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肥胖也是一种病?这四种危害父母可要留意了,不然一定会后悔
现如今生活质量提高了,父母们也给孩子吃得好穿的好。平常带孩子出门,如果孩子比较瘦,碰到熟人还会被打趣道,是不是没给孩子好好吃啊,你看你吃的这么好,把孩子饿得。如果孩子吃的胖胖的还会被夸赞身体这么好,父母也会觉得很光荣。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小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养得好,营养好才会胖啊。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也认为小孩胖是有福气的体现。可是孩子胖也要有个度,可不能一直胖下去,不然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2018年4月份,一则新闻“江西4岁孩子睡梦中去世,过度肥胖夺走了孩子性命”,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父母都觉得很震惊,竟会因为肥胖,导致孩子去世了。前段时间,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说了一组数据,在中国北方某些地区,3对到6岁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而综合全国的情况看,我国3岁到6岁的幼儿肥胖率以及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肥胖已经成为中国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威胁之一。那么宝宝肥胖对身体而言会有哪些危害?
1.皮肤易发生感染
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皮肤的褶皱变多,并且因为肥胖会容易出汗,平时护理上稍有不周,便可能会发生皮肤糜烂,甚至局部感染的情况。
2.抵抗力下降
肥胖使身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加重孩子各脏器的负担,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负担。
3.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肥胖的孩子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体质差,容易劳累。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
4.引发身体多种疾病
肥胖使脂肪过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严重的发展为肝硬化,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孩子肥胖会大幅增加成年后患上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风险。
除此之外,肥胖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笨拙,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采取退缩或躲避的方式,使得其运动和行为锻炼的机会相对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要少得多。由此,既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孩子胖并不等于健康,父母的最大的责任就是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过度肥胖 小孩患上“老人病”
“孩子9周岁,身高才1.31米,一顿能吃两个汉堡,经常打羽毛球,近一年来却没长个子”,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日接诊的一个肥胖症病例。该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主任夏晓英介绍,每年寒暑假期间,肥胖门诊都会接诊不少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去年有近70例,今年寒假至今也有10余例,“肥胖只是表象,大部分孩子都伴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夏晓英指出,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锻炼或心理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其中饮食是“罪魁祸首”。
12岁儿童体重98.4公斤
今年寒假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了10余例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最小的只有7岁,体重已达46公斤,还有一个12岁儿童,体重高达98.4公斤。”夏晓英说,“最让我们心痛的是,很多家长对此都不当一回事,特别是爷爷奶奶,都觉得孩子胖才是‘营养好’,还在变着法子给孩子各种吃喝。”
夏晓英记得,前述9岁孩子的母亲在咨询时显得非常困惑——在她和家人看来,孩子并不“胖”,反而因为有肉显得特别可爱。此外,孩子吃饭很快,从不需要家长操心,唯一的问题就是不长个子。因此,她趁着寒假带孩子到儿科看医生,却被儿科大夫建议到肥胖门诊就诊。
接下来的检查结果让这名家长慌了——9岁的孩子,总胆固醇等多项血脂指标均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更是严重超标,检查中还发现了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谢问题引起的病症。
这印证了医生的担忧。该院肥胖门诊的接诊经验显示,大部分孩子不是单纯性肥胖,大多合并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些疾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往往被称为“老人病”。因为孩子小,症状不明显,很多父母往往忽略带孩子做相关检查。
肥胖还可能引起性早熟。夏晓英介绍,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早发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甚至痛风、睡眠呼吸障碍、骨骼问题、皮肤病如湿疹、癣和痤疮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时,肥胖常常和性早熟一同出现,而身体越早成熟意味着身高增长越早停止。
科学减重从调整饮食开始
春节过后,不少市民把减肥重新提上日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孙诗博表示,多数人都对减肥有误解,甚至错误尝试各种减重办法而得不偿失。她曾经接诊过一个肥胖青少年,在健身房猛练,减了20斤后停止运动又反弹得比减肥前更重;有的女孩为了瘦一点就采用饥饿减肥法,差点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月经不调……此外,一些人靠出汗和局部按摩来减肥,但实际上减掉的体重只是水分和肌肉,体内的脂肪并没有变少。
孙诗博提醒,不科学的减肥方法不仅效果不长久,反弹得快,甚至还会损害身体。“饥饿减肥法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影响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另外,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采用高强度运动减肥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率更高,很可能造成腰、腿、关节等损伤。”
正确的减重方法是什么呢?孙诗博介绍,减重应从调整饮食开始,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含糖类、高油脂、烘焙类、饮料等食物的摄入。其次,要改变饮食习惯,尽量在家吃饭,减慢吃饭速度,吃时细嚼慢咽。此外,科学减重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推荐游泳、踩单车、跳绳、球类等运动,同时要保证休息,避免熬夜。(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周婷婷)
过度肥胖,小孩患上“老人病”
来源:南方日报
“孩子9周岁,身高才1.31米,一顿能吃两个汉堡,经常打羽毛球,近一年来却没长个子”,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日接诊的一个肥胖症病例。该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主任夏晓英介绍,每年寒暑假期间,肥胖门诊都会接诊不少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去年有近70例,今年寒假至今也有10余例,“肥胖只是表象,大部分孩子都伴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夏晓英指出,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锻炼或心理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其中饮食是“罪魁祸首”。
12岁儿童体重98.4公斤
今年寒假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了10余例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最小的只有7岁,体重已达46公斤,还有一个12岁儿童,体重高达98.4公斤。”夏晓英说,“最让我们心痛的是,很多家长对此都不当一回事,特别是爷爷奶奶,都觉得孩子胖才是‘营养好’,还在变着法子给孩子各种吃喝。”
夏晓英记得,前述9岁孩子的母亲在咨询时显得非常困惑——在她和家人看来,孩子并不“胖”,反而因为有肉显得特别可爱。此外,孩子吃饭很快,从不需要家长操心,唯一的问题就是不长个子。因此,她趁着寒假带孩子到儿科看医生,却被儿科大夫建议到肥胖门诊就诊。
接下来的检查结果让这名家长慌了——9岁的孩子,总胆固醇等多项血脂指标均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更是严重超标,检查中还发现了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谢问题引起的病症。
这印证了医生的担忧。该院肥胖门诊的接诊经验显示,大部分孩子不是单纯性肥胖,大多合并有高尿酸、高血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些疾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往往被称为“老人病”。因为孩子小,症状不明显,很多父母往往忽略带孩子做相关检查。
肥胖还可能引起性早熟。夏晓英介绍,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高血脂、高血压、早发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甚至痛风、睡眠呼吸障碍、骨骼问题、皮肤病如湿疹、癣和痤疮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时,肥胖常常和性早熟一同出现,而身体越早成熟意味着身高增长越早停止。
科学减重从调整饮食开始
春节过后,不少市民把减肥重新提上日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孙诗博表示,多数人都对减肥有误解,甚至错误尝试各种减重办法而得不偿失。她曾经接诊过一个肥胖青少年,在健身房猛练,减了20斤后停止运动又反弹得比减肥前更重;有的女孩为了瘦一点就采用饥饿减肥法,差点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月经不调……此外,一些人靠出汗和局部按摩来减肥,但实际上减掉的体重只是水分和肌肉,体内的脂肪并没有变少。
孙诗博提醒,不科学的减肥方法不仅效果不长久,反弹得快,甚至还会损害身体。“饥饿减肥法容易导致营养不足,影响智力发育、身体长高。另外,肥胖儿童青少年在采用高强度运动减肥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率更高,很可能造成腰、腿、关节等损伤。”
正确的减重方法是什么呢?孙诗博介绍,减重应从调整饮食开始,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含糖类、高油脂、烘焙类、饮料等食物的摄入。其次,要改变饮食习惯,尽量在家吃饭,减慢吃饭速度,吃时细嚼慢咽。此外,科学减重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推荐游泳、踩单车、跳绳、球类等运动,同时要保证休息,避免熬夜。(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