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指数33.9(肥胖指数33.7)

文章目录:

衡量肥胖有了新指标

一直以来,学界都用体质指数(BMI)来衡量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不论男女,BMI≥24 为超重,≥28 为肥胖(中国标准)。

但专家们一直承认BMI 并不完美。它首先没有考虑性别差异(女性的体脂通常比男性多),也没有区分骨量、肌肉质量和多余脂肪。可以说,BMI一直是考察人群肥胖问题的一个相对有效但粗糙的指标。

美国加州旧金山希德斯·西奈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健康营养调查中的1.2 万名成年人数据资料,拟定出300 余个估算身体脂肪的公式,最终找到了更科学的指标——“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FM)。

在RFM 中,肥胖程度只和腰围以及身高相关,而不是体重。研究人员表示,它不仅测量方便,而且可以更好地检测某人的体脂是否处于健康水平。

计算RFM需要先测量身高(米)和腰围(米)。测量腰围时,将皮尺放在髋骨的顶部(肚脐眼位置),腹部放松,呼气,腹部不要被衣服遮盖,保持皮尺与地面平行。然后:

男性:RFM=64-(20×身高/腰围),男性RFM≥22.8为肥胖;

女性:RFM=76-(20×身高/腰围),女性RFM≥33.9为肥胖。

(编译自medical Xpress)

5·11世界防治肥胖日|陕西饮食如此高碳水 为啥街上胖子不多

每逢佳节胖三斤,五一假期刚结束我们就迎来了5月11日的“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无疑代表苗条,“我要瘦”几乎是当代大众的心声。事实上,减肥已经不仅关乎外貌焦虑,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到2035年 全球一半人口将超重

2023年3月,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于世界肥胖联盟官网重磅发布!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的潜在收入。其中,成年男性肥胖率将由2020年的14%增长至2035年的23%;成年女性肥胖率将由18%增长至27%。预计到2035年,被认为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基里巴斯,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67%,成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最高的国家。

2020-2035年间 儿童肥胖率将翻倍上升

数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将达到18%,2020-2035年的年增长率达到5.4%。超重/肥胖管理相关费用预计会达到GDP的3.1%。

《世界肥胖地图》预计,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在所有年龄段中上升得最快。2020-2035年间,全球男孩的肥胖率将从10%上升到20%;女孩的肥胖率将从8%上升到18%。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亟需关注:2020-2035年间,预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年增长率为6.6%,2035年,男孩肥胖率将超过50%,女孩肥胖率将接近40%。

陕西饮食如此高碳水 为啥街上胖子不多

街上看不到几个胖胖,并不代表胖胖不存在呀,不信可以看看全国省份肥胖排名情况,陕西排名第九,也算是中上肥胖率省份了吧。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陕西的肥胖率占比为33.9%,所以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由于陕西是以高碳水饮食为主,所以引发的大多是腹部肥胖(中心性肥胖)而不是全身性肥胖,所以才没有发现呢?事实上,腹部肥胖比全身性肥胖危害更大,由于中心性肥胖的内脏脂肪较多,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胖不胖,测一测就知道

BMI=体重÷身高

(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世界卫生组织对“肥胖与超重”的判断,是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标准的。超重的定义为BMI≥25kg/m2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

目前我国成人BMI的切点为:18.5≤BMI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比起肥胖本身,它所引起的疾病更令人担忧。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一种疾病。它是许多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

肥胖还与一些癌症有关,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胆囊癌、肾癌和结肠癌。即使一个人只是轻微超重,其患癌风险也会比正常体重的人有所增加,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风险会变得更加严重。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卡路里摄入量和消耗量的不平衡。世卫组织指出,肥胖是可以预防和逆转的,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成功地扭转肥胖率的飙升。

“这世界就对胖子那么不友好吗?还要专门设个日子来提醒咱们减肥?”

“谁还不想瘦成一道闪电?但减肥哪有那么容易!”

“管住嘴“”迈开腿”

是老生常谈,

所以,

要不要减,怎么减?

你自己看着办!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世界肥胖日 | 这种癌偏爱“胖子”!治疗虽有组合拳,仍要常测这项指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陈丹

步入3月,过年养的“多肉”,大家都减回来了吗?

众所周知,肥胖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骨骼等造成不良影响,但大家知道吗?肥胖还和大肠癌有关!

今天(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李军跟大家聊聊肥胖和肠癌的那些事儿。

变胖成为一种“大趋势”

南方小土豆也不瘦啦

说到肥胖,首选要知道如何才算肥胖,目前我们主要用BMI(体重指数)来评价:BMI=体重(kg)/身高²(m²)。按中国标准,BMI ≥24 kg/m²为超重,BMI≥28 kg/m²为肥胖。

WHO的BMI历史数据表明,中美两国人群自1975年来,都在变胖。现在,美国成年人平均BMI,男性为 29.1kg/m²,女性为 29.6kg/m²,这意味着近一半的美国人肥胖,非常夸张。然而,美国人并不是一直这样胖。1975年美国人的BMI仅24kg/m²,和现在中国人群平均BMI 23.8 kg/m²非常接近。1975年后美国人的BMI持续上升,到现在肥胖已成为美国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中国人群也在过去的50年中变胖,1982年BMI仅21kg/m²,1996年上升到22 kg/m²。我们正在经历美国人变胖的过程。

连南方小土豆,也变胖土豆啦!

2015年到2023年,浙江省成年人肥胖率从8.6%上升到23.7%。当前,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计 50.7%,19%的6-17岁儿童青少年,以及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肥胖,且增长速度远超成人。预计至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甚至在浙江,南方小土豆也在变成胖土豆。2023年浙江省成年人的超重率达到了33.9%,约为1741万人;肥胖率为13.7%,约为704万人。

肥胖和肠癌有关

饮食习惯变化,很关键

《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9》显示,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同时发病率前十的恶性肿瘤的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胃癌和肝癌标化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

胃癌的发生和贫穷时长期摄入高盐、腌制、熏制、霉变食物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食物更加清洁,大众也普遍认识到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性,胃癌发病率持续走低。30年前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肠癌发病率排不进前五。

但是,现在很多外科医生发现胃癌越来越少,反而肠癌多了很多。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增发病人数51.7万,病率已高居第2位。肠癌发病率呈现,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即越是发达地区,肠癌发病率越高。

为什么越“富贵”,越容易得肠癌?肥胖,会增加肠癌发病率!

研究发现,BMI每增加5个单位,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5%-8%,约7%的新发肠癌直接归因于超重。WHO的数据表明,越是发达的地区,其人群体重指数(BMI)也越高,其结肠癌发病率越高。而中、美两国人群自1975年来都在变胖,和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保持同步。

中心性肥胖(即大肚子)促进肠癌发生的作用最大,主要是内脏脂肪的代谢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炎性反应。

在中国,得肠癌的人越来越多,这可能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习惯偏向“西方化”,大量摄入红肉、加工肉类,牛奶和谷物摄入不充足,同时运动不足,大肚子越来越多。

肥胖,会增加手术难度

甚至影响远期疗效

胖归胖,和大肠外科医生有啥关系?

肥胖的患者,其肥厚的系膜(包括供应肠的血管、淋巴结和脂肪组织)把血管深埋其中。“外科医生看不到血管,解剖难度非常大。”李军说,“就像吃包子,大家都喜欢皮薄馅大的。有些包子咬了三口,还没看到馅,这就比较崩溃了。”

另外,在有限的腹腔里,无处安放的小肠和大网膜不停地涌到手术区域,导致手术频繁中断。试想,春节的断桥,你想停下拍照,可是周围不停有人推着你走,这感觉是不是很崩溃?“这时,腹腔镜手术常常做不下去,不得不中转为大切口的开放手术。”李军说。

李军团队为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医院供图

日本全国多中心研究发现,肥胖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相比开放手术复发风险高,这可能和手术难度大有直接关系。

此外,多项研究发现,中心型肥胖的结直肠癌患者相较非肥胖患者,手术检出淋巴结数量少、手术时间长、中转率高且并发症高。另外,有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辅助化疗常常会提前停止或者剂量不足,影响远期疗效。

除了给治疗方面带来的困难,肥胖还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在国外医院为了搬运肥胖患者,病房里甚至会配置起重机。手术床可能不够宽,否则患者两边的肉会掉下。肥胖的患者常常脖子短粗,麻醉医生气管插管也非常困难。总之,大肚子的手术难啊。

对于肥胖患者

外科医生有组合拳

这么难,怎么办?对于肥胖患者,外科医生有组合拳。

首先,创新的外科技术为肥胖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和希望。低位直肠肿瘤的肥胖患者,李军建议使用手术机器人,因为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提供持续高张力,深入盆腔放大微小解剖结构,让盆腔手术更加轻松。

此外,为了减少患者“肉肉”对手术的干扰,李军设计从患者的背侧入路,绕到结肠背面,避开小肠干扰,直奔血管“老巢”,即迂回包抄、直捣黄龙,使肥胖患者的结肠癌手术变得更加安全。

对于凶恶的肿瘤,通过手术“硬碰硬”必然是一场恶战。随着医学的发展,通过新辅助治疗来“对付”肿瘤,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之前,浙大二院大肠外科有一位肥胖患者,升结肠有一个5cm的肿瘤,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而其大大的肚子给治疗带来了不少挑战。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加入了ICONIC研究,经过3个月的新辅助治疗,手术切下来的标本已经完全没有肿瘤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治疗变得更加安全。

对于医生来说,精进自己的技术是一方面,而让患者认识肥胖的危害和形成原因,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李军表示,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很委屈地说:我没有吃多啊?怎么就胖了?关键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一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也不知道不同食物的热量。

以坐办公室的70公斤的人为例,按照25-30大卡/公斤体重,一天需要1750-2100大卡的热量。1杯摩卡400大卡,1杯星冰乐300大卡,100ml白酒300大卡,100g花生500大卡,100g瓜子570大卡。对热量没概念,非常容易稀里糊涂地吃多了,消耗不掉的热量就转化为脂肪了。胖,只有一个朴素的道理,吃进去的热量超过消耗掉的热量。

▼点击下方图片,解锁更多健康福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