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肥胖者怎么运动(高血压肥胖者怎么控制饮食)

文章目录:

高血压病的运动处方

对于年轻、肥胖、舒张期高血压人群而言,运动康复对控制血压、改善心血管条件非常有用。这里的运动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有氧运动为重点,如步行、慢跑、骑车和游泳。抗阻运动作为有氧运动的补充,使用器或自由负重。这些训练一般由8~10种不同训练动作组成,来激发全身主要肌肉群的运动。

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5天的有氧运动,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每次30~60 min的持续性有氧运动或间歇运动,需保证每天10 min以上(30~60 min为宜)。抗阻运动需保证每次至少1组,重复8~12次。

强度的制定需要医生或治疗师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平板运动试验心率储备法主观体力感觉数值等方法量身定制。一般从低-中等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至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中等或较大强度的抗阻运动。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循序渐进,根据情况逐渐加大强度、延长时间。
  • 关注血压控制情况、降压药物调整情况、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等调整运动处方。
  • 抗阻运动时避免Valsalva动作(深吸一口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此时会感觉到腹部、胸部肌肉用力,仿佛在用力排便一样,使胸腔内压力显著升高,然后再慢慢呼气,恢复正常状态)。
  • 每次运动前应有5~15 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结束后应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如:散步、放松体操、自我按摩等)。
  • 如果口服药包括钙离子拮抗剂(xx地平)、β受体阻滞剂(xx洛尔)及扩血管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能会引起运动后血压突然降低或体位性低血压,需延长整理活动时间,密切监控血压变化直到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 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应着重以降压减重为目的。

降血压的这些最佳运动,赶紧练起来!

冬天室内外温差加大,血压难免有波动,甚至一不小心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大家都知道,运动能够帮助降压,那么哪些运动更有效呢?

研究发现这种运动能降压!

一项基于我国高血压调查项目的新研究发现:在身体活动量一定的前提下,身体活动频率较高、活动时间较短、强度较低时,更能降压!

不同形式(职业活动和家务劳动、交通出行活动、休闲活动)和不同强度(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越高,血压水平(高强度身体活动仅降低舒张压)和高血压风险(交通出行活动除外)越低。

“等长运动”是降压好选择

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等长运动”下降幅度最大。

等长运动中,肌肉虽然发生了收缩,但是肌肉的长度是不变的。比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臀桥、扎马步、踮脚尖(提踵)等。

降血压这几项“最佳运动”

等长训练(靠墙静蹲、平板支撑、扎马步等)有助降血压,运动后血压可降低8.24/4毫米汞柱(数值分别代表收缩压、舒张压)。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降低4.08/2.5毫米汞柱;

有氧训练(AET):如步行、骑自行车、跑步,可降压4.49/2.53毫米汞柱;

有氧运动联合动态抗阻训练(CT):可降压6.04/2.54毫米汞柱;

动态抗阻训练(RT):如深蹲、俯卧撑、举重,可降压4.55/3.04毫米汞柱;

等长训练(IET):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扎马步,可降低8.24/4毫米汞柱。

根据数据对比显示,等长训练的降压效果更显著,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靠墙静蹲和跑步分别是降低收缩压(90.4%)和舒张压(91.3%)最有效的运动。

等长训练的“降阶”运动法

等长训练,指肌肉在收缩时处于紧张状态,但长度不发生改变,且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

进行等长训练时,每个项目要求持续45秒,中间休息15秒。如果身体状况达不到这一水平,可以从运动30秒、休息30秒开始,逐渐增加时间。

如果觉得某个动作难度过大,可选择对应的降阶锻炼法。具体方法如下:

1

靠墙静蹲

背靠墙,双腿呈90度向下滑到坐姿。双手放在胸前,保持这一姿势,核心肌肉绷紧。

降阶锻炼法:大腿与小腿夹角可保持在90~120度之间。

2

平板支撑

脸朝下俯卧,脚趾抓地,双臂伸直,支撑起躯干,核心部位收紧,保持躯干成平板状。

降阶锻炼法:跪姿平板,膝盖着地,保持手臂伸直,身体核心收紧。

3

扎马步

相比上述两种运动,扎马步难度较低,注意沉腰下蹲时,脚尖和膝盖都要向外张开,能减轻膝盖负担,避免运动损伤。锻炼者可以根据运动目标,确定锻炼部位和动作,每周练习2~3天。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不要憋气用力,以免升高血压。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运动前最好测下血压,血压过高时(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05毫米汞柱)不宜运动。

运动降血压的注意事项

1

热身前做好充分准备

运动前要热身,可以通过慢跑、伸展上肢、腰部前屈后伸、转腰、下蹲起等动作,让肌肉血液循环加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无论你的身体平时有多么的健康,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

2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清晨 6~10 点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应避免运动。运动的最佳时间宜选择下午或傍晚。

3

最好能保持规律运动

持续时间每次 30 分钟左右,或每日累计达到 30 分钟。一般每周 5~7 次,坚持每天运动。

此外,各类运动可以搭配起来,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使身体不同部位得到锻炼,也能降低重复运动后的损伤风险。

4

运动时关注心率

建议中等运动强度,运动中最大心率=170-年龄。

一般以运动后睡眠良好、第二日晨起的脉搏基本恢复到平日水平、无明显疲劳感觉、情绪正常为好。运动后可以再次测量血压。

5

这些情况不宜运动

未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或急进型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视网膜病变等患者不建议运动,应先控制好病情,遵医嘱。

来源: 约见名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