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娃说健康 | 只要头不晕,高血压就不严重?
只要头不晕,高血压就不严重?
有人认为只要没有感到头痛、头晕,血压高点也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疗。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
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即使没有感到头痛、头晕,也可能已经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大约只有13.6%至24%的人会表现出头痛,大约只有7.4%至14.2%的人会表现出头晕。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心梗、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不能仅凭有无“头痛”“头晕”的症状来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只要不“头痛”“头晕”,高血压就不严重?无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
一天,小李拿着刚体检的报告皱着眉头走进医生办公室:“医生,我血压高了,但我既不头痛也不头晕,是不是不需要太担心啊?”
医生听完后说道:“无症状的高血压才是最危险的,它就像一个埋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等你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听到这里,小李不禁打了个寒颤。
在生活中,很多人和小李一样,对高血压有一种“没症状就没事”的误解。
但事实上,无症状高血压不仅更隐匿,更容易被忽视,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常常更加严重。
无症状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当你的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时,基本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感受到血压升高带来的不适,比如头痛、头晕、胸闷等。
无症状高血压的“无声”来源于两点:第一,神经系统对血压波动的敏感性因人而异。
有些人对高血压非常敏感,稍微升高一点就会感到不适;而有些人则对血压升高“视而不见”,甚至长期适应这种异常状态。
第二,血压升高并不像伤口流血那样容易被察觉,它往往是一个缓慢而隐匿的过程,等你“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高血压的核心危害是对全身血管的长期高压损伤,尤其是心脏和大血管。
血压升高时,心脏需要加倍用力泵血,这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变形,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此外,血管壁长期受高压刺激,会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增加心梗和脑梗的风险。
长期的无症状高血压对脑部的损害是隐匿而深远的。
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变得脆弱且易破裂,而脑卒中(中风)正是这一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
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而高血压则是破坏这个过滤系统的元凶之一。
无症状高血压会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高血压的“亲密搭档”无症状高血压并不是孤军作战,它的“战友”高血脂和高尿酸,常常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形成“铁三角式”的慢性疾病网络。
高血脂本身不会让你感到不适,但它却会在血管壁上慢慢堆积“垃圾”。
这些垃圾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它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狭窄甚至堵塞血管。
一旦这些斑块脱落,就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研究显示,高血脂患者的血管硬化速度是普通人的2-3倍。
而当高血脂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这就好比一个垃圾堵塞了下水道,但由于流速过快,水流并没有溢出。
可一旦突然堵死,下水道就会瞬间崩溃,导致“洪灾”。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异常。
尿酸盐结晶可能会沉积在关节、肾脏甚至血管中,最终引发痛风、肾结石甚至慢性肾病。
尿酸升高常常与高血压并存,二者的代谢异常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长期高尿酸会削弱血管壁的弹性,加剧高血压的病理损害。
科学研究表明,每升高1mg/dL的尿酸,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3%。
隐形疾病背后的“哑巴器官”除了高血脂和高尿酸,脂肪肝也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隐形问题。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它对健康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脂肪肝的形成与肥胖、高脂饮食以及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当脂肪肝与高血压并存时,会形成“恶性循环”:脂肪肝会通过代谢紊乱加重血压升高,而高血压的存在又会加剧肝细胞的损伤。
研究发现,有脂肪肝的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
这是因为脂肪肝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代谢,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脂肪肝还会导致肝脏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加速全身性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加剧血压问题。
科学管理无症状高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和代谢指标
无症状高血压常常隐藏于平静之下,因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同时关注血脂、尿酸和肝功能等指标。
从饮食下手,减少“致病因子”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和绿叶蔬菜。
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多选择橄榄油等健康脂肪。
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嘌呤、高脂肪的食物。
坚持运动,改善全身代谢
规律的运动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高血脂和脂肪肝的状态。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科学用药,规范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的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同时,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重视“无声的杀手”,从今天开始行动无症状高血压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隐形炸弹”,它的危险性在于悄无声息地对心脏、血管、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
当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再加上高血脂、高尿酸和脂肪肝等“搭档”的助力,这一切更像一张无形的网,逐步侵蚀我们的健康。
我们需要意识到,健康管理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的等待。
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科学管理,它完全是可以被控制的。
定期体检、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科学用药,这些都是守护健康的重要武器。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改变对无症状疾病的轻视态度,让每一次体检和每一次健康警告都成为保护自己的机会。
行动起来,不要等到危机到来时才追悔莫及。
血压高,头不晕就代表没事儿吗?建议高血压患者这样做→
在我国,约每3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是高血压患者,且北方人的患病率比南方人高。最新调查还发现,我国农村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超过城市。
如何确诊高血压
在不同的日子测量血压,如果有3次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值(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那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高血压的人。►情绪易激动、爱生气的人。►口味重、嗜盐的人。►爱饮酒的人。►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
高血压为什么会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在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表现为头痛、眩晕、胸闷、四肢麻木等,均不典型,所以许多人即便血压升高,自己也不知道。
到了疾病后期,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如头晕、心悸、耳鸣、胸痛、视物模糊甚至意识丧失等,往往意味着高血压已经损害了人体脏器,如心、脑、肾、眼。
高血压患者没有表现出症状,不代表疾病本身没有危害,其会慢慢破坏患者的全身脏器,这一过程往往要经历5~10年。
在高血压的长期作用下,患者的心脏可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大脑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肾脏可发生肾功能损害,如高血压肾病、肾衰竭等;眼睛可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失明。这就是高血压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的原因。
控制血压,要注意以下七点
缓慢起床 早晨醒来,别急着起身,先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然后慢慢坐起来,继续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做可以避免血压出现大幅度波动。
温水洗漱 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受器,进而影响血压,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为适宜。
晨饮一杯水 早上起床漱口后喝杯温开水,既可以冲洗胃肠,又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降低血压。
少吃盐 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的盐摄入量在8~15克,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普通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仅为5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摄入其他调味品(如味精、酱油)、腌制品、含盐零食等,其中的盐含量同样不容小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多运动 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16~1.28倍,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是最好的方法。建议超重/肥胖人群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上楼梯、登山等)4~7次,每次30~60分钟。
戒烟、戒酒 5%~10%的高血压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而吸烟可以导致血压升高、降低抗高血压药的疗效。烟和酒,无论哪种,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心情放松 研究显示,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5倍左右。所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也很重要。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的血压仍超过140/90mmHg,就应吃抗高血压药治疗;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换药或停药,否则可能会使血压突然增高。
家庭监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血压计就好。
测量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咖啡;排尿后,在安静环境下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必须保持安静状态。
测血压一般取坐位,保证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要穿会影响测量的衣服;左、右臂均可测量。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乡村老人自我保健漫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