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 2、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 3、减肥难?150名“小胖墩”入选研究对象一年一个都没瘦
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因为疫情,
孩子们宅居在家
过了一个 “超长假期”。
家住汉口的10岁男孩小文(化名)
本来就长得壮实,
这次宅了三个月几乎不动,
长了10公斤多,
体重达70公斤,
身体亮起“红灯”。
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孩子太胖会埋下多种疾病的种子,
家长要带娃动起来。
10岁男孩零食当饭体重长至70公斤
小文(化名)出生时体重3.1公斤,是“黄金体重”,但文文的胃口一直特别好,满月时就长到6.5公斤,比同龄孩子大一圈,邻居们都夸宝宝长得好。长大后,不论有没有“好菜”,小文都能连吃几碗饭,长得白白胖胖。
今年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本来就不爱动的小文很是开心,正餐零食吃得更多了,孩子一路“横向发展”。1米4的个子,长到了70公斤的体重。
最近,小文走路直喘气,脖子后的皮肤变粗糙、发黑,妈妈觉得不太对,昨日带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他胰岛素升高,血脂升高,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小文的家人才着急起来。
疫情期间因为吃得多动得少,不少孩子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记者随机询问了20位家长,有的伢甚至长了十多公斤,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活动量减少,可零食没少吃,7岁儿子的小肚子都长出来了。
医生提醒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提醒家长,孩子长得太胖可不是好事。
近年来,我国小儿肥胖以每年约9.1%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男童为10.0%,女童为8.7%。其中以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最高,约13%左右。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曾对一组9-12岁肥胖儿童的检查显示:2/3的患儿均有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因此,肥胖儿童常常可因过度肥胖而影响一生的健康。
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饮食应该如何调整?
医生建议
姚辉主任建议,疫情后更新一次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其百分位数,掌握最新身体数据;鼓励孩子能够站着就不要坐着,能够坐着就不要躺着,多走路及参加体力劳动,尽可能保证每天至少参与1小时体育活动。如果是无疫情小区,家长可带娃下楼,选空旷区域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如果不能出门,在阳台上跳绳,也是很好的运动。
在饮食上,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零食的量,规律三餐,吃好正餐,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包括果汁、运动饮料、加糖或风味奶等;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姚辉提醒,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不良嗜好,改变经常购买不健康食品的习惯,并且在家中营造好科学饮食规律锻炼的良好气氛,带领孩子运动起来。
来源:楚天都市报
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因为疫情,
孩子们宅居在家
过了一个 “超长假期”。
家住汉口的10岁男孩小文(化名)
本来就长得壮实,
这次宅了三个月几乎不动,
长了10公斤多,
体重达70公斤,
身体亮起“红灯”。
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孩子太胖会埋下多种疾病的种子,
家长要带娃动起来。
10岁男孩零食当饭体重长至70公斤
小文(化名)出生时体重3.1公斤,是“黄金体重”,但文文的胃口一直特别好,满月时就长到6.5公斤,比同龄孩子大一圈,邻居们都夸宝宝长得好。长大后,不论有没有“好菜”,小文都能连吃几碗饭,长得白白胖胖。
今年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本来就不爱动的小文很是开心,正餐零食吃得更多了,孩子一路“横向发展”。1米4的个子,长到了70公斤的体重。
最近,小文走路直喘气,脖子后的皮肤变粗糙、发黑,妈妈觉得不太对,昨日带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他胰岛素升高,血脂升高,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小文的家人才着急起来。
疫情期间因为吃得多动得少,不少孩子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记者随机询问了20位家长,有的伢甚至长了十多公斤,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活动量减少,可零食没少吃,7岁儿子的小肚子都长出来了。
医生提醒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提醒家长,孩子长得太胖可不是好事。
近年来,我国小儿肥胖以每年约9.1%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男童为10.0%,女童为8.7%。其中以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最高,约13%左右。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曾对一组9-12岁肥胖儿童的检查显示:2/3的患儿均有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因此,肥胖儿童常常可因过度肥胖而影响一生的健康。
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饮食应该如何调整?
医生建议
姚辉主任建议,疫情后更新一次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其百分位数,掌握最新身体数据;鼓励孩子能够站着就不要坐着,能够坐着就不要躺着,多走路及参加体力劳动,尽可能保证每天至少参与1小时体育活动。如果是无疫情小区,家长可带娃下楼,选空旷区域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如果不能出门,在阳台上跳绳,也是很好的运动。
在饮食上,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零食的量,规律三餐,吃好正餐,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包括果汁、运动饮料、加糖或风味奶等;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姚辉提醒,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不良嗜好,改变经常购买不健康食品的习惯,并且在家中营造好科学饮食规律锻炼的良好气氛,带领孩子运动起来。
减肥难?150名“小胖墩”入选研究对象一年一个都没瘦
150名“小胖墩”一个都没瘦
拍小学毕业照时,因为肥胖穿不进校服,摄影师不得不将衣服背后剪开,他才勉强“穿”下。最近,12岁的江苏盐城男孩张同学的经历频频“刷屏”:受此刺激后,他咬牙减肥,在两个月内瘦了15公斤。
减肥有多难?在武汉儿童医院一项关于肥胖儿的课题研究中,2019年入选研究对象的150名“小胖墩”,至今一个都没瘦,仍是中重度肥胖儿。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前不久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近20%。对此,专家呼吁,家长应帮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远离肥胖。
少儿肥胖已悄然影响健康
为研究肥胖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变化,2019年初,武汉儿童医院从某小学的3600名学生中筛选出150名中重度肥胖儿,跟踪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
“课题进行近两年,这150个孩子‘一个没落’,2019年的‘小胖墩’到今年还是‘小胖墩’,都还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孩子们到医院来做检查时,个个白白胖胖,小脸胖嘟嘟、胳膊腿圆滚滚,看起来萌萌哒,但也令人担忧:肥胖给孩子们埋下了健康隐患。
李瑞珍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男孩周宇(化名):9岁8个月,身高1.52米、体重67.8公斤,BMI指数达到29.3。按年龄段估算,10岁男孩的BMI指数应在20以内,他已严重超重。
周宇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超限:提示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范围是9~60,周宇达到278;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指标,正常值为25,周宇为79.24;他的甘油三酯指标也卡在正常范围的上限。
小小年纪,就因为肥胖,与高血糖、高血脂等“老年病”擦肩,周宇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最近两个月,医院分批次给这群“小胖墩”抽血做检查,这些孩子中,过半数都存在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因为年龄小、症状不明显,暂不需要住院治疗,但这也给家长和孩子敲响警钟:肥胖已经悄悄影响健康,得赶紧减肥了。
腹部脂肪太厚穿刺套管不够长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2020年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其中专门提到肥胖问题: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10%。
“十几年前几乎没有‘超重儿’,现在却越来越常见。”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回忆,过去家长认为孩子“瘦”就是“弱”,常有家长咨询,如何让孩子多吃饭;现在,到医院来看肥胖、咨询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在暑假儿童就医高峰期,几乎每年都要接诊几百名“小胖墩”。
肥胖儿也给常规诊疗带来挑战。2018年,该院曾为一名12岁女孩做腹腔镜手术。患儿当时身高仅1.5米,体重高达115公斤,手术用的穿刺套管长度约10厘米,但女孩的腹部脂肪太厚,至少需要20厘米长的手术设备。医院不得不紧急定制加长手术器材,空运来汉,才顺利完成手术。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姚辉分析,接诊的肥胖儿大多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现在物质条件好,孩子们经常吃肉和油炸食品、常喝饮料,又经常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户外活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自然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肥胖可能影响成年后身高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也是个“小胖墩”,10岁时身高1.38米,体重直逼50公斤,看病时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建议减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孩子奶奶的否决:孩子挺健康,还在发育呢,没必要减肥。
“孩子肥胖,和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李瑞珍介绍,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孩子健康问题,家长们大多都很淡定:孩子长太胖确实有健康隐患,但不必刻意控制,青春期还会“抽条”,自然就瘦了。
肥胖儿到青春期真能自然瘦下来吗?不一定。由于激素的干扰,一些原本不胖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可能突然发胖。而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孩子,肥胖还可能令他们青春期提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更需要及时控制体重。此外,80%的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增加减肥难度。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李瑞珍建议,家长们应重视孩子肥胖问题,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在确保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尽可能吃得清淡,同时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