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屁股多毛(肥胖屁股毛茸视频)

文章目录:

长沙一18岁男子屁股长出“蚕豆”

屁股上长痘痘没在意

18岁男子脐部也长出了“黄豆”!

20至30岁青年男性多发!

久坐、肥胖及多毛体质者警惕!

18岁的小李一年前发现自己骶尾部有异常

以为长了痘痘所以并没有在意

几个月中,肿块反复红肿流液

早已长到蚕豆大小

而就在4个月前

他的脐部也出现了黄豆大小的包块

春节假期后小李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

医生为小李进行了专科查体

发现脐部的包块化脓溃烂已形成窦道

明确诊断为藏毛窦

△ 小李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微创中心治疗,在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感染与毗邻组织关系后,近日徐大勇团队为小李进行了脐部藏毛窦切除及整形术和骶尾部藏毛窦切除术。

随后,医生为小李做了手术

彻底切除感染病变组织

小李术后恢复良好

幸而有惊无险

屁股上为什么会长痘?

哪些人要注意?

除了长痘藏毛窦还有什么症状?

一起来看看

↓↓↓

1、什么是藏毛窦?

藏毛窦是一种好发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被形容为长出了“毛尾巴”。

2、藏毛窦的病因

藏毛窦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

体毛过多且较粗较硬、

臀裂过深、高体重指数、家族史

还有穿紧身衣和久坐不动等

由于窦道内藏有毛发,会反复感染,病程长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多在青春期后20至30岁青年男性群体中发生,久坐、肥胖及多毛体质者更易发。因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表现与肛周其他疾病有重叠,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3、怎么判断自己是否长了藏毛窦

徐大勇主任介绍:

藏毛窦较少见

好发于骶尾部

也可见于头皮、颈、胸、

腹壁及腋窝等部

中国人以维吾尔族发病率较高

4、患上藏毛窦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骶尾部异常

如局部皮肤增厚过硬、

红肿疼痛、脓液流出、窦道形成等

应尽早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温馨提示:

▶预防藏毛窦需要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做好肛门周围的清洁;

▶做到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当臀部毛发过于茂盛,建议可行二级预防,如激光脱毛等。

(芒果都市)

肥胖多毛不孕 当心多囊卵巢综合征

本报讯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锋)小玲(化名)体形偏胖,平时月经不准,婚后3年没有怀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过治疗,最近她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专家提醒,如果女性月经不规律、体毛多、容易长痘,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生育,还与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里缺乏长大成熟的卵泡,没有正常排卵,影响女性激素分泌,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常见的症状主要有:月经异常、长痘、肥胖、体毛增加、皮肤黝黑粗糙以及因不排卵造成的怀孕困难。

需注意的是,月经异常往往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不一定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已经来过月经的女性,出现月经延迟或不规律出血,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性才比较大。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首先要存在月经异常,再考虑是否有面部痤疮、多毛、脱发等表现,另外还需检查激素六项、彩超等,才能综合诊断确定。

肥胖的女性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几率增大,容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卵泡发育障碍,出现月经异常、高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肥胖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决定性因素,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减脂对于女性恢复规律月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引起月经紊乱、不孕,还会带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激素治疗。对于非生育要求的患者,推荐短效避孕药,这是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还需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偏高等情况,相应地采取降脂、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以通过前期的激素调整后,配合促排卵药物,达到排卵和生育的目的。

医生提醒,药物治疗只是第一步,患者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按时作息等,才能更好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源: 厦门日报

屁股上的痘痘反复“爆浆”!宁波小伙得了这个罕见怪病

2019-05-25 11:15 | 起航号“浙大二院”

屁股上长了颗“痘痘”,

一挤就流脓,

而且又肿又疼,

不论涂多少药膏都不见好,

最后竟然要开刀,

挖掉一大块肉……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痘痘,而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名叫“藏毛窦”

这个病和茂盛的体毛有关,可以说是“一根毛引发的血案”。22岁的宁波小伙小东(化名)就为此吃尽了苦头。

就诊的小东

屁股上长了颗“痘痘”

反复流脓破溃

上周,小东到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就诊。在诊室门口一站,庞大的身躯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他1米7多的个子,体重却足有250斤,可以说是“重量级”。

见到医生,小东很委屈。他说,这一年,自己快被一颗“痘痘”折磨疯了。

去年年初开始,他经常感觉左边屁股上骶尾处有些疼,用手一摸,有个硬硬的小包块,起初他以为是上火长了颗痘痘,就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几天过去,“痘痘”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有些增大,足有一颗绿豆大小,一碰就一阵火辣辣的疼,小东一咬牙,把它挤破了,浑浊的脓水喷涌而出,还带着血水。把痘痘挤瘪后,他以为就此万事大吉,谁知道没几天又鼓了起来……

更尴尬的是,由于小东“吨位”较大,有几次一屁股坐下去,正好挤压到这颗痘,痘痘直接“爆浆”了,又痛又难受,让他坐立难安。

无奈之下,他到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诊断为毛囊炎,开了外用的药。涂了药膏之后,痘痘渐渐瘪了,可没想到几天后又“死灰复燃”,再次流脓。

由于痘痘所在的部位有些尴尬,小东没好意思告诉任何人,只能默默忍痛,一发作就自己抹点药膏,“药膏用了好几支,这里却一直没好。”小东辗转几家医院,有医生告诉他,这可能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建议他到杭州大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

在浙大二院,小东被确诊为藏毛窦。

“他的骶尾部有一个破溃的结节,里面有两个小洞,按压时会溢出脓液,由于反复流脓发炎,破溃处已形成窦道,一直通到筋膜,足有5厘米深,感染的范围直径也有5厘米左右。”接诊的大肠外科医生邓群表示,想要解决问题,需要手术把病灶切除。

在做了消炎处理后,邓群主刀为小东做了手术,把藏毛窦完整切除。由于感染的范围大且深,小东的屁股被剜去一大块肉,在切下的病灶中可以看到一撮毛发。

毛发刺进皮肤发生感染

肥胖、毛发多的青少年易中招

什么是藏毛窦?

浙大二院大肠外科王建伟主任医师介绍,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生长的一种慢性窦道,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则较为罕见

据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营中的英美军人患藏毛窦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而这些患者都有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经历,因此人们又戏称这个病为“吉普车病”。

从年龄上看,藏毛窦好发于15岁~24岁的青少年,主要以男性为主,尤其是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臀沟和骶尾,也有人长在腋下、肚脐、阴茎等毛发旺盛处。

医学界普遍认为,藏毛窦的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该处皮肤先天性缺损,使表皮向内折叠引起;另一种是后天获得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这些共性:毛发旺盛、体型肥胖、久坐不动。

“走路时臀部不断扭动、摩擦,加上局部多毛发,毛发刺入皮肤,形成短管道,再被皮化短管道产生的引力吸入,聚集于皮下脂肪内,就容易产生慢性感染或脓肿。而肥胖的人脂肪层厚,臀沟深,摩擦面大,也就更容易中招。”王建伟主任医师说,汗腺发达、毛发旺盛、体形肥胖的青少年如果久坐不动,易形成多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各类细菌的生长,一旦感染,很容易形成骶尾部脓肿。

“目前为止,我接诊的患者都属于受后天影响发病的。”邓群医生告诉记者,他简单询问了患者的生活习惯,答案竟然惊人的相似——

喜欢油炸食品,爱喝碳酸饮料,熬夜,平时不爱运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这些不良习惯无疑增加了年轻小伙患藏毛窦的风险。

因此,他提醒,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防止肥胖,切忌久坐不动。“多毛星人”则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建议做局部脱毛处理,防止毛发刺进皮肤。

藏毛窦除了会流脓,造成疼痛,还有可能向脊髓内发展,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脑囊肿等多种感染症状。所以,一旦在臀沟、骶骨处出现“小痘痘”,不要掉以轻心,也不要贸然用手挤,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

(原标题《屁股上的痘痘反复“爆浆”!乱挤的结果是…小伙被剜去一大块屁股肉…》。编辑郭奕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