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疾病引起肥胖(什么病会导致肥胖的因素)

文章目录:

一胖毁所有!肥胖,至少会诱发7大类疾病

肥胖意味着体内脂肪量超标,而脂肪细胞(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分泌炎性因子(如TNF-α、IL-6),引发慢性炎症,进而破坏代谢、血管和器官功能。

身材肥胖的人,至少会诱发的7大类疾病:

1.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调节失衡,使得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大幅上升。过量脂肪会抑制尿酸排泄,BMI≥30的人,更容易患上高尿酸血症,痛风发病率翻3倍

2. 心血管疾病

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进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3. 癌症

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影响激素水平和免疫系统,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体脂率每升高5%,癌症风险增加10%,比如乳腺癌(绝经后)结肠癌肝癌子宫内膜癌。

4.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会限制肺部的扩张,颈部脂肪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增加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5. 骨关节疾病

过大的体重给关节带来巨大压力,BMI≥30的人,膝关节软骨磨损速度快4倍,容易引发炎症和损伤。

6. 生殖系统疾病

女性容易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男士容易患上不育症,腹型肥胖者精子数量减少40%。

7. 肝硬化等疾病

肥胖人群的肝脏容易堆积过多的脂肪,影响其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如何降低体脂率,改善肥胖问题?你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细节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科学方法,提升热量缺口,才能健康、持久地减脂。

一、饮食方面:

1、用小号餐具代替大号餐具(减少15%进食量)

2、吃饭时先喝汤/吃蔬菜,再吃主食和肉,调整吃饭顺序可以更好的控制热量摄入。

3、三餐定时,遵循211饮食法:每餐2拳蔬菜 1掌蛋白质 1拳主食。

4、坚持清淡、低油盐的烹饪方式,烹饪方式:蒸煮>烤>炒,避免红烧/糖醋。

5、少吃各种油炸食物、加工零食,一周不超过一次,戒加工甜食以及含糖饮料、酒精。

6、每日喝水量≥1.5L(缺水会混淆饥饿感),每天1-2杯茶水,提升代谢水平。

二、运动方面:

1、加强有氧运动,从中低强度的运动开始,这样更容易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再提升训练强度,可以提升燃脂效率。

推荐运动:快走、慢跑、打球、健身操、跳绳、游泳、爬楼梯

频率:每周4-5次,每次30-50分钟(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可说话,微喘状态)

2. 加入力量训练,可以预防肌肉流失,有效提升基础代谢值,降低反弹几率。

推荐动作:深蹲、俯卧撑、哑铃划船(居家可用矿泉水瓶替代)

频率:每周3次,每次20-30分钟(大肌群优先)

3. 碎片化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每天步行数大于6K步,饭后散步,下班后走20分钟再搭车,可以提升活动代谢,预防久坐疾病。

身体出现这些问题,“罪魁祸首”居然是肥胖

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挑战。根据中国诊断标准,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已经超过50%,成年人及7-18岁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持续处于上升趋势。

4月25日,广东省21世纪教育基金会和善心健康联合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多学科专家,正式启动“健康减重万人行”公益活动,面向全年龄段公众开放10000个免费医疗级筛查名额,并为参与者提供跨学科减重方案。

医生为参与者进行身体成分分析。 南方 梅子仪 绘图

多位专家在现场采访和发言环节中指出,肥胖与多种疾病有关,许多身体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居然都是因为肥胖。

“有些病人时常觉得右上腹隐隐作痛,抽血检查显示肝功能正常,转氨酶反应也正常,做了超声或者CT检查,才发现有轻度的脂肪肝。”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聂玉强说。

很多人晚上睡觉容易出现的胃食管反流,也与肥胖有关。

“从物理角度很好理解,晚上睡觉的时候,胃肠道里的食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胃是空的。而肥胖的人,肚子上堆积了大量脂肪,一平躺,脂肪的重力就会增加肚皮的压力,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聂玉强主任表示,长期胃食管反流,会增加胃和食管的连接处即食管下端的食管腺癌的发病率。

此外,肥胖还和房颤的发生有关。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心田好像突然被捉弄了,跳得又快又慢的,一做心电图,发现是房颤。患者觉得自己没有高血压,没有冠心病,也没有糖尿病,为什么还会得房颤?我一看他的体型,胖胖的,就有了答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举了门诊中常见的例子。

参与者现场进行身体成分检测。 南方 梅子仪 绘图

陈爱兰主任解释,体型肥胖的人容易夜里睡觉容易打呼噜,一旦打呼噜的程度比较严重,就会缺氧,而缺氧会刺激心脏产生异常的心电活动,于是房颤就发生了。

“只给房颤患者做手术、吃药,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根本是要做好基础的肥胖管理。如果及早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避免进入疾病阶段。”陈爱兰主任说。

“跟肥胖作斗争就是跟欲望作斗争,而跟欲望作斗争是很难的,因为这是正常的动物本能。”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杨锐表示,需要通过科学严谨的生活方式干预,在专科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体重管理。

善心健康总经理许斌介绍,此次万人减重筛查公益活动,除了体重、腰围、臀围、身体成分检测等常规检测外,还会在跨学科权威专科专家的指导下,让参与者进行与肥胖有关的进一步身体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希望帮助人们找出肥胖的真正原因,消除因肥胖带来的健康隐患。

南方 记者 梅子仪

【作者】 梅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肥胖致16种常见病风险增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特别是重度肥胖与罹患16种常见健康疾病密切相关,尤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Ⅱ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循证子刊》。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开展了一项纵向队列研究,以了解不同程度的肥胖与美国不同人群的各种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来自“我们所有人”(All of Us)项目中270657人的数据。“我们所有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2018年启动,是美国最大的队列研究。

研究团队收集了参与者的电子健康记录、身体测量结果等数据。他们根据参与者的体重指数,将其划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并进一步将肥胖分为肥胖Ⅰ、Ⅱ和Ⅲ级。

团队评估了这些参与者与16种疾病相关的健康状况,包括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心力衰竭、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痛风、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肝病、胆结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和骨关节炎。

结果显示,随着肥胖等级的提高,参与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Ⅲ级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为51.5%)、Ⅱ型糖尿病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肝病(相关性为36.3%)的关联最强;与哮喘、骨关节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则相对较弱。

研究团队表示,最新研究有望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战略、政策行动和抗肥胖疗法提供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