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注意了!肥胖的孩子更容易懒惰,少给孩子吃点吧
在不少家长眼中,孩子能吃,长胖了,说明孩子营养均衡、健壮、能长大个,说明自己养育的成功;孩子不能吃,偏瘦了,说明孩子肠道不好、身体不好、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更说明自己养育失败。一朋友曾抱怨,我都这么大人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妈妈总是叮嘱多吃点、吃好点,吃饭千万不能马虎……在这种观念下,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肥胖国。因此,家长们少给孩子吃点吧。
什么导致儿童肥胖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现在儿童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孩子选择食物的自主性也加强,很多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爱吃零食、喝甜饮料。很多孩子喜好油炸、汉堡等快餐式的食物,这些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胖嘟嘟的才健康,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饭,希望孩子白白胖胖的。
另外,有研究表明,孩子如果功课压力过重,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精神长期紧张,就会有意无意地拚命多吃零食,借以缓解精神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就会肥胖。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懒惰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儿童食用越来越多高糖和高热量食品,肥胖比例呈快速增长。调查显示,从1985年至2014年,调查对象中超重男孩的比例从0.7%增至16.4%,超重女孩比例从1.5%增至近14%。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其实小孩子,胖一点瘦一点,只要不影响健康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孩子因为肥胖引发了相关健康问题,做家长的,就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回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过,一般过于肥胖的孩子,通常没有力气、不爱劳动,而且比较懒惰。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故意犯懒,而是孩子一旦过度肥胖,体脂肪比例就会增高,酸性代谢产物排泄不充分,表现就是经常疲困乏力、贪睡、不愿意活动;又加上肥胖导致水、糖、脂肪代谢紊乱,常会表现为嘴馋而贪吃。从而形成越来越胖,越胖毛病越多的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90%会变成大胖子。
如今孩子的运动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孩子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许多课外学习,挤掉了孩子大量的活动时间。
即使是课外活动,也是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文/静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越胖越懒是真的!胖子不爱运动有原因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 俗话说,想要好身材,就要管住嘴、迈开腿!可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迈开腿”似乎比“管住嘴”要更难。
为何越胖越懒?
想减肥又不爱锻炼,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减肥失败。他们可能面临的因素包括身体不适、缺乏自信、懒惰、时间不充足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进入一种心理状态,不愿意体恤自己和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抵触和不合理的心理,对运动习惯产生或多或少的抗拒。这种状态往往会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限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门诊专家李永进指出,我们应该关注肥胖人群的健康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健康工作中,实现自我赋能,找到健康与幸福的平衡点。
肥胖者的运动心理障碍表现 每个人略有不同
1.焦虑:有些肥胖者会因为体型原因而感到焦虑。在运动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的表现过于关注,担心被别人评价或嘲笑,进而产生压力和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降低:一些肥胖者认为自己无法进行有效的运动,缺乏自信心。这种感觉常常会影响他们进行正常的身体训练或户外活动,出现运动上的不适应。
3.身体疼痛:肥胖者因为体重过大,容易导致关节、肌肉等部位疼痛,这种疼痛会使肥胖者在运动时感到痛苦和不适。
4.健身的困境:肥胖者往往不能快速地达到自己想要的运动结果,缺乏及时见效的动力和信心。往往会对自己的运动成果进行过度的幻想,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从而进一步降低自信和积极性。
5.不当的减肥方法:有些肥胖者会尝试不健康的减肥方法来控制自己的体重,如节食、用药、手术等。这些方法会让人陷入不健康的减肥循环中,进一步影响其运动心理和身体健康。
运动焦虑、自我效能感降低、身体疼痛、健身困境及不当的减肥方法,这些障碍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需要针对每种障碍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如鼓励承认自身体形、逐步增加运动量或选择正确运动方式等。
越胖越懒,原因可能是这些
1.代谢率下降:身体越胖,代谢率也会逐渐下降。这意味着身体需要的热量也会减少,导致身体产生疲劳、倦怠和懒惰的感觉。
2.生理负担增加:身体肥胖会增加膝盖、腰椎等关节的负担,使运动时更受制约,可能会觉得运动吃力且痛苦,这也增加了肥胖者运动的心理障碍。
3.身体不适应运动:在进行运动时,身体不适应运动量、运动强度、氧气消耗量等因素会导致疲惫感和体力消耗较快,从而更不愿意参与运动。
4.心理压力:有些人会因为体形等原因遭受到来自外界的歧视和嘲笑,这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从而使得他们宁愿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愿外出锻炼。
5.网络和社会文化因素:当前的社会和媒体往往把瘦作为美的象征,促使肥胖者产生身体不良自我评价的心理,以及害怕和羞愧的情绪,导致避免运动。
6.糟糕的生活习惯:肥胖者的生活习惯一般都较差, 包括饮食不健康、缺乏睡眠、多烟少运动等等。这些习惯无法给身体带来足够的能量,使他们更容易疲惫,从而更懒惰。
肥胖者运动心理问题的发生机制包括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心理、行为因素、物理因素和医学因素等多方面,这些因素在他们身上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更复杂、更多元的因素系统。因此,针对肥胖人群的运动心理问题需要制定多方位的整合性解决方案,如提高心理素质、改变错误观念、建立正面的行为习惯、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等。
不愿运动,对身心健康危害大
1.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肥胖会使身体机能下降,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易超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时还会引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
2.加重情绪障碍:一些人会因为肥胖产生身体不适、外貌自卑等障碍,而心理健康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的恢复和预防。
3.导致职业和社交障碍:一些肥胖人群缺少自信和动力,使得他们在工作和社交领域的能力相比于正常体型的人要差一些,有时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心态,而且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事业。
4.促使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缺少运动和自信,容易产生忧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从而使得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了解和预防肥胖的运动心理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均有重要意义,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
肥胖者运动心理的干预评估
1.目标制定:制定清晰具体的目标,如减重5公斤、每周进行3次体育锻炼、保持健康饮食等,以便衡量干预效果。
2.干预措施: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干预措施,如心理治疗、运动指导、饮食控制等,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干预时间:针对不同的干预措施,需要制定不同的时间,如心理治疗需要多次会诊、运动指导需要持续几个月等。
4.干预效果评估:及时评估干预效果,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以评估干预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5.费用和收益评估:评估干预所需的费用和所带来的收益,衡量干预是否经济和可行。
在干预评估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干预的措施和具体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身体和心理状况,尽可能量身定制干预方案,以尽量减少干预方式的负面影响。
肥胖者运动心理障碍的应对措施
1.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治疗、运动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恢复身心健康。
2.采取科学的饮食控制措施:通过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高卡路里食品消耗,增加蔬果、全谷类、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合理饮食以达到减肥效果。
3.适量锻炼:锻炼是有效的减肥方法,能够减少体内脂肪、改善体能和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建议从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开始,逐渐加强锻炼强度和时间。
4.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交和个人活动:参加有意义的社交和个人活动,能够减轻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提高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水平。
5.合理安排休息和工作时间:养成合理的作息规律,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有助于身体休息和恢复,降低发生运动心理障碍的风险。
应对肥胖者的运动心理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情绪干预、科学饮食、适量锻炼、参与社交活动、合理安排休息等。同时,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案,跟进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及时调整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二年级孩子做事懒散,得过且过,胖又不爱运动,四个方法解决问题
收到一个咨询问题,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应该会有很多类似的小朋友,所以就分享出来了!
看开头,我还在想,这不是我家同款娃嘛,还准备要家长不要太担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但仔细一看内容,呃,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先看一下题主家孩子的问题,然后一个一个来说吧:
1、胃口好,吃东西没节制,身高1.4米,体重100斤
说实话,这个体重确实有点超重了,我家娃身高也是一米四,体重是76斤,我都觉得有点偏胖。小勋去年到今年一下胖了10斤,胃口大增,用勋爸的话来说就是:这家伙现在比我都能吃。
但仔细想一下,娃的胃口还真不是天生就好,是家庭饮食习惯导致的。我老公这个猪队友,口味重,又喜欢点外卖,尤其是这一年来,点外卖次数直线飙升,这就是娃一年内长胖了10斤的原因。
现在我老公不在家,我每天带着孩子清淡饮食,尽量不点外卖,不买小吃。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后发现,孩子吃这些清淡饮食一样可以吃得习惯啊,所谓习惯成自然嘛。
但这个前提是,饮食要均衡,肉蛋奶蔬菜水果维生素,每天都要均匀搭配。并且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要陪着孩子一起吃,不能你自己一边吃火锅烤肉,一边和孩子唠叨:你不能这么吃啊,要减肥。这不扯淡么~实在不行,就趁着娃上学,悄悄出去吃一顿吧,我就经常干这种事,哈哈哈!
2、不爱动,能坐着就不站着
得了,爱吃又不爱运动,体重肯定长。其实体重增长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懒”小孩一般自律性都很差,人其实不能活得太随性,随性久了就废了,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对于这一点我们家长一定深有体会!天天上班,不觉得有多厌恶工作,但放个小长假,休息好几天之后,就开始幻想:不工作的日子真美妙,要是可以天天躺平就好了。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所以我们要先接受孩子的“懒惰”和“不自律”,因为人都是如此。那可以怎么做呢?带孩子出去玩起来呀~
孩子不爱出门,拉都拉不出去?正常呀!不然也不会落个“懒”的名声不是。我家小勋今年开始也不爱出门了,周末在家写完作业就可以吃吃零售、看看电视、做做手工,多舒服,外面热死了……
虽然我也是这样想的,但为了娃的健康,我一到星期五就开始跟同学妈妈约着一起遛娃,基本上把周末的空闲时间都排满了,我 一设恐活生生被逼成了社牛。
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出去玩的,如果有,要么就是没有朋友一起玩,要么就是去的地方不好玩。反正我家娃说了:妈妈,下次你别喊我出去了,每次都喊我逛公园,一点都不好玩。但跟同学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哪怕边走边聊天,或者在小广场瞎胡闹,他都开心得很。
实在找不到朋友/同学可约,那就带着孩子去做有意思的事啊,比如郊外钓鱼、逮蚱蜢等等。首先家长要表达出很有意愿,很好玩的样子,孩子才会感兴趣。去玩过了之后,哪怕你内心真觉得很无聊,但和孩子聊起来的时候,也要表现出“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太有意思了”这种兴奋之情。
总之,拉着孩子出门了就是好事!
3、不爱做家务
家长带着做呀!不要嫌麻烦,觉得:有喊她做事那功夫,我事情早就自己做完了。
要知道我们喊孩子做事,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孩子帮什么忙啊,只是想让孩子学会分担家务而已。明白了目的后,我们下次再喊孩子做事就不会再有”喊她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快“这种想法了。
所以,就从吃过饭喊孩子帮忙一起收碗开始吧。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喊孩子做家务不要用金钱奖励的方式哦,要让孩子懂得:家务是大家的,不是妈妈一个人的。
还有就是,要喊爸爸也参与进来。可以一家人分工合作,比如妈妈做饭、孩子收碗、爸爸洗碗。家里没有人当甩手掌柜,孩子才愿意心甘情愿的做家务,否则怎么有立场去要求孩子做事?自己躺沙发上玩手机,喊孩子去晾衣服吗?
4、学习磨蹭拖拉,自觉性不强
这估计是百分之九十小朋友有的问题了,不要太在意,你先接受”这是孩子通病“这个前提,后面再慢慢带着孩子一块养成好习惯。
关于这一点我也还在努力中,我家这个是男孩子,自觉性更差,整天想着玩,想着飞,想着怎么拯救世界……
我曾经尝试过打骂,但是不管用,并且情况更遭。表面上可能学习态度好点了,但是性格反而更敏感了,还好我悬崖勒马。这个学期开始了鼓励模式,效果果然要好很多。
我每天给孩子把时间表列 好,帮他管理时间。哦,对,番茄时钟用起来,效果非常好!
比如口算题10分钟;抄生字10分钟;写练习册30分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给孩子奖励一颗小星星,孩子可以通过小星星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我们真别抱着他会主动学习,爱学习的想法,因为注定会失望。好习惯是坚持出来的,我们先帮着孩子慢慢养成好习惯,等坚持的时间久一点后,这个被迫养成好习惯就成了他真正的好习惯了。
其实孩子的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家长勤快一点,也自律一点,孩子也会慢慢变好的。
最后说个笑话,我暑假回去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子的爸爸骂他吃辣条的儿子:整天吃这些东西,等下又不吃饭。说完后把辣条抢走,自己吃了!
与此类似的场景还有: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