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肥胖,无非是脾虚湿盛了,健脾利湿很关键!
大家好,我是中医从医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门诊中我常用的一个治疗顽固肥胖的方子。
见方:白术、茯苓、泽泻、山楂、荷叶、陈皮、黄芪、决明子、薏苡仁、丹参。(请注意,一人一体质,具体使用需根据个人情况辨证施治!)
作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益气减肥
那肥胖与脾虚湿盛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一旦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便无法有效排出,聚而成痰,流注于体内,形成肥胖。
所以,肥胖之症,多责之于脾。脾喜燥而恶湿,若脾虚不运,则湿邪内生,湿性重浊黏滞,最易阻滞气机,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剧肥胖问题。
应该怎么办呢?
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此四味皆为健脾利湿之佳品。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兼能清热排脓。
四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之功,使水湿得以排出,体重自然减轻。
肥胖之人,往往食欲旺盛,饮食不节,导致食积胃肠,形成痰湿。
山楂、荷叶、陈皮三药,既能消食导滞,又能行气化痰。
山楂消食化积,尤善消油腻肉食之积;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善治肥胖之症;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湿之要药。
三药并用,消食导滞,化痰行气,使体内痰湿得以化解。
黄芪、决明子二药,一补气一清热,相辅相成。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能清除体内热毒,改善便秘症状,有利于减肥。
丹参一味,活血化瘀,能改善因肥胖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全方以健脾利湿为核心,兼以消食导滞、益气清热、活血化瘀,多管齐下,使肥胖之症得以根本解决。
【案例分享】
商女士,身高152,体重138斤,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部油腻、下肢水肿等症状。曾多次尝试减肥,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看她,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综合辨证属于脾虚湿盛型肥胖。
在刚才方子基础上加减,水冲服,早晚各一剂。同时,嘱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三周后,反馈食欲减小了,腹胀便溏症状减轻,体重有下降。
坚持调理了3个多月,体重降至108斤,腰腹明显变细了,身体也没有不适了。
停药后坚持运动、合理饮食,随访体重未反弹!
【健康】腰围大一点,油腻多一点!腹型肥胖要注意→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夏肥还没减完
你就开始“贴秋膘”了?
贴秋膘
是希望通过增加饮食来储备能量
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然而
你会不会只是局部“贴膘”?
尤其肉长在是肚子上
不仅影响美观
还有健康风险
01
什么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顾名思义,是指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肥胖。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
腹型肥胖可分为几种类型:
1. 上腹凸起:这通常与内脏脂肪过多有关,常见于暴饮暴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的人群。内脏脂肪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会释放炎性物质,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2. 下腹凸起:这多是由于脂肪积累过多,加上便秘和运动不足导致的。下腹肥胖者往往肠道功能不佳,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来调理。
3. 腰侧赘肉:常见于产后女性,由于肚皮松弛,腹直肌分离,导致两侧肌肉下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体型,还可能影响腰部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4. 整体凸起:这通常意味着体重超标,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均过多。全身性的肥胖需要全面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来改善。
02
如何判断腹型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腹型肥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
测腰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为腹型肥胖。
测腰臀比: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提示中心性肥胖。
看身形:苹果型身材(肚子大、四肢瘦)是典型的腹型肥胖,而梨型身材(下半身胖、上半身瘦)则相对安全。
03
腹型肥胖的危害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心血管疾病: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糖尿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不稳定,增加糖尿病风险。
脂肪肝:过多的腹部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周围,导致脂肪肝,影响肝脏功能。
高脂血症:腹部脂肪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活跃,更容易进入血液系统,引发高脂血症。
内分泌失调:对女性而言,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
癌症: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04
如何消除腹型肥胖?
面对腹型肥胖,科学的方法是关键:
控制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摄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等有助于燃烧全身脂肪,而针对腹部的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则能增强腹部肌肉,改善腹部线条。同时,定期按摩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分解。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长时间久坐。工作间隙可以适当起身活动,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专业指导:对于严重腹型肥胖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减重,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
贴秋膘虽好
但应以健康为前提哦!
编辑:温嘉林 程焕映
责编:陈广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下肢浮肿、水肿用这个方法排出水湿,恢复健康与身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下班回家,一脱鞋,发现脚踝肿得像个发面馒头;早晨起床,腿沉得像绑了铅块;穿了一天的袜子,脱下后小腿上竟然还留着一圈勒痕……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你很可能已经被水肿找上门了。
很多人对水肿不以为意,以为只是喝水多了、站久了、坐久了,休息一下就会好。但水肿是个影响美观的小问题,它有时候还可能是身体在发出的健康警报。
究竟为什么会水肿?如何判断自己的水肿是不是病理性的?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消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许多人困扰的问题。
水肿的本质,其实是体内水分代谢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既不会堆积在某个地方,也不会随便乱跑。
但如果这套系统出了差错,比如血液循环变慢、淋巴回流受阻、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等,水分就容易滞留在组织间隙里,形成水肿。
就像下雨后积水如果不能及时排走,地面积水就会越来越深一样,身体的“排水系统”如果出了问题,水分就会滞留在皮下组织,让你的腿变粗、脚变肿、手指变得像小香肠一样。
常见的水肿类型包括:
· 功能性水肿:比如久坐、久站,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变慢,静脉回流受阻,水分滞留在腿部,形成水肿。
· 这种情况通常在晚上更明显,早晨起床后会有所缓解。
· 生理性水肿:女性在经期前后、孕期、吃得太咸或者天气太热时,身体可能会暂时性水肿。
·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随着生理状态的调整会自行消退。
· 病理性水肿:如果水肿长时间不消退,甚至越来越严重,就要小心了。
· 这可能和心脏、肾脏、肝脏、甲状腺等器官功能异常有关,甚至是静脉血栓、淋巴水肿等疾病的信号。
如果你发现自己晨起脸肿、午后腿肿、手脚按下去凹陷不恢复,甚至伴随气短、疲劳、尿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把身体的求救信号当成小事。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假胖”?水肿和脂肪的区别很多人发现自己腿变粗了,第一反应是“完了,要减肥了”,但有时候这并不是脂肪的问题,而是水肿。水肿和脂肪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 早晚对比法
如果你的腿早上细,晚上粗,那很可能是水肿;但如果一天到晚都一样粗,那基本上就是脂肪。
2. 按压测试法
用手指按压小腿内侧或脚踝,如果松开后皮肤凹陷很久才弹回来,那就是水肿。
如果按下去弹回来的速度很快,那多半是脂肪。
3. 体重浮动法
短时间内体重突然增加,但饮食和运动没有太大变化,那很可能是水分滞留,而不是脂肪堆积。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胖了,实际上只是“泡”了。
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你的腿可能会比你想象中细得多。
如何消除水肿?这些方法让你“排水”成功!如果你的水肿不是病理性的,而是因为久坐、久站、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的,那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来“排水”,恢复轻盈的身体。
1. 调整饮食,少盐多“利水”盐是水肿的“幕后黑手”,吃太咸会导致体内钠含量增加,水分滞留,不容易排出。
减少盐的摄入是消肿的第一步。
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排水的食物,比如:
· 富含钾的食物:香蕉、冬瓜、西瓜、菠菜、紫菜等,可以帮助体内多余的钠排出,缓解水肿。
· 利尿食物:玉米须茶、薏米水、红豆汤、冬瓜汤,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带走多余的水分。
长期不运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都会变慢,水分自然容易堆积在下肢。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排水”功能,比如:
· 快走、慢跑:促进血液循环,让水分不再滞留。
· 抬腿运动:晚上睡前,把腿抬高靠墙15-20分钟,帮助静脉回流,缓解腿部水肿。
· 踮脚尖:站着或坐着时,反复踮起脚尖,可以刺激小腿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
3. 适当按摩,手动“排水”按摩可以帮助淋巴回流,加速水分代谢。可以尝试:
· 淋巴按摩:从脚踝向上推按小腿,刺激淋巴排水。
· 滚动按摩:用泡沫轴或按摩棒滚动小腿,促进循环。
4.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影响肾脏排水功能,让水分滞留在体内。
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代谢,是防止水肿的关键。
别让水肿毁了你的健康和颜值!很多人都把水肿当成小事,但它影响外观,还可能是健康亮红灯的前兆。
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按摩放松、规律作息,这些都是简单易行的排水方法,让你的身体轻盈起来,不再被水肿拖累。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水肿持续不退,甚至越来越严重,那一定要尽早就医,排除潜在疾病的可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拥有轻盈的身体和健康的循环系统,才是最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玉凤, 李静. “水肿的病因与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8期, 页34-36.
2. 王丽, 张伟. “功能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应对策略.” 《现代医学》, 2020年第25卷, 页45-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