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型肥胖与肥胖的区别(肌肉型肥胖和脂肪型肥胖区别)

文章目录:

体重上升是肌肉增长还是变胖了?5个方法快速分辨

肥胖的人想要减肥,而瘦子却想要增肌增重。

但是,增肌是需要方法跟技巧的,我们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还需要科学饮食,才能有效增肌练壮。

然而,有些人在增肌的过程中增长的并不是肌肉,而是脂肪,这样只会让自己变胖,而不是变壮。

而健康的增重方式是为了增长更多肌肉,减少脂肪的堆积。那么,如何判断体重增长的过程,是肌肉增长了还是脂肪增加了呢?

分享5个简单却有效的判断方法,让你知道增长的是肌肉还是脂肪。

方法一:观察身体线条和形态。

一个人的体脂率水平会影响体型胖瘦,当你体脂率较低的时候,你的肌肉线条会比较明显,如果你增长的是脂肪,脂肪分子会覆盖住肌肉组织,你的肌肉线条会变得模糊。

体重上升的过程中,如果你增长的是肌肉,那么身材线条会逐渐变得明显、紧致有型,如果你增长的是脂肪,那么腰腹、臀腿容易堆积很多赘肉,你的围度会上涨,但是肌肉线条却无法凸显出来。

方法二:力量水平的变化

一个人的负重水平跟肌肉发达情况息息相关,如果你的体重上涨了,但是力量水平并没有获得明显的进步,甚至力量水平下降了,则意味着你增长的可能大部分是脂肪,而不是肌肉。

如果你发现力量水平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意味着肌肉变得发达了起来,你就能挑战更大的负荷,对一些自重训练会比以前得心应手好多,恢复速度也会更快。

方法三:腰围上涨速度大于胸围

体重增长的过程中如果你增长的是脂肪,腰围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因为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腰腹这个部位。

如果你的腰围上涨速度大于胸围,可能是脂肪堆积的原因,这个时候应该控制好饮食,降低卡路里摄入,并且适当加入有氧运动刷脂,才能有效降低体脂率,避免身材发胖。

方法四:关注饮食情况

饮食情况会影响身材的变化,增肌期间,我们的热量摄入可能要提升300-500大卡,同时注意干净、健康饮食,才能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堆积。

如果你平时摄入比较多的高脂肪、高碳水食物,或者放纵饮食,每天热量摄入比较多,那么很可能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

如果你补充的是优质蛋白,并且做到低脂肪、优质碳水的补充,热量摄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那么热量更多的会转化为肌肉,而不是脂肪。

方法五:关注体重增长速度

肌肉是生长是有限度的,无法快速生长,因此,增肌所需的周期会比较长。一个人在增肌期间,一个月大概可以增加0.4-1.5斤肌肉,如果你体重增长速度太快,那么可以判断你增长的大都是肌肉而并不是脂肪。

🔍 胖or壮?别傻傻分不清,一眼辨别的小妙招来啦!

你还在为分辨不出身边的朋友是“真壮”还是“虚胖”而犯愁吗?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教你几招,保证你下次一眼就能看穿!不管是健身房的肌肉男,还是家里沙发上的“宅男”,都能轻松分辨~快来看看你是不是那个火眼金睛吧!

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人,身材魁梧,肌肉线条却不明显,心里暗自嘀咕:“这家伙到底是胖还是壮啊?”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让你从此告别迷茫,成为辨别“胖”与“壮”的高手!

要我说啊,辨别胖瘦,第一眼就得看体型轮廓。壮的人,那肌肉线条可是杠杠的,虽然体重可能不轻,但整体看起来紧致有型,就像一座小山,稳稳当当。而胖的人呢,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身体往往显得圆润,没有明显的肌肉线条,走起路来可能还带点儿“颤颤巍巍”的感觉。所以啊,下次再看人,先瞅瞅那体型轮廓,心里就有数啦!

除了体型轮廓,皮肤紧致度也是判断胖瘦的一个重要指标。壮的人,因为经常锻炼,皮肤往往比较紧致,捏一捏,弹性十足。而胖的人呢,由于脂肪堆积,皮肤可能就显得比较松弛,捏起来软绵绵的。这一招,虽然有点“动手动脚”的嫌疑,但效果可是杠杠的!

当然啦,光看外表还不够,咱们还得来点实际的——力量测试!壮的人,那力量可不是盖的,随便拎个重物、做个深蹲啥的,都不在话下。而胖的人呢,可能力气就没那么大了,干点体力活就容易气喘吁吁。所以,下次有机会,不妨来个力量小比拼,看看谁是真正的“大力士”!

说到这,不得不提饮食习惯。壮的人,往往吃得健康又科学,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一个不落,营养均衡。他们享受的是健身后的那份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胖的人呢,可能就没那么讲究了,甜食、炸鸡、啤酒……来者不拒,享受的是味蕾的盛宴。所以啊,想要保持好身材,还得从“吃”上下功夫!

最后啊,咱们来说说运动习惯。壮的人,那肯定是健身房的常客,跑步、举铁、游泳……样样精通。他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挑战。而胖的人呢,可能就不太爱动了,一有空就想着葛优躺、刷手机。长期下来,这体型差距可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啊,小伙伴们,为了好身材,还是赶紧动起来吧!

说了这么多,其实啊,胖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美丑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健康、自信和快乐。无论你是壮硕的型男还是圆润的可爱小胖墩儿,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是最美的风景!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这些小妙招能帮到你们,让你们在辨别“胖”与“壮”的路上越走越远!别忘了给我点个赞哦!我们下期再见啦!

到底什么样的体重才叫胖?身高160以上的男性,体重多少合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一、胖还是不胖,为什么总有人说不清?】

2023年的一个秋日午后,老张站在体检中心的体重秤上,看着电子屏幕上的数字眉头紧锁。"我才68公斤,医生,你们怎么说我超重了?”他的身高是160厘米,穿着宽松的外套,看起来并不算“胖”,但医生却在体检单上画了个醒目的红圈。

“超重”这个词,让多少人心生抗拒?有人觉得自己明明不胖,却被医生劝减肥;也有人明明体重很轻,却总被朋友说“该注意了”。

到底什么样的体重才算胖?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

【二、胖瘦的标准,不止看体重】

人们习惯用体重来衡量胖瘦,但仅仅盯着体重数字,其实并不科学。

在医学上,体重指数(BMI,BodyMassIndex)是一个更常用的指标,它的计算方法是:

BMI=体重(kg)÷身高²(m²)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专家共识(2021年修订版)亚洲人群的BMI标准为:

BMI<18.5——体重过轻

BMI18.5~23.9——正常范围

BMI24~27.9——超重

BMI≥28——肥胖

身高160cm的男性,体重多少才算合理?

标准体重范围:47.5~61.3kg

超过61.3kg,就算超重

超过71.7kg,就属于肥胖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稍微重了点”,实际上已经超标了。

BMI也不是唯一的标准——它无法区分肌肉型肥胖脂肪型肥胖,也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情况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指标来判断体重是否健康。

【三、体重相同,健康状况可能天差地别】

案例一:肌肉型的“胖子”?

小李165cm,体重72kg,按照BMI来算,他已经是肥胖

但他每天锻炼,体脂率只有15%,肌肉线条明显,医生测量他的腰围和体脂率后告诉他:“你的体重虽然偏高,但身体很健康,不用刻意减重。"

案例二:隐藏的“瘦胖子”

老王162cm,体重60kg,BMI正常,但他的腰围超过90cm,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测量体脂率后发现高达30%!医生告诉他:“你的BMI正常,但内脏脂肪过多,属于‘隐形肥胖’,需要改善饮食和运动。"

这就是为什么体重相同,健康状况可能完全不同!

【四、你的体重,真的影响健康吗?】

“胖一点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超重和肥胖是外形问题,更是健康问题。

1.超重与慢性病风险

2023年《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BMI每增加1单位,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都会显著上升

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

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倍

腹型肥胖(腰围超过标准)的人,心脏病风险最高

2.你的腰围,比体重更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0cm,就属于腹型肥胖,这比单纯的体重超标更危险。

因为腹部脂肪不是普通的皮下脂肪,而是包裹在内脏周围的“内脏脂肪”,它会影响肝脏代谢,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你的腰围超标,即使体重正常,也要当心!

【五、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是否应该减重,不是看“美观”,而是看“健康”!

1.计算你的BMI和腰围

BMI超过24?注意控制体重

腰围超过90cm(男性)?需要警惕腹型肥胖

2.注意饮食结构

少吃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换成全谷物、粗粮

减少高油高糖食物,例如炸鸡、奶茶、甜点

多吃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胸肉、豆制品

适量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

3.规律运动,减少脂肪堆积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

增加肌肉训练(如深蹲、俯卧撑),提高基础代谢

4.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压力性肥胖

睡眠不足会导致体脂增加,建议每天至少睡7小时

压力过大会促使脂肪堆积在腹部,学会放松很重要

【六、结语】

胖,不只是体重的问题,而是健康的问题。

如果你身高160cm以上,体重超过61.3kg,就要留意是否超重;如果腰围超过90cm,即使体重正常,也可能是“隐形肥胖”

健康,不只是追求“瘦”,而是追求“合理的体重”和“良好的身体状态”。

关注体重的更要关注腰围、体脂率和身体素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中国肥胖问题专家共识(2021年修订版)

《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超重及肥胖与慢性病风险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与健康指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