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起的冠(肥胖引起的冠心病有什么症状?)

文章目录:

台媒称大陆肥胖人口全球称冠:城市里到处是美食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城市人口的肥胖问题严重,在外国人看来,与众多快餐品牌日益风行有关,而且,中国人似乎不太爱运动、日常饮食营养失调。城市里到处都是美食。

据台湾《旺报》1月11日报道,大陆拥有13.76亿人口,速食业各大国际品牌争相在大陆开店,包含肯德基计划在中国新开600家门店,麦当劳打算5年内新增1000家店,星巴克宣布2021年门市翻倍等。

英国《卫报》1月9日报道,肥胖是中国城市的庞大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逐渐种下肥胖的种子。这些增长都以身体为代价,老百姓迅速膨胀的腰围是最明显的征兆。

大陆已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超重人口,儿童和年轻人的肥胖问题严重。英媒称,中国人在各方面自认正与美国竞赛,“但在超重一项,他们已经获胜。”

报道称,至于导致民众肥胖的原因,发达的快餐业并非导致这种状况的唯一因素,还与爱好运动的生活方式尚未普遍流行以及日常饮食的营养失调等因素有关,例如无处不在的烤羊肉串。

为因应正在城市蔓延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大陆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世卫组织将此举称为北京“把健康置于该国决策机制核心”的措施,许多餐饮企业也欢呼雀跃。但健康专家持审慎态度。

从1980年代末就展开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巴里 鲍普金说,过去30年来,中国人一直被误导,把专注于体育活动而非食品体系当成解决肥胖的途径。他估计,中国人消耗的60%热量将来自包装食品,比例与美国类似。就在一些国家针对含糖饮料等征税之际,中国人仍错误地认为其他措施能阻止肥胖和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报道称,大陆需要的是不同于目前的食品监管机制,以及与之配套的敦促民众改变饮食习惯的激励措施。但考虑到快餐巨头的大规模快速扩张,这似乎难成现实。且春节将至,快餐巨头们会如以往常一样更卖力促销,把一桶桶炸鸡塞进中国食客手中。

中国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成人超重率为30.1%呈上升

图为350斤重胖姐。周小云 摄

中新网6月30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今日表示,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国强指出,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

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

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

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此外,王国强表示,居民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

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美报:中国网民热议肥胖问题 胖瘦标准不尽合理

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外媒称,作为一个几十年前甚至没有刻意记录公民体重数字的国家,中国近来对肥胖问题越来越痴迷。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5日报道,最新的证据来自于微博,一条“胖的定义”近日成为微博最热门的标签之一,有几十万的跟帖。

一张列出10个不同尺寸亚洲女性的照片似乎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人评论这张照片说:“如果女人长成这样,那就都算胖了。”

报道称,照片的来源并不清楚,不过它的副本6月4日开始在日语的推特上流传。一个有330万粉丝的微博账户4日晚登载了这张照片,问大家:“你觉得几号以上才算真正的肥妞?”

另一位微博用户随后添加了一个表格,按照不同的身高体重比将女性分成“完美女神”、“微胖屌丝”和“土肥圆”。

大部分女性微博用户随后上传了自己的照片,让其他的微博用户来评判。当然,许多用户都是为了让人来恭维的瘦女孩,但也有相当数量体态正常但仍认为自己超重的女孩。

一个用户写道:“我只听到过别人说我不胖。从来没有人说我瘦。”但从她的照片来看,她并不算胖。

报道称,中国人在胖的话题上一直直言不讳,不论是对自己的体重还是对别人的体重,但肥胖带来的负面联想算是比较新的话题。10年前,当中国人仍能回忆起艰苦岁月的时候,说人胖往往是一种恭维,或者至少是中性的评价。

随着中国的餐桌现在越来越丰盛,社会越来越被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所主导,中国人对体重的态度也开始越来越反映出西方人的观点。

报道称,这种转变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近年来中国的肥胖率在迅速飙升。在肥胖或超重人数方面,中国最近一举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根据《柳叶刀》最近刊登的一项研究,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男人和女人达到肥胖或超重的标准,这与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经济改革时有了巨大的变化。

正如保罗·弗伦奇和马修·克拉布在其2010年的书《肥胖中国》中所说的,1982年,中国超重人口仅占总人口的约7%。

报道称,但和美国的情况一样,中国似乎对瘦的标准也不尽合理,至少对女性是如此。对于“胖的定义”所登的表格,那些被归为“微胖屌丝”的人按照标准的BMI指数来说完全属于正常范围。(编译/涂颀)

朱高炽体态肥胖又身有脚疾 朱棣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太子

历史记载,明仁宗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而且据说身有脚疾,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走路,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这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说,身体虚弱,形象欠佳的朱高炽并不是他满意的接班人。

但选太子又不是选美,看重的是能力德行,而不是外貌。朱高炽胖得快走不动道,并不代表其就因此被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以貌取人这一条标准,怎么都讲不通。人家康熙还满脸麻子呢。

朱元璋恢复汉家天下后,就极力恢复汉家礼制,这一治国理念被朱棣所继承。当然也包括皇位继承制度当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他就应该是太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明祖训》

所以,出身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关键因素。

当然了,朱棣是个强权人物,加上他自己也是得位不正,不是嫡长子,却当上了皇帝。所以他本身就违背了《皇明祖训》,开了先河。如此一来,他如果不按照朱元璋的规矩来,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朱棣武将出身,常年征战沙场,对于朱高炽这种连走路都费劲的胖子,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好感。反而是次子朱高煦,为人勇武,颇有朱棣年轻时候的风范。特别是起兵靖难之后,朱高煦和父亲朱棣,在战场上共同拼杀,生死与共,这种背景下结下的感情更是深厚。

单从个人喜好来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但他最后依然选择了朱高炽,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才是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朱高炽虽然身体一般,但脑子好使。

此人端重沉静,大智若愚,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德行极佳。无论是朱棣靖难南征,还是驱虏北伐,朱高炽在后方都将一切打理得仅仅有条,全然找不出什么缺陷。

比如当初朱棣带着朱高煦起兵靖难,让朱高炽在北京留守。结果北京城遭到了建文帝麾下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围攻。当时朱高炽手中仅有万余兵马,要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场面估计早就投降了。

要知道当时建文帝可是派人送信给朱高炽,让他大义灭亲,然后承诺不追究责任,还给其裂土封王。但是朱高炽没有背叛自己的父亲,同时还领军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朱棣的老巢。

否则,就算朱棣和朱高煦再怎么勇武,也免不了被釜底抽薪。所以,靖难之役,朱高炽功不可没。其作用堪比刘邦之萧何,曹操之夏侯惇。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稳坐太子之位。

而在其后的太子生涯中部,朱高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朱棣远征时,一般都是由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其不仅将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保证了朱棣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粮饷供给。朱棣的永乐盛世,有他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当然,除了能力以外,朱高炽的德行也是极佳的,这从他明仁宗的庙号就看得出来。在他登基做了皇帝后,改变朱棣大兴兵戈的做法,而是选择与民休养生息。正是朱高炽的这些决策,才开创了“仁宣之治”的局面。这一点,似乎和西汉初年很像,西汉初年,施行黄老学说“无为而治”,使得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才开创了西汉的“文景之治”。

而在他当太子时,面对弟弟朱高煦的嫉妒排挤,他彰显兄长风范,从来都是以德报怨,这些,朱棣都看在眼里。朱棣很清楚,朱高炽身上的这个特质,注定他日后将会是一代明君。

当然,这么讲或许有些虚无缥缈,毕竟谁也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高炽的德行威望,赢得当时朝中许多重臣的支持。与常年追随在父皇身边,好武嗜杀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不同,太子朱高炽好学上进,礼贤下士,他的师傅有后来入仁、宣内阁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大儒黄淮等人,在这些大臣的悉心指导下,太子朱高炽在成祖北征奉命监国期间政绩有目共睹,这无形之中也为他稳固储君之位加分不少。

比如当初立皇太子,大学士解缙、黄淮就力挺朱高炽。大学士解缙更是当着朱棣的面表示:

“世子忠敬仁孝,天下莫不闻,守成令主也,且夺长为乱道”

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朱高炽,仁义孝顺,守成之主的人选,不立长恐怕对朝廷不利。

而这些人可都是朱棣手下的重臣,他们的意见,朱棣必须要考虑。明朝自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来,内阁一直是连接皇帝和臣僚的最高机构,内阁的一切决定,皇帝都不能轻易一概否决,更何况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嫡庶分明的制度都在某种程度制约着他。

如若不然,他就得为朱高煦再换一套行政班子,就如同当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大杀开国功臣,其实就是为朱允炆剪除威胁,为他更新系统。当初朱元璋是没得选,但这次朱棣显然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朱高炽当太子,朱棣是没多大意见的。他唯一担心的是朱高炽的身体,其肥胖多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所以他当年才会对朱高煦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

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从这句话里也看得出来,朱棣是想让朱高煦做太子的备胎,而不是取而代之。

但是,这唯一的担忧,也被解缙用“好圣孙”三个字搞定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个厉害人物。这个皇长孙打小就讨朱棣喜欢,他的出现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就算朱高炽身体不好挂掉了,自己这个孙子也可以补上,他就是大明朝的未来。而如果自己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朱瞻基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这显然不是朱棣所希望看到的。

因为朱瞻基的存在,朱棣给朱高炽隔代指定了一个接班人,实际上等于对朱高炽将来作为皇帝的权力已经做出了一些限制和剥夺。朱棣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就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而到了永乐八年,就宣布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而且经常当着朱高炽的面指着朱瞻基说:“这是将来的太平天子。”

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这意思就是再明确不过了,就算是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继位的也是朱瞻基,不会是朱高煦了。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因素考虑下,朱棣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子朱高炽,而不是他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

美媒公布美首例新冠死亡病例尸检报告:新冠肺炎引发“心脏破裂”

道 美国《旧金山记事报》当地时间4月25日发布独家报道,公布了一份尸检报告,报告显示,圣克拉拉县的一名女子是截至目前美国记录在案的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死因是新冠肺炎引发的严重心脏病发作。

尸检报告显示,这名57岁的女子于2月6日去世,她在去世前曾出现过类似流感的症状。她的心脏、气管、肺和肠道都感染了新冠病毒。

阅读过尸检报告的湾区法医病理学家朱迪·梅利内克说:“有些情况是反常的,她的心脏已经破裂,正常的心脏是不会破裂的。”

梅利内克说:“新冠病毒引发的心肌感染导致了心脏的破裂或撕裂。”

尸检报告还显示,这名女子有“轻微肥胖”,但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疾病。

报道指出,这名女子的尸检于2月7日进行,但直到4月23日才完成并签字。(编译/王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