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肥胖者有脂肪肝倾向
市第五医院脂肪肝首席专家陈翠英: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肝功能恢复正常
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脂肪肝首席专家陈翠英说,脂肪肝与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营养过盛,高血脂或是饮酒过多,详细说来,引发脂肪肝两首要素肥胖:约有一半以上的肥胖者有发生脂肪肝的倾向。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肝脏的运输代谢能力,从而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造成肥胖性脂肪肝。
另外还有酒精:应酬过多,大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氧化减弱,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积,最终导致脂肪肝的形成。糖尿病: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当血液中脂类过多超过了肝脏所能处理的限度,便会造成脂肪在肝内的堆积,引起脂肪肝。药物: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砷、铅、银、汞等。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陈翠英说,轻度脂肪肝患者化验肝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应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入手,同时注重包括运动、饮食搭配,控制体重等综合健康管理,动态观察脂肪肝的转归,监测肝功能、血脂、血糖、人体成分分析、B超、CT、FibroScanCAP等检查。
中度、重度脂肪肝在此基础上应药物干预,尤其是肝功能异常严重者,需住院治疗,根据脂肪肝的病因、病机,给予正确的饮食、锻炼指导同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配合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中药贴敷等治疗以取得满意疗效。
怎样积极预防脂肪肝?陈翠英说,合理饮食、戒酒、体育锻炼。脂肪肝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尤其是轻度脂肪肝,只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就可以使细胞内沉积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临床认为,脂肪肝患者要慎用药物,但有些情况下,运动是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的,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来源: 石家庄日报
肝细胞癌生存之谜:肥胖患者预后远远好于瘦体患者
在最新的医学研究中,科学家们揭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挑战了我们对肥胖和肝细胞癌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这项跨越十年、涵盖超过2500名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患有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存活率之间的联系。来自两个美国学术医疗中心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可能的“肥胖悖论”,即在某些情况下,较高的BMI可能实际上会带来生存上的优势。
肥胖是公认的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然而,在确诊肝细胞癌之后,像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存在所谓的“肥胖悖论”,其中较高的BMI实际上可能会带来生存益处。这一现象在晚期肝细胞癌和肝硬化患者中经常观察到,这些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才被发现,届时已呈现出高级肿瘤特征和与癌症相关的体重损失。
研究者通过分析患者和肿瘤特征,以及对三个不同BMI类别进行的整体生存分析,发现肥胖并非一成不变地与较差的肝细胞癌生存率相关。相反,这项研究的发现暗示,在考虑到与癌症诊断相关的延迟和治疗机会时,BMI较高的患者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生存模式。
研究方法
这项跨越十年的回顾性研究,详细审视了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Atrium Health和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诊断出的肝细胞癌病例。
研究方法的核心在于精密地从每位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EHR)中手动提取关键信息,包括病人及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等,进而将这些数据输入到一个共享的REDCap数据库中。此外,通过对患者BMI进行分类,研究团队能够详细探讨不同体重范围内患者的生存率差异。
此研究在确诊肝细胞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否符合米兰标准等多个变量。
通过对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来估计不同BMI类别的生存曲线,研究进一步深化。此外,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被用来评估与生存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从性别、种族到糖尿病、饮酒习惯等多个维度。
研究结果
1.研究人群统计数据:
总共2548名肝细胞癌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286名(11.2%)被分类为非肝硬化患者。
患者按BMI分为瘦身(754名)、超重(861名)、肥胖(933名)三类,分别占总人数的29.6%、33.8%、36.6%。
非肝硬化患者比例:11.2%(286名)。
2.肿瘤特征:
肿瘤尺寸:瘦身组平均5.1cm,显著大于超重和肥胖组的4.2cm(P < 0.001)。
AFP > 200 ng/mL比例:瘦身组36%,超重组23%,肥胖组26%(P < 0.001)。
3.患者存活率:
中位生存期:瘦身组1.28年,超重组2.13年,肥胖组2.14年。
瘦身组患者中,超出米兰标准的死亡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显著增加(P < 0.0001)。
4.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特征:
平均年龄:瘦身组66岁,超重组69岁,肥胖组67岁(P = 0.22)。
肿瘤尺寸呈现时:瘦身组平均9.2cm,超重组7.6cm,肥胖组7.7cm(P = 0.06)。
总结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超过2500名肝细胞癌患者的数据,探讨了不同BMI类别患者之间的生存差异。研究发现,瘦身患者群体在肝细胞癌诊断时更倾向于有丙型肝炎和酒精滥用史,且展现出更大及更具侵略性的肿瘤,这导致他们接受肝移植的机会较低。然而,当考虑到如符合米兰标准的呈现和实现丙型肝炎感染治愈等关键存活因素时,BMI对生存率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
研究者指出,尽管BMI是评估肝细胞癌患者存活的一个有用指标,但在评价与癌症相关的消瘦和肌肉减少症时,它可能不是理想的替代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肌肉减少症在肝细胞癌患者存活率中的重要性,这表明除了BMI之外,肌肉组成和分布的变化也是重要的生存预测因素。
通过这项研究,作者呼吁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地关注肝细胞癌患者的体成分特征,包括肌肉减少症和消瘦等因素,以及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deLemos AS, Zhao J, Patel M, et al. Lean body mass index is a marker of advanced tumor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 J Hepatol. 2024;16(3):393-404. doi:10.4254/wjh.v16.i3.393
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增加子代肝细胞癌的发病率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2020年9月报道】题:多代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增加子代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作者Sun Y等)
背景与目的:肥胖是影响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实验团队前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2012年)发表工作,发现母系肥胖可使子代脂肪肝病变发生传代性累积,但目前领域内尚不清楚母系肥胖是否会影响子代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因此,本研究设计有关实验旨在研究这其中的联系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在实验团队前期建立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三代肥胖模型中,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HCC,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以确定子代中基因和microRNAs的变化。利用细胞系和裸鼠模型评估了miR-27a-3p-Acsl1/Aldh2轴在HCC中的作用,并利用孕鼠及其后代研究了该调控轴对代间的影响。
结果:在高脂饮食刺激下,母系肥胖导致子代更易患HCC,且这种易感性能够传代性累积。转录组测序和qPCR验证表明miR-27a-3p、Acsl1和Aldh2在子代中发生传代性变化,并且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显示miR-27a-3p可直接调控Acsl1和Aldh2转录。在体外或体内高脂血症条件下,下调Acsl1和Aldh2都可以协同促进细胞增殖(体外)或肿瘤生长(体内)。对裸鼠瘤内注射miR-27a-3p激动剂可下调Acsl1和Aldh2,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而注射miR-27a-3p拮抗剂则有相反的效果。此外,血清的miR-27a-3p水平在多代高脂喂食的母鼠中传代性升高。向孕鼠体内注射miR-27a-3p激动剂不仅可以在子代(胎儿期、幼体期和成年期)肝脏中上调miR-27a-3p和下调Acsl1/Aldh2,而且还会加重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子代HCC。更重要的是,TCGA数据库显示miR-27a-3p上调和Acsl1/ Aldh2下调与HCC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同时,通过临床合作,我们利用组织学染色检测了由非酒精性脂肪肝或其它原因引起的HCC患者的肿瘤和非肿瘤组织,进一步证明肝脏miR-27a-3p与Acsl1/Aldh2水平在这些患者中呈负相关。
结论:母系肥胖通过miR-27a-3p-Acsl1/Aldh2轴调控子代对HCC发生发展的易感性。
摘译自:SUN Y, WANG Q, ZHANG Y, et al. Multigenerational maternal obesity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HCC in offspring via miR-27a-3p[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 73; 603-615.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孙瑜 郑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张煜 黄昆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