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依恋症

文章目录:

乐健康 | 肥胖、消瘦儿童如何喂养?培养安全型依恋关系,从出生做起!

昨日是六一儿童节,本期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吴力群主任医师、马佳主治医师和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丁一芸讲讲肥胖、消瘦儿童如何喂养,以及如何培养安全型依恋关系。

儿童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从幼儿期至青春期前,正常儿童每年身高增长5~7cm左右,身体的形态结构也持续发生变化。儿童期孩子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甚至可能影响到成年的终身高和成年后的体质状态,因此,儿童期的喂养显得格外重要。

肥胖儿童如何喂养

在人们的观念里,肥胖症与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在大多数肥胖患儿中,其实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育运动量不足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建议针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饮食行为模式指导应该同时应用于整个家庭的相关成员,而不仅仅是超重肥胖儿童。超重肥胖儿童如何喂养?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照顾者应多提供低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

2、减少屏幕时间:2岁以内不建议看手机看电视,2-5岁,每天1小时。

3、少喝含糖饮料,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多喝白开水;

4、合理选择零食:零食作为主食的补充,但往往含糖量和热量都很高。健康零食的建议:新鲜的水果、奶酪、牛奶、酸奶;

5、保证睡眠:22:00点前入睡;

6、晚餐少吃,睡前不吃。

消瘦儿童如何喂养

关于消瘦儿童的喂养,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消瘦、厌食的儿童多吃。

孩子们的食物偏好是可以改变的。在父母没有强迫的情况下,儿童接触食物8-10次后,这个食物可能就会被孩子接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心,理解这是一个正常的接受食物的过程。不要强迫儿童进食,对儿童尝试新食物时应该适时鼓励,朗读与食物有关的人物和故事,必要时可使用一些蘸酱来帮助儿童接受新食物。

儿童从幼儿期步入学龄前期时,他们会更多关注进食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进食的社会交往功能。通过观察成年人和其他儿童进食并与他们互动,学龄前儿童会很快学会和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通过模仿)。父母和其他人(如老师、同伴等)进食的方式、偏好都对儿童的进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到了学龄期,儿童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可以向此期儿童介绍基本的营养概念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儿童需要吃复合维生素吗

对于一个身体健康和饮食多样化的儿童来说是不需要额外补充复合维生素。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复合维生素也是药,大剂量摄入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身体有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儿童可能可以从复合维生素中获益,如1.厌食、胃口不佳以及严重挑食、偏食的儿童;2.患慢性疾病的儿童(结肠炎、肝病等);3.发育障碍的儿童;4.来自食物来源受限的家庭的儿童。

培养安全型依恋关系,从出生做起

依恋是婴儿降生到未知的世界与父母形成的最原始的亲密关系。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依恋研究学者John Bowlby系统地创建了依恋理论,并定义为:儿童与其抚养者之间所存在的特殊和强烈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形成于儿童与抚养者之间的互动反应过程中。表现为儿童对依恋对象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并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依恋理论认为,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儿童有不同的影响,多伦多大学发展心理学家Ainsworth等人把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安全型依恋(B型,最常见,约60%-75%)、和非安全型依恋。其中非安全型依恋包括:A型(回避型,约15%-25%)、C型(反抗型,约10%-15%)、D型(混乱型,约10%)。随着依恋理论和发展心理学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安全型依恋不仅仅是儿童养成健康性格、良好社交能力的基础,也是儿童远期社会情感、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关键。

John Bowlby认为依恋关系的建立源于婴儿与父母持续互动的过程中,并形成一种内部工作模式,其中有两类重要的预期:一是对依恋对象可得性的预期,即当婴儿发出需求信号时,抚养者是否敏感、有回应;二是婴儿的自我预期,指婴儿认为自我是否值得关爱和看护。因此,只要母亲足够敏感,给予婴儿所预期的回应,并且以持续相同的方式行动,就有助于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温暖、支持的积极养育行为易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忽视、溺爱、体罚等消极的养育行为往往形成非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易使儿童出现不同的行为问题。

临床实践指出,积极养育的策略包括三个方面:母亲敏感性、恰当的管教行为以及鼓励自主。母亲敏感性,指母亲能够准确感知婴儿需要,对此做出迅速反应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如察觉孩子的消极情绪,给予语言安抚或行为拥抱等温暖的支持;感受孩子的愉悦,给予相应的语言或行为共鸣。母亲敏感性是积极养育的核心部分。

从出生到1岁是婴儿对母亲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母亲敏感性越高,越有助于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使用恰当的管教策略。

1岁以后,个体开始出现自我意识,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开始发展。这一阶段父母不仅应该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要,还要给孩子提供明确并符合儿童自身发育特点的规则,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帮助孩子理解要求和规则。

鼓励儿童自主发展,是积极养育中除了母亲敏感性的另一重要核心成分。表现为理解儿童的感受和需要,减少父母的控制性行为,同时鼓励并支持儿童的自主活动。进入学步儿期,随着儿童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对环境的探索越来越多,这种自主活动能力的发展需要这一阶段应重点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总之,安全型依恋的建立与积极养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儿童早期积极发展。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应当关注母亲积极养育行为的多个维度。提高母亲敏感性、促进积极的敏感管教以及鼓励儿童自主性发展。同时,根据儿童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适宜性,当突出不同的养育策略。

聚焦

2022年全国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

5月31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致6.8‰,均降至历史最低,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聚焦

世界无烟日|高度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

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在2023年“无烟 为成长护航”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中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全面强化控烟宣传引导,加快完善戒烟服务体系,尤其要高度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多措并举共同构建起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的防护网,为建成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聚焦

新研究探索通过血检尽早确诊帕金森病和痴呆症

新华社消息,日本顺天堂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帕金森病、痴呆症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含有结构异常的蛋白质聚集体——“α-突触核蛋白种子”,这使通过血检尽早确诊此类疾病成为可能。这一研究成果论文已在线发表于新一期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54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本期编辑:成露 窦小涛

(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孩子肥胖,是拒绝长大?

随着全球肥胖人士的增加,肥胖儿童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没有注意孩子肥胖的问题,在一些家长看来,小孩子胖一点没关系,显得可爱并以此引以为豪。

儿童肥胖,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营养过剩,有些是长期不运动造成的,这些肥胖虽对健康不利,但只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持之以恒大都可以减下来,但还有些肥胖与心理有关,儿童潜意识地通过肥胖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好处”

1内心脆弱,用外表“强大”来掩饰

记得美国电影《上帝也疯狂2》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只土狼追着剧中的奇尔,奇尔是个小孩子,显然跑不过凶猛的土狼,眼看就要追上了,奇尔突然想到了父亲说过的话,土狼只攻击比他矮小的动物,于是他停了下来,在路边捡起一块木头举在头顶,土狼追上来了,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小男孩,心中充满无限有疑惑:怎么刚刚还是一个矮小的小男孩突然就变得“高大”了呢?同时心中也有一丝担忧:他个头比我大,很可能打不过他。于是掉头走开了。

其实儿童的潜意识与土狼一样,如果我足够“高大”,别人就会怕我,就会免受攻击。所以很多肥胖的儿童其实内心充满了无法克服的恐惧与怯懦,正如举着木头的奇尔。

2过度依恋母亲

如果儿童肥胖尤其是男孩过度肥胖,那是在向妈妈看齐,受妈妈的影响过大,而爸爸,可能因为太忙或其他原因,在家庭中的地位偏弱或是缺失。这里的向妈妈看齐,并不是说,妈妈是个胖子。

家中父爱的缺失,孩子便过度依恋妈妈,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也变得女性化,变得胆小、敏感,其实不仅仅是心理,生理上也容易女性化,比如肥胖,大家都知道女性较男性脂肪含量要高,肥胖也是女性化的标志之一。

3拒绝长大,拒绝独立

我们知道婴儿都肥嘟嘟的,非常惹人喜爱,但学会爬、走后,开始离开妈妈独立探索世界时,身体就开始“抽条”,慢慢也就瘦了下来。

如果儿童过度肥胖,肥得跟婴儿似的,可能是他拒绝长大,拒绝独立,因为家人没有给予足够的爱,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长大、独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渴望回到婴儿时期,渴望得到他人无条件的关爱、照顾,于是他们“想到”了一条捷径:让自己肥胖得像个婴儿一样。

欢迎关注

夏东豪公众号:xiadonghao2013

为什么很多男人喜欢微胖的女性?3个男人的回答,证明了一个真相

人们经常说男人是“视觉生物”,的确是如此,相对于女人的感性化来说,男人是侧重于比较理智和直观的,又基于男人本身的生物特性,也决定了他们习惯性“以貌取人”的特征。

一些女性为了迎合自己的男朋友,认为自己比别人瘦就会有自信,认为男朋友就会更爱自己,于是拼命减肥,但是男人通常并不买账,反而觉得女人这种行为很愚蠢。

我们发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更加喜欢微胖的女性,那么为什么很多男人都喜欢微胖的女性?3个男人的回答证明了一个真相。

微胖的女性才有魅力

孙先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说:“我觉得微胖的女性才更有魅力,我的女朋友就是天生的婴儿肥,虽然她经常觉得自己胖,我却觉得她胖胖的很可爱。”

孙先生认为那些微胖的女生有着独特的美,她们可能不那么骨感,但却有一种独特的丰腴美。

每次他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渴望靠近她,喜欢拉着她胖胖的手,因为在他看来女朋友是最美的。

微胖的女性让我觉得有安全感

李先生住在杭州,他说这边的美女很多,在他看来微胖的女性是更有味道的,更能够让他有安全感。

在李先生的印象中,母亲从年轻到现在都是有点胖胖的,母亲喜欢穿旗袍,他觉得母亲穿旗袍的样子是非常美的。

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他觉得微胖的女性看起来可能更加端庄大方,通常和这类女性接触的时候,他觉得没有什么压力,她们性格都特别好,甚至会让他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他认为和这样的女性在一起特别舒服自在,甚至会感觉到踏实,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微胖女性的一个原因。

微胖的女性才是一种健康的美

张先生是一名健身教练,他说自己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女性,有些身材很胖,她们为之痛苦焦虑,而肥胖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来到健身房,她们想要重塑自我,而他通常会正向的去引领她们找到自信,重塑自我。

也有这么一群女性,她们本身不胖,但是为了迎合当今某种畸形的审美,她们拼命健身和节食,只为了让自己更瘦。

在他看来,女性微胖才是一种健康的美,而这类女性通常是比较自信的,她们既不会太过于放纵自己,也不会去迎合他人,通常她们会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这三名男士的回答应证了男人都喜欢微胖女性的观点,有些人喜欢微胖女性可能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正如第一名男士,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女朋友,非但不觉得她胖,反而觉得她是一种独特的美,因为热爱,所以爱着她的一切。

与此同时,这也和男人本身的视觉感有关,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男人通常第一眼观察女性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观察其胸部和臀部。

在他们看来这是女性的魅力,这一点就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爱情心理学》一书中所描述的“男性原始欲”有关。

第二名男士受主体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他觉得微胖身材的女性更能够带给她安全感,我们发现对于男人而言,安全感同样很重要。

佛洛依德认为在每个成年男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某种成分的恋母情结,在成年之后,他就会把对象转移到恋人身上,所以通常对于心爱的人,还有一部分的依恋成分存在。

在生物学上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决定着她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在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微胖身材的女性性感都比较好,温柔可爱,这一点和我们之前所说的“心宽体胖”有点类似。

第三名男士认为微胖的女性才是一种健康的美丽,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的确如此。

身为一名女性,应当以自我为中心,自信且健康,依靠过度消耗自己的方式来到达一种畸形的美是非常不明智的,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也会很痛苦。

除此之外,基于雄性本身的繁衍生息思维影响,在许多男人看来,一个微胖的女性,她要比那些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性更有活力。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男人更加喜欢微胖的女性,然而对于女人来说无论你此刻身材是瘦还是胖,都不要陷入一种“身材焦虑”中。

身边有大量的女性为了追求喜欢的人拼命减肥,过度消耗身体能量,使得自己变得身心俱疲,而我们应当明白:自信且健康对于女人来说才是一种最美的状态,

参考资料:《爱情心理学》、《部分心理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