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外科治疗(肥胖科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

304斤男子成功减重84斤,上海仁济医院完成一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肥胖症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支持下,胃肠外科赵恩昊完成了西院首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帮助一位原体重152公斤的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减重42公斤。

术后,MDT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药物、营养和运动处方,让曾经因肥胖而难以行动的他重获“自由身”,拥抱健康生活。

患者小陈是一名“80后”,自幼肥胖的他因为缺乏日常锻炼和毫无节制的饮食,让肥胖症日趋严重。近一年来,小陈发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平地行走200米已经气喘吁吁,爬三层楼梯就要停下休息,甚至还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曾经尝试锻炼节食等减重方法,不见成效;甚至还由于节食、三餐不规律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变,诱发了胆囊结石、胆囊炎。

万般无奈下,小陈来到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子臻的专家门诊寻求治疗。

此时患者的体重已达152公斤, BMI指数高达46,初步检查还发现他罹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肥胖症MDT团队针对该患者进行了多学科讨论,结合目前情况以及以往减肥经历,同时考虑患者还存在胆囊炎发作的病史,一致认为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作为在仁济医院西院施行的第一例减重手术,各相关科室都做好了充分的预案。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锦先,副主任医师赵恩昊、张子臻组织了科内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手术方案。

消化科主任医师陈萦暄安排了王吉林医生在术中进行胃镜配合,实施手术切除后胃腔内的检查。考虑到患者严重肥胖并合并糖尿病等情况,麻醉科主任医师王珊娟和苏殿三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做好了麻醉预案,并与重症医学科进行了沟通协调,确定了术后复苏、拔管、监护等措施。

手术室谭波和病区张艳燕两位护士长更是提前考虑了许多护理细节问题,包括病房床位的安排、转运床的承重(最高上限155公斤)、手术台液压调整角度、腹腔镜加长器械的准备等。

经充分术前准备,在胃肠外科赵恩昊、张子臻、王书昌等医师的娴熟配合下,手术仅用2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自如地下床活动,术后6天顺利出院。

出院后,患者遵医嘱继续在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随访,成功减重42公斤,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已趋于正常。

近年来,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积极开展减重手术的临床实践,已常规开展多种减重手术术式,扩展了肥胖症外科治疗的手段。西院完成的首例腹腔镜减重手术,代表了胃肠外科东西两院同质化的管理水平。随着仁济医院肥胖症MDT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优化肥胖症管理新模式,为疑难和复杂的肥胖症患者提供安全以及长期有效的诊治服务。

滕州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成功为一重度肥胖患者实施减重代谢手术

体重145kg、腰围150cm、BMI50kg/m2、空腹血糖12mmol/L、嗜睡、夜间憋醒……这是近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一名重度肥胖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患者,男,30岁,因“体重进行性增加伴血糖控制不佳3年”来该院“胃肠减重代谢门诊”就诊。就诊前曾试行节食、运动等方式减肥,效果甚微,且血糖极难控制,联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夜间注射28IU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仍12mmol/L。通过检查发现,患者不仅有重度肥胖和糖尿病,同时伴有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马刚主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并经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为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时间1个小时,肚皮上仅有4个小孔,术后第1天即可饮水,术后第3天开始流质饮食,术后第5天出院。出院时患者体重降至138kg,步履轻快,空腹血糖控制到6mmol/L,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肥胖症是一种以异常或过度脂肪蓄积并威胁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卒中、肿瘤等多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肥胖症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与传统非手术治疗不同,减重代谢手术(MBS)疗效确切,不易反弹,安全性好,临床获益证据充分,术后多余体重降低60%以上,2型糖尿病70%以上缓解,高血压65%以上缓解,高脂血症70%以上缓解,让许多肥胖症患者尤其是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得到充分的救治,已经成为肥胖症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讯员 张波)

【体重管理进行时】肥胖的手术治疗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对于BMI≥32.5或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当饮食、运动等非手术方式效果有限时,手术治疗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对于当前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利弊,需慎重选择。

主流手术方式及其原理

1.胃旁路手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 RYGB)

通过将胃分为上下两部分,缩小胃容量至约30毫升,同时改变肠道路径,减少食物吸收。该手术既能限制摄入量,又能降低脂肪和糖分的吸收效率,长期效果显著,尤其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效果突出。但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营养吸收不良等并发症。

2.胃袖状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 SG)

切除约70%-80%的胃,保留管状胃结构,减少胃容量并降低饥饿激素(Ghrelin)分泌。术后患者食欲明显下降,且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之一。但长期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或复胖风险。

3.胃束带手术(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

在胃上部放置可调节束带,通过外部注水调节松紧度,限制食物摄入。手术创伤小、可逆,但需定期调整束带,且减重效果较前两者弱,易因患者依从性不足而失败。

4.吸脂术(Liposuction)

通过物理方式抽吸局部皮下脂肪,短期内改善体型,但无法减少内脏脂肪或调节代谢,仅适用于局部脂肪堆积且无代谢问题的患者。

5.新兴术式: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与内镜减重技术

近年来,OAGB因操作简化、并发症少而逐渐普及;内镜技术(如胃内球囊、胃转流支架)则以微创、可逆为特点,适用于轻中度肥胖或需术前减重的患者。

手术适应症与术前评估

根据《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手术适应症包括:

(1)BMI≥32.5,强烈推荐手术;

(2)BMI 27.5-32.5,若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等代谢综合征,可考虑手术。

术前需多学科综合评估

(1)代谢指标:检测血糖、血脂及激素水平,排除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导致的继发性肥胖;

(2)心肺功能:超级肥胖者(如体重超500斤)需先通过药物、营养干预减重至手术安全范围,并改善血氧及呼吸功能;

(3)心理评估:确保患者理解术后需长期改变生活方式,并具备依从性。

术后管理与风险控制

1. 短期并发症

包括吻合口出血、感染、胃漏等,发生率约1%-5%。微创手术(如腹腔镜)可显著降低风险。

2. 长期问题

营养缺乏:胃旁路术后可能缺乏铁、维生素B12、钙等,需终身补充;

复胖:约10%-20%患者因饮食失控导致体重回升,需结合行为干预。

3. 多学科随访

术后需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协同管理:

营养方案:高蛋白、低脂饮食,避免胃扩张;

运动指导:逐步增加有氧与抗阻训练,促进代谢;

心理支持:通过团体辅导或数字化工具提升依从性。

手术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手术治疗并非“一劳永逸”,其成功依赖于患者的长期配合。未来趋势包括:

精准医疗:通过基因检测、肠道菌群分析制定个体化方案;

代谢调控:探索GLP-1类药物与手术的联合应用,减少术前风险;

手术治疗是重度肥胖患者的重要选择,但其应用需严格遵循适应症,并配合多学科管理。无论是袖状胃切除还是胃旁路术,核心目标均为改善代谢健康,而术后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维持效果的关键。手术是工具,健康生活才是终点。

审核|宣传统战处 张德宏

审核|宣传统战处 张德宏

责编|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

编辑|宣传统战处 马志强

供稿|普外一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