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治肥胖(孙思邈的156个秘方)

文章目录:

反认知减肥,药王孙思邈:肥胖,不但能减,而且很好减!

你之所以减不下去,是因为没确定自己肥胖的类型,这是成功减肥的关键!以下四种肥胖类型,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1、湿热型肥胖

表现:面垢油光、有粉刺、痤疮、常感口苦口干、性情急躁易怒。

2、痰湿型肥胖

表现:面部皮肤油脂多、腹部肥满、易困倦、痰多、爱吃甜食。

3、气虚型肥胖

表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易疲劳、出汗、容易感冒。

4、阳虚型肥胖

表现:疲倦怕冷、四肢冰凉、唇色苍白、吸引热食、精神不振。

药王孙思邈反认知减肥,推荐一个祛痰湿健脾胃的减肥茶,一个月瘦10来斤不是问题!

一、陈皮荷菊茶

做法:陈皮5、干荷叶6、菊花3朵,闷泡或煮水

功效:化痰,去湿热

适合:痰热型体质,肥胖,假性口渴,容易上火的人群。

二、黄芪茯苓水

做法:黄芪10、茯苓5、小火煮30分钟

功效:祛湿补气,消下肢水肿

适合:气虚型体质,虚胖,爱出汗,易感冒,肚子肉松软,腿经常水肿的人群。

肥胖肚子大 一个中药泡脚汤 清热化痰 行气化脂 ​快速掉秤20斤

大家好,我是中医黄威。在我看诊的过程中,总会经常遇到一些想要体态轻盈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困扰于腹部肥胖的女性。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类肚子大且顽固性肥胖的朋友,多半与体内的“痰湿”环境脱不了干系。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款经典中药配方——温胆汤,通过泡脚的方式辅助减脂,帮助你快速掉秤,摆脱大肚腩!

温胆汤出自中医大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其核心理念是温化内里、理气化痰、健脾化湿,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痰湿,为减重塑形打下坚实基础。

药方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而温胆汤泡脚主要是通过足部的经络穴位来发挥作用。

从中医理论来讲,足部是人体经络的集中区域,有众多经络与脏腑相连。

药物成分通过足部皮肤吸收,其中半夏等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枳实理气,茯苓健脾渗湿

这些药材温和协调,调节机体痰湿代谢,改善脾胃功能。既能清理内里的热痰,又能促进气血流通,帮助加速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案例实证

在看诊中,我接待了一位患者,张女士,35 岁,身高 160cm,体重 140斤。

身体肥胖已经多年,尤其是腹部和臀部脂肪堆积明显。她平时感觉身体沉重、困倦,面部容易出油,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成形;

经我看诊后,诊断为痰湿型肥胖。于是给她开出温胆汤泡脚的调理方法

温胆汤泡脚汤做法:将这些药材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 30 分钟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煮 20 - 30 分钟,倒出药液,加入适量温水,调整水温至 40 - 45℃左右,开始泡脚。每次泡脚 20 - 30 分钟,每晚一次。

张女士坚持用温胆汤泡脚三个月后,体重下降了 20斤身体沉重和困倦的感觉明显减轻,面部出油状况也有所改善,舌苔变薄,大便逐渐成形

她感觉自己的身体更加轻松,腹部和臀部的赘肉也有所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温胆汤泡脚帮助她调节了体内的痰湿,改善了身体的整体代谢状况,从而达到了一定的减肥效果。

不过,在减肥过程中,她也配合了适当的饮食控制和简单的运动,如散步等,这也对减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差异较大,温胆汤泡脚的减肥效果可能因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同时,使用中药泡脚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孙思邈一个方子,有效祛除痰湿,痰湿没了,很多“怪病”就消失了

你会不会经常感觉到有痰堵在咽部?身体经常疲乏无力?抑或是嘴里总是黏黏的,上眼睑还要比别人肿一些?

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痰湿“导致的。

西医所说的痰,主要是指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所说的痰则内涵更广。

不同于咳出体外的有形之痰,中医“痰湿”指的是体内的“无形之痰”,是人体体液代谢出现了障碍后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它会在不经意间“突袭”身体,伤害健康。

一表自测痰湿体质

总是感觉双腿沉重、浑身虚乏无力。晨起刷牙时,伸出舌头一看,舌苔厚腻……这些都是中医常说的“痰湿体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痰湿体质呢?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副主任绘制了一张简单的自测表格,大家可以根据自测表进行加分:

判断结果:

将所得分数相加,即为体质测评分数。

24~32 分之间者有湿热体质发展趋势;

32~40 分之间者为湿热体质类型。

中医认为,痰湿质者从外观上就能有所区分。这类人大多形体肥胖,面色淡黄而暗。患者有苔多滑腻、口黏痰多,胸闷身重,肢体不爽等表现。常感四肢无力不想动,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人表现为吃饭不好,看到食物也提不起食欲,吃一点点东西就有饱胀感。

中医常说,百病皆由痰作祟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痰湿体质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中医偏颇体质常见的类型,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也有先天、后天之分。

先天禀赋:先天禀赋是痰湿本质形成的内在基础,包括家族遗传、种族、婚育以及养胎、护胎、胎教等因素,其中家族遗传是关键。

在古籍中,《泰定养生主论》就有记载:“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疾),则与生俱来也”。也就是受,若父母体内素有痰湿,其子女会因先天禀受而痰湿与之俱生,表现为痰湿体质。

后天失养:后天失养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外在条件。主要与饮食不节和偏嗜有关。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载“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出处”。

清金子久则认为“滋嗜肥浓脾胃必多湿痰”。以上均说明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等不良饮食习惯,摄入过多高脂、高糖的膳食,导致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日久聚湿生痰。

除此之外,后天失养也包括:形体过度安逸、情绪郁结等。人过于肥胖,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退,最终引起痰湿内蕴。长期情志抑郁,人体气机不畅,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也容易引起人体代谢紊乱,逐渐形成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看似无害,但它与亚健康和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密切关系。人体湿气过重,不仅可以损害人体各个部位,还可使脏腑失调,阴阳失调,最终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祛除痰湿,药王孙思邈有一个方子

痰湿体质虽是诸多疾病的“起源”但想要“化湿”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记载了一款化湿名方:温胆汤

温胆汤很简单,只有寥寥六味药,分别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前四味就是二陈汤,是治痰湿的总方,无论是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二陈汤都能给它化开,加上竹茹和枳实,降肺胃胆之气,整个方子降气化痰的作用就加强了。

温胆汤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从“温”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此药温不寒不热、不愠不火,正好适合“胆”这个炎冷怕热的特殊器官。《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在我们人体当中扮演着“一把手”的角色,要想排毒祛湿,首先就要从壮胆做起。

何况,现代人吃得多、动得少,办公室久坐不动,回到家,能躺则躺。尤其是疫情隔离在家,更是吃饭、睡觉两点一线。而这些食物如果没有被消耗掉掉,就会变成病理产物——痰湿。

温胆汤的出现,正常是化解这些病理产物,它相当于是我们身体的“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帮助我们尽早排出体内湿气,改变“易病”体质。

当然除了依赖药物治疗,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多动。在家可以进行一些家务劳动、或是瑜伽、太极拳之类的简单运动,推动体内水液运行,加速湿邪排出。

参考资料:

[1] 《痰湿体质的人长这样,一表测出你是不是“候选人”》.生命时报. 2018-07-05

[2] 《痰湿体质的形成因素与临床研究进展》.河北中医[J].2011年10月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