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种减肥方法对你都没用:也许是怪你小时候“睡眠不足”导致的
我摸着性感的小肚子,一天超过两顿饭就鼓得跟吹皮球似的,忍受整个部门减肥的舆论,感慨着一个刻骨铭心的领悟:再不敢随便吃饭了。如果工作能像长胖那么容易,就好了。
听说你也试过一百种减肥方法,但都失败了?也许是你的体质在找你茬。
一 、 怎么都胖的体质(易胖不易瘦体质,悲剧往往都是自己造成的)
自我诊断:是不是爱吃爱吃爱吃 无饱腹感 小时候睡眠不足?
原因:小时候睡眠不足,瘦素受体水平低下,导致成年后肥胖。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瘦素(肥胖荷尔蒙、瘦蛋白、抗肥胖因子)是由脂肪组织分泌(所以越胖,瘦素就越多)的信息物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会给身体一个“能量充足,可以停止进食”的信号,但根据最新研究,小时候睡眠不足的人,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除了影响身高之外,最大的影响就是导致瘦素的受体不足,所以体内积攒了一大堆瘦素仍然没有饱腹感。
这也是为什么越胖的人瘦素越多的原因——停止进食的开关坏掉了!
解决方案:科学家在去年的研究表明,在婴儿时期摄取瘦素,可能可以固定大脑对食欲的反应,进而一生都不会过度饮食。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能忽视的早餐、饮食规律吃够基础代谢,是成年人减肥该干的事。
瘦素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
1、抑制食欲:瘦素可使人类进食明显减少,体重和体脂含量下降。
2、增加能量消耗:瘦素可作用于中枢,增加交感神经活性,使大量贮存的能量转变成热能释放。
3、对脂肪合成的影响:瘦素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也有人认为可促进脂肪细胞成熟。
4、对内分泌的影响:胰岛素可促进瘦素的分泌,反过来瘦素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发挥负反馈调节。
二. “节食”也不瘦的体质(一天只吃一顿饭了,怎么还不瘦?)
自我诊断:是不是经常节食 一天只吃一顿饭,也并不太饿?
原因:和遗传有关,节食可以轻易瘦下来的人,一定很饿。节食很轻松的人,往往瘦不了。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节食的时候,身体会按血糖-糖原-蛋白质-脂肪的顺序分解供能,不吃饭所以血糖很容易消耗掉,长期节食导致肝糖原消耗干净了,你猜身体会先分解肌肉供能还是先分解脂肪供能?高中生物课本上写得很清楚,会优先分解蛋白质……
节食也不瘦,小心肝病找你玩!而且如果你只节食而不运动,那么你会瘦肌肉,真的,不骗你~
三. “越睡越胖”的体质(有人怀疑,难道不是所有人都越睡越胖吗?不是,不信你看看医院的病人……)
自我诊断:总觉得很累 总是睡不醒 虽然不明显但每天都更胖了;
原因:睡眠时新陈代谢速率慢,睡前又吃得太多。这种人有一个专有名词“虚胖”。(猪 = 吃饭 睡觉)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有人听说熬夜会变胖,就拼命睡,结果……更胖了!因为他不知道:睡多了也会胖!!!研究发现,每晚睡9-11小时的人发胖的机率会更大!
当你过度睡眠时,生物钟被打乱,能量分配也就会被打乱,所以你早餐不吃,午餐也就吃得更多,也就难逃胖了。
(体力精力不足,胃肠状态不佳,各种负面buff的加成,导致一个虚弱的胖子缓缓膨胀。)
四. “运动”也不瘦的体质(每天十万步也瘦不下来?是我运动的姿势不对吗?)
自我诊断:是不是不活动时心率很低(静息心率原因:身体底子曾经不错,心肺耐力较高,运动后心率提高有限。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心率低说明代谢低,越是爱运动的人,一般越容易胖。即便是国家运动员也不例外。心肺耐力好的人,静息心率甚至可以低于60次/分,当你肌肉发达的时候,所有肌肉都在消耗能量,往往不容易胖,但当肌肉少了,代谢很低的“前运动员”食量又不减小,不胖才怪!
不过,运动虽然不是决定你减重的关键,但对你的健康还是绝对有益的!
知道了运动不能帮你瘦的各种原因,所以运动对减重就真的一点帮助也没有了吗?
当然不是!无谓的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量,的确不能提高热量消耗帮你瘦;关键在于:你要从改变本质、改变身体的调节机制开始!
而这个关键,就在于运动强度。
不用减肥的人生,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
一. 越睡越瘦体质(不用怀疑,鹅爹用人格担保,这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体质。)
自我诊断:戴一个心率检测手环,如果平均睡眠心率>65次/分,恭喜你,躺着就能瘦。
原因:睡眠时新陈代谢快,越睡越瘦。醒了就要吃饭,瘦的反而慢。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睡眠时代谢高,也往往意味着睡眠质量并不是特别好,经常熬夜工作的人往往都不会太胖,不为别的,累的啊~
睡觉减肥法是一项据医学研究表明的减肥方法,主要是通过睡眠时间和睡眠的质量来影响荷尔蒙的分泌来分解脂肪,使其燃烧,促进新陈代谢消除浮肿、刺激生长激素,指导身体把脂肪转化为能量,这可是爱睡觉却不节食的瘦女孩常保窈窕的小秘诀。
二. 怎样都瘦体质(易瘦不易胖体质,这种体质是病,需要赶紧治疗~)
自我诊断:是不是经常心慌 不活动的时候测心率也很快(静息心率>85次/分) 不爱运动?
原因:新陈代谢速率快,虽然比别人吃的更多,但仍然胖不起来,至少没有那么肥。
鹅爹个人的观点是:新陈代谢的速度与年龄、体重和心率有关,这里主要和心率有关,如果不活动的时候心率也超过100,差不多是普通人的1.5倍,所以即便吃别人的1.5倍的饭,也不会胖(但吃太多还是会胖的)。
解决方案:心率过快的人心脏的代偿能力低,应对意外状况的能力不足,要注意预防心血管意外哦~(换成人话就是,心率本来就很快了,稍微动一下更快,运动起来简直要死,万一受了惊吓或者便秘用力过猛,都很容易爆血管,这种体制往往是“zuo”出来的,少熬夜,可能就可以恢复正常。)
科学研究发现,吃不胖的人FTO基因是正常的。基因组中的FTO基因,掌管着人体的胖瘦奥秘,两条FTO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拥有两条正常FTO基因的人,肌肉和脂肪比例合适,食欲正常,不会吃太多,也不会吃太少。发生变异的FTO基因会失去维持肌肉和脂肪比例的功能,造成代谢紊乱,同时会让人失去“饱腹感”严重者甚至引起“贪食症”。假如其中一条发生突变,肥胖概率增加30%;假如两条FTO基因都发生突变,肥胖概率增加70%。
总的来说,FTO基因决定了吃不胖人群的饮食喜好,管理着他们的食欲。拥有FTO基因的人,只要他们吃饱了。鸡排烧烤小龙虾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一点吸引力。而胖的人摄食欲望都偏高。那些说自己“狂吃不胖”的人,虽然号称不忌口却并不是每天都吃很多。瘦子这种人没办法进行暴饮暴食,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允许。哪怕他们很想吃可一旦热量摄入超过了限度,他们就会开始呕吐。
每个人都有FTO基因(也叫肥胖基因)主要看是否突变:“FTO基因不突变的人”容易有饱腹感(就是瘦子);“FTO基因突变的人”饱腹感缺失(突变的就容易变成胖子);
给胖的你,建议直接做个肥胖基因检测。减不下去,或许真的不怪你不努力。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控制高血压,你注意过心率吗?
慢性心率增快的危害有句通俗的话说,“心跳越快,寿命越短。”由此可见,心率的快慢对于人类生命指标的重要性。
心率是影响血流循环的重要因素,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还会缩短每次心搏的舒张期,减少心肌的血供。这是因为,在心脏收缩的时候,心肌收缩,埋在其中的冠状动脉也会被挤压,流入的血流很少,在舒张期,心肌舒张,冠脉管腔一下子舒张开,负压会把血液吸引进来,所以心脏的血供主要在舒张期。
正常情况下,通过锻炼减慢心率,特别是运动时的心率,可以改善心功能。同时,心率也反映了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因此,静息心率在55~60次/分左右是最好的。
研究指出,心率加快可增加成年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在男性中,心率≥90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比75~89次/分时增加12%~32%;在女性中,心率≥90次/分者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发病风险增加23%。
此外,心率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心率达到84次/分以上时冠状动脉事件稳步增高;基础心率与其后5~10年的心梗发生率相关。
另外的研究显示,在同样的血压控制水平下,高血压患者的心率<65次/分与>84次/分相比,后者的冠心病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均相应升高。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8﹪;当静息心率≥70次/分时,心衰住院风险增加两倍以上。心率>90次/分是心肌梗塞后1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高血压患者心率多少为好?
研究发现,10年前心率70次/分以下的人,如10年后增至85次/分,那么其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将翻一番;对10年前每分钟心跳速度在70~85次/分的人而言,10年后如心跳增速到每分钟85次以上,死亡概率也会提升85%。
如果心率降低,效果则相反:10年前每分钟心跳70~85次/分的人若10年后降至70次/分以下,患心脏病死亡的概率可降低40%。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在40~100次/分范围内时,血压随心率增快而线性升高;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率每降低10次/分,患者死亡率下降15%~20%。
国外另一项研究显示:心率<65次/分的患者,总死亡率在30%;心率65~75次/分,总死亡率在35%;心率75~84次分,总死亡率在40%;心率>80次/分,总死亡率在60%。据此说明,心率越快,死亡风险也就越高。
因此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应该<70次/分,心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合并冠心病或心衰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50~65次/分。
高血压伴心率增快如何应对1.使用同时针对血压升高与心率增快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心肌重塑、减少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提高心室颤动阈值、预防猝死等特殊的作用,是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独特价值药物。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年轻患者,在预防冠状动脉事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及交感神经活性过度激活的患者,都属于其合适选择的药物。
因此,对于同时伴有心率增快的青壮年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为宜。
2.可以同时联合使用ACEI或者ARB类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还不能有效控制血压者,可以考虑同时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一方面发挥协同降压作用,另外可以发挥后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以抵消前者潜在对代谢的不良影响。这类药物也不会加快心率,相反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助于减慢心率。
3.生活方式干预:纠正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禁烟、限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喝浓茶、咖啡等会引起心率增快的饮料。#高血压#
心跳超过80次/分需要进行干预?高血压合并心率快有哪些危害?
说到心跳次数,经常关注医学科普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正常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每分钟。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只要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超过100次,不低于60次的都是属于正常心率频次。
但是经研究发现“60~100次/每分钟”的心率范围仅适用于身体健康的人,并不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经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的心率次数在60-79次视为健康心跳次数。如果大于80次/每分钟的话,则需要考虑进行干预。
经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跳过快的情况下会增加患冠心病和死亡的风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数据:心跳每分钟大于84和每分钟小于65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患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1倍;此外,心跳大于79次/每分钟的高血压患者与心跳小于79次/每分钟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死亡风险会增加89%。
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每分钟心跳次数大于80次,并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最佳心跳次数在多少呢?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高血压患者如果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于80次的则需要进行干预。据临床经验得出:高血管患者应该将自己的心跳次数控制在60~75次/每分钟。
如果是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心跳的次数,应尽量将心跳次数控制在55~60次/每分钟。友情提醒:如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每分钟的心率次数大于70次的话则需要进行干预。
·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为什么说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呢?主要是因为在睡眠不充足的情况下,患者会产生疲惫感,从而使血压持续升高。一般建议:每天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9小时。
·心率过快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如果靠外在因素心率依旧降不下来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心率频次,可以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控制在80次/每分钟以下。
·学会控制情绪,缓解生活中的压力: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平时的情绪波动较大的话,会给人体的心脏、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使血压、心率持续上升。
·每天进行的运动锻炼,以及学会控制体重:可以每天每天进行简单地锻炼,当身体适应了锻炼时的状态,平时的心率跳动的次数便会有所降低;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控制体重,因为过于肥胖的状态,依然会给心脏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心跳速度变快。
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①不可盲目地进补营养: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注重营养的补充,不可盲目进补。因为有些营养进补过多的话,反而会使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到心跳次数。
②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饭量,不要吃的太饱:许多疾病都是撑出来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平时吃饭的时候不宜吃的太撑。因为吃得太多会导致体内的能量过剩,从而影响到血压。
③在服用药物期间不要随意停药: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旦服用高血压之后不可擅自停药,如果擅自停用降压药的话,可能会使血压升高。除此之外,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
④平时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学会控盐:大家都知道之所以会出现高血压,和生活中的“盐”脱不了干系,因此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血压,首先需要学会控制“盐”。一般建议: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5克。
总结: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平时不仅需要学会控制血压,还需要学会控制心率跳动的频次,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携带心率检测手环,这样可以时刻了解自己的心率情况。
参考资料:
【1】《心跳超过80次/分就该找医生,高血压患者有个最佳心率》·生命时报·2021-4-30
【2】《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11种方法让心率降下来》·人民网·2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