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胖了,该怎么过性生活
通常,肥胖的男性可能更容易出现性功能减退,肥胖导致性功能降低的可能原因:过度肥胖,血脂升高,影响了肝脏的各种代谢功能,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降低;同时脂肪内含有芳香化酶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作用增强,使血中雌激素的水平增高,雄激素水平降低;另外,肥胖者常常缺乏锻炼,易疲劳,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情况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的正常性功能,成为性功能减退的因素。
女性不仅比男性容易肥胖,而且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危害,也要远远超过男性。肥胖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也相当大,肥胖会使卵巢发育异常、排卵出现障碍,并且会显著地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和生育。可见,人体脂肪过多,不论男女都会更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另外,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肥胖还常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可能潜在地影响性生活。许多肥胖者在体像和信心上存在问题,个人社交上的不成功,以及抑郁的增加,这些都可能与肥胖者缺乏自信能力有关。国外的一项调查也证实,多数超重或肥胖者都对自身的性能力不自信,超过70%的肥胖人群认为,难以与异性交往、性生活不满意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于肥胖的病人,性交时可能发生不便,这时就要靠适当调整性交体位来解决。一般来说,如果男方胖,可以考虑女上位(可在男性臀部下方垫个枕头,有助增加刺激的强度)或坐位;如果女方胖,则可以考虑男上位(可在女性腰下垫个枕头,使插入更深、更充分)或后位(可在腹部下垫个枕头,以支撑体重);如果一对都是大胖子的话,可以考虑侧位。以上仅仅是个建议,其实肥胖者的性爱姿势也可以多种多样,应该尝试各种性爱体位,找到合适双方的。可见,胖人一样能够享受到美好的性生活。
尽管如此,肥胖可能有时候还是会成为夫妇争吵的导火索,因此对肥胖夫妇的一方或双方进行有效的减肥,对消除潜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有益的。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肥胖者性生活中存在的不满意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肥胖的男人多不“性”福
肥胖是现代人的文明病,多半是大吃大喝和缺乏运动惹的祸。为了改变自己的外部形态,无数的胖子们在与自己过多的赘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甚至不惜战斗一生,并因此而使得各地减肥门诊林立,效益颇丰。肥胖不仅给男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对自己的印象,甚至可以让男人不“性”福。肥胖男人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因如下:
①肥胖男人可以增加了出现性问题的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在肥胖男人中糖尿病的发生远比没有肥胖的人多,而糖尿病人发生性问题比例较高,因此阳萎的肥胖男人应该检查糖耐量试验,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糖尿病;肥胖男人中的高血压发生率较高,而高血压病人因经常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而可以引起广泛的性问题;由于身体超重,可能引起关节病变而加速退化过程,并容易造成行动不便,因此肥胖男人可能在调整性交体位时发生困难;肥胖者过于沉重的躯干压在配偶的身体上,可以让配偶很不舒服,或要叉开双腿才能性交;过度肥胖者,腹部、腰部、臀部堆积大量的脂肪,使得进行阴道内性交非常困难,夫妻同样肥胖者更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②一般情况下,肥胖男人的血管硬化程度偏高,血液内的血脂和胆固醇等成分较高,血液流畅度自然较低,造成阴茎的充血功能降低,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③因为解剖上的变化会让肥胖男人阴茎勃起的长度变短,阴茎主体的巨大部分可能“埋没”于肥厚的耻骨前的脂肪内,而形成“隐匿阴茎”。同时,由于阴茎的表皮组织细胞往往被脂肪细胞所覆盖和取代,使阴茎对性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导致性功能障碍。
④肥胖男人出现的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得男人对嗅觉、视觉和感官上的性刺激反应迟顿,造成对性冲动的排斥,导致无法产生性欲。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男人失去视觉上的刺激,丧失性欲的程度可达到40%-50%。
⑤许多病态性肥胖患者因为疾病关系,会服用某些药物,例如降血压药物、治疗秃发的药剂、性激素类药物、镇静剂、胃药与安眠药等,都可能会对性功能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⑥肥胖常引起一些心理问题,并可能潜在地影响性问题:许多肥胖男人在自我形象和自信心上存在问题,并常导致个人社交上的不成功以及抑郁的增加,因此而可能影响性生活。这些问题可以导致许多肥胖人避免性活动,因为他们害怕对方拒绝或被对方认为自己是奇形怪状和笨头笨脑的。有些肥胖男人甚至因为自己的形体“不佳”而降低标准,选择自己可能并不十分喜欢的女人为妻,这将明显地影响到“性”趣和性能力的正常发挥。
⑦过于肥胖的男人,性交时可能发生行动和姿势不便:有些肥胖男人的腰围和股围是如此之大,以至性交时阴茎难以进入阴道,这种情况在夫妻都是大胖子时更为明显。超重也可能成为夫妇争吵的原因,妻子对肥胖丈夫的体形总是感到不满意,配偶可能采用施加压力或引诱等多种手段使他们减肥,如取消肉体上的亲昵等,但是这些措施的反作用就可能促使患者过度饮食来对抗,可以进一步加重大肚腩(也称之为啤酒肚或将军肚)和脂肪肝,并且可能成为婚姻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30岁~40岁的男人中1/4有脂肪肝。
让肥胖男人感觉到振奋的一件事情是,肥胖与男人性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着可逆性的关系,即如果肥胖患者减肥瘦下来之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比例失调可以得到重新调整,对男人性功能障碍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男人减肥程度如果达到10%~15%,对性功能障碍就会自觉有相当幅度的改善,幅度约在30%~50%。一些专家特别针对肥胖男人提出呼吁,希望重视肥胖对于性功能的影响,以免无法“性”致勃勃,造成遗憾。对于具有明显病因的肥胖男人,治疗造成肥胖的原发疾病,例如淀粉性肥胖、脂肪性肥胖、顽固性肥胖或病态性肥胖等原因后,再对症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没有明确原因的肥胖男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胃,可以进行节制饮食,并最好求得妻子的督促和检查。此外,增加活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经常使用的减轻体重的良方。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减肥者无非是依靠节制饮食和服用减肥药两种途径,计划减肥者需要有长期坚持下去的准备和目标,因为肥胖者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是短期能够去除的,况且快速减肥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极其容易反弹。合理的减肥速度是每个月减轻1-2公斤,理想的减肥目标是减轻体重的5%-15%。
减肥后的男人可以在许多方面发生重要的改变,可以表现的比较充满自信,也可能结合婚姻和性方面的咨询来消除潜在的性问题。
文/李宏军
图/源自网络
什么!肥胖竟会影响男人性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公民肥胖率超过50%,肥胖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超重或肥胖会引起身体代谢紊乱,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除了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外,还给男性同胞带来诸多影响!
1.肥胖让男人看起来变“短”
肥胖除了影响男人外观,外表上给人一种大腹便便的视觉感,还会让男性的阴茎看起来变“短”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使腹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大量的脂肪“掩埋”而显得短小,并非阴茎实际长度变“短”。
臀部、大腿及腹壁脂肪增多可导致性交时阴茎不能插入阴道,影响双方同房体验感。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或超重情况会对睾丸以及阴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肥胖让男人变“快”
肥胖是诱发早泄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BMI指数越高早泄情况越严重,有学者认为这与肥胖男性“瘦素”合成释放增多有关。
3.肥胖让男人变“软”
有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会引发阳痿。肥胖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而睾酮水平往往偏低,随着体重的增加睾酮水平逐渐降低,雌激素的升高和睾酮水平的降低均可增加男性阳痿以及性欲低下的发生。肥胖使勃起所需的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从而影响阴茎血管血液的供应,导致阳痿。
4.肥胖让男人生育变得困难
肥胖可通过影响精子功能、生殖激素、睾丸功能及微量元素等多种途径影响男性生育功能。有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精子浓度降低、精子畸形率变高。此外,肥胖还导致精子DNA碎片率升高,引起女方流产而影响生育;导致男性生殖激素紊乱,进而使男性生殖能力下降。
肥胖还会导致睾丸发育异常,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男孩成年后,其睾丸发育往往偏小,精子质量也往往偏差,影响其生育。肥胖男性由于体表及阴囊脂肪过多,导致阴囊及睾丸的温度变高,破坏精子生发的低温环境进而影响精子质量。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等在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获能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肥胖对微量元素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增加不育的风险。
5.肥胖让前列腺变得“脆弱”
肥胖是前列腺增生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腹型肥胖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会增高。肥胖通过影响患者体内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肽类调控因子以及微量元素等增加前列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肥胖可引起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这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BMI越大,前列腺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越高。
6.医生小建议
肥胖影响男性的方方面面,中医认为肥胖患者多与痰湿、血瘀、脾虚、阳虚、气虚等密切相关,若“管住嘴、迈开腿”仍未能控制体重,则应立即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作者:吴林
镇雄县中医医院男科生殖科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从云岭学者、云岭名医秦国政教授。在读期间主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级课题1项,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课题3项、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第二、三作者发表文章4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会议论文3篇。在“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1篇,“云岭男科”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2篇。第七届兰茂论坛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获得者;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得者,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阳痿、早泄、功能性不射精症、逆行射精症等性功能障碍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不育症(少、弱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症,免疫性不育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睾丸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男性疾病,以及泌尿系结石、小儿遗尿、过敏性紫癜、内耳眩晕症、顽固性头痛、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颌窦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