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胖了?还是瘦了?-------(BMI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器)
一、BMI 计算示例身高:160 cm
体重:55 kg
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 ²(m²)
计算结果:BMI = 55 ÷ (1.60²) = 21.484375
BMI 指数(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 /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健康状况的标准,主要用于统计人群体重与身高的健康影响分析。
(二)不适合人群- 未满 18 岁;
- 运动员;
- 正在进行重量训练;
- 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 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 身患与身高相关疾病者(如侏儒症)。
分类
WHO(世界卫生组织) 标准
亚洲标准
中国标准
相关疾病发病危险性
偏瘦
<18.5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
—
低(其他疾病风险增加)
正常
18.5-24.9
18.5-22.9
18.5-23.9
平均水平
超重
≥25
≥23
≥24
略增
偏胖
25.0-29.9
23-24.9
24-27.9
增加
肥胖
30.0-34.9
25-29.9
≥28
中度增加
重度肥胖
35.0-39.9
≥30
—
严重增加
极重度肥胖
≥40.0
—
—
非常严重增加
备注:最理想的体重指数为 22。
四、7~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判断标准(一)女性年龄
超重(BMI 范围)
肥胖(BMI≥)
7
17.2 ≤ BMI < 18.9
18.9
8
18.1 ≤ BMI < 19.9
19.9
9
19.0 ≤ BMI < 21.0
21.0
10
20.0 ≤ BMI < 22.1
22.1
11
21.1 ≤ BMI < 23.3
23.3
12
21.9 ≤ BMI < 24.5
24.5
13
22.6 ≤ BMI < 25.6
25.6
14
23.0 ≤ BMI < 26.3
26.3
15
23.4 ≤ BMI < 26.9
26.9
16
23.7 ≤ BMI < 27.4
27.4
17
23.8 ≤ BMI < 27.7
27.7
(二)男性年龄
超重(BMI 范围)
肥胖(BMI≥)
7
17.4 ≤ BMI < 19.2
19.2
8
18.1 ≤ BMI < 20.3
20.3
9
18.9 ≤ BMI < 21.4
21.4
10
19.6 ≤ BMI < 22.5
22.5
11
20.3 ≤ BMI < 23.6
23.6
12
21.0 ≤ BMI < 24.7
24.7
13
21.9 ≤ BMI < 25.7
25.7
14
22.6 ≤ BMI < 26.4
26.4
15
23.1 ≤ BMI < 26.9
26.9
16
23.5 ≤ BMI < 27.4
27.4
17
23.8 ≤ BMI < 27.8
27.8
五、BMI 计算器工具介绍(一)功能通过身高(cm)和体重(kg)快速计算 BMI,评估健康状况,判断体重是否过轻、正常、超重或肥胖。
(二)适用人群- 主要适用于 18 周岁以上人群;
- 18 周岁以下参考生长发育表或儿童青少年判断标准表。
- 无法直接衡量体脂率;
- 运动员、肌肉量高者、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不适用。
- 输入身高(cm)和体重(kg);
- 点击 “立即计算 BMI” 按钮;
- 参考 BMI 标准判断健康状况。
BMI 是衡量体重与身高比例的指标,公式为:BMI = 体重(kg)÷ 身高 ²(m²)。
(二)BMI 适用于所有人吗?不适用于孕妇、运动员、肌肉含量高者或特殊人群,主要适用于普通成年人。
(三)BMI 计算精准吗?仅基于身高和体重,无法反映体脂率或肌肉比例,结果仅供参考。
(四)如何改善 BMI 指数?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正常 BMI。
(五)儿童和青少年如何计算 BMI?18 岁以下人群需参考专门的生长发育标准,而非成人 BMI 计算器。
超重和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超重和肥胖不仅是一个人的个人身体问题,也是一个全球健康挑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年,相关人口达到4.02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6.27亿。了解超重和肥胖的科学标准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以下是综合权威医学指南和研究总结的标准和管理建议:
胖1姐
一、BMI:但需要与其他指标相结合的基础
体质指数(BMI}是最常用的评估工具,计算公式如下:
BMI = 体重(kg)÷ 身高(m)²
1. 中西标准的差异
中国标准:
正常:18.5 ≤ BMI <24
超重:24 ≤ BMI <28
肥胖:BMI ≥28
西方标准:
超重:25 ≤ BMI <30
肥胖:BMI ≥30
差异源于人类体型特征和代谢风险的差异。例如,中国人更容易积累腹部脂肪,导致同一BMI下更高的健康风险。
2. BMI局限性
肌肉和脂肪无法区分:由于肌肉质量高,运动员可能会被误判为“超重”。
忽略脂肪分布:由于内脏脂肪过多,BMI正常但腰围过多的人仍可能面临健康风险。
二、腰腹肥胖:更准确的风险预警
中国人的肥胖特点是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堆积),其危害远高于均匀性肥胖,容易引起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诊断标准
男性腰围 ≥90cm
女性腰围 ≥85cm
腰臀比**(腰围÷臀围)的临界值是:男性≥0.9,女性≥0.85。
近三成的中国成年人腹型肥胖,需要特别警惕。
胖2姐
三、调整体脂率和特殊人群
体脂率(脂肪占体重的比例)是一个更直接的指标:
男性>25% 女性>30% 也就是说,体脂过多。
对于运动员、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应结合临床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例如,由于肌肉损失,老年人可能有正常的BMI,但体脂率超标。
四、肥胖分级及管理建议
根据《肥胖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国将肥胖分为:
轻度肥胖:28 ≤ BMI <32.5
中度肥胖:32.5 ≤ BMI <37.5
重度肥胖:BMI ≥37.5
胖3姐
管理策略
1. 干预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总热量(男性1200-1500千卡/天,女性1000-1200千卡/天),增加全谷物、蔬菜和低脂蛋白,减少高糖和油炸食品。
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150-300分钟,配合抗阻训练。
睡眠与压力: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压力肥”。
2. 药物治疗:
创新药物(如GIP/双靶点)GLP-1类药物)可使体重下降20%以上,但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3. 手术干预:
重度肥胖(BMI≥37.5)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人可以考虑代谢手术。
五、社会和个人责任
2024年,中国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倡导全民参与健康管理,推广科学减肥计划。个人应定期监测BMI和腰围,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结束语 :超重和肥胖的标准不仅是数字,也是健康风险的预警信号。科学的体重管理应与BMI相结合、腰围、体脂率等多维指标,并融入日常生活的变化。从今天开始,关注身体数据,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胖4姐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委员会《肥胖诊疗指南》(2024年版)
全球肥胖趋势研究柳叶刀(202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解读(2025)
世界肥胖联盟报告(2025)
(如需进一步了解区域食谱或个性化减肥计划,请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饮食指南(2024年版)》。)
与肥胖相关分析指标解读 | 体重管理年
为了预防和改善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一系列慢性疾病,我们需要对身体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其中对身体成分的测量,能够督促我们维持和增进健康,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人体成分分析与肥胖相关的4个指标,它们分别是BMI、腰臀比、体脂率、基础代谢率。
01
BMI(Body Mass Inde)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健康体重的一项常用指标。
BMI=体重(kg)/身高(m2)
注:不是所有人都适用BMI:未满18岁、运动员、重量训练、怀孕/哺乳期、身体虚弱老人
测量方法
①手动测量:拖鞋,站立在体重秤上,直接测量身高和体重数据(测量误差大,体态问题难把控)
②仪器测量:体测仪3D测量(生物阻抗法测量,误差小)
02
腰臀比(WHR)
腰臀比(WHR),就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
WHR=最细腰围(cm)/最粗臀围(cm)
测量方法
①皮尺测量:用皮尺测量最大腰围数据和最大臀围数据
②生物电阻抗分析(BIA):体测仪电子报告
03
体脂率
体脂百分比,是身体中脂肪占体重的比率。体脂包括必需(essential)体脂和储存(storage)体脂
体脂率=1.2×BMI 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测量方法
①目测法
②指捏法:放松腹部,用手在肚脐旁边拇指与食指展开3cm左右距离,掐起这3cm下的所有脂肪,
1-1.5cm是合格
1.5cm以上的男生体脂在20%以上,女生体脂率在25%以上
③生物电阻抗分析
通过微电流测得阻抗自动计算体脂率值
确保每次手或脚和金属感应片接触的大小和力度尽可能一致
控制体内水分((尿多尿少也会有影响,因此要排空))
每周体测一次,测试时间段一致
04
基础代谢率(BMR)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I)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男性BMR(kcal)=66 13.7×体重(kg) 5.0×身高(cm)-6.8×年龄(岁)
女性BMR(kcal)=655 9.6×体重(kg) 1.8×身高(cm)-4.7×年龄(岁)
人一天的热量消耗:
人体每天消耗的总能量=食物热效应(≈10%) 运动代谢(≈20%~30%) 基础代谢率(≈60%~70%)
基础代谢率达到70%是人体热量消耗最高的管道,所以只有提高基础代谢率,才能“有效减肥”!
如何提高基础代谢率:
适量运动、增加饮水量、保证充足睡眠、按时吃早餐
测量方法
①生物电阻抗分析(BIA)
②体脂秤:同一天早晚体重差(早上空腹称体重,晚上睡前称体重)
晚上-早上>0.8→代谢正常
晚上-早上<0.8→代谢受损
来源:山东疾控、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