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泽泻治肥胖(泽泻常用量)

文章目录:

肥胖症,神奇的3味药煮水,是脂肪的“大克星”,健脾祛湿消脂

一直以来,我都致力于分享肥胖症的病理机制和调理方案。最初有读者反馈方剂缺少剂量,我便添加了具体克数;后来有人咨询体质是否适用,我开通了辨证服务;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体,我又专门整理了精简有效的调理方。但近期发现,许多朋友仍对肥胖症存在认知误区,总在大晚上留言“能不能保证减重”。

今天必须强调:中医调理肥胖确有成效,但关键在辨证!正如《素问·奇病论》指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不同体质需采取不同治法。与其纠结减重速度,不如先认清自己的肥胖类型——是痰湿壅盛?脾虚不运?还是肝郁气滞?

记住三味核心药材:茯苓、白术、山楂。在《金匮要略》中有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水湿停聚,痰脂堆积正如淤泥堵塞河道。此时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山楂消食导滞,三药合用犹如清淤疏浚,可以重建机体的代谢平衡。

•茯苓:《本草衍义》载其“益脾和胃,渗湿利水”,能促进水液代谢,消除痰湿型肥胖的“游泳圈”。

•白术:《医学启源》称其“和中益气,燥湿利水”,针对脾虚型肥胖的四肢困重、大便溏稀效果显著。

•山楂:《本草纲目》记载“化饮食,消肉积”,尤其适合伴有高血脂、腹胀便秘的肥胖人群。

【基础方】茯苓、炒白术、焦山楂(药方随证加减,不可私自拿方,实在需要,可找我辩证。)

注:湿热体质可配伍荷叶,虚寒体质可加生姜。

患者石女士,38岁,产后体重居高不下7年,BMI 28.6。自述尝试过节食、代餐均反弹,现症见:晨起面部浮肿,餐后腹胀如鼓,大便黏滞不爽,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苔白腻,脉濡滑。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辨证为脾虚湿困型肥胖,给出健脾化湿、升清降浊的调理方法:

姜半夏、茯苓、炒白术、陈皮、泽泻、焦山楂、薏苡仁、桂枝、生姜。

此方以二陈汤打底祛痰湿,白术茯苓健运中焦,桂枝配茯苓取“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之意。结果——患者调理3月配合饮食管理,腰围减少12cm,体脂率下降7%,关键是大便成形、腹胀消失。

重要提醒:痰热者需加瓜蒌、浙贝母;气滞血瘀当配柴胡、丹参;更年期肥胖常需合用二至丸。切忌将本方简单等同于“减肥茶”,体质辨识才是调理核心!正在服用降糖、降压药的朋友,务必在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

卫健委推荐的中医减肥方剂大对决,谁是真正的减肥之王

随着国家卫健委将2025年定为“体重管理年”,中医减重方剂成为热门话题。黄芽汤、五苓散与防风通圣丸作为经典方剂,被官方点名推荐。这些古老的方剂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哪一个才更适合减肥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先搞清楚,啥是肥胖?

在聊减肥方剂之前,咱得先明白啥样算肥胖。现在大家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公式是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²(米²) 。在咱国家,BMI超过28就属于肥胖,24到28之间是超重。另外,体脂百分比也很重要,男性体脂含量要是大于25%,女性大于30%,也能判定为肥胖;要是男性腰围超90厘米,女性超80厘米,那就是腹型肥胖。

肥胖可不光是看着胖点,对健康危害可大了去了。它容易引发各种血管疾病,像冠心病、高血压这些,得心血管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还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身体里脂肪太多,会影响代谢,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也被干扰。体重过重,骨骼和关节承受的压力就大,时间长了,容易得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者脊神经根压迫这些运动系统的毛病。而且,肥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让人变得自卑、胆小、抑郁,严重的甚至性格孤僻。权威机构都预警了,咱们国家每年差不多有55万人因为肥胖相关疾病去世,到2030年,肥胖相关的医疗支出预计能达到4180亿,所以控制肥胖真的是刻不容缓。

方剂出身: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 五苓散:这可是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方子,原文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它主要治“水逆证”,是中医利水渗湿的老祖宗级别的方子。方子就五味药: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核心作用是“温阳化气、通调水道” 。

- 黄芽汤:来自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黄元御觉得中气特别重要,中气关联脾胃,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胃虚寒、中气衰落就容易生病。所以他弄出了黄芽汤,就四味药: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 ,主要作用是“温中健脾、枢转中土”,被称为“众方之首”。

- 防风通圣丸:是金代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里记录的。这个方子的药味比较多,有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滑石、栀子、石膏、黄芩、连翘、桔梗、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甘草等,功效是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用来治外有表邪、内有实热的病症。

组方特色:各有各的厉害

- 五苓散:重用泽泻(30g)和茯苓(20g),这俩就像抽水机一样,通过“冲刷式排水”,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排出去,解决水肿型肥胖。再加上少量桂枝(12铢),它可不是用来发汗的,而是激活膀胱的气化功能,让水液代谢顺畅起来。就好比给身体的排水系统加了个小马达,让水液能正常流动。

- 黄芽汤:人参和干姜搭配,就像给脾胃生了个小火炉,把脾胃虚寒的问题解决了,那种喝口凉水都长肉的情况就能改善。茯苓和甘草配合,既能利水,又不会伤害身体的正气,特别适合长期调理脾胃。就像给脾胃做保养,让脾胃这个消化食物的“小工厂”能正常运转。

- 防风通圣丸:这个方子很全面,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这些药能把肌表的风邪疏散掉;大黄、芒硝、滑石、栀子能清泻体内的实热;当归、白芍、川芎可以养血活血;白术、甘草能健脾扶正。就像一个全能战队,从多个方面调节身体,解表、清里、攻下、扶正都能做到。

病例实战:看看实际效果

- 五苓散案例:34岁的张女士,体重78kg,早上起来眼睛肿,下午腿也胀,舌苔白白腻腻的。这是典型的痰湿型肥胖,喝了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化裁方,30天就瘦了9.8kg,体脂率从38%降到29%,水肿的问题明显改善,人也轻松多了。

- 黄芽汤案例:40岁的李先生,天天在办公室坐着,压力大,手脚冰凉,腰上肚子上全是赘肉,就算控制饮食,体重也降不下去。这是脾虚型肥胖,他坚持喝黄芽汤代茶饮,再配合适量运动,2个月后,体重减了7kg,身体没那么容易累了,精神头也好了,脾胃功能变强,消化好了,体重自然就降下来了。

- 防风通圣丸案例:28岁的王女士,身体比较壮实,大便干燥,嘴巴苦、口干,脸上还老长痤疮。这是体内有实热的表现,属于有内热之象的肥胖人群。她吃了2个月防风通圣丸,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吃,还配合清淡饮食和适当运动,体重降了8kg,大便正常了,痤疮也少了,体内的实热被清除,身体状态变好,体重也就减轻了。

特殊用法:简单又有效

- 黄芽汤:卫健委推荐把它做成代茶饮,用茯苓5克、干姜5克、党参10克、炙甘草5克煮15分钟就行,早上起来空腹喝,温阳效果最好。还能配合按摩天枢穴,再练练八段锦里的“托天理三焦”,一边喝一边动,减肥效果更好。

- 五苓散:以前是做成散剂冲服,现在临床经常和防己、黄芪这些药一起用,增强效果,比如参芪五苓散(加了党参、黄芪),专门针对气虚型的“水胖”。喝的时候多喝点暖水,能帮助药力发挥,让身体更好地排水。

- 防风通圣丸:一般是口服丸剂,吃着方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换成汤剂,还能配合艾灸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增强解表清热的效果,把身体里的邪气排出去。

应用范围:不同人群有不同选择

- 五苓散:适合那种“显性水肿”的痰湿型肥胖,就是看着体态虚胖,肌肉松松垮垮,舌苔又厚又腻,特别是腰上肚子上肉多的人。南方天气潮湿,这种肥胖的人比较多,五苓散利水渗湿的效果,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症状。

- 黄芽汤:针对“隐性水肿”,就是因为脾虚,代谢变慢,手脚冰凉,腰腹肥软的人,特别适合现代天天坐办公室、压力大的“压力肥”人群。不管南方北方,只要是因为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虚肥胖的,都能用。

- 防风通圣丸:适合身体壮实,有内热表现(像大便干燥、口苦口干、长痤疮等)的肥胖人群,对那种外有表邪、内有实热引起的肥胖调理效果很好。北方冬天室内外温差大,人们又爱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容易出现这种体质的肥胖,防风通圣丸就能派上用场。

异同对比:各有千秋

- 相同点:这三个方子都是按照中医理论来的,从身体内部调理出发,改善体质来辅助减肥;都得配合着控制饮食和运动,这样减肥效果才好;也都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让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

- 不同点:治水策略上,五苓散就像开闸泄洪,主要是利水;黄芽汤像疏浚河道,重点在健脾补气;防风通圣丸则是表里双解,内外邪热和体质调理都兼顾。体质适配方面,五苓散性偏温利,适合实证水肿型肥胖;黄芽汤温补兼顾,适合虚证脾虚型肥胖;防风通圣丸适合有表邪兼里实热证的肥胖人群。用药特点上,五苓散药味少,作用精准,专注水液代谢;黄芽汤主要培补脾胃;防风通圣丸组方庞大,功效全面。

潜力与风险:用对了是宝,用错了有风险

- 五苓散:有1800年的临床经验验证,在调理急性水肿方面效果特别好,能快速减轻水肿型肥胖的症状。但是不能长期用,不然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因为它利尿作用强,会让身体里的钾、钠等电解质流失。

- 黄芽汤:作为卫健委推荐的“网红方”,药食同源,很符合现在大家的养生观念,适合长期调理体质。不过,要是本身阴虚内热,喝了可能会上火更严重,因为方子里的干姜、人参这些药是温热性的,会加重体内的热邪。

- 防风通圣丸:组方全面,对那些体质复杂,又有内热、表证的肥胖人群有独特优势,能同时解决身体的多种不适。但是它药味多,成分复杂,可能会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而且体质虚弱的人不能长时间吃,不然会过度消耗正气。

长期风险:中药也不是绝对安全

- 五苓散:要是用多了,利尿太厉害,会让人觉得乏力、低钾,所以用的时候得监测电解质,及时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不然身体会不舒服。

- 黄芽汤:干姜吃久了容易伤阴津,导致口干、便秘;人参要是乱用,可能会让血压不稳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影响健康,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说的吃。

- 防风通圣丸:大黄、芒硝这些泻下药吃久了会伤脾胃,让脾胃变得虚寒,出现腹泻、不想吃饭等症状。脾胃功能弱的人,一定要注意服用的剂量和时间,可别盲目长期吃。

终极结论: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 急症选五苓:要是想短时间快速排水,解决那种“喝水都胖”的急性水肿型肥胖,五苓散就很合适,能在短时间内减轻水肿,让身体舒服点。

- 慢病用黄芽:要是想长期调理脾虚,改善“压力肥”“代谢差”的亚健康状态,黄芽汤就派上用场了,慢慢调养脾胃,增强身体的运化功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

- 热证用防风:要是体质壮实,还有内热和表证的肥胖者,防风通圣丸能很好地表里双解,把体内实热清除,疏散表邪,达到减肥和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

就像《黄帝内经》说的:“肥贵人,膏粱之疾也。”减肥可不是和脂肪对着干,而是要让身体重新恢复平衡。这三个方子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根据自己的症状和体质,选对了方子,才能“祛湿不留伤,减重不反弹” ,在减肥的路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肥胖:它才是祛湿“王中王”,2个黄金搭档,体重噌噌掉

大家好,我是中医陈松。

干了二十多年门诊,明显感觉现在来减肥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说自己喝了荷叶茶、吃了决明子,为啥体重还是纹丝不动?

其实啊,减肥先祛湿没错,但用对药更关键。

今天给大家讲一对被忽视的祛湿搭档,比荷叶决明子更适合脾虚湿重的人。

说到祛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茯苓、薏米,但今天要讲的是白术 泽泻

这两味药搭配,堪称祛湿界的“组合拳”:

白术:专补脾胃阳气,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抽走。

脾虚的人舌苔总是厚腻、大便粘马桶,白术能从根本上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泽泻:擅长利水泄浊,把身体里停滞的废水直接排出体外。

很多人下肢水肿、肚子胀,泽泻能让这些多余的水分从小便走,减轻身体负担。

两味药一补一泄,白术把脾胃阳气提起来,泽泻把废水排出去,特别适合那种“喝水都胖”、身上肉软塌塌的痰湿型肥胖。

三种常见的脾虚湿重表现

1. 脾虚湿困型

最典型的就是肚子大、腿软没力气。

吃一点就胃胀,大便不成形,早上起来眼皮肿,舌苔白厚腻,说话有气无力。

这种人往往不爱运动,越不动湿气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2. 湿浊阻滞型

除了胖,还容易头晕、嗓子有痰,脸上和头发油得厉害,皮肤爱长湿疹。

大便粘马桶冲不掉,小便颜色黄,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心里烦躁。

3. 水湿内停型

全身水肿明显,尤其是小腿一按一个坑,肚子胀得像气球,月经期间下肢水肿加重。

舌头边上有齿痕,嘴唇颜色淡,冬天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的。

门诊案例

去年接诊了一位42岁的张先生,身高175cm,体重180斤,肚子大得像怀孕6个月。

他说自己每天要喝3大杯奶茶,爱吃油炸食品,最近体检出脂肪肝,走路稍微快点就喘气,晚上睡觉鼾声如雷,早上起来嘴里又苦又粘,大便3天一次,特别粘马桶。

看他舌苔黄厚腻,脉滑,这是典型的湿浊阻滞 脾虚

调理:先清热利湿排浊,再健脾固本。

开方思路:

急性期(前2周):白术、泽泻、茵陈、栀子、茯苓

白术健脾,泽泻、茯苓利水,茵陈和栀子清肝胆湿热,解决他口苦、大便粘的问题。

巩固期(2周后):减栀子、茵陈,加党参、

党参补脾气,陈皮理气化痰,炒薏米加强祛湿,防止湿气反复。

生活建议:

每天用白术 泽泻煮水代茶饮,上午喝效果最好。

晚饭减半,戒掉奶茶和油炸食品,多吃冬瓜、丝瓜等利水蔬菜。

每天快走30分钟,出点微汗帮助排湿。

调理效果:

第1周,张先生说大便通畅了,每天一次,肚子没那么胀了;

1个月后,体重减了12斤,晚上睡觉鼾声明显变小,嘴里不苦了;

坚持调了3个月,体重降到155斤,肚子平了很多,脂肪肝指标也改善了。

为啥白术 泽泻更适合多数人?

荷叶、决明子偏寒凉,适合热性体质,但现在多数人肥胖是因为脾虚,脾胃本身就怕冷,用寒凉药容易伤脾,越喝越虚。

白术和泽泻不一样,白术性温,能温脾胃阳气,泽泻虽然利水但不伤正气,两者搭配就像给脾胃“边打扫边加固”,适合大多数湿重的人。

最后提醒大家:

中医减肥讲究辨证,同样是湿重,有人偏热有人偏寒,有人兼脾虚有人兼血瘀。

这几年用白术泽泻搭配调好了不少痰湿胖的患者,其实减肥真没那么复杂,把脾胃功能调好了,水湿排干净了,体重自然会跟着降。

与其盲目喝减肥茶,不如先把身体调理好,您说是不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