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龄女娃重19斤满月脸,含激素宝宝霜屡被曝光官方正调查
一款检测出激素的婴儿霜让一名几个月大的婴儿变“大头娃娃”。
近日,自媒体“老爸评测”发布一段视频,一款检测出激素的婴儿霜致一名几个月大的婴儿变“大头娃娃”,这引发社会关注。
据了解,视频中的婴儿“柚子”出现了过度肥胖、满月脸、发育迟缓等症状,经多次检查,问题指向孩子日常使用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经检测发现,该款婴儿霜含有大量强效激素。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3个月女娃重19斤,问题指向婴儿霜
女娃“柚子”2020年6月7日出生于连云港市某县城。出生几个月后,柚子的父母发现,孩子每月体重增长约3斤,速度惊人,除此之外,柚子身体各处还长出了密集的汗毛。
发现孩子发育异常后,父母辗转县、市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柚子身体指标与母亲奶水均正常。医生一度怀疑是父母喂养过度,便建议他们控制喂奶量,帮助孩子节食减肥。
2020年10月1日,柚子断了奶。此时这个3个月大的宝宝已重达19斤。然而,断奶后的柚子并未好转,此时的她出现发育迟缓的迹象,长着一张胖嘟嘟的“满月脸”,但面颊如两个包子,触碰硬如石头,体重也依旧在上涨。
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停用了该款婴儿霜,柚子身体状况出现好转。
一家人继续求医,来到了南京儿童医院,5个月大的柚子经历了一周的详细检查,排除病因,检查的一系列指标依旧显示正常。医生怀疑是使用激素药膏导致的,一名医护人员告诉柚子父母,此前医院已有四例类似病例。父母注意到,柚子日常使用一款名为“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的婴儿霜,该产品包装显示,其“适用于皮肤表面抑菌及日常护理”。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停用了该款婴儿霜,柚子身体状况出现好转。
问题婴儿霜含有大量激素
“老爸评测”是一个关注健康科普与产品评测的独立团队。11月20日,接到柚子父母的求助信息后,“老爸评测”分别从线上店铺与柚子父亲手中得到了2份同款婴儿霜样本,并送往实验室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达31.1mg/kg。为确保数值准确,第二次送检的样本中含同类激素数值为27.6mg/kg。
“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达31.1mg/kg。
为确保数值准确,第二次送检的样本中含同类激素数值为27.6mg/kg。
“老爸评测”一名技术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在其过往送检检测出激素的样品中,激素含量一般只有零点几左右(单位mg/kg)。
此款婴儿霜系“消”字号产品【卫生许可证号(闽)卫消证字(2017)第0010号】,根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第三十条规定:“消毒产品严禁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原卫生部公告显示,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老爸评测”技术人员介绍:“宝宝霜里添加激素见效更快,比如说孩子有湿疹、红肿,上午涂完下午就能见效。”然而,见效快的同时,激素也会对宝宝带来严重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名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的药膏说明书中介绍,丙酸氯倍他索的不良反应包含多毛症与库欣综合征等症状。据了解,库欣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这也正是柚子出现的症状。
涉事公司关闭官网,相关部门已介入
此次检测出的问题婴儿霜,系“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产品(下简称“艾欧”)。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该公司公众号自称,公司是“秉承欧洲的行业标准,从事婴儿健康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公司”。
在此之前,也曾有消费者对这家公司的婴儿霜产品提出质疑,“欧艾”曾公示一份检测报告,检测机构系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结果显示,样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未检测出激素。
“老爸评测”的技术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一些厂家的送检产品与实际销售产品可能存在成分差异,“厂家把没添加激素的产品送给实验室检验,自然检测不出。”他说。
据封面新闻报道,“欧艾”企业负责人1月8日否认产品存在问题,怀疑家长为吸粉炒作。南都记者1月8日下午多次拨打该公司官网公示的联系电话,并未拨通。不久后,记者再次访问该公司官网时发现,网站关闭了“产品介绍”、“联系方式”等内容。
12月22日,“老爸评测”将有关情况向福建卫健委反应,12月28日,福建卫健委正式受理。漳州市卫健委1月8日发布通报称,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已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并对产品取样留置,联系权威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涉事企业已暂停生产,并通知经销商对所有涉事产品下架。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屡被曝光的“激素婴儿霜”
柚子的遭遇并非个例。“老爸评测”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多位购买使用过同款婴儿霜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母婴店的推荐中得知此款产品,还有家长表示“基本在同个母婴店洗澡的宝宝都用这款产品”,其中也不乏有家长在看完视频后表示 “宝宝的脸颊硬硬的”。
实际上,一些家长正是为了避免激素,才选择了市场上号称“纯天然”的婴儿霜。一位妈妈解释道:“孩子容易得湿疹,但医生开的处方多是尤卓尔之类的激素膏,家长们一般觉得含激素的不好。有人推荐纯天然无激素的婴儿霜,用下来见效也快,很多人就上当了。”
一些婴儿霜号称纯天然却添加激素,“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不是第一次了。据江苏电视台2018年的报道,泗洪县的于先生为给40多天大的女儿治疗湿疹,曾购买紫娃牌紫草维肤膏,涂了不过两三个小时症状就明显好转。使用至孩子八个月大时,却发现小婴儿患上了高血糖、结石,面部也不正常,就像“充了气”一样。经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研究院检验,发现该产品中含有柚子宝宝使用的“益芙灵”同一种超强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
2019年,网络上也集中曝光过一批号称纯天然治疗湿疹的婴儿霜,经检测含有激素。自媒体丁香妈妈等机构选购了8款热销的宝宝湿疹霜,并送检至SGS(全球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检验结果显示,8款自称“纯天然”“无激素”的婴儿霜中有6款都含有激素,其中不乏多种强效及超强效激素。
1月7日,武汉协和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医生林鸣在其微博(@小儿内分泌林医生)上表示,在他收治过的患儿中,就有因使用声称不含激素的湿疹膏而出现“满月脸”的情况。1月8日,健康科普微博@小儿外科裴医生也在其个人公众号上表示,柚子的“满月脸”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所致。
儿科医生林鸣在微博上公布的类似病例。
林鸣表示,激素软膏是皮肤科常用的治疗湿疹的药物,通常会使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尤卓尔等)。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强度,在合适的部位使用是很安全的。
裴洪岗也表示,婴儿皮肤薄,更易吸收外用药,如果家长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长期使用含强效激素的产品,则会导致视频中孩子出现的满月脸等问题。
采写:实习生王森、李文隽 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激素脸”的成因及诊疗,一文掌握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激素脸,临床上一般是指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Facial hormone dependent dermatitis),主要是长期反复不当使用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物或护肤品所造成的一种皮炎,具有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等特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科难治病。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皮肤学组颁布的关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疗指南明确指出:糖皮质激素,被医疗单位滥用,或者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是造成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后一旦停用,导致皮肤变薄、老化、干燥、萎缩、面部毛发增粗或者变长、汗毛、毳毛(女性在嘴唇上方、两鬓)明显生长,并伴有瘙痒、刺痛、紧绷感,出现粉刺、痤疮、丘疹等诸多症状,就是我们俗称的“激素脸”。
图源锐景
激素脸的诱因
01 医源性激素使用不当
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不能正确、合理、规范的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适应征选择不当:对一些应慎用糖皮质激素的皮肤病,如痤疮、酒渣鼻、面部难辨认癣、黄褐斑等,长期使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
用药部位选择不当:对不适宜选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及含氟糖皮质激素的部位,如面部及婴儿皮肤也选用了该类糖皮质激素。
外用时间过长: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时间>20天,低、中效糖皮质激素>2个月。
02 消费者激素误用
将糖皮质激素掺进化妆品中,长期使用所谓“特效嫩肤、美白”化妆品后产生依赖。糖皮质激素本应该在医生严格处方和指导下,限时限量使用于暂时缓解面部炎症反应的医疗行为,并且面部严禁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
但是,糖皮质激素被非法添加到化妆品里,长期使用形成依赖后,就形成了激素依赖性皮炎。
激素脸临床症状
1.皮肤干燥、有紧缩感、烧灼感、刺痛、强烈瘙痒等重度不适;
2.角质层变薄;
3.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局部出现红斑;
4.皮肤脆弱,皮肤容易发红、发烫、发痒;
5.毛孔粗大,“汗毛”异常增多、增粗(多毛症);
6.色素减褪或色素沉着;
7.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出现“红血丝”;
8.表皮萎缩、起皱,干皮症;
9.紫癜;
10.痤疮样皮炎;
11.毛囊炎;
12.口周皮炎;
13.过敏型接触性皮肤炎;
14.酒渣鼻样皮炎;
15.丘疹、脓疱;
16.创伤修复延迟;
17.霉菌或细菌感染;
18.严重者,激素可经皮吸收进入血运循环,引起医源性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肝、肾脏损害,肥胖、月经紊乱、老年人原有心血管病加重等疾病。
临床分型
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分为3型:
口周型
皮损主要分布于口周离唇3-5mm的区域。
面部中央型
皮损主要分布于双面颊、下眼睑、鼻部及额部,通常口唇周围皮肤正常。
弥散型
皮损分布于整个面部、额部和口周皮肤。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有明确的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可根据外用糖皮质激素强、中、低效的使用时间确定)为基本条件,加上1或2种上述临床表现,并根据皮损发生的部位可诊断,并进行临床分型。
本病应注意与寻常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及面部难辨认癣等皮肤病进行鉴别。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日常护理及饮食。
健康教育
由于本病易反复,疗程长,常引起患者焦虑情绪,应指导患者需有配合医师治疗的思想准备,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日常护理
应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保湿医学护肤品,避免日晒、风吹、炎热等物理性刺激因素。
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递减疗法
病程长、停药后反应剧烈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递减法,直至停用,可由强效改弱效制剂;高浓度改低浓度制剂;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延长使用间隔时间。
对病程及用药时间较短,停药后反跳较轻者,可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 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每日外用1或2次;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也需要阶梯减药。2周减量1次。日2次—日1次—隔日1次—1周2次。
在撤药的时候,还可以选择氟芬那酸丁酯来替换。布特很少有戒断反应。吡美莫司较他克莫司温和,水包油基质,长时间应用不抑制成纤维细胞。
②非甾体抗炎药:如丁苯羟酸乳膏、乙氧苯柳胺乳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外用1或2次。
③对伴痤疮样皮炎者的治疗:待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加用5%硫磺乳膏、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甲硝唑乳剂等。
④对伴色素沉着者的治疗:待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加用氢醌、熊果苷、壬二酸等脱色剂。
急性期系统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丁、咪唑斯汀等,直到红斑消退。
如果全面部红肿明显,可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硫酸羟氯喹直到潮红消退。
冷喷 呋喃西林溶液/蓝科肤宁湿敷,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潮红明显的可以混合3滴溴莫尼定眼药水来收缩血管),最后涂医用保湿乳。
其他治疗
伴有痤疮样皮炎可加服米诺环素、四环素、丹参酮、维胺酯及替硝唑等。伴色素沉着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
不同时期光电治疗
“激素脸”还能不能做光电治疗?答案是:能,但是要分时期。
▌急性发作期
面部潮红、伴瘙痒、灼热、刺痛等,皮肤炎症反应重。
推荐方案:
LED光疗:红光/黄光红光(633nm)具有抗炎退红,加速损伤皮肤修复的功效,黄光(590nm)具有舒缓镇静、降低皮肤敏感性、修护皮肤屏障的作用。推荐频次2次/周。
低能量调Q1064nm激光:1064大光斑低能量治疗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对深在的血管扩张有一定治疗作用。推荐频次1次/月。
TIPS: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可能存在光敏感,如光疗后排除其他因素面部红肿增加,则应停止照光并口服抗光敏药物治疗。
▌亚急性期
面部潮红减轻,时有瘙痒、刺痛等。
推荐方案:
红黄光。
强脉冲光:封闭扩张血管,减少面部潮红。参数推荐:低能量密度、长脉宽,多次治疗,终点为无反应或轻微发红即可,1次/月。
舒敏之星:作用于皮脂膜的修复,增厚皮肤角质,修复皮肤屏障,1次/周,连续治疗8-10次更佳。
▌敏感恢复期
基本无面部潮红,偶有瘙痒、灼热、刺痛等。
推荐方案:
红黄光;
强脉冲光;
舒敏之星;
染料激光:PDL可用于鼻翼或面颊扩张的毛细血管,起到封闭血管的作用,但急性期或进展期不推荐;
中胚层疗法:水光针/微针治疗可以导入治疗药物同时刺激皮肤自愈能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有效激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
普通水光/微针:1次/月;
黄金微针:1次/3个月;
低能量ELOS:增加皮肤厚度和耐受度,1次/月。
▌慢性静止期
皮肤外观正常,无明显潮红等,缓解时间持续3个月。
推荐方案:
强脉冲光、染料激光、低能量ELOS。
中胚层疗法:水光针/微针,针对毛孔粗大,皮肤血管扩张明显的推荐黄金微针,疗效更加明显。
激光脱毛:针对毳毛增生患者,在其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可进行激光脱毛治疗。
光电治疗总结:
光电治疗的时机很重要,应选择在充分抗炎与修复的基础上。先进行低能量的光调治疗如LED、IPL或ELOS等,帮助皮肤快速恢复到稳态。皮肤达到稳态后充分补水保湿维稳一段时间后,可以结合PDL、黄金微针等进行血管封闭或增厚皮肤的治疗。
本文来源:MCU全联
本文作者:姚赐玉医生
责任编辑:香菜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激素引发肥胖?!错怪它了
当医生告诉你需要服用某种激素才能治病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完了,吃了激素肯定会变胖”?
其实,这是很多人对激素认识的误区,谈激素色变,下意识地抵触所有激素类药物。但事实上,激素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只是一种化学信息物质,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激素不等于“激肥素”
激素原本的意思是“奋起活动”,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它的职责类似于化学实验的催化剂,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让体内的各个器官可以正常工作。人体内有上百种激素,每种激素“各司其职”,调节人体的生长、代谢、发育和繁殖等生理活动,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它。激素是一个大家族,其中被人们熟知的有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
激素作为一种高效活性物质,对人体非常重要,在人体内要保持合适的含量,任何一种激素过多或过少都可能让人出现各种疾病。比如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和身体的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成年后分泌过多会引起肢端肥大症,但缺少了又会导致发育迟缓,严重时还会导致侏儒症。
如果某种激素分泌异常,就需要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促使它达到平衡。这种补充往往是按照生理剂量计算的,目的是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例如,发育迟缓应用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甲状腺素,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更年期症状和高雄激素血症应用雌激素、孕激素等,这些并不会引起肥胖。
可以说,大多数激素都与胖瘦无关,不要再让它们背“锅”啦!
被冤屈的两个“激素小伙伴”
为什么会流传激素让人变胖的说法呢?这还得从糖皮质激素说起。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应激反应最重要的调节激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等多种作用,可以预防和阻止免疫性炎症反应和病理性免疫反应的发生,对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几乎都有效。
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作为首选被应用于临床。2003 年 SARS 疫情期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确实产生了许多不良反应,发胖就是其中之一,且还会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多毛、痤疮、骨质疏松、感染和神经精神异常等。
患者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加剧四肢皮下脂肪的分解,但分解出的脂肪并不会马上消失,而是分布在面部、胸口、后背和臀部,导致患者常常看起来虎背熊腰,形成“满月脸”。不仅如此,糖皮质激素还会影响胃部的消化功能,从而使人吃得更多,进而导致发胖。
一般来说,短时间服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并不会出现上述代谢异常。而且,就算出现肥胖,通常患者在停药后也可以慢慢恢复正常,不用过度担心。
避孕药
一直以来,很多女性担心口服避孕药内含的激素会引起发胖,事实果真如此吗?
女性常用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其避孕效果是所有避孕方法里最高的,只要严格用药,几乎有接近100%的避孕成功率。长期临床实践和观察研究发现,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高效避孕的同时还有许多额外的健康获益,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改善痤疮,改善经前综合征,改善皮肤,抗雄激素表现,减少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等。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避孕原理以抑制排卵为主,口服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进而使得血液中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量均减少,抑制卵泡生长,从而抑制卵巢排卵,使人体不能受孕。同时,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还会抑制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导致宫颈黏液增稠,子宫内膜变薄,使子宫内膜不易于受精卵着床。从原理上看,无论是雌激素还是孕激素,都不会让人发胖。
美国的科研人员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把服用避孕药6个月的女性和不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组人群在体重增加和减少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在她们的身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都很稳定, 脂肪的分布部位也没有明显变化。这项研究的结论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引起女性身体发胖和脂肪重新分配。
实际上,由于避孕药普遍具有抗雄激素作用,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水钠潴留的表现,但长期应用,由于雄激素受到抑制,大多都有一定减轻体重的作用。
激素中也有“肥胖抵抗者”
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衰竭,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导致体内多个器官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脂质代谢也会随之发生异常。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相较于育龄期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容易发胖,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可见,绝经后女性发胖的根源是雌激素缺乏及其缺乏所致的肌少症和体脂的重新分布。
秉承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想中老年不发胖,想要生活有品质,更年期女性可以及时进行绝经激素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控制住体重的增长。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做好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绝经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综述
激素并不可怕!人体内有两百多种激素,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却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正是靠着它们既各自为战,又协同作战,人类才拥有了健康的身体。
资料:科普中国
编辑: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