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堕胎(胖的人做人流会不会难一点)

文章目录:

农村一姐王茜华:为拍戏绝食堕胎,婚后胖至200斤,43岁舍命生子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家医院内响起了婴儿的响亮啼哭,一直在手术室外徘徊的男人也终于放下心来。

这个婴儿就是著名画家王自美的女儿王茜华,王自美对这个孩子很是喜爱,也热衷于向她传授有关于美术画画上的知识。

耳濡目染之下,王茜华也沾染上了几分艺术气息,并且热衷上了“演戏”,之后也顺利进入了演艺圈。

AA制婚姻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茜华也考虑起了结婚的事情来,而结婚对象便是海归人士周京。

在一次和朋友在酒吧聚会的过程中,王茜华一眼便看到了这个形象气质、穿着打扮都十分亮眼的人。

抱着好奇的心理,王茜华主动地和他打起了招呼,而周京也热情地回应着,两人交流了起来。

王茜华发现和这个人聊天十分地有趣,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她竟毫无察觉。

因为这次见面,两人对对方的印象都不错,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此后有机会也会邀请对方出来玩。

两人对对方的爱意随着时间与日俱增,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对情侣。

谈到周京,王茜华感觉他对自己十分贴心,但是有一点让她不习惯的就是周京在金钱往来上算得太清晰。

两人一直保持自己承担自己费用的相处界限,哪怕是周京主动邀请王茜华出来玩,也不曾请王茜华吃饭。

出来玩产生的费用在结束后,他总会列出数据然后找王茜华讨要一半的费用。

当王茜华问起缘由,他便会说是生活习惯问题,好在王茜华理解并尊重他的习惯。

原本以为只是朋友关系时候会AA制,但是没有想到哪怕是在婚后,周京也没有改变自己在金钱上的这种观念。

他仍旧固执地将费用划分到个人具体开销,哪怕是捎带一份早餐的费用或者家中一起喝的饮用水。

王茜华平时很容易产生两人只是搭伙过日子的错觉,她不曾收到丈夫送来的任何礼物。

而每当赠予丈夫礼物的那时候,都会收到丈夫转来的礼物钱,美其名曰是“把钱算清”。

王茜华感觉自己喉咙里卡了一个刺,但是并没有影响她对这个感情的坚守,她还是相信两个人能长远地走下去。

但是消费观念的不同注定让两人难以磨合,周京经常会在国外置办衣物,每次都价格不菲,王茜华很难理解他对于国外产品的执着。

而另一方面周京觉得妻子很少顾及到生活,摆在第一位的便是她的工作,2001年为了拍戏,她甚至打掉了孩子。

他觉得妻子疏忽了,家庭也疏忽了自己,他希望妻子能够将家庭作为第一考虑的重点。

两人在工作和生活经济上的理念不合让两人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时常相互抱怨,而这也成为了两人婚姻失败的导火索。

最终周京不愿意再继续这场看上去像是合租室友关系的婚姻。

再度结婚

和前夫离婚后,王茜华突然觉得一身轻松,自此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且得到了参演《胡杨女人》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她和沈航相识,刚开始时王茜华并不太喜欢这个初次见面就称呼自己为“姐”的人,感觉自己明明长相上比沈航年轻,一点都不会说话。

但是沈航在拍戏过程中的认真执着,追求完美的态度让王茜华重新认识到他。

越相处又会发现他身上很有才华,他还能够化身编剧,也能承担起导演该干的活,而说起话来也很有涵养。

这场戏让两人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美好,没有更多机会能够沟通交流,两人因戏生情,并且拍戏结束后成功地成为了情侣

但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同样经历过磨难,这时候在沈航看来自己配不上王茜华,两人的关系并不能长久。

此时王茜华凭借着2002年出演的《当家的女人》张菊香一角色,成功的打入了农村题材市场,但是找到了合适自己发展的路线,并且在这条路线上发光发彩。

《当家的女人》收视率成了当年央视的一名,而她也因此也成为了当年飞天奖的得主,她拥有了不少中老年人粉丝,可以称得上是正当红的时期。

无论是《闯关东》《黑金地的女人》还是《关中女人》《小麦进城》等电视剧中都能看到她所饰演的带有正能量的农村女性,每当提起农村题材电视剧女主便会想到她。

而此时的沈航虽然得到了王茜华的青睐,也让她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但是在外界看来,自己始终配不上王茜华。

可以说让他对这场感情产生了怀疑,情感上有些患得患失,并不自信。

甚至他都不敢在两人已经在一起之后参加的一场聚会上承认两人的关系。

这让王茜华的心跌入了谷底,她难以置信沈航的回答。

然而面对王茜华的质疑,沈航虽然感到心虚,但是仍然还是说出了“什么事情都会变,我这样说也没错吧”。

这样的话语让王茜华很难相信两人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也开始思考沈航是否真情实意。

这次的聚会时间让两人陷入了一场冷战,甚至两人都在心底默认已经分手,此后两人分开,并且不再提这件事情

王茜华再次回归工作,又在2010年,成为了“双料影后”,现在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农村一姐”,在工作上收获到了满足感。

但是每当想起沈航的时候,她都会忍不住心痛,她发现自己还爱沈航,即使分离也忍不住想念他。

在和父母的沟通中,也会时不时的提起到沈航的名字,看着女儿患得患失的样子,作为过来人的父母察觉到了女儿的想法。

他们鼓励王茜华追求自己的爱情,可以再去找沈航沟通一次,打开两人的心结。

而王茜华也行动力十足,虽然近期和沈航失去了联系,但是她保留了沈航妈妈的联系方式。

而她的这通电话也让沈航妈妈感到惊喜,沈航妈妈十分满意王茜华。

无论是从个人追星角度,还是从日常相处方面,她都很期待两人能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她还给王茜华打包票:“你放心茜华,只要你愿意嫁到我们家,我肯定把你当亲女儿,沈航要是对你不好,我第一个不饶他”。

这些话也鼓励了王茜华,并且立马赶赴沈航近期的工作地点。

在辗转的一千多公里后,她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沈航,6个月的分别让两人越发明白自己的心意,也想通了自己内心早已把对方当成相伴一生的人。

两人相拥在了一起,流下了泪水,重归于好。

此后两人感情更上一层楼,又在2011年的时候,携手民政局领证。

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他们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并没有太过宣扬。

婚后王茜华受减肥后遗症的影响,身体迅速肥胖,二百多斤的她难以怀孕,身体也十分的不健康。

沈航不离不弃,听从医嘱,细心照顾,半年后,王茜华身体恢复了健康。

而在2013年,43岁的她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又在两年后,再度怀孕生子。

长得不够漂亮

其实在成为“农村一姐”,成为大众熟知的明星前,王茜华的职业生涯也面临了很多困难,最常见的评价就是说她长得不够漂亮。

从小希望成为演员的她获得了家中父母的支持,小时候就带她寻求老师培训。

后来王茜华进入到了儿童艺术学院,又在16岁的时候成为了西安艺校的一名学生。

她在这里度过了4年,并且在毕业后,因为她出色的表演而被推荐来到了西安儿童艺术剧院。

她对表演的喜爱和出色的展现能力,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对于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可是在儿童话剧中她也因为身高的原因遭受了很多挫折,更多时候是以绿叶的存在充当配角。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两年的时间中,王茜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顺利的在1992年进入到了上戏表演系学习,并且成为班上的班长。

她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在大学过程中,她抓紧每一分时间,每一次机会,奖学金不断。

同时她也出演过《和平年代》。但是在毕业后,她突然发现自己并不能找到一部适合自己的戏

她时常因为自己的长相而遭受挫折,“长相太土”,“不能当女主”等评价层出不穷。

这也极度的磨损了她的自信心,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曲线救国。

26岁的她进入到了人艺,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她抛开以往的所有心理负担,重新融入话剧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打磨演技。

她的表现也被话剧中的前辈看在眼里,并且也得到了认可,从而出演了不少经典话剧,不少话剧中她也出演了女主。

1997年,当她潜心钻研话剧时,由姜文监制的《北方故事》剧组找到了她,邀请她参演,并且担任女主角“梅朵”。

感叹命运眷顾的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可是之后才了解到自己原来并不是剧组第一考虑的对象,只是因为演员“梅婷”还在中戏读书阶段,无法出演,所以这个机会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但这并没有打击王茜华的热情,她仍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场备演中,期待着能在剧中有着良好的表现。

可是当剧组一切准备妥当,并且全员来到了海拉尔准备适应环境,王茜华也跟着学习砍柴射箭骑马的事情,并且和剧组人员都熟悉了后。

导演又告知她因为梅婷从中戏退学,所以女主角演员再次进行了更改,“制片人把梅婷磕下来了,你可以回家了”。

这句话简短而残忍,也宣布了她这次演戏的告终,每每提到就伤心无比,“我现在20年了,我还想流眼泪”

而在《军歌嘹亮》中,她虽然通过了试镜,但是要求减重20斤才能参与拍摄。

此时离拍摄时间只有半个月了,她也开始了自己魔鬼般的减肥之旅,除去严苛的节食,甚至绝食以外,还疯狂地运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达成了目标,当她以为一切稳妥的时候,她又迎来了和之前一样的结果,而这次的女主则更换成了陈小艺

有苦在心口难开,想到这些天的减肥,她十分气愤。

可是却得到了“我也没办法,投资方认为你长得不够漂亮,当不了女主角”的回复,毕竟外表和名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收视率。

经历了这两件事情后,王茜华陷入到了不断减肥和练习仪态的怪圈中,她执着于进行瘦脸等各项医疗美容,只为了能够好看一些,她一共进行了100多次整容

同时对于提交过来的剧本来者不拒,丝毫不考虑片酬的价值,她只需要一个机会。

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在父母的安慰下缓和了情绪。

哪怕后来事业蒸蒸日上,她也不曾忘记以前吃的苦。

在诞下爱子之后,她重归职场,接触到了名为《九九》的一个电视剧剧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更好地出现在镜头前,展示出好的形象,她来到医院想打因子提升针,二百多针扎了进去

沈航看在眼中,十分的担忧和心疼她,不断的开导着她的情绪,想让她抛却这个心理负担,在他眼中妻子的演技值得他敬佩。

而王茜华也缓和下情绪来,不再怀疑自己的长相,也不再执拗于外表的改变,恢复了演技带来的自信心。

在《九九》这部剧中,王茜华再次和丈夫合作,带来了精彩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茜华的演技一直很在线,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镜头前的她笑起来温馨而朴实,她的坚韧不拔也让她最终收获到了事业,是名好演员。

当她拍摄完这部剧后,她也开始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将更多的时候用来陪伴父母和孩子。

如今的王茜华已经52岁了,再婚后的她精神状态良好,两人也很低调。

但这些年来家庭幸福美满也是有目共睹的,两人相互扶持,也懂得体谅对方,日子很是红火,期待她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作品。

-完-

编辑 | 张啊张、书书

文 | 熊嫦琳

少女堕胎记:我们还能掌控自己的子宫吗

看着有点疼,年轻姑娘用在火焰上烧红了的别针,在自己鼻翼穿了个孔。

血晕了一小圈,这一刻,她微微皱眉,但是很灵动。

这是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的一幕。17岁的女孩奥秋在从诊所检查中刚刚得知自己怀孕,回到家中,她第一件事是DIY给自己穿了个鼻环。

看完全片,才明白了这一幕的意义:少女在急于宣示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

这是关于一个未成年女孩堕胎的故事。

故事情节很简单,有关生活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两个小镇女孩——

在奥秋发现自己意外怀孕后,因为本地对未成年女孩堕胎的限制,于是和她的表妹斯凯蕾踏上了前往纽约三天两夜的堕胎之旅

这并不是一场很激动人心的旅程。相反,她们在此过程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阻碍,也曾在偌大的都市孤立无援。

豆瓣7.5,IMDB7.2,[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是7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获得者

一场旅程,恰似一场成人礼,让她们突然跌入成人世界,以超绝的勇气面对苦痛、迅速长大。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2012年10月,爱尔兰一名叫萨维塔的31岁孕妇,在怀孕17周时,因为自然流产住院。

当时,由于婴儿心脏仍有跳动,医院医生便援引当时爱尔兰堕胎法规定(只要胎儿有心跳,堕胎就属违法行为),拒绝采取行动。

待未出生婴儿心跳停止后,医生才将胚胎取出,但孕妇萨维塔因为引发败血症,隔天死于医院。

此事件在爱尔兰引发轩然大波,大规模民众上街针对堕胎禁令举行抗议活动,并迫使政府修改相关法律。

但一直到2018年5月份的爱尔兰公投,堕胎禁令才被废止

爱尔兰全民公投废除全欧最严堕胎禁令

萨维塔事件,也是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灵感来源,受此启发,才有了这个美国堕胎故事。

当然,比起原型来,电影故事要柔和轻快得多。

没有太多狗血,没有冗长对白,甚至连女孩奥秋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谁电影都没有透露,因为那并不重要。

「我想讲一个成长故事,并探讨这个年轻女性在未婚怀孕到堕胎的旅途中,私底下内心经过的情绪悲痛。」

导演伊丽莎·希特曼在采访中这么说过。

如果看过导演前作[沙滩鼠]就知道,她的电影,重点从不在故事内容的完整性,更多是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情绪和内心探索。

[沙滩鼠]

[沙滩鼠]关于一个深柜少年在一个夏季海滩对同性情欲和自己真实内心的纠葛慌溃;[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关于一个堕胎少女在这个过程多重复杂的思绪。

在本地诊所,听说女孩有堕胎心思的社工面露迟疑而不安,立刻给女孩播放“反堕胎”的宣传片:

「这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堕胎是一种暴力行径,堕胎就是杀死孩子...」

暴力绑架的审视和舆论效应,成为她首先要面临的第一重门槛。其次才是要前往纽约的经济困境。

两个女孩,一起抱着、拎着巨大的行李箱乘坐巴士来到纽约,她们穿行在线路复杂的地铁中,常常行动笨拙而面露迷茫。

堕胎手术被一拖再拖,花费时间从一天到两天到三天,夜间无处落脚,在公共室内被赶出,在地铁再遇到暴露癖......

这个过程又残酷,又平凡。

直到纽约堕胎诊所的社工和女孩奥秋的术前访谈,我们也才明白这个片名的由来。

社工提出的所有私密问题都需要女孩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择一回答,这些问题包括:

「过去一年里,你的性伴侣是否拒绝使用避/孕/套」「你的性伴侣是否威胁或恐吓过你」「你的性伴侣是否打过你、扇过你耳光或造成其他身体伤害」「你的性伴侣是否曾违背你的意愿,强迫与你发生性行为」

女主奥秋的情绪也从一开始的平静回答,到垂下头来、逐渐沉默,再到红了眼眶,难以自控地抬起胳膊、用衣服一角擦掉眼泪。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问询情节作为电影的高潮,也给从未介绍的怀孕背景添了些隐晦的交代。

或许,奥秋的意外怀孕便来自于对方的强制与暴力,也或许,并无关联,但女孩必然曾经遭遇过性暴力。

就像电影一开场,奥秋在高中舞台上所弹唱的那首歌“He's Got Power”,「“他”让我不能离开,让我说出违心的话,当我想逃离时,“他”总有强大的力量让我爱上“他”。」

某种意义上,男性凝视和男性掌控的主题,和前段时间的[隐形人]异曲同工。

只不过,当它放在怀孕堕胎的主题上,年轻女孩对自己身体掌控之难,除了传统阻力,又有些格外的压力。

阿涅斯·瓦尔达在1977年的电影[一个唱,一个不唱]里有一首表达女性堕胎权的歌唱得好:

「父亲、教皇、国王、法官、医生、立法者,都不能把法律强加在我的身体上,生物学不是命运,父命为天早已过时,我的身体属于我。

只有我知道,是否想生孩子,是否要带新生命来到这个尘世中,我的身体是胖是瘦,自己做主,我的身体属于我。」

[一个唱,一个不唱]

从未在「堕胎自由」议题上有过太大争议的国内女性可能很难理解,西方很多国家的女性堕胎权是经由长久的女权抗争才得来的。

最著名的,当属1969年的美国「罗诉韦德案」(Roe v.Wade)。

当时,生活在德克萨斯州的21岁女孩诺玛·麦考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在她再一次怀孕后,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再负担另外一个孩子。

于是,萌生了堕胎想法。

但当时的德州法律,是禁止女性堕胎的,只有在威胁到孕妇生命的情况下,才能合法堕胎。

上层和有钱女性,可以前往其他州或国外进行手术,但对于底层的普通女性来说,一旦意外怀孕,就只有安分守法或冒着生命危险去黑诊所秘密堕胎两条路可选。

蒙吉著名的堕胎题材电影[四月三周两天],便讲述的是一次秘密堕胎事件。

只不过,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的罗马尼亚,在禁止堕胎的法律之下,女主帮助她的怀孕好友联系医生在一家廉价旅馆开始堕胎手术。

结果,这个黑医生以各种理由,胁迫着两个女人以自己身体做交换,才答应了手术。

一次堕胎,“他们会告你谋杀,会被判五到十年”。一旦被发现,从做手术的医生,到堕胎的女人,谋杀指控无人能逃。

这是一场战争。一个不小心,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就被毁了。

笼罩在[四月三周两天]故事背后的,是晦暗而沉重的真实历史:当时,大约有50万罗马尼亚女性因为秘密堕胎的安全性而屈辱死去。

女性的生存本就苦难重重,而堕胎是另一重苦难。

直到爱尔兰堕胎禁令被废止之前,每一日,都有无数的女性不得不向黑市借款高利贷,前往黑诊所秘密做手术。

或者,她们会趁着夜色,悄悄登上一艘名叫“海之变”的渔船,在毫无保障的临时集装箱里,在漂泊的大海上接受手术。

而回到1969-1970年的美国,也只有纽约等一些州最早放开对堕胎的限制。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电影里,女孩从宾夕法尼亚前往纽约堕胎,在70年代,同样,意外怀孕的女人最优选择也是前往纽约堕胎。

70年代,宾夕法尼亚州一块广告牌,刊登着纽约250美元堕胎广告

在美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对堕胎的限制,除了因为早期堕胎手术的非安全性外,更重要的便是宗教原因。

爱尔兰是个天主教国家,美国同样基督教主导,他们援引《圣经》,认为胎儿是生命,而生命是天赐的,堕胎便意味着谋杀

所以在「罗诉韦德案」之前,美国是一直严格限制堕胎的。

直到60年代,西方风起云涌的平权运动和女权运动,让女性开始争取自己的堕胎权。

「如果连身体都不能自己控制,谈何别的权利呢?」「我们想要什么?自由选择!什么时候?现在!」「这是政/治问题,州政府控制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生育了士兵,生育了工人,他们害怕失去对我们的控制。」

女权运动之中,两个女权主义者挑中了怀孕的21岁女孩诺玛·麦考维,从此,她化身简·罗(Roe),将案件推至法庭。

罗和律师

「罗诉韦德案」中的韦德,则是当时用来捍卫德州堕胎法律的当地检察官。案件持续了三年,一路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女性堕胎权的确认和实现而告终

只不过,仍是有一定限制的:

女性有权在前两个孕期(前六个月)内终止妊娠;在第三孕期,州政府有权立法禁止堕胎,除非孕妇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罗诉韦德案」的影响,被称为“美国第二次内战”。

因为它不是结束,从此,「生命派」(Pro-life,婴儿生命权优先)和「选择派」(Pro-choice,女性选择权优先)的斗争就没有停下过。

而今,「罗诉韦德案」的成果正在面临挑战,尤其在特朗普上台后,女性的堕胎权正在被收紧。

这一关系到生命权、平等权的议题,已经从单纯的堕胎问题,演变成了政治工具。

在美国,「生命派」和「选择派」壁垒分明,共和党是亲生命党,而民主党是亲选择党。

美国政/权在两/党之间流转,堕胎权的形势就随着不同政/党上台反复。

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表明自己「生命派」立场,反对堕胎。也是在他的支持下,阿拉巴马州于2019年签署通过了一项“全美最严堕胎法案”

法案规定:女性在怀孕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堕胎,即使是因强/奸或乱/伦怀孕,也不例外。

此外,自2010年以来,美国已经通过了300条关于堕胎的禁令

抗议女性们曾穿着《使女的故事》服装,前往议会大厦外举行抗议活动,在她们看来,堕胎禁令的通过把女性重新摆到了生育机器的位置。

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即使它很温和,几乎没有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

它只是在残酷的现实中,温柔地讲述了两个小镇女孩的一段堕胎经历,是一段不可对他人言述的隐密创伤,也是对普通堕胎女性情绪的关怀。

「故事的主轴是探讨女性在寻求堕胎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创伤,美国想方设法设下非常真实的门槛,阻断合法的堕胎渠道。」

导演如是说。

「生命派」和「选择派」的割裂目前是无解的。因为它不再是单纯的道德或民权问题,而是那些手握权柄的傲慢男人们的谋略工具。

就像使“全美最严堕胎法案”通过的阿拉巴马州投票者,无一女性。男人们掌握女人的子宫,替她们做出决定。

这种割裂,或许只有某一日男人也长出子宫,或是人造子宫的诞生,这个问题才有解吧。

参考资料:

[1]道德VS自由:美国历史上堕胎合法化之争,凤凰网,2009.6.1

[2]纪录片:推翻罗诉韦德案 Reversing Roe (2018)

[3]衣架、肥皂、缝衣针:一部美国堕胎血肉史,看客inSight,2019.6.17

[4]胎儿快死时法律仍不允许堕胎怎么办?时光网,2020.4.3

[5]美国的堕胎法的发展历程研究,法制博览,2019.1.26

你怎么评价[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未婚先孕咋越来越多?”大二女生怀孕5个月堕胎背后,值得深思

很多人都说,大学生活不仅享受着好的教育资源,还过得很幸福美好,当下又是自己朝气蓬勃的年纪,特别是还能自由恋爱,不用再受家里人的约束。其实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忽略了从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由,也会有迷茫和忘乎所以,导致出现不少“翻车”的现象。

通俗一点说就是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们出现“未婚先孕”的突发状况。

读者来信

我叫小玉,目前是一名大学生,也即将要毕业了。回想起我这大学四年,那可真是比电视剧还精彩。

大一的时候,就有位同社团的师兄追我,追了我也有一段时间了,我才答应和他在一起,算起来他是我的初恋。我们两个爱得很疯狂,他经常会带我去各地游玩,也经常会给我准备些小惊喜,他的一些暖心的小举动都让我为他着迷。

可到大二的时候,因为那晚没做安全措施,我发现我竟然意外怀孕了,当时跟着男朋友到处游玩,都没有太注意。我始终还是不敢相信这结果,直到去医院再次检查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孩子已经有五个月了。之前我还以为是我自己吃胖了,没想到是我怀孕了。

男朋友陪我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我害怕到手都在抖,看着医生给我的彩超照片,孩子五个月了,已经是个成型的宝宝了,心里那份母爱的柔软开始泛滥,我知道,我其实是舍不得这个孩子的,这毕竟是在我肚子里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啊。

和男朋友商量了之后,我觉得要跟男友一起回家,告诉我爸妈实情。记得那天,我沉重地推开了家门,本来男朋友要跟我一起进来的,可被我给拒绝了,毕竟我不想他看到我父母生气的模样和我狼狈的样子。当我回到家,我父母还很惊讶的说我这个时间段竟然会回家来。后来他们看我的表情不对劲,就问我发生了什么?我眼泪顿时绷不住了,“哗”一下就哭了出来。

“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我怀孕五个月了。”母亲听到气得顿时“嘭”的一下坐到了地上,父亲听了扬手就是一个巴掌。我知道我这样的行为挺让人生气的,我就跪在了地上,任他们打骂。但是父亲没办法,最后还是心软了,母亲扶我坐了下来,他们既生气又心疼,就跟我说:“你那个男朋友有没有娶你的打算?”我点了点头,他们才说改天和他父母商量一下婚事。

我父母其实害怕我奉子成婚,到时候会被公婆瞧不起,就想着和对方要十二万的彩礼,同意的话,就表明很重视我。父母就决定给我的嫁妆是一辆车,然后房子一人一半。听我父母这么说,我知道他们让步了,我特别开心,以为自己因祸得福,很快就可以嫁给爱情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可没想到,男朋友的父母知道我父母是这个条件后,就开始跟我各种的哭穷。一会是家里做生意失败了,一会又是奶奶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

就这样一直拖着,也没给个明确的答复。我父母看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知道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他们就让我打电话过去问。说实话,我觉得这样主动去问挺没面子的。

当我打通电话给男朋友,想问他是什么态度,没想到他竟然在电话吼了我一声:“我家不是跟你说了没有那么多钱吗?你还打电话过来问?难道你是想要我爸妈把房子卖掉一家人没地方住来娶你吗?”

当时的我,听了他这话,愣在了原地,那时候觉得自己很可悲。尽管我也有错,但是那时候知道我怀孕,为了能跟他在一起,我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我的想法是以后还会有大好的时光,可是结果却反过来被埋怨。

那天,我想了很久,独自一人在公园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我就这样和男朋友结婚,那以后的日子,他可能就不会对我很好了,也不会站在我这边替我说话,就算是我受了委屈他也不会帮我。想想这些,突然感觉我要是嫁给他了,我的婚姻就成了无底洞,永远看不到尽头,更没有幸福可言。如果孩子生下来了,这样的家庭坏境对他的成长也是不利的,毕竟婚姻的不幸,孩子的童年又能幸福到哪里去呢?

在公园待了许久,我回到家跟我母亲说:“妈,明天陪我去医院引产吧。”我爸妈听了没多说什么话,他们看我表情就应该猜到了什么事情,母亲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对我说:“没事,妈明天陪你去。”

就这样,我父母都陪我去了医院把腹中的孩子给引产了,回到家后,母亲很悉心地伺候着我的月子,父亲帮我从学校申请了休学一年。我跟男朋友说清楚后,把他的一切联系方式都给删除了,我想要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皓宇有话说

其实我挺同情小玉的遭遇,毕竟年少轻狂,谁也会在青春期中犯错,到后面小玉也为她的错误行为买单了。孩子来的突然,让小玉一开始就手足无措,毕竟这不是计划当中。而且小玉也没有好坏了解过男方家的实际经济情况,如果他们真的就现在拿不出十二万,最终你把所有错归结错了人,觉得一切都是他的错,平心而论吧,双方都是有责任的。

男生也要明白,女生其实就是想要你的一个态度,一个解决问题的姿态,钱只是个表象,本质问题是女生在男生身上看不到安全感和责任感。十二万彩礼就是女方的试金石,试人品,试态度。男方家这样的行为正好可以让小玉早点看清楚局势,及时止损,活出自己的尊严。

虽然现在社会婚前性行为很普遍,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一切恋爱的前提都要树立好正确的三观,女生要懂得保护好自己。即使情到浓时也要保持理智的恋爱,毕竟从校服走到婚纱的人屈指可数。

爱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想要得到对方的尊重,女人就要懂得爱惜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