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喘促(肥胖与哮喘的关系)

文章目录:

“说你胖,你就喘”?这可不是玩笑话:肥胖可能引发呼吸低通气综合征

在朋友间,我们或许常以“说你胖,你就喘”作为调侃,但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这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肥胖不仅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OHS)尤为值得关注。

肥胖,这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0年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数亿人口受到肥胖的困扰,每年更有数百万人因超重或肥胖而失去生命。在中国,肥胖率也在逐年攀升,成为国家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科科长马龙飞介绍,肥胖人群常常感觉稍微活动便气喘不止,这正是OHS的主要表现。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超过40%。OHS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主要分为两种:约90%表现为单纯的呼吸通气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10%则表现为中枢性睡眠低通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为何肥胖人群更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肥胖导致胸壁顺应性减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换气功能。其次,OHS患者在呼吸时会增加膈肌的负担,使得呼吸更加费力。

因此,“说你胖,你就喘”这句玩笑话背后,实际上揭示了肥胖人群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作为肥胖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减重和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美观的需求,更是健康的迫切呼唤。

马龙飞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近日,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仪”。通过一晚上的监测,可以全方位地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市民可前往中心全科医师处进行评估,有需要进行监测的市民可凭医师开具的住院预约单至中心三楼病区医生办公室进行预约登记。

马龙飞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肥胖问题,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资料 /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燃动申城!“2024海峡两岸青年活力嘉年华”在黄浦顺利举办!

2. 驻足黄浦滨江,感受公共文化服务温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说你胖,你就喘”?这可不是玩笑话:肥胖可能引发呼吸低通气综合征

在朋友间,我们或许常以“说你胖,你就喘”作为调侃,但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这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肥胖不仅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OHS)尤为值得关注。

肥胖,这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0年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数亿人口受到肥胖的困扰,每年更有数百万人因超重或肥胖而失去生命。在中国,肥胖率也在逐年攀升,成为国家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科科长马龙飞介绍,肥胖人群常常感觉稍微活动便气喘不止,这正是OHS的主要表现。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超过40%。OHS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主要分为两种:约90%表现为单纯的呼吸通气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10%则表现为中枢性睡眠低通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为何肥胖人群更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肥胖导致胸壁顺应性减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换气功能。其次,OHS患者在呼吸时会增加膈肌的负担,使得呼吸更加费力。

因此,“说你胖,你就喘”这句玩笑话背后,实际上揭示了肥胖人群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作为肥胖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减重和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美观的需求,更是健康的迫切呼唤。

马龙飞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近日,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仪”。通过一晚上的监测,可以全方位地监测患者的睡眠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市民可前往中心全科医师处进行评估,有需要进行监测的市民可凭医师开具的住院预约单至中心三楼病区医生办公室进行预约登记。

马龙飞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肥胖问题,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一胖三分喘,哮喘患者运动瘦身益处多多

天气转暖,运动和减肥也开始成为不少人热议的健康话题。然而,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如何科学瘦身有一套讲究。

哮喘与肥胖互为共病,相互影响且彼此加重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胸闷、气短、喘息、气急或咳嗽等,这些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肥胖是指体内储存堆积脂肪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或BMI(体重指数)超过28。无论是哮喘还是肥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相对较高,两者还会成为共病,相互影响且彼此加重。

肥胖会引起哮喘发病率增高、病情加重,并且导致哮喘药物治疗难度加大,尤其对女性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引起上述结果的原因多且复杂,目前比较公认的包括:肥胖可引起胸腹腔脂肪堆积过多,致使胸腹壁外扩受限,肺功能下降,继而导致呼吸更费力等哮喘临床症状;肥胖可引起血循环中促炎因子的轻度升高,促进气道高反应的发生,降低哮喘药物治疗敏感性,从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加重;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主要是脂联素、瘦素和抵抗素等)对哮喘发病影响尤为显著。

此外,肥胖患者体内一氧化氮浓度降低、维生素D缺乏、肠道菌群失调及相关遗传因素等,也是哮喘发病风险升高的原因。由此可见,“一胖三分喘”这句俗语背后有一定科学道理。

另一方面,哮喘也可因多种因素导致肥胖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哮喘患者如果病情控制欠佳,需要长期反复多次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这会导致体重增加。

哮喘患者往往因为肺功能下降或者症状反复无法正常参与体育活动,或者惧怕运动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等。由此可见,哮喘和肥胖会形成恶性循环,双向影响。

减轻体重可提升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而控制好哮喘也可以减少或避免肥胖的发生。因此,两者虽互为共病,却也可以一起干预,双倍获益。

哮喘患者不应恐惧运动

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药物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都是肥胖哮喘患者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

很多哮喘患者担心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喘息等不适症状而惧怕或拒绝运动。在他们眼中,运动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门诊上也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家长因担心运动诱发哮喘而不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或者要求开具体育课的免修证明。

事实上,只有一部分哮喘患者由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发作,临床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这是一种特殊的哮喘类型。多数哮喘患者在适当条件下进行科学的运动并不会诱发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运动并非遥不可及的事,相反大有益处。运动除了能改善体重及哮喘控制状态外,还可以改善呼吸能力并提高心肺耐力。因此,即便是哮喘患者甚至是运动性哮喘患者,也需要并且可以适当运动。

目前,国际公认的防治哮喘重要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倡议》鼓励哮喘患者进行常规体育锻炼,以增加总体健康获益。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不少运动员也是哮喘患者。所以说,哮喘患者不应恐惧运动,而应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积极运动。

四大建议为哮喘患者运动减肥保驾护航

哮喘患者该怎么动?目前,临床上建议此类患者按照医生制定的哮喘治疗策略保证良好的哮喘控制状态,并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肺功能情况推荐个体化运动方案,在此提供一些注意事项以示提醒: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哮喘患者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或憋气,避免运动导致口咽部干燥,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和强度要循序渐进。

比如慢速骑车、瑜伽、散步、广场舞、太极拳等相对缓和的运动都很适合哮喘患者,那些剧烈运动,如登山、长跑、冲刺短跑等就不建议哮喘患者尝试了。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机

当哮喘患者经药物正规治疗后进入疾病稳定期,便可开始运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运动。由于哮喘多于夜间发作,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

哮喘发作往往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哮喘患者运动时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建议选择空气质量好、温度湿度适宜、过敏原较少的环境运动,避免在空气质量差、气温骤变、空气过度干燥或潮湿、尘螨或花粉多的环境下运动。

同时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欠佳的地方运动,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此外,游泳虽对哮喘患者来说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多数室内游泳池会有消毒的氯气,如果本身对氯气过敏,可选择室外通风的泳池。

■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

哮喘患者在运动前建议先准备好哮喘发作的快速缓解药物,随身携带或置于触手可及之处。目前常见的哮喘快速缓解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福莫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制剂或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建议在运动前数分钟吸入药物,并记录药物的使用方式、次数及用量,同时做好运动前热身和准备活动。

运动中若出现咳嗽、胸闷、气短等气道痉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吸入药物,如果不能缓解,应立即去医院治疗。运动后通过深呼吸、缓慢呼气等方式放松呼吸肌肉,帮助恢复正常呼吸节奏,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目前越来越多哮喘生物靶向药物也可以帮助重度哮喘患者提升肺功能,改善症状及急性发作,帮助减少全身激素用量,但这种治疗方式更适合特定人群,需要在呼吸专科医师指导下酌情使用以提高运动耐力。

文:梁丽 张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晨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