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预后(肥胖相关性肾病能彻底治愈吗)

文章目录:

专家呼吁关注肥胖引发慢性肾病 减肥作用积极

资料图片,英国某杂志评选减肥达人。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记者陈静)今天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肥胖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问题,已逐渐为人熟知,但是肥胖所引起的慢性肾病及其对慢性肾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正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势头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据介绍,单纯由肥胖导致的慢性肾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Kidney Disease &Obesity),就是希望全社会重视肥胖带来的肾脏损害。本周亦是第四届“上海肾脏周”。

倪兆慧说,肾脏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严重肥胖会导致大量蛋白尿,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伴肾功能不全,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此外,肥胖并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都可以加重肾脏的损伤。她告诉记者,在其所在医院肾脏科接诊的患者中因肥胖导致肾脏病者约占两成。

倪兆慧说,体型偏胖,尤其是明确的肥胖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体检,筛查肾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眼睑、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加深,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等症状都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排查肾脏疾病,避免延误病情。这位专家指出,对于有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史的人群最好进行肾功能及血压的终身随访。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提高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对于与肥胖相关肾病的治疗,倪兆慧表示,肥胖是该病之源,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减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肥胖患者应该提倡低热量低脂饮食、加强有氧运动,同时合理用药关于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中草药肾病”,倪兆慧表示,虽然如今很多减肥药中已经不再有导致肾病的成分,但是选择减肥药仍要谨慎。(完)

世界肾脏日丨肥胖也会引发肾病,建议肥胖者定期做尿检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肾病与肥胖”。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李新华告诉记者,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主要早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肥胖者应当定期做尿检以早发现早治疗。

当前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滤过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水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在肾脏进行过滤重吸收,形成尿液。且人体内的很多代谢产物、废物也会随着尿液一同排出体外。当肾脏受到损伤,会导致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李新华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包括其他代谢相关代疾病性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有肾病家族史者是易患肾病的高危因素。慢性肾病起病隐匿,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就会让很多患者缺乏警惕导致未能及时就诊治疗,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发布研究结果称,多数腹部肥胖的青壮年都存在可检测的慢性肾病风险因素,而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发展为慢性肾病的风险。

对此,李新华表示:“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发病率的确呈年轻化趋势,这和如今年轻人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伏案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导致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衰竭。肥胖除了能直接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外,其伴发的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等问题,也会加重肾脏损伤。”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 为超重,BMI 28kg/ 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李新华告诉记者:“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晨尿如果出现较多泡沫的话就要引起警惕是否有蛋白尿,建议肥胖者3-6个月左右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尿检,若有异常要进一步检查,有必要时医师会建议进行肾穿刺检查以更好地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旦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控制体重,用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减少和消除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肾功能稳定。”

当心!肥胖会让肾脏“过劳死”

肥胖相关肾脏病

撰文 卓莉

编辑 保健君

病例

小周是典型的北京大男孩,是个“大块头”男生。他因肾病来就诊,住进了我们的病房。有些话痨的小周对我说:“卓大夫,我就是有点蛋白尿,血压有点高,其他没啥毛病,以前身体也一直挺好的……”

他的管床医生撇了撇嘴,在旁边念起了他的病案:“男性,32岁,发现蛋白尿2年,血肌酐升高1年。24小时尿蛋白定量5克,血肌酐200μmol/L(微摩尔/升),既往高血压5年,最高血压200/130mmHg(毫米汞柱),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体重120公斤,BMI(体质量指数)34。初步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3期,恶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

小周虽然听不太懂管床医生说的这些医学术语,但还是从管床医生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上判断出,他的病情比较糟糕。他笑了笑,摸了摸头对我说:“卓大夫,您看怎么办?”

诊断肾病的金指标——肾穿刺活检

我也向他笑了笑,告诉他需要先做B超,还要在B超下进行肾穿刺活检。

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就是取出一点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金指标。

目前最常用的肾穿刺活检方式是在超声引导下实时定位进行的。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超声而言,“胖子”绝对是个灾难!这是因为肥胖的人脂肪太多,超声的能量大部分都被脂肪吸收了,导致出来的图像比较模糊,很多时候都看不清重要的组织脏器,即便是功力深厚、有着数十年肾穿经验的“老司机”也很难保证不会折在胖子手上。

检查化验、术前宣传教育,一项一项稳步进行,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小周忽然紧张了起来,他反复问我,疼不疼?打不打麻药?我安慰他:“打麻药的时候会有些不舒服,你就听我口令,咱俩配合好,很快就会结束的。”

小周的肾穿很顺利,几天后,肾脏病理结果出来了:肥胖相关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合并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结合肾脏病理,我开始给他讲解他的疾病。

肥胖与肾脏疾病

肥胖让肾脏出现了“过劳死”

首先,小周的肾脏病与肥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肥胖让肾脏出现了“过劳死”,在不堪重负之下,发生了肥胖相关性肾病,所以他出现了蛋白尿。

此外,他还合并了高血压,而且是恶性高血压,这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疾病,导致了肾功能损伤,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就会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尿毒症”。

与此同时,肥胖还导致了血脂异常,出现了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方面的问题,所以小周还存在代谢综合征。而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肾脏疾病的进展,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的风险。

小知识:肥胖相关性肾病

按字面理解,肥胖相关性肾病就是肥胖导致的肾脏疾病。肥胖使得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和肾小球肥大,最终在不堪重负之下,出现了肥胖相关性肾病。

临床突出表现为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小管功能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原发肾脏疾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损伤,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

肾活检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单纯肾小球肥大、局灶性节段肾小球硬化或球性硬化,部分患者伴有肾小球旁器肥大。

从目前的研究及临床经验来看,肥胖相关性肾病属于预后相对良好的一类疾病,只要肥胖的病因能得到解决,大多数患者的肾脏病能够得到缓解甚至逆转;但仍然与肾脏病理类型以及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并发症,和诊断之后BMI是否能降至正常范围(即减重)息息相关。

胖人治肾病——减重是关键

小周在听我说到“尿毒症”时,呼吸就急促了起来,忙问我:“卓大夫,那应该怎么办?我还有救吗?

我还这么年轻,我马上就要当爸爸啦,我不想这么早就得尿毒症啊!”

我非常严肃地告诉他,已经出现的肾脏结构上的改变是不可能逆转的,也就是说肌酐等指标不可能恢复到完全正常。但是如果进行合理干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肾脏疾病是可以保持稳定并且部分恢复的。

对于他而言,治疗目前的疾病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减体重!第二,控制好血压!如果这两方面都能有所改善,肾脏疾病肯定可以部分恢复;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那将来就可能发展到尿毒症。

另外,要想控制好血压,减体重是关键,体重能减下来,血压才能更容易被控制。所以,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重中之重就是减重。

这次,小伙子没有笑,神情凝重地点点头说:“卓大夫,请您相信我,我一定能把体重减下来!请您给我制定治疗方案,我一定遵从医嘱!”

于是,我们给小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对血压、血脂及内分泌方面进行干预,改善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紊乱,并用药物纠正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减少蛋白尿,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功能。

出院后,我看到他的微信个性签名修改成了:“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而他也确实说到做到,在严格执行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采用低碳饮食,并配合运动及中医调理减重,效果非常显著。

现在小周每次来我们门诊复诊,都会先展示一下他的身材,告诉我又减了多少斤,又可以做什么样的运动啦……

确实,出院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小周从一个120公斤的胖小伙,变成了85公斤的棒小伙。BMI从34下降到25,血压维持在130/8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5克下降到1.9克,血肌酐从200μmol/L下降到135μmol/L。

现在的他走路也不喘了,还能跑上几公里;神清气爽,也不犯困了,这在以前都是不能想象的……

我问他,减重苦不苦?他说,还是有些苦的,但是回家一看到小女儿的脸,就浑身充满了能量。“我要成为她强有力的依靠,她是我活下去的动力,我要看着她长大,她是我的‘小公举’啊!”他的笑容感染了我,我相信他能有毅力在减重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9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专家简介

卓莉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评审专家。

从事肾脏病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及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首都发展科研基金项目等数项,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