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轻度肥胖(小孩轻度肥胖怎么减肥)

文章目录:

关乎成长健康 少年儿童如何判断超重或肥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少年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肥胖指标可以用BMI指数进行衡量,少年儿童以及更小的婴儿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近日,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邀请到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以及主任医师刘子勤,针对这一问题为广大网友们答疑解惑。

陈晓波与刘子勤在访谈中表示,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和成人比还是有一些复杂的,不是一个单纯的BMI指数就能够解决。少年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身高体重在不断地变化。

婴幼儿期与青春期是脂肪细胞快速生长期,容易造成少年儿童的超重、肥胖。婴幼儿时期肥胖会对以后的成长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青春期肥胖则会导致成年后很难减重。因此,需要格外注意这两个时期少年儿童的肥胖指标,并及时做出干预。

2岁以内的婴幼儿,肥胖指标用体重和身高的比值随着年龄的增加率来衡量。相同性别、相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增加率与平均增长率相比,超过10%-19%,为轻度肥胖或超重;超过20%,定为肥胖。家长朋友们为了方便衡量,可以使用目测和测量每月增长克数的简易方法。目测即与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及时参与学校、幼儿园的学生体检。测量每月增长克数要与标准的增长克数比较。例如,孩子出生平均体重是3公斤,到6个月大概是6-7公斤左右,到1岁为10公斤左右,这是标准的体重增长水平。前六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700克;6个月到12个月,平均一个月增长500克。超过过多,要及时使用生长发育量表进行衡量。

青春期的少年儿童,基本上和成人一样是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了。但不同的是,成人24以上属于超重,28以上属于肥胖,儿科是用百分位数,超过85以上BMI的百分位为超重,超过90以上BMI的百分位就叫肥胖,超过120叫重度肥胖。也有另外的标准,对于不同孩子来说,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含量也是不一样的,运动比较多的孩子,肌肉量大。用体脂测量仪就可以观测腹部脂肪、四肢皮下脂肪含量是多少,而体重又是多少。孩子BMI大,是肥胖还是比较壮,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测量出来的。

少年儿童超重或肥胖没有及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发生儿童糖尿病或造成其他危害。伴随到成年阶段,则会更容易患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病。家长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转自 | 人民好医生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孩子太胖怎么办?怎样减肥有效又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到19%,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很多医院的营养科儿童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孩子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

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超重?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对比孩子的体重:(体重按千克计)

6 个月以内: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6;

7~23个月:标准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5;

2~16岁:标准体重=年龄×2+8。

孩子的体重如果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是轻度肥胖,达到50%就是重度肥胖了。

肥胖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肥胖的危害在成人孩子那里都一样,“胖嘟嘟”不只是代表可爱,也意味着孩子要面临很多身心健康问题。

一是慢性病低龄化。肥胖不只让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急促、容易疲倦、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II型糖尿病等成人常见的慢性病。

二是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太胖的孩子更容易被同学嘲笑、欺负,从而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肥胖儿童更容易自卑、焦虑、抑郁。

如何帮助孩子重回正常体重?

单纯性肥胖儿童,大多是因为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超重孩子也能轻松减肥。

  • 首先,孩子减重,从家长开始。

一是修正饮食习惯。

孩子的饮食是家长决定的,一个到处是零食的家庭,喜欢做高热量食品的家长,是孩子减肥路上的最大阻力。

所以,在让孩子减肥前,家长要先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育方式,修正自己的,以及家庭的饮食习惯。

二是牢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减肥更重要。

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以发泄攻击的方式去沟通减肥的问题,不要总是说孩子“太胖、没人喜欢”之类的话。我们不经意的话语,很可能像一根刺一样扎伤孩子,他表面看起来满不在乎,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

三是学会正确鼓励、激励孩子。

不能泛泛夸奖,而是要肯定他的努力和品质。比如,孩子坚持做了200个跳绳,要夸奖孩子的坚持,当孩子抵挡了饮料的诱惑,要夸奖孩子的坚定,当孩子的优秀品质被看到,被肯定,减肥的动力也会更大。

还可以挖掘孩子内心的美好向往,比如喜欢什么人,将来想做什么事,把减肥这件事和这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励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人物,家长要适时引导,通过偶像的精神、形象、气质坚定孩子减肥的决心。

  • 其次、吃好、玩好、睡好,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是吃好

说到减肥,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节食。但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为了保证骨髓发育、大脑发育的需要,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所以,肥胖儿童不但不能吃少,还要吃好。方法就是要遵循高营养、低热量的原则,调整饮食结构。

一要做到食物的多样性,肉、蛋、奶、海鲜、蔬菜、水果等一样都不能少,保证蛋白质和钙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充足。

二要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改变烹饪方式,油炸变为蒸煮。讲究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

三要用科学的方法减少饭量。比如饭前先喝汤,减少主食,增加蔬菜的份量,或者从减少零食开始,将小食品换成蔬菜水果,全麦面包、低脂低盐的饼干等。小孩子自制力差,家长要慢慢引导。

二是玩好

大人在陪伴孩子玩时,要以能增加运动量的项目为主,比如踢球、跳绳、游泳、去户外爬山等。多做户外运动,不但能增加热量消耗,阳光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为避免身体受到损伤,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两点:

1.体重严重超标的孩子,不能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或者跳跃少的运动,对关节冲击较小。

2.做任何运动前都要做好热身,运动时要做到适度、适量。

三是睡好

一要睡足。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与食欲有关的生长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引起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肥胖。

二要睡早。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睡得晚(晚上9点以后入睡),哪怕睡得足够久,也会增加肥胖的风险。

所以,睡饱、睡早是孩子减肥的必要条件。

减肥不但是孩子的事,更是大人的事,及早动手、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孩子旺盛的代谢能力,蓬勃的生命力,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专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肌酐、尿酸异常……很难想象这些症状会出现在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前段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就接诊了这样一位肥胖患者。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到身高、生长发育,应引起警惕,及早干预。

12岁的小陈(化名),177厘米的身高,体重却有79.8公斤!长得胖嘟嘟的他,无法跟同学们一起轻松跑跳。前段时间,他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他到广医三院就诊。

体检发现,年仅12岁的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这些问题跟“肥胖”脱不了干系。随后的三个月里,小陈在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坚持减重,足足瘦了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佳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身高和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

激素紊乱

肥胖的男孩女孩都容易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身高。

骨龄提前

肥胖的孩子容易骨龄提前,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身高过早“封顶”。

缺乏维生素D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沉积在干骺端,阻碍长高。

骨关节过度负重

肥胖的儿童体重超标,膝关节易负重过度,过度负重对于身高生长不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刘佳支招,家长日常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者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来源: 广州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