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心悸、心慌,警惕“房颤”
人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通常会感觉“吓了一跳”,心脏也会跟着砰砰砰的狂跳几下,不过很快就会平复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刺激,心脏经常出现乱跳的现象,可要警惕了,这有可能是房颤!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大家常用的简称,全称是心房颤动,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心房没有按正常的窦性心律来规律地跳动。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
门诊每天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多是初次发现房颤的患者,很多患者都会有莫名的心悸、心慌的现象,也有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为什么会得房颤?
房颤发病的原因有很多,长期医学研究显示,年龄增长是房颤一个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人是房颤发病的高危人群。
另外,患者的基础病,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病、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风险因素均是房颤发展和进展的原因。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作为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病,在心率没有明显增快的情况下,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察觉到不适感,这是很多房颤患者的误区,即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风险防范要注意!
事实上,房颤最大的风险就是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梗死。你可能无法想像,房颤这个心脏病会引发如此严重的神经内科病。
这是因为在房颤的状态下,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容易形成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入血后堵塞了脑部血管,会造成突发性的脑卒中。临床脑卒中的患者中,有接近30%-40%被认为与房颤相关。同时,卒中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后遗症都可能会造成患者致残、认知功能障碍、反复住院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患者预期寿命的2-3倍,造成这一切的原凶之一就是房颤。
房颤该如何治疗?
房颤治疗包括以控制心率的节率控制策略以及尝试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节律控制策略两种方案,目前认为后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更为重要。
目前,很多患者对于房颤的危害性不够了解,治疗率及自我管理不达标。希望房颤患者能早日规范化治疗,或通过射频消融术恢复窦性心率,享受美好的健康生活!
作者 | 航天中心医院 张达
来源: 北京114预约挂号
肥胖、胸闷心痛,这是痰湿!容易导致心脏病,最好化去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冠心病患者,中医没有冠心病这说法,以前一般叫做真心痛、心痹或者心悸怔忡。
这个患者舌苔又白又厚又滑腻,摸到脉的时候过一会儿停一下,这在中医叫做结代脉,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说明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他说自己经常感到胸部闷闷胀胀的,偶尔还会有刺痛的感觉,然后就是嗓子里总有痰,感觉黏腻,还导致他经常感到背痛、咳嗽气短。这很明显是痰浊结胸的问题嘛。
结合诊断和他的表现,基本可以确定他是痰湿型心脏病。我当时用了温胆汤的加减方,以半夏和竹茹祛痰,茯苓、陈皮利湿行气。主要的目的就是化去他胸中的痰浊。
痰浊这东西,就是痰湿和各种浊气比如肠道中的浊气之类的东西混合成的,我们以前有句话叫大丈夫胸怀宽广,其实说的是我们人的心胸是清净空旷的地方,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自由呼吸,但痰浊却喜欢向这个空旷的地方跑,一过来就不走了,这叫痰浊结胸,现代医学说是痰湿型心脏病。
像冠心病,经常说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实就是痰湿堵住了血脉。脾是生痰之源,我一边化痰湿一边健脾,先把痰浊之气搞掉了,又用健脾的药把脾搞好了,那动脉硬化自然就好了嘛。
痰湿又重又黏着又会阻滞血脉,所以很多人来找我治疗,一看身形,都比较胖,还没坐下呢,就开始喘气了,然后就是说肩背疼痛、心胸闷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头晕、头重、四肢乏力。然后再看舌苔,几乎都是又白又厚又腻的舌苔。这样的人,生活中很常见的,相对而言,他们更容易患这种痰湿型的心脏病。这类朋友,没事的时候最好想办法化化痰湿。
(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建议,凡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注意!心慌背后,暗藏致命疾病→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就像发动机一样,日夜不停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心跳节律正常时,我们感受不到心脏在跳动,但是当心跳失去原有的规律,我们就会有心慌的感受。心慌是一种身体的预警,也是一种疾病的提示,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疾病。
心慌背后隐藏的疾病都有哪些?
心慌感受的背后,隐藏着四种疾病:早搏、室上速、房颤、室颤。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搏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患有早搏的人群会有胸闷、心累、心跳到了嗓子眼等症状。
室上速是心跳突然加快,又突然恢复正常。室上速患者会有乏力、手抖、头晕、坐立不安、不能快速走路等症状。
房颤是心房里的电流乱跳,完全没有规律。房颤患者会有心跳紊乱、多尿、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
室颤是心脏不能完成有效收缩,像在蠕动一样。室颤患者则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
哪种疾病最凶险?
这四类疾病中最为凶险的是房颤和室颤。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产生血栓,引发脑梗,危及生命。患有高血压、肥胖、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房颤。
室颤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患者会有猝死的风险,需要身边的人在3分钟内积极抢救。剧烈的身体活动、精神情感活动和大量饮酒是导致室颤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有家族早发猝死病史的人要尽早到医院筛查。
经常心慌,都是晚睡惹的祸?
熬夜会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早搏,出现心慌的感觉,这是心脏给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需要及时调整作息。
吃“红色”食物养心,每吃一口都是赚到吗?
不是所有的红色食物都养心。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肝、心、脾、肺、肾,对应青、赤、黄、白、黑。赤就是红色,归心经,这是红色食物养心这个说法的来源。红色食物中大枣、红小豆具有养心的作用,但是很多常见的红色食物不是以养心为主要作用的,比如西红柿健脾消食,红色柿子椒清热解毒,枸杞滋养肾阴。
转自: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