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肥胖(17岁肥胖纹怎么消除)

文章目录:

17岁高中生“肠胃炎”一周,体重增加30斤!竟是这病惹的祸

来源:钱江晚报

一个17岁的中学生捂着肚子喊痛,

你首先想到的是?

高二少年超超(化名)前不久“肠胃炎”,在社区卫生院挂了三天盐水,不仅没见好转,腿都“挂”肿了,体重还增加了30斤。这奇怪的“肠胃炎”最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出原形,竟是肾病综合征,为啥肾病会导致腹痛?为啥小小年纪就得了肾病?

17岁高中生“肠胃炎”一周

挂水到腿肿还未好转

17岁的超超是杭州某中学高二学生。前不久,超超在体育课后觉得肚子隐隐作痛,刚开始以为是运动后喝了冰饮料导致的肠胃不适,便没当回事。直到第二天起床准备上学,腹痛还未好转,超超便跟妈妈说了。

“平时早饭要按时吃,不要经常买饮料喝,那都是添加剂,渴了就多喝热水。”超超妈妈下意识地认为超超这是胃痛,伴着唠叨,给超超塞了几颗胃药到书包里。

在学校里,超超吃了胃药后腹痛并未好转并且变得更加严重,便打电话给超超妈妈,妈妈带着超超到了社区卫生院。

卫生院觉得超超很有可能是肠胃炎导致的腹痛,便开了三天护胃、止痛的盐水。

“妈,我还是觉得肚子痛,并且我洗澡的时候发现我两条腿肿起来了。”三天盐水挂完后的当天晚上,超超捂着肚子还是喊痛,为此,超超妈妈带着儿子驱车前往浙大一院。

几个关键症状抓“病因”

最终竟是这个器官出问题

“医生,我儿子肚子痛快一周了,盐水挂得腿都肿了还是不见好。”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对超超做了一系列检查当下就排除了急腹症,所谓急腹症就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为主要的症状。最常见的急腹症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溃疡性急性穿孔等疾病。

“喂,肾脏病中心吗?急诊外科诊间有个17岁的高中生患者主诉腹痛,并且腿肿、阴囊肿,血肌酐高,急诊CT显示肠道胰腺水肿,请帮忙过来看看。”急诊科医生拿到超超的血液报告后,立即给肾脏病中心当晚值班的

二唤医生周静怡副主任医师打了电话,周静怡副主任医师立即赶到急诊科。

“血白蛋白15g/L,血肌酐110umol/L。”看到这个指标的周静怡副主任医师皱起了眉头,“除了肚子痛和肿,有没有其他的变化?”超超和妈妈被问得一头雾水,表示好像没什么,“比如最近体重有没有增加很多?小便里有没有泡泡?嘴巴干不干?”

“哦!都有都有哎!”这时,刚好超超的急诊尿常规结果出来显示尿蛋白 。

您孩子这个肚子痛不是肠胃炎,而是肾病综合征。”听到这里的超超妈妈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一直强调自己儿子平时身体健康并且年纪轻轻怎么会有肾病。

周静怡副主任医师耐心解释,肾脏原本是排除毒素的器官,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发生了病变,在排除毒素的同时,大量人体有用白蛋白也从小便流失,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而一旦血液中的白蛋白变少,血液里的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随之也会流失到组织间隙,比较常出现在下垂部位比如下肢、阴囊,也可以出现肠道、胰腺等水肿,有部分年轻病人会因为胃肠道水肿痉挛出现腹痛,这时就很容易被当做胃肠疾病以及胰腺炎诊治,超超就是这样的情况。

警惕这种肾病疾病很有迷惑性

不及时治疗很危险

“超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周静怡副主任医师表示,超超目前血肌酐已经升高,存在急性肾损伤,并且需警惕因血液浓缩、血白蛋白降低而增加的血栓风险。

超超当即被收住在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程军主任医师医疗组。程军主任医师表示,青少年肾病综合征有时确实有较强的迷惑性,他们临床上见过不少像超超一样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因为腹痛、胰腺水肿经常被当做胃肠疾病或者胰腺炎进行治疗。

但至于超超为什么年轻轻轻就得了肾病综合征,程军主任医师表示肾病综合征病因太复杂,目前还不清楚。

“肾病综合征需要及时治疗,尤其在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情况下,要及时识别急性肾损伤原因。像超超这个患者,口干、血压低,明显容量不足,所以虽然他水肿非常严重,体重比平常增加了将近30斤,也不能盲目利尿,反而要先补液扩容。”程军主任医师表示,除了急性肾损伤之外,肾病综合征还易发生血栓栓塞,超超入院后出现了胸闷、一过性氧饱和度下降的疑似肺栓塞情况。

经过及时治疗,超超的肾功能在入院三天内就恢复正常,体重在入院十天内下降14公斤,恢复到接近病前水平,复查血白蛋白回升、尿白蛋白减少。“虽然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明确的疾病诊断,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行肾穿刺活检来明确具体疾病分类,从而指导治疗。但对于超超这种起病急骤、激素治疗效果显著的青少年患者,从专业角度和家属意愿考虑,可以暂时不做。根据经验基本可以判断他是一种叫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毛病。

如果从一开始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后面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那么就会强烈建议患者做个肾穿明确一下了。”程军主任医师嘱咐超超出院后继续服药,定期复查。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胡枭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子宸

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陈萌山说。

(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

来源: 新华网

17岁少年极端节食致肾衰竭!专家提醒:减肥切勿“走捷径”

17岁的黄宇(化名)为了快速减肥,半年内通过极端节食暴瘦34.8斤,却因急性肾衰竭被送医抢救。血检显示,他的尿酸值飙升至正常上限的2.3倍,肌酐值远超安全范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盲目减肥也可能带来致命隐患,更让科学减重成为关乎生命健康的必修课。减重的终点不是秤上的数字,而是身体长久的平衡与健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叶艳彬主任医师表示道。

快速增肥后又采取极端节食减重

肾脏首先绷不住了

在开始“快速减肥”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年轻的黄宇陷入生活泥潭:日均3瓶可乐代替饮水、炸鸡烧烤当宵夜、几乎零运动。短短半年,他的体重从90公斤飙升至130公斤,BMI指数高达38.8,远超肥胖标准。2024年初,他因痛风就医时,尿酸值已突破1000μmol/L(正常上限428μmol/L),医生明确警告需科学减重。

然而,急于求成的黄宇选择了一条危险之路——断早餐、戒红肉和主食,仅靠少量鱼肉蔬菜果腹。半年后,体重虽降34.8斤,但长期营养失衡导致尿酸值持续攀升,痛风反复发作,最终因急性肾衰竭入院。检查显示,他的肌酐值高达288.8μmol/L(正常值4-11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骤降,确诊肥胖相关性肾病和代谢综合征。“极端节食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废物堆积直接压垮了肾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接治黄宇时的主诊专家不无痛心地表示。

快速减重看似高效

但蛋白质过度分解加重肾脏负担

营养科叶艳彬团队为黄宇定制了限蛋白、低嘌呤的饮食方案,并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起初,他因长期饮食紊乱陷入焦虑,多次偷偷减少食量甚至忍饥挨饿,导致低血糖、头晕乏力。首月复诊时,体重虽降8.5公斤,但肌肉流失3.6公斤,体脂仅降5.7公斤。医生紧急调整计划,强调“肌肉是代谢的引擎,盲目减重只会雪上加霜”。

运动成为另一大挑战。因体重基数大,黄宇连散步都气喘吁吁,一度萌生放弃念头。家人购置跑步机、陪打羽毛球,助他逐步适应。6个月后,他成功减重27.4公斤,BMI从33.6降至25.4,体脂率下降12.6%,肝肾功能、血脂血压全部恢复正常。“他的逆转证明,减重不是速度的比拼,而是持久的健康管理。”

黄宇的经历绝非偶然。快速减重看似高效,实则暗藏多重危机——蛋白质过度分解加重肾脏负担,脂肪代谢紊乱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而肌肉流失更会拖垮基础代谢,埋下反弹隐患。更危险的是,部分减肥药或偏方含肾毒性成分,可能进一步摧毁健康防线。

叶艳彬特别提醒:“减重过程中,定期复查与坦诚沟通至关重要。”黄宇曾因隐瞒低血糖症状险些引发二次危机,这一细节敲响警钟:唯有通过血液指标、体成分等科学监测,才能及时纠偏,避免悲剧重演。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李旸 张灿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