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什么喝奶茶易肥胖
最近这两天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很多情侣们纷纷秀起恩爱。确实在秋季很多人喜欢喝奶茶,不仅能补充能量,而且具有抗氧化效果,但也是导致身体肥胖的元凶。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我想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莫名其妙就火了,你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吗?晒图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放出一张奶茶的照片,搭配上这句话就可以,热搜上都是这个话题。截图红包发朋友圈的越来越多,不少人满脸问号的问:这到底是什么梗啊!有网友给出各种猜测的解释,倒是蛮有道理的。大家可以看个热闹。1、就是借着秋天来了要了杯奶茶的红包,定义为秋天第一杯奶茶来秀恩爱。2、一般情侣之间发秋天第一杯奶茶红包的比较多,数字都是52.0类似的。3、还有家里人和父母之间要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红包,然后发到朋友圈里秀感情。4、主要就是应季玩的一些梗,让大家要红包更理所当然,不会很尴尬。
为什么奶茶易引起身体肥胖?
1、高糖分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游离糖量不能超过50克,但大部分奶茶属于高糖分饮料,每100毫升中的含糖量居然达到2.4克,这是引起身体肥胖的主要原因,而且也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2、含有太多咖啡因
每升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居然达到270毫克,会兴奋中枢神经,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睡眠质量差以及神经衰弱的人万万不能喝。
3、有太多脂肪
在100毫升奶茶中脂肪含量居然高达6.3克,也就是说一杯奶茶中会提供41克左右的脂肪,已超过每天油摄入量的2/3。
4、添加太多添加剂
很多商家为能提升奶茶的口感而加入太多添加剂,如香精和各种色素等。还有一些不良商家在奶茶中加入日落黄,这属于人工合成色素,若在体内蓄积,易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腹痛腹胀和消化功能紊乱。另外太多的色素也会消耗体内的锌元素,干扰身体中正常的代谢反应,因此尽量少喝为妙。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奶茶店为能降低成本加入劣质茶粉冲泡。
5、含反式脂肪酸
也有一些奶茶会用奶精替代牛奶,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这属于反式脂肪酸的一种,一旦进入体内势必会参与脂肪酸代谢,导致身体肥胖,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几率。
温馨提示
尽量少喝奶茶,特别是正处于减肥期的人更应该注意。另外睡觉前三个小时避免喝奶茶,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警惕!长期过量喝奶茶喝出酮症酸中毒
来源:扬子晚报
近期,接连两例年轻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报道引发关注:18岁男孩发病主要与长期过量喝奶茶相关,送医时他出现剧烈呕吐,起初还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另一位4岁女孩也与平时吃甜食不断、爱喝饮料等有关。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天元告诉记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通常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身体不得不分解脂肪供能,而脂肪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酮体,当酮体积聚过多,便会引发酸中毒。
临床上酮症酸中毒多见于三种情况:未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已确诊但未正确用药的患者、合并感染的糖尿病患者,“许多年轻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平常习惯于高糖高脂饮食,这种方式会加重体内代谢紊乱,最终诱发酮症酸中毒。”王天元说。
“还有一些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因胰岛素保存不当、剂量调整不合理,或擅自停药,也可能导致血糖异常,出现酮症酸中毒。”王天元记得就在几天前还接诊了一位70岁的张大爷,因为其自行停用胰岛素,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由于独居,家人未能及时发现其身体状况恶化,直到女儿探望时,发现他已昏迷倒地。
“送到医院,测其手指血糖已经超出检测范围(>33.3mmol/L),随后立即进行补液、降糖治疗。”王天元表示,所幸经过数日抢救,患者得以恢复。若再晚送医几个小时,患者可能会因酸中毒昏迷加重而危及生命。此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急性胃肠炎、呼吸道感染等急性疾病,也会导致内环境紊乱,出现糖脂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专家提醒,若出现以下四个信号,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前期症状,应引起警惕:
1.极度口渴和尿频:血糖过高时,身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导致频繁排尿,并引发脱水,使患者总是口渴、喝水量大增。
2.乏力和嗜睡:由于细胞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患者会感到极度疲劳、容易犯困。
3.恶心呕吐:酮体大量积聚,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4.呼吸深快,口中有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提示体内酸碱失衡。
近年来,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尤其是肥胖、有家族遗传史的青少年,已经成为高危人群。王天元表示,除遗传因素外,三大“元凶”不容忽视:
1.高糖饮食:一瓶可乐≈10块方糖,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品以及食物,会使胰岛素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2.缺乏运动:年轻人久坐不动,运动量严重不足,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
3.压力与熬夜:长期熬夜和高压状态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降低胰岛素的调节能力。
专家强调,远离高糖饮食,养成运动习惯,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18岁高中生一天一杯奶茶,手脚关节竟长满了……发作时无法走路
炎热的三伏天
很多年轻人戏称“靠奶茶续命”
一杯冻奶茶立马神清气爽
但是……
喝时一时爽,减肥千万难
还会出现健康问题!
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获悉,一名18岁高中生小海(化名)因为喝太多奶茶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脚肿得无法走路!日前,在风湿免疫科专家的治疗下,小海大步走出了医院,“再也不喝奶茶了!”他说。
1天1杯奶茶 高中生关节长“钻石”
今年18岁的小海来自广东佛山高明,是一名高中学生。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奶茶。“一般每2天就要喝一次,1天1杯也是会有的。”小海说。
然而,因为这一小爱好,小海4年前就生了病,并且发作的时候疼得嗷嗷叫,无法走路,更令人震惊的是,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来,小海是奶茶喝太多导致了痛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郑少玲解释,小海爱喝的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痛风就找上门了。
“第一次来我门诊就诊的时候,小海四肢已经长满痛风石,无法走路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查尿酸特别高,达900umol/L。我们立刻安排了抗炎和降尿酸治疗,暂时把血尿酸水平稳定到400umol/L,现在慢慢可以站立、走动。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为他积极降尿酸,争取关节上的痛风石能够逐渐溶解变小甚至消失。”郑少玲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4年前,小海已经出现痛风发作病史,但是他没有规律吃药,也没有忌口。“我记得那天是打球回来,右手无名指疼痛肿胀,几天没好,去到当地医院一查:尿酸很高,可能是痛风。因为当时不是很严重,医生开了药并叮嘱注意饮食、控制体重就回家了。之后也早已忘记医嘱,该吃吃该喝喝,手脚上的痛风石静悄悄地长出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小海说。
7月14日,经过省二医医生团队治疗,小海终于出院,他是走着出去的,经过这次,他表示:“再也不喝奶茶了,也会好好吃药,控制饮食,定期回医院复查。”
痛风年轻化明显 00后已“中招”
近年来,痛风的年轻化趋势越来明显。90后已经被痛风“绊倒”了,00后已中招。
郑少玲表示,痛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00后痛风也更加常见了。当出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热、痛时,应注意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了。她进一步解释,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好高嘌呤饮食、少运动、饮用含糖饮料等因素有关。
1. 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大家所熟悉的海鲜、红肉、动物内脏、浓汤、火锅等均属于高嘌呤食物,摄入的嘌呤量增多,肾脏无法及时地排泄的话,体内就会堆积过多尿酸,超过了血尿酸的溶解度,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软骨上,刺激局部炎症产生疼痛感。
2.常饮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在儿童、青少年的痛风发病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或者功能性饮料,甚至常常以饮料代替水。不仅孩子喜欢,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里面含有维生素、电解质,作为运动后水分补充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这些含糖饮料都属于高果糖食物,果糖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转化为合成嘌呤的底物,使尿酸生成增多。此外,大量摄入果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抵抗,造成代谢紊乱。
3. 缺乏运动
工作、学习压力大又长时间缺乏运动,体重增加,水摄入减少,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容易出现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郑少玲医生提醒,日常生活要更加注重痛风的预防与日常管理。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小孩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家长应高度配合医生给与小孩的减重、饮食、用药等全面的指导与随访。
支招
尿酸高怎么办?
少吃甜 多喝水 多运动
在日常接诊过程中,郑少玲经常遇到因为尿酸高前来咨询是否为痛风。她表示,尿酸高不一定是痛风,平时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高尿酸。
1. 多运动。
但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
2. 多喝水。
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到2000毫升,减少饮用浓茶、咖啡、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
3. 多吃素。
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忌食菠菜,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
4.少吃甜食、肉类。
避免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和汽水。限制牛肉、羊肉、猪肉及动物内脏、高嘌呤含量的海鲜。
5. 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限酒。
限制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来源|广州日报、青春上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