体重有所增加,但这并不会减弱戒烟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作用,戒烟者依然能够获益。
2、只要戒烟就有好处
①癌症风险降低:医学研究证实,吸烟会导致肺癌、胃癌、喉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肝癌、胰腺癌、肾癌、食管癌等十多种癌症,还会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和急性白血病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随着吸烟时间的加长而增加。
②保护肺脏:戒烟后,原本因吸烟造成的肺损伤有所恢复,肺功能也会恢复一些,同时降低了吸烟可能造成的肺功能变化风险。
③冠心病死亡率降低:戒烟10年,冠心病死亡率和不吸烟人士接近。
④溃疡更容易治愈:吸烟会增加肠胃溃疡,戒烟后更容易恢复。
⑤有益于生育:尼古丁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也能通过母体作用于胎儿,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流产或死产,而越早戒烟,就有利于生育健康。
⑥保护寿命:医学杂志《JAMA Network Open》刊登过一项由牛津大学和美国癌症协会分析美国国家健康访谈调查得到的前瞻性队列数据,最终发现,吸烟者全因死亡风险比不吸烟人士高180%,而35岁前戒烟的人,和不吸烟人士接近,由此得出,35岁前戒烟可抵消大量死亡风险!
吸烟会对人体造成持续性的慢性损伤,长期吸烟的人要多留意自身健康状况,有的症状看起来微小,却有可能是身体在“报警”,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1、刺激性呛咳、痰中带血丝
肺癌常见的典型症状,肺癌发生,肿瘤压迫到支气管血管时,就会引发刺激性咳嗽,同时血管破损引发出血,就会有咳血,血丝痰等表现。
2、胸闷气短
肿瘤堵塞气道时,就会导致肺叶缺氧、引起胸闷和呼吸困难。如果侵犯胸膜或支气管壁,还可能引发胸痛,但是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可能被患者忽视。
3、发热
肿瘤早期压迫支气管,局部堵塞后会引发炎症,可能引发炎症而发热。
4、声嘶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到喉返神经时,便会出现声嘶症状,但常常与咽喉炎、感冒、急性气管炎等疾病混淆,因此要特别留意,若经常规治疗不见好转,则要当心肺癌。
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教授曾表示:控烟是治病、防病最划算的药方!但是戒烟并非一件易事,小艾这里总结了3条比较可行有效的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1、延迟满足
吸烟人士往往会对烟草有依赖性,戒烟时,如果产生吸烟冲动,可以尽量控制,延迟吸烟时间,拉长吸烟的间隔,慢慢减少吸烟量。同时尝试深呼吸,3、5、10次,最好消除吸烟冲动。
2、转移注意力
想要吸烟时,就用其它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散步、运动、和朋友聊天、画画、唱歌、吃口香糖等等,还可以寻求家人的陪伴和鼓励。
3、寻求专业帮助
长期吸烟会导致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戒烟时最好寻求专业帮助,比如正规医院里的戒烟门诊和心理门诊。通过行为疗法、心理调节,再加上盐酸阿非他酮、酒石酸伐尼克兰、尼古丁替代疗法等等,能够让戒烟更加安全可靠。具体可以拨打全国戒烟热线4008085531,进行专业咨询。
戒烟也是一门专业的科学,很多人对戒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全面的认识,自己戒烟往往成功率低,复吸的几率极高。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建立对戒烟的认知,采用科学方法,早期戒烟,保护健康。#2022生机大会#
参考资料:
[1]Fluhr L, Mor U, Kolodziejczyk AA,et al. Gut microbiota modulates weight gain in mice after discontinued smoke exposur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2021 Dec 8]. Nature. 2021;10.1038/s41586-021-04194-8.
[2]《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编写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21(036-0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