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胎盘炎症(胎盘炎症是什么引起的)

文章目录:

孕妇肥胖增加后代终生心血管病风险

肥胖人口迅速增加,影响到近1/3的育龄妇女。5月12日发表于《生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母亲肥胖会损害胎儿的心脏健康和功能。

研究发现,母亲肥胖会导致胎儿心脏的分子变化,并改变与营养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大大增加后代日后出现心脏问题的风险。这是第一项表明心脏是由胎儿期接收的营养物质“编程”的研究。

基因表达的变化改变了心脏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方式。它们将心脏的营养偏好进一步转向脂肪,而不是糖,结果肥胖雌鼠胎儿的心脏变得更大、更重,心肌也更厚,并显示出炎症迹象。这会降低心脏收缩和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小鼠模型,该模型复制了肥胖女性的生理学和胎盘营养物质输送模式。

在研究中,雌鼠被饲喂高脂肪饮食和含糖饮料,这相当于一个人经常食用汉堡、薯条和碳酸饮料(约1500千卡)。雌鼠一直吃这些食物,直至增重25%。另外50只雌鼠作为对照组则被控制饮食。

研究人员使用超声心动图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成像技术,对子宫内及出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24个月的小鼠幼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后代的基因、蛋白质和线粒体。

结果发现,后代心脏代谢的变化与性别密切相关。雌性胎儿的心脏有841个基因表达发生改变,雄性胎儿心脏则有764个,但在两性中,只有不到10%的基因表达均发生了改变。

不过,性别之间的变化存在差异——雄性心脏功能从一开始就受到损害,而雌性心脏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恶化。

心血管健康和功能持续损害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雌激素引起的,但性别差异的分子原因尚不清楚。

论文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的Owen Vaughan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母亲肥胖与后代心脏代谢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这项研究提高了人们对相关机制的认识,并为心脏代谢疾病的早期预防铺平了道路。”

他举例说,人们可以根据母亲或孩子的体重指数或性别,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建议,或者开发针对胎儿心脏代谢的新药。

研究人员指出,小鼠怀孕时间短、后代多,饮食与人类不同,因此需要在人类志愿者中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母亲肥胖和后代心脏功能关联的确切分子机制。(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3/JP282462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科普|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也有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晶昀 AI创意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年”成为热议话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强调,将通过三年行动推进全民体重管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风险。

这一政策关乎国民整体健康,于女性而言,肥胖对于生殖系统更有深远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将超重和肥胖定义为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为千克/平方米)定量评估人体情况,成人BMI介于25-29.9为超重,BMI≥30为肥胖。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人群特点将成人BMI≥24定义为超重,BMI≥28定义为肥胖。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已分别达到34.3%和16.4%,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关系到每个女性当妈妈的权利。举个例子,28岁的小美结婚3年怀不上宝宝。检查发现,身高160cm的她体重85公斤,血糖血脂偏高,月经非常不规律,3到6个月才来1次。医生告诉她:“减掉30斤,好孕自然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小美成功减重后自然怀孕。这样的真实案例经常在医院上演。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明确证实肥胖可以导致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其对生育的影响不仅限于生理结构,更涉及分子层面的复杂调控,通过多重机制干扰女性的生殖系统,影响生殖能力。

月经异常和异常子宫出血

研究提示,肥胖可以导致性发育提前甚至性早熟。多数BMI较高的女孩的月经初潮时间早于同年龄BMI较低的女孩,这是因为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在青春期启动中发挥扳机作用,肥胖女孩的体内脂肪较多,分泌的瘦素水平较高,因此月经初潮时间也较早。

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过量分泌瘦素和雌激素,同时抑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合成,引发高雄激素血症。肥胖女性合并糖代谢、脂代谢的障碍,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瘦素抵抗和高瘦素血症等,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的正常功能,影响卵泡发育,造成排卵障碍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稀发或者闭经。

而在围绝经期,肥胖对于女性月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无排卵性的异常子宫出血。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可能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孕和流产

研究显示,BMI≥28的女性无排卵性不孕风险是正常体重女性的2.7倍。肥胖女性的卵子质量下降,其卵泡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升高,线粒体功能受损,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与受精能力,造成不孕。动物实验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卵母细胞染色体异常率显著增加。同时脂肪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可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胚胎着床率,并且肥胖女性高胰岛素血症会影响胎盘血供,诱发血栓形成,因此,胚胎发育异常,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会增加。

肥胖也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催化剂”。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多毛、痤疮及不孕等,肥胖女性的PCOS发病率较正常体重女性高3-5倍,而大约75%的PCOS患者合并肥胖。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激素分泌失衡,加重临床症状。

自然怀孕的肥胖女性流产的风险会增加。在反复流产的女性中,与肥胖的相关性更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俗称试管婴儿)治疗时,肥胖会影响盆腔超声检查和取卵的安全性。同时,促排卵药物需求量更大,但反应不良的周期取消率更高,获卵数可能会减少,胚胎发育潜能偏差,临床妊娠率降低。资料显示,即使IVF治疗成功妊娠后,流产风险也较正常体重女性增加1.5倍。

子宫内膜病变

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组织丰富,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细胞过度增生,另外肥胖还与其他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肥胖或体重增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并且肥胖程度越重,发生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的风险也越高。与正常体重女性(BMI35)者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飙升至4.7倍。在子宫内膜癌人群中,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特异性死亡率增加2倍有关。

对于女性孕期的影响

肥胖女性在妊娠期面临多重健康威胁,形成“母体-胎儿”双向风险链。肥胖女性怀孕后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并且风险随着BMI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高血糖环境同时增加巨大儿、肩难产及新生儿低血糖风险。

因为肥胖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肥胖女性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2-3倍,且这一风险随着肥胖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增加。

肥胖女性产前抑郁和早产的风险同样增加,肥胖孕妇剖宫产率增加50%,术后感染、血栓形成风险升高。总之,BMI越高,产科风险越大。

肥胖女性的子代远期健康亦受波及,如儿童期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神经发育障碍。母亲肥胖可能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影响子代代谢功能。研究发现,肥胖女性子代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成年后肥胖风险增加40%。母亲妊娠前BMI对子代成年后体重、腰围和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妊娠期体重增长的影响。母亲妊娠前肥胖的子代认知和行为异常的风险偏高,交叉运动和阅读能力均显著受到母亲妊娠前BMI的影响。

肥胖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危害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贯穿女性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提出,不仅是对慢性病防控的顶层设计,更是对女性生育力保护的重要政策支持。值得欣慰的是,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具有可逆性。通过科学减重,如合理膳食、规律运动、代谢性疾病干预等,可显著改善内分泌环境,逐步恢复生殖健康。正如案例中的小美,减重后成功妊娠的经历印证了“体重管理是性价比最高的生育力保护方案”。

余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孕期高脂饮食影响子代神经系统?目前研究喜忧参半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李亚琦认为,对于孕期高脂饮食究竟对子代大脑有何影响,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但孕期高脂饮食会增加母体孕期肥胖的风险及与肥胖相关的其他疾病风险,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等,也会增加子代罹患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11月29日,美国杜克大学的Alexis M. Ceasrine等人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题为“Maternal diet disrupts the placenta–brain axis in a sex-specific manner”的研究。该研究称,孕期高脂饮食可能会通过破坏胎盘和胎儿大脑之间的通讯,提高后代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易感性。

该实验以小鼠为对象,为了探究母体饮食脂肪含量对后代神经发育的影响,雌性野生型小鼠在交配前,大约4周龄(幼龄)时,分别被分配到HFD组(high fat diet 高脂饮食,饮食脂肪含量45%)和LFD组(low fat diet低脂饮食,饮食脂肪含量10%)。此后,研究人员效仿人类的饮食习惯给两组小鼠喂食,即青少年时期倾向于从高脂饮食中获得卡路里的雌性,一般在成年后也会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在整个试验周期,HFD组雌性的体重增加明显多于LFD女性,并且在整个妊娠期体重都保持升高趋势。

实验显示,尽管在胚胎期第14.5天(e14.5)时胎盘重量不受mHFD(母体高脂饮食)的影响,但从体重来看,mHFD后代的体重明显高于mLFD(母体低脂饮食)后代。从社交能力来看,与雄性mLFD后代相比,雄性mHFD后代在适应新环境等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攻击性有所增强。与雌性mLFD后代相比,雌性mHFD后代在社交能力、适应新环境等能力方面显著降低。

同时,研究人员还对两组小鼠的子代进行了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结果表明,与雄性mLFD后代相比,雄性mHFD后代在水中静止时间明显缩短,移动距离明显更远,移动速度也更快。与雌性mLFD后代相比,雌性mHFD后代的FST行为没有发生变化。最后,在野外测试中,雄性和雌性mHFD后代在一般活动或焦虑样行为方面都没有任何变化。

这表明,在雌性中观察到的社交缺陷不是由运动技能受损等引起的,而雄性在FST中移动的速度和距离的增加也不是单纯由于过度活跃。这些或许都与母代高脂饮食引起的子代神经系统变化有关。

对此,澎湃科技采访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教研室青年副研究员李亚琦。李亚琦表示,该研究的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孕妇高脂饮食会导致胎盘和胎儿大脑内细菌内毒素的累积,从而激活巨噬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对子代的神经发育和行为产生影响。

“炎症无疑是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需要强调,炎症只是可能的代谢通路之一,还有很多其他相关通路。同时,炎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产生是非特异性的,所以如何理解炎症对胎儿大脑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李亚琦说。

性别产生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影响路径不同。李亚琦解释:依据研究中使用到的小鼠模型,母亲高脂饮食对雄性子代行为的影响路径是小胶质细胞过度吞噬5-羟色胺能神经元,导致子代大脑内5-羟色胺生物有效性有所降低。而对于雌性后代,母亲高脂饮食对其行为造成的影响则通过独立于5-羟色胺的机制产生。

孕妇高脂饮食会增加子代患精神疾病风险吗?

这不是科学家们第一次研究孕妇高脂饮食与子代神经系统变化间的关系。2022年8月,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生命科学中心生物科学研究所Urte Neniskyte教授发表题为“The impact of maternal high-fat diet on offspring neurodevelopment”的文章称,母体高脂饮食会导致母体肠道、脂肪组织和胎盘的炎症激活,母体和胎儿循环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加,从而干扰子代产前和产后的神经发育。

HFD引起的母亲代谢紊乱会改变后代的大脑发育,导致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和抑郁或精神分裂症。

在此之前,还有多项研究也表明母体高脂饮食会对子代神经系统造成影响。2008年~2011年,加拿大科学家Krzeczkowski JE等人在加拿大进行了一项旨在评估人类产前肥胖或高血糖暴露与3-4岁儿童神经发育问题之间关系的队列研究。研究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将母亲分为:正常组(18.5 kg/m2< BMI< 25 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 > 25 kg/m2),并通过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对其孩子的智力、认知功能(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同时还纳入了家庭环境、母亲教育背景、母亲心理状态(抑郁)和母亲饮食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低BMI相比,怀孕期间母体的高BMI与子代语言智商、总智商偏低有关,此外母体的高BMI还可能导致外化问题行为(反映儿童对外部环境消极反应的外在行为)的出现。至于这些变化能否通过校正产前饮食和家庭环境来改变,研究尚未得出结论。

2010年,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助理教授Sullivan EL等人也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 NHP)模型,研究了母体肥胖对子代的影响。母体在孕前、孕中及生产后都被饲喂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高脂饮食,其幼崽从生后的第130天开始接受人类入侵者测试和新奇物体测试,用以评估其焦虑、恐惧和行为抑制情况。

结果显示,雌性幼崽在新奇物体测试中显示出较高的焦虑样情绪,雄性幼崽的攻击性行为增强。在其他动物实验中,Augustyniak RA等科学家也发现,妊娠期母体的高脂饮食与子代在压力下的应激反应升高有关。

孕妇高脂饮食会降低子代患老年痴呆风险吗?

也有研究表明,孕妇高脂饮食可能给子代神经系统带来正向影响。2019年8月,美国坦普尔大学Lewis Katz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妊娠期间母亲的高脂肪摄入可以保护后代免受大脑中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特征的影响。

Lewis Katz医学院阿尔茨海默症中心主任Domenico Praticò医学博士带领的小组让怀孕的小鼠从怀孕开始到怀孕结束都吃高脂肪的食物。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母亲们就转变为有规律的饮食。同时,这些后代在一生中始终保持相同的标准饮食。在子代11个月大时,它们接受了行为测试。“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怀孕期间喂食高脂肪饮食的母亲的后代,比怀孕期间喂养正常饮食的母亲所生的后代,有更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Domenico Praticò表示。

研究人员称,这是因为与常规饮食母体的后代相比,高脂肪饮食的母体后代突触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突触是神经元聚集在一起传递信息的地方,在学习和记忆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与常规饮食母体后代相比,高脂饮食母体后代的淀粉样蛋白水平较低。淀粉样蛋白是一种在神经元中积聚的异常蛋白质,会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记忆和学习能力严重受损。

研究者还发现,在高脂饮食母体后代体内,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三个重要基因——β-分泌酶、tau和病理性tau调节基因CDK5的水平都有所降低。Domenico Praticò博士团队发现,在早期发育阶段,母体高脂肪饮食增加了一种叫做FOXP2蛋白质的活性,它可以有效抑制这些基因,从而保护后代免受大脑功能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症发展的影响。

李亚琦认为,由于相关研究不是很充分,对于孕期高脂饮食究竟对子代大脑有何影响,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目前比较确定的是,孕期高脂饮食会增加母体孕期肥胖的风险及与肥胖相关的其他疾病风险,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等,同时也会增加子代罹患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Poston L, Caleyachetty R, Cnattingius S, Corvalan C, Uauy R, Herring S, et al. Preconceptional and maternal obesity: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consequence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6;4(12):1025-36.

2. Marchi J, Berg M, Dencker A, Olander EK, Begley C. Risk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pregnancy, for the mother and bab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views. Obes Rev. 2015;16(8):621-38.

3. de Assis S, Warri A, Cruz MI, Laja O, Tian Y, Zhang B, et al. High-fat or ethinyl-oestradiol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increases mammary cancer risk in several generations of offspring. Nat Commun. 2012;3:1053.

4. Lin H, Zhao Y, Zhu Y, Li C, Xu W, Chen X, et al. Maternal High-Fat Diet Aggravates Allergic Asthma in Offspring via Modulating CD4( ) T-Cell Differentiation. Nutrients. 2022;14(12).

5. Karachaliou M, Georgiou V, Roumeliotaki T, Chalkiadaki G, Daraki V, Koinaki S, et al. Association of trimester-specific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with fetal growth, offspring obesity, and cardiometabolic traits in early childhood.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212(4):502 e1-14.

6. Gawlinska K, Gawlinski D, Filip M, Przegalinski E. Relationship of maternal high-fat diet during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to offspring health. Nutr Rev. 2021;79(6):709-25.

7. Lanska DJ. Chapter 30: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major neurological vitamin deficiency disorders: the water-soluble B vitamins. Handb Clin Neurol. 2010;95:445-76.

8. Huang X, Ye Y, Li Y, Zhang Y, Zhang Y, Jiang Y, et al. Maternal folate levels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ren's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t 2 years of age. Eur J Clin Nutr. 2020;74(11):1585-9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