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导致心悸(肥胖导致心悸怎么办)

文章目录:

莫名的心悸、心慌,警惕“房颤”

人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通常会感觉“吓了一跳”,心脏也会跟着砰砰砰的狂跳几下,不过很快就会平复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刺激,心脏经常出现乱跳的现象,可要警惕了,这有可能是房颤!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大家常用的简称,全称是心房颤动,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心房没有按正常的窦性心律来规律地跳动。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

门诊每天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多是初次发现房颤的患者,很多患者都会有莫名的心悸、心慌的现象,也有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为什么会得房颤?

房颤发病的原因有很多,长期医学研究显示,年龄增长是房颤一个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人是房颤发病的高危人群。

另外,患者的基础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病、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风险因素均是房颤发展和进展的原因。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作为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病,在心率没有明显增快的情况下,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察觉到不适感,这是很多房颤患者的误区,即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风险防范要注意!

事实上,房颤最大的风险就是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梗死。你可能无法想像,房颤这个心脏病会引发如此严重的神经内科病。

这是因为在房颤的状态下,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容易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入血后堵塞了脑部血管,会造成突发性的脑卒中。临床脑卒中的患者中,有接近30%-40%被认为与房颤相关。同时,卒中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后遗症都可能会造成患者致残、认知功能障碍、反复住院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患者预期寿命的2-3倍,造成这一切的原凶之一就是房颤。

房颤该如何治疗?

房颤治疗包括以控制心率的节率控制策略以及尝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节律控制策略两种方案,目前认为后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更为重要。

目前,很多患者对于房颤的危害性不够了解,治疗率及自我管理不达标。希望房颤患者能早日规范化治疗,或通过射频消融术恢复窦性心率,享受美好的健康生活!

作者 | 航天中心医院 张达

来源: 北京114预约挂号

注意!心慌背后,暗藏致命疾病→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就像发动机一样,日夜不停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心跳节律正常时,我们感受不到心脏在跳动,但是当心跳失去原有的规律,我们就会有心慌的感受。心慌是一种身体的预警,也是一种疾病的提示,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疾病。

心慌背后隐藏的疾病都有哪些?

心慌感受的背后,隐藏着四种疾病:早搏、室上速、房颤、室颤。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搏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患有早搏的人群会有胸闷、心累、心跳到了嗓子眼等症状。

室上速是心跳突然加快,又突然恢复正常。室上速患者会有乏力、手抖、头晕、坐立不安、不能快速走路等症状。

房颤是心房里的电流乱跳,完全没有规律。房颤患者会有心跳紊乱、多尿、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

室颤是心脏不能完成有效收缩,像在蠕动一样。室颤患者则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

哪种疾病最凶险?

这四类疾病中最为凶险的是房颤和室颤。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产生血栓,引发脑梗,危及生命。患有高血压、肥胖、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房颤。

室颤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患者会有猝死的风险,需要身边的人在3分钟内积极抢救。剧烈的身体活动、精神情感活动和大量饮酒是导致室颤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有家族早发猝死病史的人要尽早到医院筛查。

经常心慌,都是晚睡惹的祸?

熬夜会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早搏,出现心慌的感觉,这是心脏给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需要及时调整作息。

吃“红色”食物养心,每吃一口都是赚到吗?

不是所有的红色食物都养心。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肝、心、脾、肺、肾,对应青、赤、黄、白、黑。赤就是红色,归心经,这是红色食物养心这个说法的来源。红色食物中大枣、红小豆具有养心的作用,但是很多常见的红色食物不是以养心为主要作用的,比如西红柿健脾消食,红色柿子椒清热解毒,枸杞滋养肾阴。

转自: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阳康以后,总感觉心跳很快、心慌,是不是心肌炎?最近很多人问

“那些能够3-5天恢复的人,是幸运的。心肌炎吃药恢复中。”

前天,陈女士在朋友圈发出感慨。尽管知道新冠感染后每个人的症状表现都会存在差异,但她没有想到自己会碰上心肌炎的情况。

往年体检存在心肌缺血的问题

照顾高烧的女儿没好好休息,确诊心肌炎

两周前,陈女士出现发烧症状,但没有任何其他症状,而且第二天就退烧了,她没有放在心上,觉得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工作比较忙的关系。过了几天,陈女士5岁的女儿开始发烧,一度烧到40℃以上,持续了两三天。为了照顾女儿,陈女士熬了几天夜,几乎没怎么休息。再加上逐渐出现身体酸痛的症状,陈女士心里有数,自己应该是阳了。“往年单位体检的时候我查出来心肌缺血的问题,这个我是一直知道的,但是不严重,所以没有特别处理过。”女儿阳后的两三天,陈女士也开始发烧。等到热度彻底退了的几天后,陈女士发现自己有心慌、气喘的表现,有时候心脏会突然跳得特别快。察觉到不对劲,陈女士12月28日那天去了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陈女士她这是心肌炎的表现,建议先挂两天盐水消炎,然后吃点保护心肌的药物,再慢慢休养一段时间。“我知道心肌缺血就怕熬夜,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时间上确实不太规律,这也没什么办法。再加上阳的那段时间本来人就虚弱,又正好要照顾女儿抽不开身,结果就心肌炎了……”陈女士无奈表示,现在只能听医生的话吃药加休息,希望能尽快恢复。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导致心肌损伤

是新冠引起的心肌炎最主要发病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炎。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邱福宇副主任医师介绍,心肌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其中,病毒性心肌炎相对比较常见。炎症可累及心肌细胞、间质及血管、心瓣膜、心包等,最后导致整个心脏结构损害。“就病毒性心肌炎而言,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直接感染,以及人体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如果免疫反应过强,就会导致大量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损伤到心肌。就目前新冠引起心肌炎的研究来看,后者,也就是自身免疫反应过强所导致的心肌损伤是主要的发病机制。”邱福宇说。浙大二院心内科董樑副主任医师介绍,虽然心肌炎在心血管疾病中并不算常见,但是新冠病毒的确会引起心肌炎。早在2020年,科研工作者就找到新冠病毒直接攻击心肌细胞的证据。根据最近的研究,奥密克戎的好多变种要比它们的前辈更容易侵犯心肌。但是病毒对心肌的攻击,只是心肌炎发作的一个诱因。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病患的免疫系统。异常强大的免疫反应损伤心肌,引发疾病。

感染新冠后,身体好的年轻人

比中老年人更易得心肌炎

邱福宇提到,对一般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及年轻人比较常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目前的国外统计数据,新冠病毒导致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还包括高龄、男性、有基础心血管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免疫抑制及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力宏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更多发于中青年群体,老年人患严重心肌炎的概率较低。为什么中青年人更容易被心肌炎“盯上”?王利宏说,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诱发心肌炎:1.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2.炎症细胞向心肌细胞迁移并诱发局部炎症;3.由于全身炎症引发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损伤心肌。而前两种情况对心肌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很轻微的,只有第三种情况才会导致严重的心肌炎。“中青年人抵抗力强,容易在感染病毒后免疫反应激活过度,从而导致爆发性心肌炎,这会对心脏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出现心脏衰竭,致死率还是很高的。”因此,感染新冠以后,一些平时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会比中老年人更容易得心肌炎。

绝大多数心肌炎都属轻症

新冠感染后发生心肌炎的比例并不高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接诊过因为感染新冠而诱发急性重症心肌炎的病例,只有一个相对严重的。”邱福宇回忆,两周前,一个30多岁的小伙到医院就诊,当时他表现出了明显的胸闷、气急。而在此之前,小伙还有发热的症状,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也没有好好休息。经检查,小伙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心电图提示心肌损伤改变,心超提示局部心肌运动异常,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心脏扩大。进一步完善冠脉CTA发现,小伙不存在严重的冠脉狭窄情况,可以排除心外膜血管病变导致心肌梗死的问题,诊断考虑为急性心肌炎。将小伙收治入院后,经过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10天后顺利出院。王利宏也表示,其实新冠病毒诱发心肌炎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大概在千分之二左右。医院目前只接诊过一例因新冠感染诱发心肌炎的患者。“这位患者50多岁,发烧持续了一周左右,送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心肌炎,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已经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目前在重症监护室,上了ECMO,情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的心肌炎都是轻症,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临床有依据,能诊断的心肌炎都不致命。甚至你不仔细去检查,都不知道自己有心肌炎。剩下的极小部分却是重症。”董樑说,病毒性心肌炎的一大特性是发病急,进展快,某些严重病例,短短几小时内,就可以从自己走进医院,迅速发展到心脏停跳。“在新冠之前,其实我们也收治过很多因为各种病毒而造成心肌炎的年轻病患,比如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这些病毒其实很常见,大部分人都曾经感染过,但因为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大部分人感染后啥事没有,但有些人就会得心肌炎。”不过,也不用因此过于焦虑。“心肌炎是自限性疾病,即便遇到重症心肌炎,现在临床上有各种药物,ECMO,呼吸机,血透仪等各种生命支持手段。只要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最危重的阶段,都有可能痊愈。”邱福宇提到,事实上,新冠感染后发生心肌炎的比例并不高。不同研究得到的发病率数据有所差异,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项研究纳入了1452773名新冠患者,心肌炎的发生率是0.146%,而另一项涵盖718365名新冠患者的国际数据统计,心肌炎发病率是5.0%。邱福宇认为,大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警惕,必要时及时就诊筛查,但不必过度紧张。“很多轻症心肌炎的症状就是乏力、胸闷、心悸、咳嗽,非常像感冒。其中心悸症状稍微特殊一点。心悸就是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正常人对自己的心跳是无感的。尤其要注意,感染新冠之前没有症状,但感染新冠之后出现心悸,甚至胸闷、胸痛、气急、乏力等,往往提示心脏可能正在遭受攻击。”董樑提醒。

感染新冠后心跳加快

并不一定是由心肌炎引起

邱福宇表示,门诊中会有病人上来就问,“我最近总感觉心跳很快,是不是心肌炎了?”其实,导致心跳加快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心肌炎会引起心跳加快外,其他很多因素比如一些生理状况,如运动、体力活动、情绪紧张激动、劳累、吸烟、饮酒、喝咖啡等,也有可能因为感染、发热、进食不足或呕吐等导致脱水、贫血、既往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史或甲亢等疾病因素导致,不一定是心肌炎引起。“自己可以感觉下心跳加快的特点,如果跳得比较规律,也只是比平时稍快一些,可能是窦性心动过速,注意下自己有无发热,是否刚运动过,或者心情是否比较紧张等;如果跳动不规则,有感觉经常跳快一下或者漏跳一下之类的,可能是早搏;如果是突发阵发性的显著心动过速,不能排除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的也有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如果跳动很不规律,还要考虑心房颤动等其他心律失常的可能。”邱福宇提醒,心肌炎可出现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不能一概而论。

(齐鲁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