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是得了肝病?如何才能降下来?听医生咋说
王先生,40岁,在最近一次例行体检中,医生告知血液检查胆红素升高,体检医生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找出胆红素升高的原因,王先生决定听取医生的建议,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我们对王先生进行问诊,询问了其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王先生没有肝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并未出现相关症状,但是王先生经常性地饮食不规律,而且经常饮酒和熬夜,很有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胆红素升高。
根据描述和体检结果,无法初步判断王先生是否发生了肝病,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等相关指标的检查。
结果显示王先生的肝功能异常,总胆红素为24.3μmol/L,直接胆红素为8.92μmol/L,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偏高,说明肝细胞受到损伤,进一步检查肝脏超声检查和肝组织活检,来确定肝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通过影像检查,发现王先生的肝脏肿大,结合肝功能和血液检查,确定王先生发生了慢性肝炎,早期肝疾病很有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通过多次会诊,为王先生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建议王先生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饮酒,酒精是肝脏的一大敌人,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或少量饮酒。
饮食调整,尽量少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以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给予王先生药物治疗,根据检查结果,为王先生开具护肝药物,以帮助恢复肝脏功能,另外,王先生需要定期复查,避免肝炎向肝硬化发展。
王先生在体检中发现的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病有关,但具体的病因和诊断仍需进一步的检查结果才能确定,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胆红素以及降低胆红素的方法。
胆红素是什么?胆红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当总胆红素超过21 μmol/L(1.0mg/dl),直接胆红素超过7.32 μmol/L(0.2mg/dl),可间接胆红素超过13.68 μmol/L(0.8mg/dl)时,可能与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胆道疾病以及肝脏疾病有关,如果只是短暂性的升高不用太过担心,出现持续性升高现象,应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诊断,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胆红素。
- 一是:结构和合成
胆红素是一种四环的化合物,由血红素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而来。这个分子会通过血红蛋白分解而产生胆红素。在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首先被分解为血红素,然后血红素经过酶的催化,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主要存在于胆汁中,通过肝脏排泄到肠道。
- 二是:代谢
胆红素在肝脏中经过两种代谢途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代谢。直接胆红素通过转化为胆内容物来代谢,间接胆红素被肝脏内的酶分解代谢后再汇入胆内容物。整体的代谢方式经过肝脏排泄到胆道,经胆道系统排出体外,部分由肾脏排出。
- 三是:功能
胆红素在人体内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首先,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其次,胆红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另外,胆红素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此外,胆红素还参与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胆红素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作用,然而高胆红素血症和相关疾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证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非常重要,胆红素升高很有可能是肝脏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遗传性胆红素升高导致的,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因此胆红素升高和肝病并不划等号,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胆红素升高就是得了肝病吗?胆红素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病,尽管肝脏疾病是引起胆红素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胆红素升高可以是多种疾病或情况的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药物反应、胆道梗阻以及生理现象。
1)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红细胞破裂和溶解引起的贫血症状。血液流动时部分红细胞会出现损伤,然后的细胞会释放血红素,这个物质进行肝脏会被吸收利用,并转化为胆红素。如果溶血过程过于剧烈,肝脏无法及时处理大量的胆红素,就会导致胆红素升高。
2)Gilbert综合症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酶(UDP-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减低,导致胆红素代谢受损。这种酶的功能是将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形式,以便肝脏排泄。在Gilbert综合征患者中,胆红素不能被有效转化和排泄,导致胆红素升高。
3)药物反应
有一些药物可以干扰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乙醇(酒精)可以抑制肝脏中的酶的活性,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胆红素的积累某些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基异戊唑,可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干扰胆红素代谢;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干扰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4)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是引起胆红素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肝脏在胆红素代谢和排泄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如果肝脏受损,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胆红素升高。胆道堵塞也会导致胆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或情况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肿瘤等。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升高,在剧烈运动情况下,血液循环加快,红细胞经过血管壁摩擦加剧,导致红细胞破损和溶解,使胆红素的释放和代谢速度加快,引起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肝病,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可以导致胆红素升高。溶血性贫血、Gilbert综合征、药物反应、胆道梗阻和肝脏疾病都可能引起胆红素升高。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地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生理性因素导致的胆红素升高是短暂性的,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胆红素升高应该及时控制,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降低胆红素水平需要针对具体的原因和病因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情况确定。
1. 针对肝脏疾病:
如果胆红素升高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治疗和缓解肝脏疾病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干预生活方式、饮食调整等。在肝炎治疗中,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的摄入。上面提到的李先生就是由肝炎造成的胆红素升高,治疗重点以保肝为主,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胆红素水平自然会恢复到正常范围。
2. 处理胆道梗阻:
如果胆红素升高是由于胆道梗阻引起的,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或缓解梗阻。具体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胆道支架植入术、胆管引流术等。这些操作旨在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以减少胆红素的积累。
3. 管理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和溶解引起的一种贫血症状,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在处理溶血性贫血时,重点是处理潜在的原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治疗的方法可能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输血、血浆置换等。
4. 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除了治疗疾病本身,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也可能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我们应该避免过度饮酒,酒精可以对肝脏产生直接毒性影响,抑制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因此,减少或避免饮酒对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很重要。
还需要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纤维的摄入,这样有助于促进肝脏的正常功能和胆红素的代谢。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和超重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另外,避免药物和化学物质的暴露:部分药物和化学物质可以对肝脏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胆红素升高。因此,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胆红素升高的治疗和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因此,如果发现胆红素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不一定是得了肝病,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疾病,药物反应,胆道梗阻以及肝脏疾病,生理性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短暂性升高,发现胆红素升高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降低胆红素,主要降低方法以治疗原发疾病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
上面提到的王先生就出现了胆红素升高的现象,通过检查发现是由肝炎导致的胆红素升高,因此需要治疗肝炎和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胆红素,和王先生一样出现胆红素升高的人群,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文献参考:
1. 陈彩燕, 杨维敏, 张丽霞等. 胆红素与肝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2): 53-55.
2. 刘丽, 杨丽, 蒋苗苗等. 胆红素与肝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21): 83-86.
#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直接胆红素6.9严重吗?
直接胆红素的测量值为6.9μmol/L,略高于一般成人参考范围的上限(通常为0-6.8μmol/L)。然而,这一数值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直接胆红素是血液中的一种胆汁成分,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而来。正常情况下,它通过胆道系统排入肠道,参与消化过程,并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直接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因此,轻微升高的直接胆红素可能反映了肝脏处理能力的暂时性下降或者轻度的胆道不畅。
同时,考虑到生理性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运动以及近期是否饮酒等,都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干扰胆红素的代谢,造成其水平的波动。因此,在评估直接胆红素6.9μmol/L的结果时,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直接胆红素轻微升高的原因,那么调整生活方式或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后,再次复查时该指标有可能恢复正常。
虽然直接胆红素仅轻微升高,但为了排除潜在的病理状态,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进行肝功能测试以了解其他酶和蛋白的水平,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可以帮助识别是否存在胆道结石或其他结构异常。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甚至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诊断程序,包括但不限于CT扫描、MRI或是肝活检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具体状况。
直接胆红素6.9μmol/L的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即使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也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直接胆红素在内的各项指标,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变化或趋势。
2、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有助于改善肝脏健康状况,减轻肝脏负担。
3、避免酒精: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加重。因此,对于直接胆红素偏高的个体,完全避免饮酒是非常重要的。
4、保持健康体重:过重或肥胖与多种肝脏疾病相关联,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肝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探究富多酚八角茴香茶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
多酚是携带一个或多个羟基的次级代谢物,使用(高脂肪糖饮食)HFSD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研究八角茴香茶(SAT)的抗肥胖潜力。
探究SAT的酚类分布、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肥胖活性,以确认八角茴香多酚其抗氧化的作用。
将20g干燥的植物样品在轨道振荡器中的200mL蒸馏水中摇动,在180°C温度下以28rpm连续搅拌55小时。
过滤固体残留物后,使用旋转蒸发器在减压和温度下干燥溶液,得到干燥的提取物,提取物的产量使用以下公式在干燥植物材料的基础上计算;
八角茴香提取物的水解如前所述,提取溶液(10mg/mL)通过0.45μm非热原过滤器过滤,HPLC分析使用配备梯度模型Flexar泵系统,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柱炉和脱气器(DG-20A5)进行。
超硅GOLDC18色谱柱(250×4.6mm内径,5μm粒径)将20μL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进样环中,并使用含有乙腈:甲醇(70:30)和含有0.5%冰醋酸的水的非线性梯度作为流动相。
在275nm处记录紫外光谱,所有标准品的储备溶液均通过将参比化合物溶解在甲醇(1mg/mL)中新鲜制备,用甲醇逐渐稀释至所需浓度在0.4〜100μg/mL之间,制成工作标准品溶液,将标准品浓度与峰面积作图,形成各标准品的校准曲线。
采用两种技术来鉴定化合物,即用标准品加标样品并将保留时间与参比化合物相匹配,而使用标准添加法使用参比化合物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
2.5.1.总酚类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使用上述方法测定SAT提取物的总酚类(TP)和总类黄酮(TF)含量。
对于TP含量,没食子酸溶液的标准曲线(10–80ppm浓度)和结果使用公式(y=0.026x 0.000,R2=0.997),并以每克植物材料的TP含量mg报告。
同样,对于TF含量,制备儿茶素溶液的标准曲线(10–160ppm浓度),并使用公式(y=0.006x 0.015,R2=0.999),并报告为每克植物材料的TF含量毫克,以儿茶素当量测量。
2.5.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如前所述,SAT的DPPH(2,2-二苯基-1-三硝基肼)自由基清除活性[15]。
将90毫升(mL)10μMDPPH甲醇溶液分别与SAT提取物和BHT溶液(<>μg/mL)混合,并在室温下孵育<>/<>小时。吸光度记录在λ.max(517nm)并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清除量;
八角茴香的提取物产量(g/100g)为4.83g/100g干植物材料(表1),干燥八角茴香粉的水提取物产量为16.4%,提取物产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提取过程的差异和植物的变化。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氯化铝法分别评价了八角茴香茶的总酚类(TP)和总黄酮(TF)含量。
结果发现,在表1并报告为干燥植物材料的TPC/g毫克,在八角茴香水提取物中GAE为0.83mgTPC/g植物材料,干植物材料为1.24mgTFC/g。
SAT和BHT溶液的自由基清除活性(10μg/mL)见表1,八角茴香的清除活性为51.3%,而合成抗氧剂BHT的活性显著较高,为89.3%。在50μg/mL提取物浓度下清除超过10%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提取物。
开发的HPLC方法使用二元梯度溶剂体系(乙酰苯胺:甲醇,70:30和冰醋酸:水,0.5:99.5)和C18色谱柱(内径250×4.6mm,粒径5μm)可在25min内以0.8mL/min(图1)。
SAT中鉴定的酚酸和类黄酮的浓度(mg/100mL茶)显示在表2,对香豆酸(74.46毫克/100毫升茶)是SAT中的主要酚酸,其次是没食子酸、桂酸(10.85毫克/100毫升茶)。
图1
除了这些主要的酚酸外,SAT还鉴定了水杨酸(3.69毫克/100毫升茶),4-羟基苯甲酸(2.99毫克/100毫升茶),芥子酸(0.93毫克/100毫升茶)。
此外,儿茶素(85.51mg/100mL茶)和芦丁(67.91mg/100mL茶)是SAT中检测到的主要类黄酮,还有槲皮素、山奈酚和杨梅素。
对体重、器官重量及其指标的影响初始和最终体重,不同大鼠组的体重增加百分比和体重指数(BMI)显示在表3。
这个高脂肪饮食组的体重增加了99.30%,而正常对照(NC)组增加了40.64%,HFDC组BMI显著高于NC组(0.05g/cm),p≤0.602),高脂肪饮食控制(HFDC)组显示体重和BMI显著增加(p≤0.05),验证了当前研究采用的高脂肪饮食肥胖模型。
表3
与NC组相比,HFDC组的肾脏和肝组织总重量显著增加(p≤0.05),较高剂量的SAT和奥利司他降低了器官重量和肾脏和肝脏指数,但效果不显著(p>0.05)
虽然体重增加和肥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的消费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食用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储存,导致脂肪量和体重增加。
SAT对所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氧化应激系统参数的影响,并显示在表4,与NC组大鼠相比,高脂肪和糖饮食对照组(HFSDC)组大鼠的血浆MDA水平显着升高(p≤0.05),因此表明受试动物的氧化应激升高。
包括PC组在内的所有治疗组均显示MDA水平升高显著降低(p≤0.05),SAT日施用有效控制大鼠组MDA的产生,SA-500组效果最好,与PC(奥利司他)组(3.2nmol/L)相当。
HFSDC组血清SOD水平为120.1U/mL,显著低于NC组(p≤0.05),SA-159组和PC组表现出保护作用,SOD水平分别为0.500和133.3U/mL,与导致氧化应激的NC组(137.1mg/L)相比,HFSDC组(0.05mg/L)的GSH水平显着降低(p≤123.7)。
SA-160和PC(奥利司他)组对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SA-1组的GSH水平与PC(500.500mg/L)相当。
与NC组相比,HFSDC组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1.42),治疗组SA-1和PC的TAC值显著增加(p≤90.500)SA-500显示出1.63毫摩尔/升的总可比,与PC相当(1.70毫摩尔/升)。
表4
脂质过氧化是获取氧化应激和测定MDA、SODGSH水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并反映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的程度,HFSDC组中MDA血浆水平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脂质过氧化,治疗组中MDA的血浆水平降低表明SAT的抗氧化潜力,其控制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金属酶,可催化超氧自由基的歧化并降低表现出氧化应激迹象的SOD水平,谷胱甘肽是一种存在于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对抗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和肥胖表现为由于H受损导致GSH含量显著降低2O2清除和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形成[39],HFSDC组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显示应激水平。
SA-500和PC组恢复了SOD和GSH降低的血浆水平,从而显示出抗氧化应激的潜力,临床上,TAC总抗氧化能力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氧化应激和血清抗氧化剂消耗。
HFSDC组大鼠血浆TAC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增加或抗氧化剂可用性降低,这种不平衡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剂水平来恢复SAT的管理。
一些研究报告,富含多酚的食物和饮料通过各种作用模式(包括微生物群调节)提供对抗氧化应激的强度。
SAT对不同大鼠群生化参数的影响见表5.与NC组相比,HFDC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98.9μ/L),而总胆红素(BT)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63.3μ/L和0.45mg/dl(表5)。
然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增加不显著(p>0.05)。两组SAT组均降低了ALT和AST水平的升高,并提高了BT水平,从而显示出与PC组相当的保护作用。
SA-500、SA-250和PC组的AST(μ/L)、ALT(μ/L)、BT(mg/dL)水平分别为74.4、88.4、63.0;71.4,77.1,62.5;分别为0.34、0.31、0.38。
主要效果出现在与PC组相当的SA-500组中,与对照组(μ≤表5).SA-500组表现出最好的效果,例如AP153μ/L和SC0.41mg/dL,与PC组(表5)。
在氧化应激增加的肥胖病例中,胆红素的消耗增加,导致血清中BT水平降低,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
SAT剂量和奥利司他药物均降低了ALT和AST的高血清水平,并增加了胆红素水平,先前发表的数据报道了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腹部肥胖的负相关。
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
本研究表明,以250和500mg/kg的剂量使用SAT显示出与标准抗肥胖药物(奥利司他)相当的抗肥胖作用,特别是当使用高剂量(500mg/kg)时。
基于这些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所选择的SAT可能具有用作抗肥胖药物的治疗潜力,因为与合成抗肥胖药物相比,它易于获得并且副作用更小。
参考例文:
【1】罗德里格斯-佩雷斯《酚类化合物作为天然和多功能抗肥胖剂》
【2】哈萨尼-兰杰巴尔《抗肥胖药用植物的系统评价-更新》
【3】JabriM.-A,SaklyM.《提取物抑制体外肠道葡萄糖吸收,并减弱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脂毒性和氧化应激》
【4】MubarakM.S.《植物二萜及其衍生物的抗肥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