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胖”?肥胖有5大证型,你属于哪种?自测一下!
大家好,我是中医郭广宇。在中医看来,肥胖可不是简单的体重超标,它有着不同的证型,每种证型的表现和调理方法都不一样。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肥胖常见的 5 大证型,大家可以自测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一、胃热火郁型这类朋友的身体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他们的肌肉通常比较结实,就像经常锻炼的人一样。日常特别容易口渴,总感觉嘴巴干干的,而且偏爱冰饮,大冷天也想来上一杯冰可乐。在饮食上,食量大得惊人,刚吃完饭没多久,又感觉肚子饿了。从中医角度讲,这是胃里的火太旺了,胃火把食物快速消化,所以才容易饿。
针对胃热火郁型肥胖,治疗的关键在于清胃泻火,同时辅助以消导的方法,帮助消化那些被胃火快速运化却没被好好吸收利用的食物。在用药方面,常用白虎汤合小承气汤。不过要格外注意,孕妇身体特殊,用药需谨慎,这个方子可不能用;年老体弱者,身体机能本就衰退,也不适合用这个较为峻猛的方子。
脾虚不运型肥胖的人,外观上肌肉显得松软,不像胃热火郁型那般结实。整个人特别容易疲倦,稍微活动一下就累得不行,而且四肢常常会出现浮肿的情况。在饮食方面,食欲不佳,看到美食也提不起太多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脾的功能出了问题,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也运化水湿。脾虚了,水谷运化失常,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容易疲倦、食欲差;水湿运化不了,就会在体内积聚,导致四肢浮肿。
对于这种证型,治疗的重点就是健脾益气,同时渗利水湿。临床上常用参苓白术散。但这个药有一些使用禁忌需要大家牢记。如果肛门有下坠感,这可能是中气下陷的表现,就不能服用参苓白术散;在服药期间,不能同时吃感冒类药,因为感冒药大多疏散外邪,和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的作用相悖;还有,不能和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它们的制剂同服,这是中药配伍中的 “十八反”“十九畏” 原则;另外,茶和萝卜也不能与它一起吃,茶有解药性,萝卜有下气的作用,都会影响参苓白术散健脾的效果。
痰湿内盛型肥胖的人,从外形上看,形体较为肥胖,而且身体总是感觉很沉重,就好像背着重重的包袱一样。肢体困倦,干啥都没精神,老是想躺着或者坐着。同时,还会有脘痞胸满的症状,也就是感觉胃脘部(大概就是上腹部)胀满不舒,胸口也闷闷的。这是因为体内痰湿积聚过多,痰湿重浊黏滞,所以会有这些身体沉重、困倦以及胀满的表现。
治疗这类肥胖,主要是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医生一般会选用导痰汤合四苓散。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女性朋友,如果正处于孕期,可千万不能用这个方子,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人,形体也是肥胖的,但还有一些独特的表现。他们面色发白,没有什么血色,看起来比较苍白。而且特别怕冷,就算在温暖的房间里,也感觉手脚冰凉,形寒肢冷。小肚子和腰骶部还常常会有冷痛的感觉。这是因为脾肾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身体,所以会出现这些怕冷、冷痛的症状。
对于脾肾阳虚型肥胖,治疗思路是温补脾肾,利水化饮。通常会用到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不过,阴虚证的人,体内本就阴液不足,有虚热,这个温阳的方子就不太适合,容易加重阴虚内热的情况;孕妇在使用这个方子时也要慎重,因为药物的温燥之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
气郁血瘀型肥胖的人,性格上可能不太爱动,平日里还喜欢叹气,感觉心里总有一股气不顺。从身体症状来看,会有胸闷胁满的情况,就是胸口发闷,两侧胁肋部也胀满不舒。面色晦暗,嘴唇颜色发暗,而且肢端,比如手指尖、脚趾尖,色泽也不鲜亮,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青紫。这是因为气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也受到阻碍,形成了瘀血,气血不畅,就出现了这些症状。
治疗气郁血瘀型肥胖,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气散结。常用的方子是血府逐瘀汤。这里要再次强调,孕妇是绝对禁用这个方子的,因为活血化瘀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流产等严重后果。
了解了这 5 种肥胖证型,大家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看看属于哪一种。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专业医生来进行。如果怀疑自己有肥胖相关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让医生给出准确的判断和合适的调理方案。
#减肥#
脂人、膏人、肉人,看看你的胖属于哪一类
减肥路上,许多人都在反复挣扎。节食怕伤身体,运动难以坚持,盲目跟风更易踩坑。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揭开体重管理的底层逻辑——根据“脂人、膏人、肉人” 的体质差异,针对痰湿、脾虚、肝郁、胃火等肥胖核心病机,辨证施治,调和致中,实现阴阳平衡,帮助肥胖人群恢复轻盈体态。
胖分三种,特征都不一样
《黄帝内经》里的三种“胖”。第一种是脂人,特征是均匀分布的梨型肥胖,体脂率高,脂肪分布全身,肌肉松软,常有家族肥胖史;第二种是膏人,特征是代谢紊乱的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肚子大明显,皮肤松弛有褶皱,属于内脏型肥胖;第三种是肉人,实际不是胖,属于体型壮实,体重虽高但肌肉含量高而体脂正常,运动员多见此体型。
如何判断自己的胖是哪一种?脂人属于匀称肥胖,体重正常或略偏高,但体脂率显著超标,四肢松软易水肿;膏人的腰围>臀围,腰腹赘肉堆积明显,松软如棉,口黏体臭,动则气喘;肉人的身材似胖但多肌肉紧实,食欲旺盛易饥饿。
辨证施膳,健康减重
针对不同体质的肥胖人群,南京市中医院张彦亮主任医师给出了不同的饮食运动建议,痰湿体质宜食山药、薏米、芡实、赤小豆等健脾祛湿食材,可搭配陈皮、茯苓增强利水化浊功效。减少甜腻糕点、油炸食品及高盐腌制食物,避免过量食用生冷瓜果及寒凉饮品。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八段锦,促进气血运行与湿气代谢。可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脾虚体质宜食小米粥、南瓜、莲子、红枣等温补易消化食物,可搭配黄芪、党参炖汤以益气健脾。慎食生冷海鲜、冰镇饮料及过度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选择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耗伤脾气。可艾灸关元、脾俞穴,温补脾肾阳气。
肝郁体质宜食芹菜、佛手、玫瑰花茶、金桔等疏肝理气食材,适量饮用菊花茶或枸杞茶以清肝明目。避免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减少情绪波动诱因。通过瑜伽拉伸、登山远眺或扩胸运动疏解肝气,配合腹式呼吸调节情志。可按摩太冲穴(行间穴辅助),疏肝理气泻火。
胃火旺盛宜食苦瓜、绿豆、冬瓜、雪梨等清热降火食物,可搭配莲子汤或鲜芦根水以增强清胃热效果。减少烧烤、麻辣火锅、羊肉等燥热性食物,避免加重火热症状。适度开展快走、跳绳等消耗性运动,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出汗伤津。可点按内庭穴,清胃泻热通腑。
生活方式上,要作息规律,子时(23:00前)入睡以养肝血,避免熬夜耗伤阴精;情志调节上通过冥想、听轻音乐或书法练习舒缓压力,保持心态平和;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夏季慎用空调直吹,穿着注意腹部保暖。张彦亮建议,体质兼夹者由中医专家辨证施治,灵活配伍食疗、药疗与外治法。体质调理当循序渐进,适时调整,建议以3个月为周期观察改善情况。
摆脱脂肪肝,4个月减重24斤
在该院的脂肪肝减重门诊上,也有不少成功案例。都市白领晶晶是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的诸多患者之一,专家团队制定了为期四个月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为晶晶成功实施代谢健康重塑计划。
治疗初期,团队遵循体重管理临床诊疗路径,对其进行了包含体成分分析、体适能检测、肝纤维化扫描(Fibrotouch)及中医体质辨识等精准评估。针对晶晶的肝胆湿热体质特征,中医专家组创新采用“内外双调”方案:初期以清热利湿中药方剂内服,配合“瘦身消脂贴”穴位贴敷中医外治,有效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考虑到患者职场人士的用药依从性需求,经动态辨证后调整为定制丸剂型延续调理。同时营养指导团队为其制定了能量平衡膳食饮食方案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运动指导团队则基于体适能测试结果,设计了符合其生活状态的个体化运动方案。治疗全程依托智能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三师共管”模式:营养师通过脂肪肝数字平台进行精准营养干预,运动管理师远程督导训练强度,中医师定期动态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晶晶顺利完成了4个月的体重管理强化期。
当专家团队拿到晶晶的复诊检查报告时,惊喜地发现晶晶体重已经从79.4kg降到67.0kg,其中体脂肪量从35.4kg降到22.5kg, 降了12.9kg, 体成分评分从最初的60分升到了现在的73分,重度脂肪肝和肝硬度异常(CAP:323 dB/m; E:13.0 kPa)完全恢复到正常范围(CAP:233 dB/m; E:5.5 kPa),体重管理成效显著。
“燃烧”6.7kg脂肪,她成功塑形
另一位都市白领珊珊,2024年11月下旬慕名来到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就诊,和前面晶晶不同的是,她是个小基数的超重患者,体重为62.2公斤,BMI为25.9。珊珊这次就诊的想法是希望适当减重,塑形身体。于是团队为珊珊进行了精准检测评估,制定了系统化的方案。目前经过近4个月的综合方案治疗,体重从62.2kg降到55.5kg,成功减重6.7kg,其中体脂肪量从19.7kg降到13.0kg, 下降了6.7kg,真正实现了科学燃脂减重的宗旨,尽可能保持肌肉量,尽可能燃脂,完成了身体的全新蜕变。
珊珊的复诊报告让我们很惊喜,重度脂肪肝、肝硬度异常(CAP:303 dB/m; E:7.4 kPa)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范围(CAP:234 dB/m; E:6.1 kPa),体脂率从31.6%下降到23.5%,肌肉量则维持稳定。
在体重管理的过程中,减重门诊专家非常关注珊珊的生活方式,针对不良生活习惯我们进行了干预和调整,令其真正做到起居有节,同时优化饮食结构,运动指导专家为她定制了递进式运动方案,中医专家根据其脾虚痰湿状态应用健脾利湿中药方剂,并开展穴位埋线中医外治,医患配合,终于帮助珊珊完成了减重塑形的愿望。
减重成功后如何保持体重?张彦亮介绍,根据脂肪肝减重门诊7年上万例的减重实践经验,他们独创建立基于代谢动态的周期性体脂监测及数据追踪体系,同时采用中医时令养生适时干预的维持减重成效、预防体重反弹的核心策略。团队对完成减重强化期的患者开展稳态管理,通过规律化的体成分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等核心指标),可精准识别代谢补偿性调节信号,为及时调整营养处方及运动方案提供量化依据,从而阻断脂肪组织“代谢记忆”引发的复胖机制,确保减重成果长期稳态维持。
通讯员 张明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梅书华
(通讯员供图)
这一体质,或易致肥胖!速来自查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人体容易被燥邪侵扰,出现舌红少津、眼干鼻燥等症状;同时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一些人体内湿气较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摄入的水分难以被很好地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因此,这一时期养生既要注意润燥,也不能忽视祛痰湿。
身体里的四种“水”
中医认为,津、液、痰、湿可以简单代表人体内水液的四种状态。津、液是我们体内正常的水,可称为“好水”,湿、痰是身体受到外邪侵袭或体内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可称为“坏水”。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例如口水、汗液。
液:质地稍浓稠,灌注于关节、脏腑等,起濡养作用,例如关节腔里的组织液。
湿: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痰: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如果在人体蓄积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消除,会导致多种复杂疾病。
水液失常可导致多种病症
身体的津液太少,可导致湿疹、荨麻疹、呼吸道疾病、干燥综合征、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痰湿体质容易导致肥胖,可引发“三高”、心梗、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好水”太少、“坏水”过多,都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养治疗。
【津液少】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脾主运化,可将津液转输至心肺;肺主通调水道,可将津液输布至全身。如果脾的运送功能出问题,会导致津液不能到达肺;同时如果肺气虚,则会影响津液输布全身。
●症状:发色枯黄、口腔溃疡、干咳、舌红少津、牙龈肿痛、眼干鼻燥、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健忘。
●调养方法
银耳百合雪梨羹:主要材料有银耳、百合、雪梨、马蹄,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日常锻炼:练习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有宽胸理肺的作用。
【湿气重】
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脾胃虚弱,水湿代谢失常,从而形成湿气重的情况。另外久居潮湿阴冷环境,也会使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虚湿气重。
●症状:口干不欲饮、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瘙痒、大便黏腻、关节僵直。
●调养方法
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粥:有健脾养胃、清心润肺的作用。
日常需注意:饮食有节、保暖腹部、调节情绪、保证良好睡眠。
【痰湿多】
湿邪困于人体内,如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久了会化成“痰”,其致病种类繁多复杂,有“痰生百病”的说法。
●症状:口苦口臭、舌苔厚腻、唇红口疮、咽喉肿痛、困倦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增多、痛经宫寒、大便黏滞不爽。
●调养方法
陈皮薏米煮水代茶饮: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萝卜山药老鸭汤:有健脾、生津、化痰的作用。
按揉液门穴:有调节人体津液、润燥祛湿的作用。
秋冬祛湿润燥小方法
●桂花、生甘草泡水代茶饮:有祛痰湿、温脾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石斛、麦冬煮水代茶饮: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日常锻炼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有疏通三焦、引火下行的作用。
小贴士
使用以上调养方法需注意:由于个人体质不同,还需辨证施治。
来源: 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