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拥有完美的家庭,却离开家,拿起相机拍下了变性人、侏儒和妓女
想像一下,如果你出生在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是第五大街附近昂贵地段的一家大型时装专卖店老板,收藏艺术品,是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知名人物。家里人常到欧洲度假,你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18岁的时候,你嫁给了青梅竹马的丈夫,他是一名时尚摄影师。女儿出生后,你在照顾幸福小家的同时,还要辅助你丈夫的事业,给他拍摄的时装模特准备发型和化妆造型。当时美国进入了黄金的5、60年代,你们的合作非常成功,成为人人羡慕的艺术伉俪。
作为一个女人,这大概是最圆满的人生故事了。
但是对于黛安·阿布斯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像她父亲专卖店里的那些雍容华贵的皮草大衣,优雅精致,却完美到让人窒息。
看似拥有一切,却找不到活着的价值?
想做一个对人有用的人,却发现其实并不被需要?
——
前面的配图,来自于一部根据著名摄影师黛安·阿布斯的自传改编拍摄的电影《皮毛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由妮可·基德曼主演,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成为一名专注怪异的独立摄影师的。
事情起源于一个“奇特”的邻居入住。
莱昂内尔,是一名“多毛症”患者,这个如恐怖分子一样,从头到脚都捂得严严实实的邻居,却激发了黛安内心潜在的冲动。她为这种怪异的神秘所吸引,开始有意识地去注意和探究莱昂内尔的一切。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被莱昂内尔那种掩藏在怪异之下的从容与豁达深深的吸引,两人的暧昧因为莱昂内尔的病情走到了终点,却让黛安找到了生活的起点。
虽然这是电影杜撰的一个故事,但却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黛安·阿布斯的如此选择的原因。
她在自传中写道: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人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家庭,走上街头,拿起相机,成为一名独立摄影师。
她选择了从镜头里向世人展示命运的残忍和通融。
黛安·阿布斯主要拍摄那些居住在主流社会边缘的特殊人群。她拍摄极矮或极高的人,男扮女装的人,杂技团的演员,甚至有极度精神障碍的患者。
初次看到她照片的人可能会觉得怪异,甚至有强烈的不适感,但又被照片展示的特殊人群中被人们认可的一面所吸引。
▲△这是她很有一张有名的照片,拍摄于1966年,拍的是一名年轻的爱穿异性服装的男子。你能看见照片中人苍白皮肤上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和缺陷部位;他直直地看着你,似乎无可隐藏。
▲△另一张类似的照片叫做“纽约市酒店房间的墨西哥矮人”,拍摄于1970年。照片中,他直率地看着镜头,面带微笑。你甚至可以感到他床上的床单是多么柔和平滑,你仿佛已进入这位矮小的怪客的个人世界。
▲△最有名的要算“绝似双胞胎”这张照片了,两个小女孩站在照片的正中央,她们的脸蛋和身体长得几乎完全一样,用大大的、灰色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镜头。
这张照片被一本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相册图书用作封面。
她镜头下的人物似乎毫不介意展示他们身体的缺陷,他们并不隐藏自己身体中不雅部位,大方展示出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世界。看着这些照片,你会觉得对这些陌生的人们的私人生活产生了兴趣,甚至觉得或许自己不应该看着他们。
黛安·阿布斯曾经说:“照片是一个关于秘密的秘密。它展现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少。”
因为她拍了太多正常社会中所谓的畸形人———巨人、侏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她伸入到人物内心深处,用镜头告诉我们,人们在相互容纳而又相互排斥时如何相处,彼此相似或各不相同时又如何共存。
这也让她成为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摄影师之一。
据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人们在她展出的照片前吐的口水和呕吐物擦掉。
然而,在看了太多的悲惨命运之后,在彻底认知了正常与反常的隔阂之后,阿布斯无法承受心灵的负荷,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最终在48岁自杀。
她一直用镜头关怀一般人所回避的人事物,她曾说:“人们都惧怕在生命中遇到身心创伤的经验,然而‘怪胎’天生就带都创伤来到人世,他们已通过考验,他们才是人类中的佼佼者。”
所以,谁才是怪异呢?
大鸨,憨憨的飞鸟,匈奴人把她们当大宝,匈牙利人的国鸟
纵观全球,每个大陆,都有属于自己的鸵鸟。古老的非洲大陆,有体重体型都称冠的非洲鸵鸟。孤独的澳洲大陆,有仅次于非洲鸵鸟的澳洲鸵鸟,名为鸸鹋;神秘的美洲大陆也有美洲鸵鸟,分为大美洲驼和小美洲鸵,主要是生活在南美洲。而幅员辽阔的亚欧大陆上,必定也有属于自己的鸵鸟,那便是人称亚洲鸵鸟的大鸨。
大鸨,一说起这名字,大伙都可能下意识的听成大宝,尤其是会想起屌丝必备的护肤神器——大宝SOD蜜,又或者是在脑海中回想起,并不自觉地在口中念叨这句藏在电视上一闪而过的广告词:“大宝,天天见!”而此大鸨,在特定意义上。也算得上是“大宝”啦,因为他们长得够大,也由于数量稀少而被人们视作珍宝,所以他们就是一只只活着的“大宝”。
大鸨别名老鸨、野雁、独豹、地鵏(bǔ)。它们喜欢奔走于草原之上,站在地上的样子,像是鸵鸟、鹤与火鸡的结合,体阔腰圆,双脚长且粗壮,趾爪有力,善于奔走,是最像鸵鸟的一些特征;而当他们把脖子朝上伸直时,行立的姿态又有鹤的神韵,不紧不慢,矫揉造作中带着不同一般的优雅,这跟他们本就属于鹤形目密切相关;而那招摇的尾巴,则与火鸡尾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起火鸡,他们还稍显收敛一些。而他们与其他三种鸟的区别点在于,他们嘴短,喉下多长了两撇白色胡须,在繁殖期时胡须更加纤长。
大鸨是候鸟,这就说明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鸵鸟,它们是会展翅高飞的。而当他们飞上天空时,那样子则变成了老鹰、秃鹰、大雁的混合体。展开的双翅凌空飘飞的时候,与老鹰的翅膀像得没话说,肩羽与小覆羽栗棕色,中间的覆羽则刷上斑白。分岔的飞羽末端则是黑色的。
当你在底下仰望几乎要把他们误认为是老鹰时,他们那凸起的长脖子和秃头都深深地出卖了自己,那光秃秃的头颈像是和秃鹰的头颈从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不过那色调灰蓝得有点灵异,像是被剃了光头关进了监狱多年才放出来一样。可是呢,他们栗棕色且带蠹(dù)状斑的羽毛和圆锥型的身材,又以时速180公里的速度把她们的相貌从长得像鹰这一边往长得像雁那一边推去。
众所周知,他们是最为笨重的一种飞鸟,他们飞得更高,同时也肥的更高,实质就是又肥又高,对他们给人的感觉更有雁的那种亲近感,说不好听点就是他们没有鹰那种傲视群雄的霸气,而且笨重有肉。搭窝生蛋的活儿也都是在地上直接搞定。这点傻劲儿,与大雁是半斤八两,当然啦,个头小于雄鸟且没有“胡须”没有那么多毛的雌鸟呢,长相上更加形近于大雁,他们也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做“石鸨”。
自古以来,我们所说的“老鸨”又称为鸨母和鸨儿,是人们对于妓院老板娘的一个称呼。说直白些,老鸨就是妓女中的老妓女,老娼,一为嫖客穿针引线,二为管理教化妓女,三是协调各方关系,职能和目标都明确,只要给够价钱,就能千方百计满足客官需求。之所以我们将老鸨与老娼挂上钩,是因为古人一直都把老鸨当成淫鸟,是鸟中淫秽的首要代表。其来源典故众多,较普遍的一个典故呢很简单,也很荒谬。
某日,一个闲着无聊的古人有幸看到了老鸨,并亲眼目睹了雄鸨和雌鸨华丽丽的求偶过程和交配过程。但等他看完之后,却是一头雾水。回去后,跟人们说起时,却不懂装懂的说:
“老鸨都是母的,而且都是“同性恋”,非但如此,他们不仅与同类的母鸨交配,还和别种的母鸨搞,搞起来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翻云覆雨、乐此不疲……”
少见多怪的人们竟也信以为真,提起老鸨就是以那人的版本套着说,纷纷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见都没见过老鸨一眼的人们,已经将老鸨就是“淫鸟”、“百鸟之妻”的说法流传开来,连重要的书籍中也刊载了这些“事实”,这些舞文弄墨为业的人将之与他们所唾弃他们的保守思想所抵触的老娼联系上,自此,老鸨也就成了老娼的代名词。
事实上在大鸨群体中,雄鸟才是“花花公子”,因为大鸨种群性比例严重的阴盛阳衰,所以他们实行的是多妻制,在繁殖期里,一只雄鸟先后要调戏五到七只雌鸟,并与之交配,而雌鸟呢,也的确不是省油的灯,她们至少要与2只雄鸟交配,也就是说,她们会为了提高繁殖率,尽可能多的与别的雄鸟交配。这种行为称为“混配”,与雄鸟的“多配”相辅相成的,类似现象在其他鸟类中也很常见。
尽管到头来仍旧是名不虚传,摘不掉“淫鸟”的帽子,人们还是不会真的讨厌这些憨厚老实的大鸟,有句俗话说的好,叫“上有天鹅,下有地鵏”。地鵏就是大鸨,这句话说的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最为稀罕的两种鸟,能与天鹅相提并论,足见大鸨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之高。
匈牙利是匈奴人游遍大半个欧亚大陆后,选择定居所形成的国家。而且,巧的是,匈奴人走过的地方都是能够寻觅到大鸨生活痕迹的地区,这或许是一种巧合,但人们更愿意将之称为缘分。缘分,让人更相信彼此心中所爱就是对方,所以,匈牙利的国鸟选上大鸨,也不足为奇了。
清书,二零一四年年九月十九日。
李诞新综才4分?还好另一个李诞拿了9分
“人生不值得。”
这句话真的丧到了很多现代人的心坎里。
无力计较,无力反抗。
所以只好躺平安慰自己。
铺子一直很好奇,能说出这句话的李诞,人到中年会是什么样。
直到看过这部剧,铺子发现——
这不就是中年丧版的李诞么。
《后半生》
瑞奇·热维斯自编自导自演。
戏外,他以毒舌闻名,一张嘴怼天怼地对空气。
他的脱口秀《瑞奇·热维斯:人性》在豆瓣上有8.8的高分。
戏内,他几乎没停止过嘴炮。
什么事到他这全变了味,堪称是一部“负能量制造机”。
瑞奇·热维斯之外,还有一众戏骨演员加成——
《扯淡英国史》的戴安·摩根。
《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的大卫·布拉德利。
《唐顿庄园》《神秘博士》的佩内洛普·威尔顿。
演员演技有保证,剧情也丧得有趣。
第一季小试牛刀,就在豆瓣拿下了8.5的高分。
时隔一年后,第二季回来了,这次的成绩呢?
——豆瓣9.1分。
看评论也都是一水的好评,对这部丧剧爱的深切。
先回顾下第一季的剧情。
托尼是一名报社记者,为人幽默风趣,生活幸福美满。
他有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妻子。
二人结婚多年,恩爱如初。
妻子照顾着他的方方面面,他完全不知道离开妻子该怎样生活。
他还有一份很自由的工作。
清闲,不需要打卡,迟到早退全随他心意。
甚至连老板的面子都不用给。
一方面是因为老板是个老好人——
办公室的女同事喜欢周五放假,每次都用例假当借口。
哪怕一个月都来了三次,老板仍然照批不误。
另一方面是因为——
嗯……
老板是他小舅子。
可妻子患癌后撒手人寰,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他突然失去了重心,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他变得一团糟。
生活对他来说,就是看妻子的录像,然后将自己灌醉。
他有想过自杀。
最接近的一次,刀片都已经放到了手腕上。
但每次都被狗子阻止了。
狗子的叫声,狗子的表情,仿佛都在说它饿了,它很生气。
放心不下的托尼只好滚去给狗子准备狗粮。
这给了他时间思考。
他用破罐破摔为自己找到了一丝活下去的理由——
他本该死了,他什么都不在乎。
所以活下去的一切,都算是额外的收获。
所以他可以像个混蛋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如果超出了限度,那他可以随时自杀。
这就像是他的超能力。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如同ETC(自动抬杠)般的生活。
他变成一部除了丧之外没有感情的“负能量制造机”。
每天从起床便开始花式怼人。
清晨去遛狗,路人建议他给狗栓上狗绳。
他敷衍地抱歉。
然后一边系狗绳,一边借“狗嘴”讽刺——
“什么?他不是个又胖又多毛的爱管闲事的傻X。”
遛完狗回家,上班碰到邮差。
就因为邮差想直接将信交给他,而不是塞进门里,他和邮差争执了起来。
最终邮差不情愿地将信塞进了门里。
但这还不算完。
他专门给自己邮了封明信片,并让邮差亲口读了出来——
到了他的主场,报社,他就更闲不下来。
同事们知道他遭遇了变故,情绪非常不稳定,因此都非常迁就他。
他也知道同事们都是好心。
但他就是闭不上自己的臭嘴。
即使是带着侄子去吃饭,托尼都能和饭店的服务员怼起来。
根据餐厅规定,成人不能点儿童餐。
可越不让他点,他就越要点。
他给侄子点了两份。
然后当着服务员的面,将其中一份一把塞进了自己嘴里。
就连他的心理医生,跟他交谈时都很不正常。
心理医生问他的近况,他回答说仍是老样子——
他没有欲望朝陌生人的脸开枪,然后再自杀的话,就算是情况比较好了。
他的回答已经很离谱了,但心理医生更离谱——
“我的一个病人。”
“他打飞机的时候,会幻想杀死他的前妻。”
托尼很不解的问,这对他有什么帮助?
“我不知道。”
“大概是为了让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一个精神病人。”
“我也有问题。”
(这心理医生真让人无力吐槽)
托尼就像个刺猬。
他用丧、刻薄、混蛋、无耻将自己的心层层包裹住。
他以为这样就不会再痛。
但他错了。
他的自暴自弃丝毫没有减轻他心中的痛苦。
他仍然痛不欲生。
不过幸好,他的生活还是慢慢有了改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为了一名妓女。
在得到妓女只要50镑,什么都可以做的承诺后,托尼有些动心。
他戴上了墨镜,行色匆匆地将妓女带回家中。
之后就上演了大家喜闻乐见的环节——
让妓女将他积攒多日的脏盘子全洗了。
不过,干完活后,二人相谈甚欢。
托尼也摆脱了些许心中积郁。
此外,他还认识了一个比他更丧的人——
同样丧妻的朱利安。
朱利安是报社的临时工,负责派送报纸。
因为妻子吸毒,他也染上了毒瘾。
妻子吸毒过量去世后,留下他一个人,行尸走肉般地活在这世上。
你住在车库吗
是的
为什么
我从上一个住的车库被赶出来了
为了麻醉自己,托尼和朱利安一起吸食毒品。
在交谈中,托尼发现二人有很多共同点,可朱利安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没有任何共同点。”
“一个巨大的区别是,你还没放弃,对吗?”
“而我,很乐意现在就死去。”
“要是我有足够多的钱,我会疯狂嗑药嗑到不能嗑为止。”
托尼沉默了。
喝了口酒后,他给了朱利安足够的钱。
——“别浪费去买吃的。”
他知道给了朱利安钱后,朱利安极有可能吸毒自尽。
但他更知道一个生无可恋的人,活在这世上的煎熬感。
他选择了帮朱利安一把,让朱利安解脱。
第一季的结尾,在同事和朋友的鼓励下,托尼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他决定追求骂醒他的艾玛——
艾玛在养老院工作,把托尼老年痴呆的父亲照顾得很好。
他还靠骂他的心理医生得到了宽慰……
一切看起来都在好转。
但到了第二季,却又都戛然而止。
因为还忘不了亡妻,艾玛暂时没有同意托尼的追求。
而生活的不顺,也使托尼重新变得暴躁了起来——
“我在试图找一个办法,让我可以在死了以后,还可以继续烦别人。”
“我讨厌所有人,因为他们没有死于癌症。”
并且从第二季开始,丧的不仅仅只是托尼了。
他的同事朋友们也都丧了起来。
老板和妻子离婚了,每天都只能睡办公室,还需要定期去做心理辅导。
除此之外,因为行业不景气,报社还面临着倒闭的威胁。
而他的同事兼好朋友兰尼丧得更有些尴尬。
桑尼新交了个女友,女友很爱他,对他很好。
唯一的缺点是,女友的儿子是个“巨婴”。
不仅没工作,天天在家啃老。
心智也完全没长大,一直停留在童年。
这么说吧。
二人相识是因为女友的儿子想上报纸,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才艺——
用两个鼻孔吹两只笛子。
二人在一起后,女友的儿子更是让人烦不胜烦。
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也完全不想长大变成熟。
最尴尬的是,他完全没有隐私观念。
某晚,兰尼正在和女友“运动”,他突然就闯了进来。
“妈妈,你看见我的杂耍球了吗?”
“……晚安,兰尼!我能叫你爸爸吗?”
更让托尼坐立难安的是,他搞砸了和艾玛的关系。
艾玛告诉托尼,说她觉得托尼没有放下亡妻,是想鼓励他,让他做好准备。
但托尼却完全会错了意,二人的谈话有些不欢而散。
而恰巧此时,艾玛有了个光鲜亮丽的追求者。
这使他又丧又急,憋着一肚子邪火,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不过生活总归还要继续,问题终会被解决,托尼也终将找到前进的动力。
《后半生》或许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丧剧。
但它却丧得温情,丧得细腻。
我们能看到故事的丧,更能感受到丧中的痛苦和挣扎。
无论托尼多丧,尝试过多少次自杀,但他心中还是认为生活值得继续。
他愿意去爬出深处。
只不过这需要一点时间,一点方法。
而导演也借着托尼的口,点明了他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
我觉得生活很宝贵,因为你不能重来
你可以相信来世,如果这能让你感觉好点
但不代表那是真的
一旦你意识到你不会一直都在,这才是生命神奇的地方
总有一天
你会吃你最后一顿饭,闻最后一次花,最后一次拥抱你的朋友
你或许不会知道那是最后一次
所以你应该怀着热情去做你爱的每一件事
珍惜你剩下的时光,因为那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