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减不下来(产后肥胖怎么减肥是什么原因呢)

文章目录:

产后如何健康快速减肥,甩掉大肚腩,从这5个方面着手减一减

宝妈产后患上抑郁症的一大原因就是感觉自己身材完全走样,失去往日自信,甚至非常自卑,不敢照镜子,亲友见面时不等对方问起体型,自己先调侃一番,这都是因为产后肥胖引起的,尤其是大肚腩,不管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都让人崩溃。那么,产后如何健康快速减肥甩掉大肚腩,可以从这5个方面,着手减一减。

◇ 1. 产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产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加速提高身体肌肉弹性,适当燃烧脂肪,对子宫的恢复以及身体塑形很有帮助。产后宝妈不易剧烈运动,以防落下病根,应做适当的有氧运动,不可过于劳累,这样有利于增加肌肤的弹性,对于身材恢复有积极作用。

◇ 2. 饮食方面注意的比较多,贵在坚持。产后因为肚子被腾空,因此吃的就会增多,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随便的吃,在食材、用法用量上都要有所控制:①肉要吃脂肪含量低的瘦肉;②吃饭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细嚼慢咽,给大脑反应的时间;③记得每次吃不要吃撑,吃饱就好,因为很多宝妈习惯加餐。最后,一般情况下,按照这几点饮食上控制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减去身体多余的重量。

◇ 3. 正常哺乳,不要为了自己减肥而把宝宝的奶断了。哺乳是大部分宝妈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哺乳的时候,完全可以减肥,宝妈记住不能为了减肥而给宝宝断奶,相信大多数宝妈都不会这么做的。 有研究表明,正常哺乳不但不会影响减肥,还可以有效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促进子宫收缩,是一件好事。

◇ 4. 塑身衣很有必要穿戴。虽然很累,但是合身的塑身衣对于产后塑形很有帮助。塑身衣对于身材的恢复非常重要,很多的宝妈觉得没有必要穿塑身衣,那么我给你两个穿塑身衣的理由:一 分娩过后,身体内的各项器官都有所下垂,主要是因为胎儿已经娩出,这时的子宫尚未恢复,因此,需要适当穿戴塑身衣,帮助维持各项脏器“各就各位”;二 分娩过后,宝妈的胃就是一个“无底洞”,感觉多少东西都能吃得下,因此,这时需要一个类似于“测量器”的物品就是束身衣,来管住自己的胃。另外,剖腹产的宝妈穿戴束缚带不宜过早,应等刀口完全恢复再穿塑身衣。

◇ 5. 想要快速甩掉大肚腩,不妨试一试这一个收腹的训练动作。宝妈躺床上,两条腿平行弯曲,深深的吸气,然后呼气,最大限度的收紧腹部,停留5~10秒,然后放松。重新再来一次。在这里彩彩还有一个温馨小提示,这个动作完全没有什么副作用,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的宝妈来说,做这个动作再合适不过了。宝妈要注意一下,这个动作就是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肚子的脂肪层稍微厚一些,可能反应不太大,经过坚持每天反复的锻炼,相信不久的将来,甩掉大肚腩已经成为现实,腹部也变回了结实平坦的腹部。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产后为什么瘦不下来?

生完孩子后的明星一个比一个有身材,一个比一个更加有女人的韵味,再看看自己,身材臃肿似大妈,双目无神头发散,一心只为带好娃,却仍落得个满嘴吐槽“黄脸婆”。是明星生完孩子后的体质跟我们不一样?还是明星花了一把把的人民币?抑或是明星们生产后在自己的身材上花了很多精力去打理?……钱固然花了,产后塑形固然做了,但是细细分析,对我们多数普通人来讲,产后怎么也瘦不下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No.1

脂肪太多难以消

孕期为了肚子中的“Ta”,拼命吃吃吃,哺乳期为了襁褓中的“Ta”还是拼命吃吃吃,你要知道吃进去的是营养,长出来的可全是肉,肚子、大腿、胳膊全都是甩不掉的肉肉,再加上产后女性腰腹部肌肉易失去弹性及过度摄入蛋白质的“坐月子”方法,体态自然而然就变形了。这种脂肪存在身上过多导致的产后体态,确实很难消,正所谓“吃到嘴里一两肉,瘦下去一两可能要一年啊”。

No.2

腹直肌分离

随着孕期的进展,再加上孕期体内激素的作用,孕期营养不良肌肉组织弹性下降,多胎等使得腹部中间腹白线处的肌肉松弛,腹直肌距离增大导致部分纤维发生断裂,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生完孩子后腹壁松弛,而松弛的腹直肌未及时恢复,脏器移位,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大肚子松垮下不去,怎么也甩不掉的大肚腩。

有研究表明,产后第4天,约62.5%的产妇患有腹直肌分离,产后6-8周,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发生率则高达90.8%。

No.3

骨盆松弛或移位

在孕期松弛素的作用下,产后女性的骨连接及肌肉的力量都相对松弛,再加上产后很多不良的抱娃或哺乳姿势,容易导致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错位,从而形成骨盆移位,骨盆移位后则会影响产后妈妈的形体,导致大屁股、胯部变宽,而这种原因导致的看起来的“瘦不下去”则应先进行骨盆矫正。

此外,骨盆松弛或移位还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代谢功能紊乱,胃肠功能减慢,还会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盆底问题。

No.4

自暴自弃

“反正都生完孩子了,还在乎胖瘦干嘛”、“今天好累啊,要多吃点,明天再减肥”、“生完孩子都会胖的”……这是生完孩子后的妈妈们的“心声”,可是这种“心声”却让很多宝妈们总是想瘦,却总是瘦不下来!

No.5

没有找到科学的塑形方法

生完孩子后想真正瘦下来,找到一个科学的塑形方法才是最关键的!科学的塑形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四点:

1) 均衡饮食

勿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合理,每次吃饭七八分饱即可,每次吃得太饱会让体内多余的食物代谢成脂肪,肉就会越长越多了。

2) 适量运动

跑步、游泳、瑜伽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每天在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上进行运动。

3) 电刺激

通过低频电刺激,可以加快肥胖部位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脂肪堆积,为产后松驰的皮肤及肌肉提供收缩空间,此外还能活化并修复因生产而损伤的细胞,自动修复断裂的筋膜和韧带,从而达到塑形的目的。

4) 手法

产后康复按摩采用中医的点、按、揉、拨、滚等按摩手法,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腹部塑形手法如下:

从腰部侧面,往内侧拉,也可以停顿,突然用力往外拉,对侧的腰部则从里往外推,整个过程大概4-5分钟;在腹直肌外侧缘,将腹直肌筋膜从中间提起来,往里面挤,上下摆动,前后拉动。

产后想瘦其实没有那么难,找到一套科学的瘦身方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你会看到前凸后翘小蛮腰的优雅体态正在向你招手!

产后肥胖?别急!产后减重慢慢来

产后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产后肥胖的危害是容易患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心脏病等。

糖尿病

临床统计发现,产后肥胖女性中出现糖尿病的人数为非糖尿病人数的4倍,这一比率随和肥胖程度成正比。这主要是由于肥胖细胞过多,胰岛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一般为正常时的5-10倍),血液中的糖分变为能量。致使胰岛长期负荷过重,功能衰退时,血液中的糖分增加,无法被充分利。

高血压

肥产后肥胖高血压患者人数可达20%-50%,并伴随着肥胖程度的提高,这一比率将成倍增加。

高脂血症

产后肥胖者的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消耗减少,血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堆积,血脂容量上升。

心脏病

当产后脂肪和体重上升时,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提高。这就要求心脏负荷运转,增强收缩,输送大量的血液,以满足血液运送到组织器官的需要。因此,心脏的负担增大,心脏功能受影响,加大发生心脏病的几率。

产后肥胖怎么减肥最快

一、跳舞

产后跳舞是消除腹部赘肉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身体的扭动,腹部松垮的赘肉可以在不断的运动中快速地消耗,而且舞蹈的强度不会非常剧烈,但是却可以让腹部的肌肉在不断的运动锻炼中慢慢地变得更加紧实。除此之外,在运动中让身体内的代谢功能发生作用,从而让减肥瘦身的功效更加明显。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重拾苗条身材就指日可待了。

二、瑜伽运动

瑜伽也是运动强大不大但效果极佳的产后减肥方式之一。产后的妈妈可以通过塑身瑜伽,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让身体的消化功能正常进行,达到良好的整体瘦身效果。长期坚持下去,还会让身材更加凹凸有致。

三、 跨马步

跨马步即最简单的蹲坐方式。跨马步的运动可以轻松地紧实臀部的肌肉线条,从而甩掉臀部多余的赘肉,让臀部的变得更加紧实挺翘。除此之外,对于锻炼腿部的肌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产后肥胖减肥注意事项

1.月子期间不宜减肥

女性在生产后,身体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需要充分恢复,同时在月子期间还要频繁母乳喂养和辛苦育儿,需要消耗很大能量,因此无论如何在坐月子期间都不要以任何形式试图减肥恢复体型,那样会严重地伤害到身体。不过也要注意,在月子期间亦不能享用太多高油脂和高糖分的高热量滋补品,那也会给日后的减肥加重负担。

2.不要节食减肥

怀孕时候,妈妈们都会吃很多食物进补。在生育后,一些妈妈就会想着通过节食的方式来快速减肥。然而,产妇的身体还未恢复到孕前的程度,还应保证营养的供给。节食会给妈妈们本身虚弱的身体带来伤害。

3.不要过早运动

在产后的2个月内,身体都比较虚弱,不适宜做运动。当分娩满2个月且身体得到恢复后,妈妈们可以从强度低的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做一些运动了。在产后6个月,可以加大运动的强度。

4.不要吃得太“补”

经过生育,妈妈们耗尽“元气”,家里人就会用各种美食来给妈妈进补,犒劳妈妈们。但是,吃多了,会让妈妈们胖上加胖。因此,妈妈们在产后进补还得认清食物热量,选择低热量的食物。

5.不要不把肥胖当回事

很多人认为产后发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会不把肥胖放在心上。如果你是这样放纵自己身材的话,你就没有动力减肥,好身材离你就会更远一步了。

6.腹带不能过紧

腹部肥胖是产后发胖的突出问题。产妇在产后早期可以使用腹带。因为,产后产妇的肚皮较为松弛,每当活动量大时,体内游离的脏器牵拉会使人感到非常难受,但应切记腹带不能过紧。

7.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美容瘦身最轻松方法。然而,新生儿的出生会打扰妈妈的作息。为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建议分担照顾新生儿,不要把所有事情自己揽上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