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因疫情胖了10斤,科学家急了,发现宅家减肥秘诀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的死磕侠,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3521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国外疫情很严重,大部分人已经不怎么出门了(lockdown),很多人开始在家办公,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
但是,这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很多人都发胖了,血糖高了,血压高了。
益普索森(Ipsos Mori)代表伦敦国王学院(Kings London)的一项研究发现,35%的成年人比平常吃得更多,19%的人喝酒更多。
剑桥体重管理机构的另一项调查发现,隔离期间,48%的女性和44%的男性变胖了,其中2%的人飙升了十几斤(a stone)。
老外和我们一样,宅在家没事干,就会想吃东西,一吃就停不下来,他们还会喝酒,在家里不能锻炼,久坐不动,很多英国人妥妥的变胖了。
看着遥远的东方,听话的中国人民,早已控制好了疫情,都已经开始户外运动,还能去外面吃好吃的火锅,好生羡慕啊。
但是,英国的科学家也没闲着,在疫情期间,他们开始做人体实验了,几万人参与了减肥项目,足以看到需求有多大。
这项研究的结果非常让人满意,让宅在家里的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变瘦了,血糖下来了,效果还真不错呢。
英国研究:宅家减肥秘诀宅在家里减肥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吃吃吃,不自觉。
自己管不住自己,怎么办?只能叫别人来监督自己。
英国科学家,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软件ZOOM和减肥的患者沟通,交流,并且教育他们改变饮食,让患者轻松变瘦了。
2020年6月,有32,000名患有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被邀请参加有关Zoom的有关低碳水饮食的生活方式改变计划。
通过互联网,6个90分钟的课程,10周疗程,饮食建议是低碳水饮食,还有吃真正健康的食物,还有增加体育锻炼、间歇性禁食、肠道健康、压力管理、睡眠和行为改变等一系列的教育。
→2020年7月-9月的低碳水生活方式改变课程内容
- 项目介绍(7月6日):介绍低碳水化合物/真实食物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低碳水减肥有帮助?怎么吃?药物调整指南?
- 第1场(7月13日):数据收集,目标设定,肥胖和2型糖尿病模型,识别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低碳水化合物/真实食物,进餐计划和食物交换的入门的管理。
- 第2节(7月27日):避免加工食品,食品标签和购物,进一步熟悉低碳水化合物/天然食品的方法和目标设定。
- 第3节(8月10日):习惯/行为改变,失落和复发,如何应对外出就餐,旅行,朋友和同事的压力以及目标设定。
- 第4、5和6节(8月24日以及9月7日和21日):体育锻炼,间歇性禁食,压力管理,睡眠,肠道健康和目标设定。
- 第6节(9月21日):回顾,庆祝和下一步行动/展望未来。
→不限量,少吃主食,吃肉和菜
研究者不建议热量限制,但是,参与者要限制糖,加工食品和淀粉类碳水化合物(例如面包、面食、米饭和土豆)。
真正的食物,可以吃到饱,吃最少的加工食品。
研究者,也鼓励参与者去尝试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更改。
虽然这项试验中,参与者没有计算碳水化合物,但他们的每日摄入量可以合理地估计为大约100g碳水化合物。
→不仅仅人瘦了,血糖和血压都下来了
在所有坚持下来的减肥者中:
平均体重减轻为5.8 kg,平均体重减轻为6.5%;
平均腰围减少:5.2厘米(IQR 3.8–7.3) ;
平均心理健康评分提高了(p = 0.001)6.5个单位(IQR 3.0–10.0)。
血压和糖化HbA1c有了很大的改善。
平均收缩压降低13.1 mm Hg,平均舒张压降低5.0 mm Hg(IQR 2.0-6.5)。平均HbA1c改善9.1 mmol / mol(p = 0.059)。
有2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参与者均降低了剂量,每天减少100个单位,一名患者在1个月后降低了格列齐特的剂量。
→参与者评价很好
“身体感觉更好”,“对我的健康感到积极,已经学会了如何改善自己的状况”。
“我的静息心率下降了”,“饭后不再感到水肿”,“减肥很容易”“总体上能量更高,感觉更健康”。
当被问及他们对自己能够保持所做更改的信心有多大时,有78%的参与者在10分以上的回答中有7分。
67%参与者表示,在体重减轻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饥饿,83%的人增强了健康能力的信心。
当被问及他们通过Zoom参加的经历时,有83%的人选择了“运作良好”。
其实在英国,想减肥,官方的指南还是建议减肥要少吃,多运动,来制造热量缺口。
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通过数字应用以及在初级保健社区环境中,限制碳水化合物对减肥,心脏代谢风险和血糖控制也是有效的。
这个研究,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不吃主食,宅在家里也能瘦?→低碳饮食,减少胰岛素分泌
老朋友都知道,高碳水刺激胰岛素,只要摄入碳水,胰岛素就会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
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其合成代谢的储脂作用,并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氧化。
此外,由于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抑制脂肪酸氧化并促进脂肪和糖原堆积,摄入高碳水后,很容易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这很可能会导致饥饿和暴饮暴食。
→低碳水饮食,降低血糖和胰岛素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症状,血糖长期高,会提高很多并发症的风险。
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的真因,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限制碳水化合物,血糖会下降,胰岛素会降低,血压会改善。
→缓解瘦素抵抗
很多人发现,吃一大碗米饭或者面后,嘴还不满足,想吃点甜品,或者干脆再来一碗,才能安慰那颗躁动的食欲。
明明吃饱了,为什么还想吃,还觉得饿?答案很简单,身体瘦素抵抗了。
瘦素(leptin)由脂肪细胞分泌,它给大脑(下丘脑部位)发信号,提示大脑,能量足够了,是一种让你『吃饱就停』的激素。
瘦素是这样运作的:进食→脂肪储存→分泌瘦素→大脑接收到信号→停止进食。
一旦胰岛素水平高,这时会阻碍瘦素信号,大脑就接收不到饱腹感的信号,必须要吃到肚子撑得难受,才会停下来。
长期这么吃,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你吃得更多,瘦素抵抗得越严重了。
而限制碳水化合物的低碳饮食,可以帮助身体稳定血糖,降低胰岛素水平,会让瘦素抵抗慢慢恢复,能正常接收到饱腹感信号,你自然会少吃。
→缓解食瘾
加工食品是为了挣钱的,必须要刺激你的食欲,让你一买再买,一吃再吃。
戒掉加工食品,可能会有短期的戒断反应,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很自然的不想吃它们了。
身体记忆力很强,如果你每天吃糖,它就偏爱糖,只要哪一天不吃,它就很难适应,会非常想吃糖。
反之,低碳饮食,强调吃营养密度高的完整食物,它们营养丰富、可以稳定血糖、富含优质蛋白质与脂肪,吃了它们自然会降低食欲,会让身体产生一种持久的饱腹感。
一个长达2年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低脂饮食,低碳饮食饥饿感更低。
而且,在低碳和低脂减肥对比研究中,低脂饮食一般都会限制总热量,而低碳却没有这个限制,会让你吃个饱。
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盒饼干,一块蛋糕轻轻松松就下肚,结果就是吃了个寂寞。
而低碳饮食者吃大量的肉类、蔬菜等等,你的食欲会自然下降,自然少吃,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低碳饮食无需计算热量的原因。
关键的瘦龙说没错,让我们发胖的,是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
少吃点主食,少刺激血糖,吃营养密度更高的食物(肉和好的脂肪),你的食欲会大大下降,自然少吃,还有,你不会被食物绑架,吃饱了就自动停下来了,会轻松瘦下来。
对于经常宅在家里,没有运动的小伙伴,一定要做到不饿就不吃,吃饱了就停。
没事,还要饿一饿自己,坚持轻断食,才能保持身材。
宅在家里,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原地跑步或者跑步机,哑铃做力量训练,做做自重训练等等。
当然,心态也很重要,不要焦虑,让自己开心一点,你也会很自然的少吃很多。
关注@瘦龙健康,教你如何健康吃瘦自己,健康饮食。
#减肥##生酮饮食##轻断食##低碳饮食##健康养生#
健康减肥、减脂、瘦身点击下方,直接关注我哦。
世界肥胖日:宅家两年胖了两百斤,真的没有躺着变瘦一说
躺在家里做游戏代练两年时间,广东小伙小梁增重了近两百斤。即便每天三顿只吃蔬菜、不吃碳水化合物,小伙子都没能从根本上遏制住体重暴涨的趋势。小梁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在减肥失业中,真的没有躺着变瘦一说。
在3月4日这个“奇奇怪怪”还不放假的节日——世界肥胖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存川表示: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数据显示,有90%的肥胖患者宅在家躺着减肥失败。“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醒我们没有一个胖子是健康的,肥胖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远离肥胖,重在预防,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管住嘴,迈开腿,动起来。”
世界肥胖日的存在,就是要提醒大家肥胖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九成肥胖人士宅家减肥失败
新冠疫情加剧全球肥胖问题
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 ,能引发50多种疾病,包括十几种癌症。更值得警惕的是,我国肥胖人群正逐年递增。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超过50%,即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正遭受超重或肥胖的困扰。按照绝对人口计算,中国超重和肥胖人数已在全球排名第一。
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肥胖问题更为突出和严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存川表示: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数据显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肥胖患者,有90%宅在家躺着减肥失败。近两年我们医院的临床案例也表明,很多患者都是因为疫情宅家,运动减少,从而加剧了自身的肥胖问题。
35岁的肥胖患者小梁,2年间就胖了近两百斤。
家住广东清远,今年35岁的小梁(化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从小肥胖,工作后体重维持在240斤左右。疫情发生后,他宅家以游戏代练为职业。刚开始每天点外卖,自快速增重后决定自己做饭,每顿吃三斤青菜,几乎不碰碳水,体重不减反而一直增加。疫情两年时间,他长胖近200斤,体重高达433.2斤,臀围205cm,走路都成问题。接受减重手术一个月后,小梁体重减少80斤,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也得到一定的缓解。
躺着就能瘦?
事实告诉你这真是梦
国人发胖速度令人担忧,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专题文章指出,过去40年中国肥胖数量增加4倍。而更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对肥胖存在巨大误区。
都说要“管住嘴”,可连吃东西都不自由,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让咱们“迈开腿”,不急,先把健身视频收藏了,什么时间找到同伴我再去。或者,花钱请别人动手,拔罐、针灸,有的是中医减肥法帮我们减肥,大不了手术切胃,轻轻松松瘦70、80斤,这些“躺瘦”的豪言壮语,你听着熟悉吗?
王存川向记者坦言,在日常工作中碰到过不少极端案例。有一名36岁,体重500多斤的超级胖友,日常走路都气喘,随时可能发生心功能衰竭,但无论父母如何劝解,他都坚决不减肥,除非“父母给我100万”。
对于超级肥胖而言,手术减重成了最主要的干预方案。但减重手术不能网红化,不能超范围使用。
而近几年大热的减重手术,也存在被过度“神话”的倾向。王存川教授表示,减重手术是专业手术,并非“网红手术”,它有严格的手术指南,术后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保持理想体重的目的。
动起来,管住嘴迈开腿
除了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肥胖外,作为第七届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IFSO-APC)的主席,王存川呼吁所有减重医护人员行动起来,推动国家在政策层面扩大肥胖疾病的医保报销覆盖范围。在学科建设上,推动手术术式创新,在手术操作的标准化培训、医疗机构的资质认证、患者长期随访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不断改进提升。再者,在减重科研建设上,对标国际一流,中国减重科研整体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减重学者需钻坚研微、精益求精,全力提升中国减重研究水平,尽早走进国际舞台正中央。
而被问及个人如何才能实现躺着也能瘦的目标时,王存川表示,祖宗留下来的至理名言“少吃多动,健康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句句是真理,我们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热量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适当减少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低脂低盐低糖,注意饮食营养均衡,还要增加运动量,戒掉平时久坐的坏毛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从而保持旺盛的体能,远离发胖的困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陈笑梅 张灿城
「最提醒」宅家发胖怎么办?快来看这份居家健康指南
来源:长城网
疫情当前,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大家甚至笑谈“躺着就是贡献”。没错,但长时间宅在家,手机、电脑换着玩,吃了睡,睡了吃,容易带来健康隐患。“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提高免疫能力”是主动预防的措施之一。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共同防控疫情。
健康饮食 增强免疫
科学搭配 主食可用粗粮替代
在疫情下,每个人都成为了大厨。除了保证了食物安全的前提下,市民可尝试丰富一下每一餐的搭配。专家建议,一般来说,每一餐都是由主食,肉类和蔬菜类组成。
主食方面,因为宅在家里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也会减缓,过年时期可能吃坚果类食物也会偏多,可以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白米面主食,例如放一些红薯、玉米、糙米、燕麦、藜麦等和米饭一起煮,增加纤维素摄入。肉类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超量,每一餐吃不超过半个手掌的量,红肉、白肉搭配,选择新鲜瘦肉类最好,过年吃的香肠、腊肉、扣肉则能少吃就少吃一点。蔬菜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多样化,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多种颜色,例如红色的番茄、胡萝卜,紫色的茄子,紫甘蓝;绿色的各种叶菜类,黑色的木耳、冬菇,每一顿的素菜颜色丰富一点,能摄取的微量元素就更多一点。
除了主餐之外,宅在家里缺少不了的就是零食。健康零食推荐的是原味坚果、新鲜水果及牛奶。两餐中间可以适量食用,以不影响正餐为准。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营养膳食给出六条建议: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宅在家里不等于干躺 每天半小时运动起来
除了注意搭配之外,专家建议,要注意烹调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是大多数人最难改变的。在疫情期间,饮食最好少油、少盐、少糖,酸菜鱼、烧烤、炸鸡块、奶茶,还是以后再约,因为在家宅着活动量下降,再摄入这种食物会对身体负担加重,容易感冒。专家表示,此时要以不添乱为重。
宅在家里,很多人表示睡觉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专家建议,生活习惯也要注意调整,在家宅着不等于在家躺着,最好还是保持规律的作息,在家里也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做相对应的活动,例如健身操、瑜伽、普拉提等等;家里有小孩子的,也可以动员起来,网上也能搜到很多亲子活动,每日最好能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时间,大人能保持身材,小朋友还能保护视力。最后,保证足量饮水,每日8杯水,对保持代谢也很有好处。
抗疫宅家期间怎么吃、如何运动?
一、尽量避免在室外公共场合运动,包括室内游泳。更不能参加如足球、篮球等群体性体育活动。
二、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不要为了追求“健康”突然进行高强度、激烈的运动。而应该选择一些中低强度的、具有趣味性的运动形式。不仅活动了身体,还有益于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
三、居家运动应因地制宜,家里空间不大,建议做一些能够刺激到大关节、多肌群的整体功能训练,比如深蹲、弓箭步、平板支撑、开合跳、波比跳等,也可以借助弹力带、小哑铃或矿泉水瓶辅助进行力量训练。对于不了解各种运动要领的朋友,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选择合适的锻炼操课进行运动,如八段锦、瑜伽、太极、有氧操等。
四、对于长期伏案的人,可做一些肩颈腰背的功能训练,每组6至10次,重复2到4组。比如:
猫式伸展(扶椅背弓弓背,拉伸脊柱,可提高胸椎灵活性,改善肩背不适)
侧向伸展(双手上举两交叉,身体侧弯向旁拉,左右交替,可缓解腰部紧张)
五、一家人可以在客厅里做一些互动游戏,不仅活动身体,也增进感情。比如画一条线,准备一个气球,两边像打排球一样,用头顶气球。也可以两个人背对背夹一个气球,做侧向行走(螃蟹行走),锻炼下肢。
六、运动后不要立即通风,避免着凉。
这些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赶紧行动起来,不要放任自己。待疫情过后,春天来临,美美地出去呼朋唤友。
(据央视网、钱江晚报、四川新闻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