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痰湿引起的肥胖(痰湿体质如何除湿)

文章目录:

高血压+肥胖——多是痰湿太重,祛痰湿、清热邪,帮助减重30斤

高血压+肥胖——多是痰湿太重,祛痰湿、清热邪,帮助减重30斤

大家好,我是中医黄威,今天继续和大家聊聊中医减肥。

这几年我国肥胖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这说明大家生活好了吃得饱了,但是胖这个病该治还是得治,不然只会越来越麻烦。

很多人就是又胖又有高血压,超重、肥胖,再加上糖脂代谢方面出问题,已经成了高血压患病率蹭蹭往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些体重比正常体重超了 20%甚至更多的人,得高血压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 10 倍!

中医里,肥胖者多偏好肥甘厚味,损伤了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体内凝聚成痰,使血液黏稠,脉道不利,增加血管压力,最终促使血压升高

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要想治疗,就得先减重,控制体重就能有效降低血压。

说个医案,助你理解

患者赵先生,男,55 岁,最近三年涨了 30多斤,现在体重有177斤。他说自己得高血压两年年多了,吃过西药降血压,可血压还是不太稳定。

经常头晕且胀,胸口闷,感觉堵得慌,四肢困乏沉重,老想睡觉,大便黏糊糊的,小便发黄。

刻诊脸色发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

辨证此属痰湿壅盛,日久化热之证

我以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给他开了方子服用:竹茹、枳实、法半夏、陈皮、茯苓、天麻、钩藤、石决明 、黄芩、栀子、牛膝、车前子 、生薏苡仁、苍术等。(针对患者情况开方,请勿照搬)

赵先生这就是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痰湿太多,时间长了还化热了。所以我开方用以化痰祛湿、清热降压

法半夏、陈皮、茯苓: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解决痰湿内生的根源问题。

竹茹、枳实:清热化痰、破气消积,消除因痰湿阻滞引起的气机不畅。

生薏苡仁、苍术、藿香: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改善肢体困重、大便黏滞等症状。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缓解头晕、头胀等高血压症状。

牛膝、车前子:引血下行以降血压,清热利尿通淋。使体内邪热、水湿排出体外,辅助降低血压。

整个治疗先化痰祛湿、清热,把痰湿和热邪去掉,血压就控制住了。

后来随着病情好转,慢慢加上健脾补气的药,增强脾胃的功能,从根源上解决生痰的问题,这样治疗效果就更好了

经过近四个月的服用治疗,赵先生血压稳定,体重从177斤降到了140斤,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缓解了

为什么不放克数?

我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我为什么不告知具体克数,说我是骗子,在这里我和大家做一个说明:

从医这么多年,我给患者开方,一定是会给到具体克数的,否则如何抓药调理?

但在互联网上不一样,我不知道你姓甚名谁,不知道你的年龄,不知道你的身高体重,更不知道你的肥胖具体是什么样的表现!所以我没办法给到你具体的克数,否则是不负责!

中医自古就讲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就算是情况非常相近的2个人,但只要有一点点的差别,比如二便情况不一样,方子的用药和克数都是需要改变的!

胖人多痰湿 调理是关键

中医常说“胖人多痰湿”,肥胖的原因也多与“湿、痰、虚”有关。

据中医专家介绍,湿气的发生,多和水液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医讲水液代谢,多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来论。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主要是靠肺、脾、肾和三焦来调节,心肝辅助调节。中医认为,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饮,肾主气化代谢,三焦是津液代谢的通道,体内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津液才能代谢正常。

异常情况下,如果肺脾气虚,人体代谢的能力不足,表现出气虚肥胖,主要表现是肉特别松软,还胆子小,容易感到乏力,动一下就出汗。气虚久了就可能导致阳虚,阳虚肥胖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常感到手脚发凉,不爱动,体重容易反弹。如果能量不够,或者能量局部不通,身体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就会失职,多余的津液无法正常代谢排到体外,那么就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痰湿堆积在体内,就容易出现腰腹部肥胖。

据《大河健康报》

痰浊导致肥胖!1个方子,祛痰湿,减肥势在必行

中医认为,根据体质,胖分四种:“红黑白黄”,看看你是哪一种?

1,红胖子

脾气急燥,面色发红,胃口很好,吃得多,饿得也快,我们认为,这种胖多由胃热引起,中医药调养的同时,配合轻断食,效果会相对更好。

2,黑胖子

黑黑壮壮,脖子腋下可能有黑色素沉着和皮肤角化,这个多与血瘀有关,这种体质,容易合并代谢紊乱、血脂、血糖、尿酸可能会飘红,建议检查一下血糖、血脂、胰岛素、尿酸等指标,从本病入手,逐个击破。

3,黄胖子

面色黄,体型臃肿,肉松松垮垮,容量累,这种胖,或与脾虚湿盛有关,因为中医讲:脾的本色是黄色,脾虚时,本色就可能表露在脸上。

4,白胖子

白白胖胖,一动就出汗,多与气虚有关,气虚湿盛,建议适当运动同时,兼顾祛湿会更好。

黑胖子和黄胖子,推荐试试下面这个方子!临床我常用它来治疗减肥,疗效显著,且很少反弹。

【组成】桃仁、红花、泽兰、炒白术、川芎、当归、苍术、泽泻、半夏、皂角、益母草、茯苓、白矾。

【功用】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苍术、白术、泽泻、茯苓健脾利水;半夏、皂角、白矾燥湿祛痰,与活血药配伍,能除血中之痰浊;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祛瘀,且泽兰与益母草相合,入肝经可活血行瘀,走脾经能行水涤痰,痰瘀散则脉络通,枢机畅而体自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