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太大、体重超重?国家喊你减肥了!
你还在为体重困扰吗?
总是想狠下心来逼自己一把
却屡屡“破功”?
不知道该怎么
科学地进行身体管理?
别犹豫了,
国家喊你减肥了!
将引导医院设立体重门诊!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要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我们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来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管好体重,健康生活。
体重异常要引起重视
雷海潮表示
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
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
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中的
很多致病因素
跟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
和体育锻炼都密切相关
比如体重异常的问题
体重异常
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
心脑血管、脂肪肝
甚至一部分的癌症
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是非常关键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和体重管理工作。
慢性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体重管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
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网友:响应国家号召!
对于医院将设立“体重门诊”
不少网友点赞支持:
“这个是真的很需要!”
“响应国家号召”
有网友表示
有了体重门诊,就像有了“健康管家”从饮食到运动,给出个性化方案期待能看到更多人成功改善体重问题
还有网友指出
除了专业的指导外
在减重这件事上
自律也非常重要
必须“管住嘴,迈开腿”
“体重门诊”看什么?
近年来,有些城市已经率先开设“体重门诊”。
在各大医院,“体重门诊”的称呼不一。“减重门诊”“体重管理门诊”“肥胖代谢综合门诊”……许多医院下设的这些门诊,都为患者提供减重诊疗服务。
肥胖不是单纯的体态臃肿,也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
它的背后还伴随着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扰,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就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阻击肥胖。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中心主任吴边表示,“要根据不同的肥胖程度、不同的年龄,自身疾病的多少,展开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精准综合治疗。”
吴边建议,从事不同领域研究的医生,都要意识到肥胖防治的迫切性,把自身学科的治疗手段融入到肥胖防治事业中,形成更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肥胖症诊疗指南。
注意!“戒晚饭减肥”再吃或反弹
一次减重诊疗
并非一劳永逸
而需要终身管理
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超过50%的人减重两年后反弹,减重术后再次经历长期体重复胖的患者比例则为5%-20%。
有人为减肥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不吃午饭或晚饭,有人号称“一个月不吃晚饭瘦10斤”。
近日,专家提醒,阶段性节食不靠谱,体重会很快反弹。
戒掉晚餐后,身体处于极度饥饿状态,“解禁”后再吃,细胞就像蔫了的花一样吸收营养,体重就会迅速反弹。此外,长期不吃晚饭的危害包括损伤消化道功能,造成营养素缺乏、身体代谢率下降等。
超重肥胖患者
如何选择适合的减重方式?
杨景哥建议
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
比如,BMI≥37.5kg/㎡,首先推荐的是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
BMI在32.5-37.5kg/㎡之间,如果合并明显的代谢疾病,可考虑手术;如果没有明显的代谢性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药物作为辅助,最后如果没效果,再考虑手术。
平时在生活中
如何进行干预?
医生指出,减重的朋友一定要先管住嘴,其次才是迈开腿,饮食控制的作用约占70%,而运动的作用仅仅占30%左右。
其实早在去年
国家卫健委就发布了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
值得注意的是
这份食谱细化到了
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
并贴心地
备注上了食谱的“总能量”
划重点:
这些要多吃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要少吃/不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注意4件事
1.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2.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夜宵
3. 进餐宜细嚼慢咽
4.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可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
减肥不能选最快的方法
一定要选
自己能长期坚持的方法
医生提醒
无论是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
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提供的都是一个减重手段
任何减肥方法都并非一劳永逸
“长期控制体重,
还是要靠个人的行为方式改变,
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平衡热量摄入与热量支出”
为健康行动起来
让肥肉"颤抖"吧!
综合央视新闻、南方 客户端、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健康广东、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科普中国、第一财经
来源: 小强热线
世界上最胖的十大人类盘点
在人类的生存轨迹中,体重的极端情况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世界上最胖的十大人类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关于体重数字的记录,更映射出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医疗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
1. 乔恩・布劳尔・明诺克(Jon Brower Minnoch)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约 1400 磅(约 635 公斤)
乔恩于 1941 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一生都在与体重问题作斗争。20 多岁时,他的体重就超过了 300 公斤,后来体重急剧增加,到 1978 年达到了约 1400 磅。严重的肥胖让他全身出现水肿,健康状况岌岌可危。住院期间,医院甚至需要为他定制特殊的设备,如加大号的病床和吊机。尽管接受了各种治疗和减肥计划,乔恩最终还是在 41 岁时离开了人世 。
2. 哈立德・本・莫森・夏利(Khalid bin Mohsen Shaari)国籍:沙特阿拉伯
最高体重:1345 磅(约 620 公斤)
沙阿里来自沙特阿拉伯,曾以 1345 磅的体重成为备受瞩目的 “胖人” 之一。在沙特国王的支持下,他接受了减肥治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成功减轻了大量体重,成为减肥励志的典型案例。
3. 曼努埃尔・乌里韦(Manuel Uribe)国籍:墨西哥
最高体重:1320 磅(约 610 公斤)
墨西哥人曼努埃尔体重最高达到 1320 磅,他的体重严重影响了生活,只能长期卧床。后来,在医生、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了艰难的减肥历程。他的经历引发了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也让人们意识到肥胖对生活和健康的巨大威胁。
4. 沃尔特・哈德森(Walter Hudson)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197 磅(约 543 公斤)
1944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沃尔特,拥有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 最大的腰围,达 119 英寸(约 3.02 米)。他最重时达到 1197 磅,由于体重过重被困家中,后来通过节食努力减肥。但最终,他还是因心脏病离世 。
5. 卡罗尔・耶格尔(Carol Yager)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200 磅(约 727 公斤)
卡罗尔是有记录以来体重最高的女性,最高体重达 1200 磅,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她曾重达 1603 磅。她的健康因肥胖受到极大影响,两年内住院 13 次,每次都需要 15 - 20 名消防员协助。令人惊叹的是,她曾在三个月内自然减重 520 磅。1994 年,卡罗尔因肾衰竭、多器官衰竭以及病态肥胖症离世 。
6. 迈克尔・赫布兰科(Michael Hebranko)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100 磅(约 499 公斤)
出生于 1953 年的迈克尔,曾饱受严重肥胖的困扰,体重一度达到 1100 磅。但他凭借坚定的决心,通过锻炼和节食成功减重至 198 磅,成为减肥成功的典范。他还频繁出现在减肥相关的广告和电视节目中,激励着更多人。2013 年,迈克尔去世 。
7. 罗伯特・厄尔・休斯(Robert Earl Hughes)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070 磅(约 485 公斤)
1926 年出生的罗伯特,因垂体腺问题,从小体重就异于常人,6 岁时就达到了 200 磅。最终,他的体重达到 1070 磅,还拥有世界最大胸围纪录。1958 年,他因感染麻疹引发尿毒症去世 。
8. 帕特里克・迪尤尔(Patrick Deuel)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072 磅(约 486 公斤)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帕特里克,曾是一名餐厅经理,体重巅峰时达到 1072 磅,被称为 “半吨先生”。后来,他通过胃绕道手术和其他去除多余皮肤和脂肪的手术,一年内成功减重 570 磅 。
9. 迈拉・罗萨莱斯(Myra Rosales)国籍:美国
最高体重:1036 磅(约 470 公斤)
1980 年出生的迈拉因卷入 “半吨杀手” 案件受到广泛关注。当时她体重约 1036 磅,后来通过手术等方式成功减重 。
10. 安德烈・纳斯尔(Andre Nassr)国籍:澳大利亚
最高体重:1032 磅(约 468 公斤)
澳大利亚的安德烈体重曾达 1032 磅,是当时体重排名前列的人之一。肥胖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严重威胁着他的健康 。
这些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肥胖不仅会给个人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会对健康造成致命威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这不仅能让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更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肥胖到底能不能定义为是一种疾病?
大多数人认为肥胖就是体重超标, BM I指数增高。有些人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有些人则认为这不是病,只是个体的差异性导致。
不论肥胖能不能被定义为一种疾病,极度肥胖确实可以引起一些疾病,使个体出现代谢或器官异常的障碍。
对于肥胖的诊断,不仅仅要测定BMI指数,BMI指数超标只是一种;还有一种肥胖属于不均质性肥胖,这类人群的BMI指数可能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体内脂肪分布不均匀,例如典型的内脏或腹部堆积脂肪的人群,定义为腹型肥胖,这也是肥胖的一种。
对于那些长期健身的博主来说,由于肌肉含量很大,脂肪相对不多,但是这类人群的BMI指数也超标,这就不能被定义为肥胖。
基于BMI的肥胖临床定义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布了“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关于肥胖的定义:应考虑脂肪分布、内脏脂肪含量以及器官功能状态的评估;同时要结合其他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和体脂测量等,全面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临床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一、体征标准:个体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至少存在一个测量指标,比如腰围或BMI指数超标,以确定患者体内存在过多的脂肪堆积。
二、临床标准:患者出现某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和异常体征症状。例如;出现心脏、呼吸系统或者骨骼肌系统的功能障碍;患者在做某些日常活动时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穿衣、吃饭、洗澡、走路等等。
正视肥胖的定义,通过正确的诊断肥胖,不要简单的局限于BMI为肥胖的诊断标准。
对于临床肥胖症的诊断,不仅仅要视为一种超重状态,可能需要确定为一种慢性疾病状态。
通过确立临床肥胖症为一种疾病,可以让患者更加的重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性,需要及早的给予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