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内分泌失调肥胖(如何判断内分泌失调)

文章目录:

女性内分泌失调,会导致肥胖哦

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这两种激素都会促进脂肪合成,减少脂肪分解。糖皮质激素如果分泌多了,就会刺激大脑产生饥饿感,促使我们吃得更多,最终的结果就是转变成脂肪。 对治方法:不要盲目节食减肥,先检查内分泌水平。然后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健康湖南:内分泌失调肥胖怎么减? 中医有妙招!

在以瘦为美的当下,减肥成为了许多人不懈的追求。人们尝试着各种方法,从节食到运动,再到服用减肥药和尝试各种新奇的减肥偏方,但求一瘦。然而,很多时候无论怎么努力,减肥的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经过多方探索,有人意识到,减肥的关键可能在于内分泌系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维提醒,内分泌系统就像是人体的一个神秘调控中心,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减肥的过程中,内分泌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甲状腺激素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的代谢率会明显升高,即使不刻意减肥,也可能会消瘦;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率降低,身体容易发胖,减肥变得异常困难。许多长期减肥无效的人,可能正是因为甲状腺功能出现了问题。其次,胰岛素也是减肥路上的关键角色。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但它同时也会影响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身体会倾向于将多余的血糖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增加。对于一些胰岛素抵抗的人,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利用,进而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一步加重肥胖问题。此外,性激素与体重也有密切关系。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身体的脂肪分布会发生改变,腹部脂肪容易堆积,减肥难度也会增加。男性如果雄激素水平过低,也可能会出现肥胖和肌肉减少等问题。

湖南中医附一提醒,当人们在减肥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时,不妨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医院进行全面的内分泌检查,了解自己的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水平和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

对于因内分泌问题而导致的肥胖,单纯的节食和运动可能效果有限,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要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比例,以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另一方面,要适度运动,不仅可以消耗热量,还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调节内分泌功能。总之,减肥不仅是一场与卡路里的较量,更是一场与内分泌系统的博弈。当我们认识到减肥的尽头可能是内分泌时,就能更加科学地对待减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开启健康减肥的新征程。

当减肥的尽头指向内分泌时,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肥胖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衡密切相关。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而致肥胖,可采用健脾利湿之法,饮食上多吃小米、南瓜、山药等健脾益胃的食物。

中药方剂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并可通过艾灸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若脾胃湿热,出现口苦、口臭、大便黏滞等症状,可清热利湿,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甜食等易生湿热之品,多吃绿豆、苦瓜、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中药可选用三仁汤等方剂,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针刺内庭、阴陵泉等穴位也有助于清利湿热。

对于因肝肾阴虚导致的肥胖,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可滋补肝肾,多吃黑芝麻、桑椹、枸杞等食物,中药方剂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按摩太冲、涌泉、肾俞等穴位,可起到滋养肝肾的作用。若肾阳亏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应温补肾阳,可食用羊肉、核桃、韭菜等温补肾阳的食物,中药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以振奋肾阳。气血运行不畅也是导致内分泌失调和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有瘀血阻滞的肥胖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舌下脉络紫暗等症状,可采用活血化瘀之法,饮食上多吃山楂、玫瑰花、桃仁等食物,中药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针刺血海、膈俞等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疏通经络,可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肩井等。

推拿可选择全身经络推拿或局部穴位按摩,如腹部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堆积。中医强调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度的焦虑、抑郁和压力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加重肥胖,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和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调节情绪。规律的作息对内分泌平衡至关重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适度的运动也是减肥和调节内分泌的重要手段,如散步、慢跑和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总之,中医在减肥与内分泌的关系中,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气血、养生调理等多方面入手,为减肥提供了一种综合、有效的方法。但在应用中医方法减肥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委员会发布临床肥胖定义和诊断标准

临床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2025年1月,柳叶刀杂志发表了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委员会发布的《临床肥胖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共识。委员会由58名来自多国、多医学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中包含具有肥胖生活经历的代表,以确保纳入患者视角。本共识所有建议均获专家最高级别认可(同意率90%~100%),并已获得全球75个以上组织(包括学术团体与患者权益机构)的认可。今天起对该共识进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

目前基于体重指数(BMI)的肥胖评估方法既可能低估也可能高估脂肪含量,且无法在个体层面提供充分的健康信息,这削弱了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政策的科学性。本委员会旨在将临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状态——类似于其他医学专科中的慢性疾病概念——其直接源于过量脂肪堆积对器官和组织功能的损害。委员会的核心目标是为疾病诊断建立客观标准,以辅助临床决策、优化治疗干预及公共卫生策略的优先级。

定义

·肥胖定义为以脂肪过量堆积为特征的状态,可能伴随脂肪组织分布或功能异常,其病因具有多因素性且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肥胖定义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过量脂肪堆积导致组织、器官、个体整体功能或上述组合发生异常。临床肥胖可能导致严重的终末器官损伤,引发改变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卒中、肾衰竭)。

·临床前肥胖定义为脂肪过量堆积但其他组织器官功能尚未受损的状态,其进展为临床肥胖及多种非传染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特定癌症、精神障碍)的风险存在个体差异,但总体显著增加。

诊断标准
尽管死亡风险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可能随脂肪量增加呈连续性上升,但出于临床与政策需求,需区分临床前肥胖与临床肥胖(即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

1. BMI的应用范围:建议仅将BMI作为群体健康风险的替代指标,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或筛查目的,而非个体健康评估。

2. 脂肪过量确认:除BMI外,应通过以下任一方法确认脂肪过量:

o 直接体脂测量(如双能X线吸收法、生物电阻抗分析);

o 至少一项人体测量指标(如腰围、腰臀比、腰高比),需使用经过验证且符合年龄、性别、种族的截断值。

o 例外情况:BMI极高者(>40 kg/m²)可直接推定脂肪过量,无需额外确认。

临床肥胖诊断:对确认肥胖者(即存在脂肪过量,无论是否伴器官功能异常)需评估是否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核心标准:

o 器官或组织功能损害证据:通过体征、症状或诊断性检查证实肥胖导致一个及以上器官系统功能异常;

o 年龄校正的日常活动显著受限:反映肥胖对行动能力、基础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如厕、进食)或两者的特异性影响。

管理建议

临床肥胖患者:应及时接受循证治疗,目标是改善(或尽可能实现缓解)肥胖临床表现并预防终末器官损伤。

临床前肥胖人群:需进行循证健康咨询、长期健康状态监测,并根据个体风险水平采取适当干预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政策建议

决策者与卫生部门应确保临床肥胖患者公平获得现有循证治疗资源,其优先级应与慢性、潜在致命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权益一致。

针对群体肥胖发生率的公共卫生策略须基于当前科学证据,而非归咎于个人责任的未经验证假设。

体重偏见与污名化是有效防治肥胖的主要障碍,医护人员与政策制定者需接受专项培训以应对此问题。

文献来源: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5,13(3):221-262.

doi: 10.1016/S2213-8587(24)00316-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