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尿不远(胖人尿少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小胖墩”越来越多 科学减肥学起来

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便利,一些人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肥胖”大军中的一员。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000万肥胖人口。对于临床专家来说,真正的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日前,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肥胖代谢外科副主任杨景哥进行授课,详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管住嘴迈开腿”。

“小胖墩”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为什么近年来超重、肥胖的人士越来越多?杨景哥介绍,对于排除内分泌疾病,无服用药物导致肥胖的单纯性肥胖人士来说,主要原因是饮食能量摄入过多而体能活动消耗过少,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们摄入的食物热量是30年前的2~3倍,得到食物更加容易,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梯、居家电器等的普及,人体日常热量消耗减少,摄入过多的热量很容易通过脂肪的方式储存在体内。

“很多中年人在发福的时候笑称是‘压力肥’,认为很正常,其实把肥胖原因归因于工作压力大、代谢减慢是片面的。”杨景哥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环境发生改变,体内脂肪合成会有轻微增加,这时候如果中年人士仍然坚持多吃少动的方式,离超重、肥胖就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年人,儿童的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常见。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业压力大,在食物后勤保障上供应充足,把孩子“喂”成了小胖墩。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9~17岁的青少年肥胖率为12%,比例比成年人要高,由于青少年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的功能水平更为脆弱,肥胖状态下身体内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受影响,不但容易有身高增长不良问题,还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发育不良,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在肥胖孩子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每日饮食不要盲目摒弃脂肪

“我开始减肥了,一日三餐变成两餐,坚持下来就可以了吧?”“我每天都不吃肉只吃蔬菜,立志一个月减五斤”……针对粉丝的提问,杨景哥表示,“管住嘴迈开腿”是有效的减肥良方,但是很多人在执行时并没有正确理解,因此在减肥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例如一日正餐数量减少时,有的人在其他时间段吃零食或者水果,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食物;有的人只吃蔬果却没有摄入提供身体器官运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这样的减肥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危害健康。

专家介绍,正确的减肥方式应该是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在食物结构上可以作一定的调整,如果把一餐分为5份,五分之一应是碳水化合物,这是维持生存也是维持器官运作的重要元素,有五分之一是肉类,剩下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是蔬菜。只有坚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之外不要随便加餐,才是正确做到“管住嘴”。

值得注意的是,用餐时间和用餐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杨景哥提醒,英国一项对比组的研究发现,在白天活动时间内,越早进食消耗人体能量越多,因此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吃饭时间不要放到太晚,否则进食过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更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储存脂肪。

“迈开腿”过程中,BMI正常的人平时可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一周三次,每次超过40分钟。对于超重、BMI确诊为肥胖的人士,挑选运动要结合自身情况,身体过重会增加对关节的压力和负担,可以选择游泳的方式,减少爬山等运动。如果是超肥胖人士,不建议通过运动方式减肥,应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减重手术应评估个人条件

杨景哥介绍,一定要正确理解减肥这个概念,日常社交场合中常说的减肥是出于对身材要求的审美需要,而医学上的减肥,常常是对应于已经患有肥胖这种疾病的人士,以BMI诊断为例,BMI超过28属于肥胖症。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列出了16种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等,“肥胖与这些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对于肥胖人士来说,减肥是应该的”。

专家介绍,肥胖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不要忽视。除了单纯性肥胖,导致肥胖还有可能是身体疾病等原因,通过专业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排查身体隐患。对于一些疾病导致的肥胖,通过饮食运动方式调节不一定有效,而对于超级肥胖的患者,这样的减肥也非常困难,这时候可以求助减重科专科医生,评估适合个体的减重治疗手段。

从2000年国内实施第一台减重手术,如今减重手术数量逐渐增加,这种方式成为减肥的其中一种方式,究竟哪些人适合做,哪些人不适合通过手术减重呢?杨景哥表示,减重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对于BMI≥3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7.5~32之间同时合并两种以上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

小贴士:

怎么简易测算是否肥胖?

1.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2.体脂率,可以在医院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进行,也可以通过公式在家测算大概的体脂率,男性体脂率大于25%为肥胖,女性体脂率大于30%为肥胖。

3.第三种方法是腰围及腰臂比,如果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这种方法多用于腹型肥胖人士,我国这类肥胖类型比较常见。

警惕!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你已经开始悄悄变胖了

很多小伙伴总是觉得自己还不是很胖,一上称,就突然发现自己的体重怎么变成这样了!怎么这胖!但是,其实在变胖的过程里面,我们身体里面已经悄悄发出信号告诉你要变胖了,如果你有这些信号,你要注意了!

信号1:经常觉得口渴

是不是很喜欢经常觉得口渴才喝水,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口渴是身体缺水的信号,我们越是不喝水,我们的脂肪减得就越慢。我们的脂肪分解主要是分为三部分:脂肪的分解,脂肪的转运,脂肪的氧化。在第二步转运的时候,就需要血液把我们脂肪分解后的「甘油」和「脂肪酸」转运到其他细胞组织中去,血液量越大,我们的脂肪就运转得越多,越快被消耗。影响血液量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1.有氧运动,2喝水。当你喝的水少了,血液量就少了,你的脂肪就消耗得越来越慢,就自然越胖!

信号2:晚上常熬夜

睡眠不足也是变胖的预警信号。当你睡眠不足时,身体的瘦素分泌不足,瘦素是我们身体激素的一种,它是调节脂肪储存,加快生物的新陈代谢,抑制食欲的一种重要激素。它也是很娇气的,只有在我们人体的深度睡眠时才能分泌,一旦水平低下,就让人体更多地想去合成脂肪,引发皮质醇过高,让我们的脂肪堆积起来。

信号3:压力过大

当我们长期处于一个压力大的状态下,我们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长期的皮质醇过量分泌,就会导致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血糖降不下来,胰岛素就只能把血糖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而且普通的肥胖只是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大,而因为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的肥胖,还会引发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加脂肪细胞的数量,让肚子看起来非常胖!

信号4:偏爱重口味食物

是不是每一餐都想吃重口味的东西,不是咸口、辣的、过咸过甜的,都吃不下。这样的食物虽然刺激味蕾,让我们觉得好吃,但同样过多钠离子会让身体的水分排不出去,容易让人造成水肿,升高味觉的的阀值,让之后的胃口更加偏向重口味。

信号5:零食、宵夜吃不停

别小看每一餐的宵夜、零食,除了正常三餐以外的零食和宵夜,可都是增肥路上的一个助力,特别是薯片、炸鸡、奶茶、膨化食品这些。

信号6:节食和暴饮暴食

节食不一定会瘦,但往往会导致暴饮暴食!当我们内分泌正常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叫做瘦素,它会判断你的身体能量是否平衡,如果它判断你身体的能量是足够的,就会催生另一种激素---饱腹感激素(胆囊素和ppy)的分泌,这样反馈到我们人的行为上,就是吃到刚刚好饱了,根本不会吃过量。

而人一旦节食,瘦素分泌不正常,饱腹感激素根本分泌不出来,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是没有分寸的,它根本不知道吃多少可以正常补充你需要的能量,只知道我要吃吃吃,这种暴饮暴食根本不是意志力可以控制的。就是拼命想吃,这样的暴饮暴食就是距离你肥胖不远了。

以上6个变胖信号,超过4个你需要注意啦!千万不要等到上称才觉得后悔,要及时注意了哦。

“小胖墩”科学减肥学起来 饮食勿盲目摒弃脂肪

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便利,一些人士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肥胖”大军中的一员。数据显示,我国有近9000万肥胖人口。对于临床专家来说,真正的肥胖是一种疾病,需要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日前,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邀请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肥胖代谢外科副主任杨景哥进行授课,详解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地“管住嘴迈开腿”。

“小胖墩”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为什么近年来超重、肥胖的人士越来越多?杨景哥介绍,对于排除内分泌疾病,无服用药物导致肥胖的单纯性肥胖人士来说,主要原因是饮食能量摄入过多而体能活动消耗过少,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人们摄入的食物热量是30年前的2~3倍,得到食物更加容易,另一方面随着汽车、电梯、居家电器等的普及,人体日常热量消耗减少,摄入过多的热量很容易通过脂肪的方式储存在体内。

“很多中年人在发福的时候笑称是‘压力肥’,认为很正常,其实把肥胖原因归因于工作压力大、代谢减慢是片面的。”杨景哥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环境发生改变,体内脂肪合成会有轻微增加,这时候如果中年人士仍然坚持多吃少动的方式,离超重、肥胖就不远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成年人,儿童的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常见。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业压力大,在食物后勤保障上供应充足,把孩子“喂”成了小胖墩。201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9~17岁的青少年肥胖率为12%,比例比成年人要高,由于青少年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的功能水平更为脆弱,肥胖状态下身体内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受影响,不但容易有身高增长不良问题,还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发育不良,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在肥胖孩子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每日饮食不要盲目摒弃脂肪

“我开始减肥了,一日三餐变成两餐,坚持下来就可以了吧?”“我每天都不吃肉只吃蔬菜,立志一个月减五斤”……针对粉丝的提问,杨景哥表示,“管住嘴迈开腿”是有效的减肥良方,但是很多人在执行时并没有正确理解,因此在减肥路上走了不少弯路。例如一日正餐数量减少时,有的人在其他时间段吃零食或者水果,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食物;有的人只吃蔬果却没有摄入提供身体器官运行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这样的减肥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危害健康。

专家介绍,正确的减肥方式应该是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在食物结构上可以作一定的调整,如果把一餐分为5份,五分之一应是碳水化合物,这是维持生存也是维持器官运作的重要元素,有五分之一是肉类,剩下五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是蔬菜。只有坚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之外不要随便加餐,才是正确做到“管住嘴”。

值得注意的是,用餐时间和用餐速度也是很重要的。杨景哥提醒,英国一项对比组的研究发现,在白天活动时间内,越早进食消耗人体能量越多,因此早餐一定要吃,晚餐吃饭时间不要放到太晚,否则进食过程中消耗能量很低,更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储存脂肪。

“迈开腿”过程中,BMI正常的人平时可以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一周三次,每次超过40分钟。对于超重、BMI确诊为肥胖的人士,挑选运动要结合自身情况,身体过重会增加对关节的压力和负担,可以选择游泳的方式,减少爬山等运动。如果是超肥胖人士,不建议通过运动方式减肥,应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减重手术应评估个人条件

杨景哥介绍,一定要正确理解减肥这个概念,日常社交场合中常说的减肥是出于对身材要求的审美需要,而医学上的减肥,常常是对应于已经患有肥胖这种疾病的人士,以BMI诊断为例,BMI超过28属于肥胖症。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AACE)列出了16种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不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等,“肥胖与这些疾病息息相关,因此对于肥胖人士来说,减肥是应该的”。

专家介绍,肥胖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不要忽视。除了单纯性肥胖,导致肥胖还有可能是身体疾病等原因,通过专业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排查身体隐患。对于一些疾病导致的肥胖,通过饮食运动方式调节不一定有效,而对于超级肥胖的患者,这样的减肥也非常困难,这时候可以求助减重科专科医生,评估适合个体的减重治疗手段。

从2000年国内实施第一台减重手术,如今减重手术数量逐渐增加,这种方式成为减肥的其中一种方式,究竟哪些人适合做,哪些人不适合通过手术减重呢?杨景哥表示,减重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对于BMI≥3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7.5~32之间同时合并两种以上代谢性疾病的肥胖患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

小贴士:

怎么简易测算是否肥胖?

1.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大于等于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2.体脂率,可以在医院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进行,也可以通过公式在家测算大概的体脂率,男性体脂率大于25%为肥胖,女性体脂率大于30%为肥胖。

3.第三种方法是腰围及腰臂比,如果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这种方法多用于腹型肥胖人士,我国这类肥胖类型比较常见。(全媒体记者梁超仪通讯员张灿城、王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