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舟山这家医院开设“肥胖门诊”,助你科学瘦身
来源:【竞舟】
近年来
一到暑假,医院的减重门诊
就挤满了前来看诊的患者
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许多高考结束的学生
选择在进入大学前前来减重
中小学生来减重的也不在少数
……
近日,舟山市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肥胖门诊”正式开诊,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处方,对肥胖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减重,抵御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影响。
记者了解到,该门诊的整治范围为超重肥胖及肥胖相关慢性疾病人群,比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医师将根据科学评估结果指导合理饮食、运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中药茶饮、中医特色外治疗法、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帮助“胖墩墩”科学减重。
有需要的市民注意了
市中医院“肥胖门诊”开放时间
为你打听来了
↓↓↓
周六上午:肥胖门诊
地点:门诊620诊室
周二晚上:中医内科门诊
时间地点:治未病中心 18:00-20:00
但在众多减重患者中
不少人对减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大家要注意了!
误区1
借助医学手段可帮助减肥?
减肥门诊经常会迎来不少苗条的姑娘,她们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再瘦一些?”“你这已经很标准了,还要减什么呢?”医生表示,再减可能会影响健康。可姑娘很执拗,说自己坚持节食减肥已经好几年,终于瘦了不少,但还不满意,希望通过中医的办法,再减掉一些。
医生提醒,过度减肥不可取,否则会引发闭经等其他健康问题。还有,即便通过医学手段,也不是想瘦多少就能瘦多少的。只要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都没有必要再减重了。
误区2
节食能减肥?
据介绍,门诊来的减肥者,90%以上的都曾采取过节食的方法,有的不吃中饭,有的不吃晚饭,即便吃饭,也吃得很少,饿了就喝水充饥。有的就更加极端了,采取辟谷的办法,接连好几天都不吃主食,只喝水。
医生提醒,这些都是误区,节食减肥一定不是科学且持久的减肥方法。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而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此外,由于人体的细胞具有记忆功能,节食会让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饥饿状态,一旦恢复饮食,细胞就会疯狂地摄取热量,导致吸收过多。
门诊中还有另一个极端的减重患者,那就是饮食方面一点也不控制,也不想运动,把减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希望用药后就能“躺瘦”。医生表示,这也是不现实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减肥,都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
误区3
只吃素不沾荤能减肥?
吃素减肥,也是很多肥胖者信奉的做法。
医师提醒,光吃素不能瘦,反而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摄入100克瘦肉,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0%至1%,而米面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0%至80%,有些水果、蔬菜和奶类的碳水化合物都比瘦肉高,尤其是选择西瓜这类高GI水果,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不仅不能减重,还有可能增重(GI指的是"食物葡萄糖生产指数",也称为"上升糖指数"。GI越高,糖的消化和吸收越快,糖化反应就越快)。
此外,缺少肉类的饮食方式,会让人体蛋白质缺失,长此以往不仅肌肉严重丢失,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
误区4
只吃粗杂粮能减肥?
粗杂粮不是只有纤维,还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可以用来代替部分米饭,但不可完全代替一日三餐,过多摄入无益于减肥。单一吃粗粮,一方面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另一方面不吃肉类和鸡蛋类食物,蛋白质的匮乏会让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恢复正常饮食后,就容易反弹。
营养摄入不能过于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是硬道理。
记者:吕雯卉
通讯员:石冰沁
部分综合: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蔡萍
本文来自【竞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世界肥胖日 | 每2人就有1人体重超标!家门口的减重门诊让你轻松瘦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调侃:“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
但对很多人来说,肥胖早已不是一句玩笑话——它正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全球有超10亿人正被肥胖困扰,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超过50%(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每2个人里就有1个体重超标。更惊人的是,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近20年增长了近10倍;预计到2030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你以为肥胖只是“看起来胖了点”?
不,它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隐形推手”。
在人们越发崇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当下,“减肥减重”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
图自人民日报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减肥减重”的话题,方便家门口就能问诊。
从去年3月以来,浙江多家社区医院积极投身这场“健康翻盘”的行动,开出减重门诊,这意味着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减重管理,大大提供了可及性。对此,记者一探“网红”社区医院减重门诊中的奥秘。
杭州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批开设“减重门诊”的“先行者”之一。一年来已经接诊100多位患者,以30-50岁为主。据悉,减重管理以21天为一个疗程、90天为一个周期,不节食不断碳,养成科学合理膳食,规律适当运动达到减轻体重,降低体脂,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水平。
中心副主任、减重门诊负责人朱秋静向记者展示了名为“瘦成闪电”的微信群,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专属微信群:
“每个群里有1位患者和6名医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营养指导员、中医师、康复师、健身教练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全流程参与监督这位患者减重方案的执行情况。”
此外,科室针对腹部肥胖人群以及产后腹直肌分离女性推出局部瘦身设备——塑形磁,对于平时无运动习惯的女性效果甚佳。
在众多患者中,令朱秋静印象最深的是一位60岁的阿姨。“那位60岁的阿姨去年来的时候体重有160斤,大概用2个多月减了20斤,到现在她说自己连降压药都停了,很有成就感。”朱秋静说,从目前统计结果看,效果也挺喜人,减重成功的占到90%以上,而且基本没有出现反弹。
近邻是社区医院的优势,为什么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减重门诊?朱秋静的解释是,日常门诊中,很多居民会来咨询怎么减肥,也遇到过很多因为方法不当出现问题的,“我们的全科医生在慢病管理中发现不少三高患者都有超重问题,通过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做好体重管理,就是将慢病预防关口前移。”
“要把减重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朱秋静告诉记者,减重门诊不是闻风而起,而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生活方式医学》一书中表示,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核心、药物治疗为辅助,以科学健康减重为目标,让肥胖患者从“按科看病”转变为“对症择医”。
提醒
不要一味追求快速减重
去年,我省发布《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构建肥胖症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提供一站式肥胖联合诊疗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将超重肥胖及其合并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病症共管共防共治,加强“四高一重”管理,开展共同危险因素预防、联合筛查、管理随访、生活方式指导等。
如今全省多地都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减重门诊,多地社区医院的减重门诊也是人气居高不下——比如杭州市上城区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企健康服务之中,提高群众“家门口”体重管理的可及性,拱墅区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不同人群推出五大类“体医融合”促健康项目,还常态化开设特色中医药运动健康减重夏令营和训练营;绍兴市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开设中医减肥特色门诊,采用微创穴位埋线、艾灸、拔罐、熏蒸、中药辨证施治等多元化中医治疗手段为患者调理偏颇的体质;义乌市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帮助市民定制“减肥大计”……
我们特别提醒:从健康角度看,一味追求快速减重并不可取,大家要避免极端节食或使用未经验证的减重产品,这些方法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起效,但却可能对身体造成长期伤害。健康的体重需要长久维持,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立个flag、发个朋友圈,最多只能算减肥前的“出征仪式”。只有真正“管住嘴,迈开腿”,并且坚持下去,才是真正有效的减重打开方式。
图自新华社
体坛报记者:马碧茹 应宇康(体坛报)
四川首个!成都开设儿童肥胖联合门诊
7月4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正式启动“儿童肥胖联合门诊”,这是四川率先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的儿童肥胖门诊,针对各类原因的儿童肥胖,特别是合并不同系统并发症的儿童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其中75%—80%的青少年肥胖可延续至成年,严重威胁儿童和成人健康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来源: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